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暑期来临,我院小儿骨科门诊上的患儿络绎不绝,其中出现了不少大拇指歪斜的患儿前来就诊,这些患儿年龄分布在8~13岁之间。
主治医师印飞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专科查体并积累了这些病例后分析:这些患儿均是出生时患有复拇指畸形,并在数年前进行了多余指切除手术,如今又出现了手指歪斜、功能障碍等症状。
12岁的小刘,从安徽老家慕名前来我院就诊。他出生时被发现多1个拇指,约一岁左右,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多余指切除手术,但手术效果不理想,后续出现了手指侧偏、歪斜畸形症状。因为孩子正上初中,学业繁忙,无法请长假,期间家长带着他多方就医,希望能获得较好的治疗。听朋友推荐了我院的小儿骨科,趁着暑假,专门找了过来。
印飞医师告诉他们,像这样的多指术后畸形,主要会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掌指骨发育畸形;二是肌腱韧带止点异常导致的侧偏畸形;三是当初单纯的多指切除,导致剩余指体相对健侧细小、且甲侧襞不对称。要是单纯行骨、肌腱韧带的矫形,虽然可以矫正力线,但是手指外观无法得到较好的改善。
除了普及相关知识,印飞医师还给患儿家长展示了九院的手术病例,家属大感信服,当即决定入院进行手术。
手术历经3个小时,印飞医师和团队对患儿进行了掌指骨截骨、肌腱韧带平衡重建、游离踇侧腹皮瓣重建指体外观,成功修复了患儿的畸形指。
病例一手术前后对比照
病例二手术前后对比照
什么是“复拇畸形”?复拇畸形(Thumb duplication)又称重复拇指,或者桡侧多指(Radial polydactyly),表现为正常拇指以外的挛生手指,也可以是手指的指骨、单纯软组织成分或掌骨等的赘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报道从0.08%-0.18%不等。复拇畸形可以是单独存在,也可能是各种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临床常见的分型是Wassel分型,较为常见的是Wassel IV型多指。
“复拇畸形”术后为什么会“变歪”?复拇畸形的手术治疗是重建解剖学结构而不是对多余指的简单切除。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复拇术后继发性畸形和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很高,临床报道在8%~25%左右。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与Wassel分型有关,其中Ⅲ型和Ⅳ-D型侧偏率最高。导致术后指体侧偏畸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锡九院通过对数百例复拇畸形患儿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Wassel分型、固定时间、肌腱韧带处理情况、骨组织矫形情况是影响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的独立因素。
“复拇畸形”术后侧偏如何治疗?我院是全国六大手外伤治疗中心之一,是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是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先天手畸形矫形作为医院特色技术,已形成手部先天畸形治疗核心团队,为来自全国的复杂畸形患儿提供个体化的最佳矫形方案。
山形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Toshihiko Ogino教授于1999年在《Techniques in Hand and Upper Extremity Surgery》杂志发表“Thumb Polydactyly”一文,报道了采用截骨矫正力线与肌腱平衡重建技术治疗各种多指畸形。无锡九院作为省内首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自身显微外科技术优势,创新性将超显微外科技术与“骨与软组织平衡重建技术”相结合,治疗复拇术后侧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