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
以往人们得了骨质疏松疾病往往不知去哪就医,易延误病情,导致后续骨折等疾病的发生,现在我院骨内科自本月起专开“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可对骨质疏松进行早期筛查,普及相关疾病预防知识,专病专治解决骨质疏松给患者带来的身心负担。
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而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
以上为骨质疏松易导致的骨折种类
人们往往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这一看法有片面性。近年来,年轻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也逐渐增多,其主要因素为乱减肥、怕日晒、少运动。
但骨质疏松症这一“沉默的杀手”与人们平时所熟悉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不一样,没有疼痛、偏瘫、失语等明显症状,多数时候只是发生了脆性骨折,人们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存在和危害。
因此,骨质疏松症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以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并可以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整体知晓率,提高患者主动参与防治骨质疏松症和治疗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的进展,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一种由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表现为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因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害性大为增加,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都极其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一种骨骼质与量的病变。发生疏松的骨质,就好比一根完整的木材,被白蚁蛀得到处都是洞一样,只要稍加压力,便会发生断裂。
骨质疏松的发生具体会根据遗传、激素、环境因素而有一些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骨量开始下降。如果缺少科学的干预和防治措施,后期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腰酸背痛、身高缩短、驼背、易发生骨折都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些表现症状。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骨折。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轻微碰撞、打喷嚏、从站立高度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且发生了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可能大大增加。
对于年老体弱的群体来说,发生骨折之后甚至可能引起致残、各种并发症或者死亡,大约一半的患者骨折愈合后生活不能自理,很难恢复至骨折前的体力活动水平,这就是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伤害,严重威胁到个人生存。
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现疾病之前,都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一半(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可谓悄无声息,骨折发生前的骨丢失过程是悄悄的、隐蔽的,并不会表现任何症状和信号,直至发生骨折时才会恍然大悟,因而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很多人认为人老变矮是自然规律,殊不知“老缩”的背后可能是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楔形变,甚至是无症状压缩性骨折。如果,老年人每年身高缩短2厘米,或者比年轻时身高缩短4厘米以上,就应绷紧骨质疏松这根弦。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性可想而知,及早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可谓贯穿生命全过程,但是不外乎多运动、健康饮食、多晒太阳、少喝酒、碳酸饮料。具体做法如下: ① 多运动 。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也能刺激人体骨骼细胞,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② 健康饮食 。日常膳食中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钙,有利于强健骨骼,生活中应低盐饮食,多喝牛奶。同时,保持有维生素abce及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 ③ 多晒太阳 。每天户外活动半小时到两小时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骼。 ④ 少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咖啡、浓茶和酒精这些食物会降低钙元素的吸收,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
健康骨骼对于保证我们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专家提醒:如发现全身性不明因素的疼痛,应尽早至正规医院检查,以防骨质疏松疾病造成严重后果!(宣传科 通讯员 周智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