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近日,在医院后勤工作的王阿姨,得了一次“感冒”,未予重视,差点丢了性命。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细致的服务下,王阿姨转危为安。
2月26日当天,时钟指向凌晨1点多,我院急诊医护仍忙碌不停,当班朱医生遇到了一个被众人扶进来的熟悉身影,“这不是我们医院后勤部的王阿姨吗?她怎么了?”
原来王阿姨年前开始咳嗽和胸闷,由于家里年关忙碌,自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未予重视。年后,王阿姨明显感觉咳嗽、胸闷加重,且伴有胸痛症状,自行在药店购买“心痛片”却无效果,渐感喘不过气,直至意识模糊被家属紧急送至医院。朱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肺部大片炎症,几成“大白肺”,且血压持续下降,收缩压最低60mmHg,病情已随时威胁生命,考虑以“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疾病立即收入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
这里小久医生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脓毒性休克”?这是重症医学科凶险非常的疾病,如救治不及时,易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3%。简单来说,此病为各种感染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且合并严重的细胞和代谢出现紊乱,严重的患者甚至经过液体复苏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压。王阿姨就是一开始咳嗽加咳痰,未及时治疗,后续病情加重,导致大面积的肺部炎症,出现脓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在重症医学科葛新主任带领下,医护人员立即给予王阿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复苏补液和升压药维持血压等抢救措施。尽管已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患者状况仍未见好转,体温高达40℃,甚至由于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王阿姨的心脏开始承受不住了,床旁重症超声显示其右心搏动明显减弱,仅有正常功能的40%,肾脏功能紧跟着恶化,肌酐指标直线上升。 考虑到病情恶化迅猛的主要原因是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且患者呼吸、血压持续不稳,已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医护人员给王阿姨实行了“俯卧位通气”技术。这是一种对ARDS患者十分有效的手段,可改善肺部的通气和血流分布,在新冠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此技术对于医护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我院重症医学科先前已成功开展多例病患施救,有着娴熟的经验和技术。
成功实施“俯卧位通气”
开展“俯卧位通气”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葛主任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建议可采用非常先进的NGS即基因测序技术,最终从肺泡灌洗液中找到了凶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此凶狠的细菌致病细菌序列高达13.9万个之多,多数抗生素已“挡”不住它。好在经验丰富的葛主任凭快速“揪出”凶手,给予针对性抗生素治疗,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经过几天的高难度“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王阿姨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再历时9天的治疗,已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逐渐苏醒过来。连续多日的镇静镇痛药物控制使得此时的王阿姨肌肉力量下降明显,ICU医护人员就及时辅助王阿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直至略有好转,再次进入训练。
俯卧位通气后成功脱机拔管下床训练的王阿姨
20天的努力、一次次生死线上的较量、及时的基因测序及“俯卧位通气”实施、精湛的技术······王阿姨最终顺利出院,她和家属对重症医学科竖起了大拇指,“九院医护就是我的家人,这个大家庭对谁都格外亲切,想尽一切办法全心全意救治每一位患者,平时工作时见多了他们抢救生命的忙碌身影,没想到我自己有一天会躺在这,是他们精湛的技术救回了我,让我更加明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意义!”(ICU 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