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2023年4月8日,中国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刘鹏书记宣布2022年评审结果,我院正式荣获“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血栓防治中心达标单位”,成为无锡市首家获得国家VTE项目办公室评审认证医院!
我院医务科科长助理史跃芳与全国VTE项目负责人瞿振国教授合影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张钰、医务科科长助理史跃芳领奖合影
这背后是九院人一如既往地对疾病诊疗细节的关注和重视,护佑患者全周期生命健康的责任与担当。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什么?为何需重视该疾病的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因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若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易并发肺栓塞,甚至引发生命危机。
据统计,全球每年确诊患者达数百万人,院内VTE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漏诊率的特点,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共同位列全球前三位致死性血管疾病。VTE一旦发生,无论对患者、家属还是医院,将带来巨大伤害和沉重打击。近20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实施规范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相关性VTE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VTE防治体系建设?VTE防治体系建设,是通过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风险评估手段,制定有效预防方法和策略,规范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诊断与治疗,践行“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的诊疗理念,致力减少致死性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提高医院质量和医疗安全。
九院创建历程。2018年10月13日,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正式批准的“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20-2023年连续三年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我院2020年起将此项工作列入医院重点建设项目,成立VTE防治管理委员会、VTE防治管理办公室、院内VTE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和快速反应团队等组织架构,结合医院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特色,确定深入15个高危科室开展具体工作;组织相关专家赴全国优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或参观调研学习等。
在院领导、管理层的统筹协调下,从组织管理、医疗技术、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患者管理、培训教学、科研能力、质量控制八大方面推进工作,对照《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职责,院内VTE专家共同编写并每年修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手册》,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多职能部门联合协作机制;打通既有“数据孤岛”,整合HIS、病历、医技报告、移动护理平台等现有信息化网络,建立全流程“VTE信息链”;打造“培训专家天团”,针对不同人群分级分层、从上至下进行全院培训,全方位线上线下宣传,将VTE防治质控指标纳入医院质控内容;开展多项科研课题论文及各级活动比赛,荣获2021年江苏省医院协会第五届医院品管圈竞赛“三等奖”、2022年江苏省医院协会第六届医院品管圈竞赛“三等奖”,2022年度《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案例竞选“优秀案例”等。
2022年,医院正式申报“VTE防治中心项目认证评审”,经过2年多的不懈努力,迎来最终“大考”:2022年11月3日,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正式评审我院该项目。医院高度重视,全力迎检,认真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
评审当天,在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分管副院长糜菁熠带领下,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各科室VTE联络员均做好评审充分准备。评审结束后,全国专家组对我院静脉血栓防治中心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中肯意见与建议。
此次认证的通过是我院“VTE建设工作”的里程碑,既是成绩,也是新征。我院将继续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及“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等要求,加强血栓防治建设,进一步提高相关防治能力,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纵深推动区域内VTE综合防治水平;建设打造院前普及预防及义诊筛查;院内风险识别、风险干预及疾病管理;院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患者管理的VTE患者安全生态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