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3月23日,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在北京中华医学会总部隆重聚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副院长糜菁熠成功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恰逢三喜临门,3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选举成立大会上,糜院长新当选为该分会常务委员;同月,他还被聘为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年度《骨科加速康复能力提升与推广项目—围手术期患者疼痛规范化管理》专家组专家。
九院骨科接踵而至的荣誉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部日积月累的传承奋进史。
手外科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一代代九院人的不懈奋斗,创下离体56小时再植成功、足背三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和多块不同组织移植修复全手撕脱伤三个世界第一,手外科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为无锡70年最具影响力的卫生事件之一。
医院是国内重要的显微外科阵地,3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成为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手外科显微外科教育基地,5年后成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2012年成为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后,更是为“医教研”协同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仅2019年一年内,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等教学平台、邱贵兴院士工作站、顾玉东院士工作站等高平台纷纷花落九院。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人:无锡九院党委书记芮永军。
他毅然接过手外科医院第一任院长寿奎水的接力棒,“薪火”相传,带领骨科团队30余年完成了无数严重肢体创伤的修复与重建、肢体再植再造及功能重建、骨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先天畸形及肿瘤等显微外科手术,这些显微外科难点技术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高精尖”技术,医生聚精会神在显微镜前专注十几个小时是显微外科手术的常态,吻合头发丝粗细的血管与神经,如在血管上“绣花”。党委书记芮永军说:“每次手术成功突破,患者受伤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高兴之余也倍感肩头的责任之重。”这份责任是对老百姓的满意与口碑的追求,自然需要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这一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皆在于百姓的满意。”
第一代院长寿奎水看准显微外科这一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无锡市手外科专科,并筹建手外科医院,带领团队独立获得无锡市内至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团队还率先获得中华医学奖,填补无锡市医疗界“空白”,个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之后,无锡卫生系统第一位博士院长芮永军秉承前辈攻坚克难精神,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利完成手外科医院与滨湖区医院的整合工作,借力借智“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这一平台,“医教研”协同发力,巩固手外科王牌技术基础,医院快速转型为“八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于2022年成功晋级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缔造一个全新的九院;以他为首的骨干医疗团队两度问鼎中华医学奖,团队作为全市唯一本土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获评“太湖人才——顶尖医学团队”,个人当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4届副主任委员,是无锡医疗界唯一,被人民日报授予“国之名医”头衔。
而今,作为“专精特新”团队中一员的副院长糜菁熠,在芮书记的带领下,多年耕耘在前沿领域,拓面手外科技术,从无到有创建运动医学科,实现新技术新领域新突破,获多项省、市重点医学人才称号,这次成功当选常委也是实至名归。
医术无止境,踏足“三甲骨科医院”的高平台,当下的无锡九院正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蓝图,聚焦江苏省骨科区域诊疗中心的创建,以党的二十大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指引,一如既往遵循“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品牌办院”的发展理念,继续在“超显微”路上奋勇前行,以精术竭诚助力广大病患肢体功能恢复,为他们回归社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