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内容阅读
早一步科学负重,快一步康复——踝关节骨折康复新选择
2025年05月12日

阅读次数: 次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损伤,多见于运动爱好者、老年人及交通事故伤者。传统观念认为术后需要6-8周的制动和非负重期,以防止内固定失败和骨折移位。然而,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推广和临床证据的积累,早期负重已成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新趋势。

许多患者对“何时可以负重”、“如何科学负重”存在疑虑,错误的负重方式可能导致骨延迟愈合、踝关节僵硬甚至二次损伤。今天小久医生就通过一则临床病理和大家分享早期负重康复的重要。

45岁的张先生因踝关节骨折在院足踝外科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院早期康复团队(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为他量身制定了科学的早期康复计划。在康复团队指导下,张先生术后第2周开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短短6周后,他已能自主行走,且腿脚活动灵活,肌肉力量恢复良好。  

“原以为‘伤筋动骨100天’,没想到在九院治疗后能恢复得这么快!”张先生开心地说,“医生教的康复方法很管用,现在走路一点都不费劲!”

院早期康复治疗团队,坚持“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通过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制动时间,加速功能恢复,让更多患者像张先生一样,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小久科普

一、什么是早期负重?

早期负重指在骨折初步愈合后(通常术后2-6周),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患肢的承重比例,从部分负重(如20%-50%体重)过渡到完全负重(100%体重)。与传统“长期制动”相比,早期负重的优势包括: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周期

二、早期负重的实施条件与评估要点

早期负重并非适用于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必须满足条件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键评估指标包括:

骨折因素:骨折类型(单踝、双踝或三踝骨折)关节面受累情况内固定稳定性(术中评估)是否合并韧带损伤

患者因素:年龄和骨密度状况体重指数(BMI合并疾病(如糖尿病)依从性和理解能力

伤口评估:切口愈合情况周围软组织肿胀程度局部皮肤温度变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况需要谨慎或推迟早期负重: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固定不够稳固的病例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依从性差或无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

三、早期负重的具体实施方法

踝关节骨折的负重时间因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和个体差异而异,需严格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术后0-2周:保护期(完全不负重)·

目标:减轻肿胀、避免伤口感染。

措施: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保持踝关节中立位。 

绝对避免患肢着地,可以借助拐杖或轮椅移动。

进行脚趾轻微活动(如勾脚趾)促进血液循环。

2、术后2-6周:渐进负重期(部分负重)

术后2周手术切口愈合缝线拆除后作为早期负重的起始点。

方法:首次负重(20%-30%体重):在医生的监护指导下进行,并做好评估记录,确定首次负重量及负重计划。

部分负重:坐位下负重:先尝试脚尖轻触地面,逐渐增加压力。

站立位负重:使用双拐或助行器,辅助体重秤显示重量

注意:若出现剧烈疼痛或肿胀,需暂停并咨询医生。

3、术后6-8周:完全负重期

目标:从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

方法:从双拐→单拐→无拐杖过渡。 加强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 

标志:行走时无疼痛,X光显示骨折愈合良好。

重要提示:开放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不负重时间。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