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小吴同学是一名高三学生,他像往常一样在周末的下午在篮球场上打球,但是今天却出现了意外,在防卫时,胳膊受到了球友的撞击(如图一),
图一
小吴当下就感受到了疼痛,但没有多加重视。当天晚上小吴胳膊肿胀加重,自行冰敷后,肿胀稍微减轻,但疼痛依旧。(如图二)
图二
第二天,疼痛仍未缓解,遂至九院就诊,急诊拍片未见胳膊骨折,建议制动休息,一周后门诊复查。一周后,小吴至运动医学科门诊复查,医生询问病史并检查后发现小吴胳膊无法主动弯曲,但因为疼痛无法检查肘关节活动的情况,初步考虑肱二头肌腱远端断裂。
面对当时的情况,高三的小吴和家属非常着急,一方面担心因着病情会耽误备考进程,另一方面,对于后续的情况还有很多未知。但经过运动医学科医生对于小吴的现状和预后的耐心讲解,为了更快更好的恢复,小吴和家属选择住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进行手术。
入院后行肘关节二头肌腱MRI,发现在肱肌前方有一块巨大血肿,二头肌腱远端没有明显断裂迹象。手术当天麻醉后检查肘关节,发现肘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欠伸约70度(如图三),高度怀疑缺血性肌挛缩挛缩。
图三
手术中进一步探查发现在肱肌的前方有大约80ml的血肿块,造成了广泛的压迫(肱肌极度凹陷,大部分肱肌、部分肱二头肌已经失去活性,肱动脉无搏动),诊断得以明确:血肿引起的早期缺血性及挛缩。手术清理了血肿、同时也切除了失活的肱肌,保留了部分肱二头肌。但是由于挛缩的缘故,术中肘关节仍然不能完全伸直。
术后运动医学科医生给予镇痛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连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吴和家属都非常配合,经过一周的CPM治疗,小吴的肘关节可以主动伸直到0度,主动屈曲到130度(如图四)。
目前小吴已经出院,重返课堂,继续备考,同时也在坚持康复锻炼,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到了伤前水平。
图四
缺血性肌挛缩(Volkmann挛缩)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3.1/100000,青少年男性为好发人群,常常因骨折后局部出血及相关病理进展导致筋膜室压力增高,肌肉缺血后不可逆地坏死、纤维化,最终引起挛缩。虽然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占23.2%1,但由于小吴同学的病情是因为血肿压迫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症状体征并不是特别典型,从受伤到手术中间约有10.5天时间,血肿的病因考虑是局部肌肉的动脉分支破裂,出血渐进性增多,直到局部压力高过动脉血压,出血才停止,尽管在这期间局部压力逐渐增大的同时,也有血肿被部分吸收,但最终还是导致了肱肌和肱二头肌的缺血坏死,肱动脉也因此闭塞。(余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