阅读次数: 次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ICU(重症医学科)无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坚固防线。这里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力量,承担着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ICU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冰冷的仪器、严肃的氛围以及严格的探视限制上。
如何打破冰冷的固有印象,让ICU真正成为既能挽救生命,又能给予患者温暖与希望的地方?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自己的答案。
主动介绍搭桥梁,了解需求更贴心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们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ICU内的环境及探视制度,并告知患者家属需准备的生活物品等。
倾听患者及家属对于入住ICU的需求与担忧,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个人喜好,并在职业允许的范围内尊重患者个性化需求,给予及时回应。
用关怀编织纽带,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对于清醒患者,医护们主动问候,礼貌称呼,并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对于深度镇静患者,医护们会每日定时中断镇静,让患者暂时脱离镇静药物的深度影响,医护可以趁机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恢复的迹象,比如能否自主睁眼、对简单的指令(如握拳、伸手指等)是否有反应等,以此来精准评估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程度,为后续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语言表述有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会通过患者的表情、口形、手势、眼神及身体动作等肢体语言,判断患者所表达的需求;向患者提供沟通代码卡、写字板、纸笔等,便于及时了解患者所传达信息。
尊重患者尊严与隐私,守护就医底线
无论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医护们十分注重言行,不与无关人员谈论患者的病情,不在床旁汇报患者病情的不利变化。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尊重其知情权,执行各项操作前耐心介绍方法、目的,取得患者最佳配合。
营造人性化环境,让医疗场所更具温度
重症医学科病区内始终干净整洁,病房光线柔和;维持ICU室温22~24℃,保持湿度50%~60%;每天定时通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助力患者休息与睡眠,守护康复之路
患者休息时段,医护可为患者提供眼罩,并及时评估患者对室温的感知状态,根据患者需求增减床被。
合理设置仪器报警限值,将仪器报警声调至安全的最低限度;控制治疗性噪声,白天噪声控制在35~40dB,晚上不超过35dB,并酌情为患者提供耳塞。
在不影响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下,操作集中化,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人文关怀”从来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一种融入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温暖力量。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致力于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从各个细微之处着手,为患者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救治环境,让人文关怀的光芒照亮每一位 ICU患者的就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