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就医指南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内容阅读
如何才是有效运动?听听专家建议
2023年08月24日

阅读次数: 次

运动有益健康,作为普通人,我们有时候也会为了追求运动成绩而选择加大运动量,却往往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这就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近日,我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就来了一个“运动过度”的患者。小久医生借此与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普通人健身时不能逞强。

王先生是一名职场白领,10年前爱上打羽毛球。3年前,他的右腿膝盖总是隐隐作痛,期间间断接受过几次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王先生酷爱打羽毛球,一周不打就浑身不舒服,因此,治疗期间每周仍保持打两次球的频率,打完球后症状又会反复出现。近期,王先生参加了一场单位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比赛连续进行了两天,王先生奋勇拼战,最终取得了理想的好成绩。但赛后,他感觉症状加重,下楼梯时右膝疼痛,去医院拍X光发现半月板已经损伤。

看完这个的病例我们不难发现,造成患者身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超负荷运动。他们长期超负荷运动,造成了肌腱和周边软组织慢性炎症。由于未及时休息调整,继续超量运动,加重了炎症病情。赛场上的运动员因为有成绩的要求,长时间的休息不太现实。但是对于普通人,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休息调整的,一般的损伤基本都可以自愈。如果受伤了还继续大量运动,最终会导致损伤难以修复。

此外,运动时争强好胜的心态,经常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好强好胜,追求刺激,喜欢挑战极限,这些应该在非常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状态保障下才能去尝试。对于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普通健身人群来说,还是应该放松和摆正心态,根据自己身体的适应能力去进行运动。

大多数人是在工作之余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运动过少甚至不运动,可能会造成健康状况下滑,而如果运动过多,又可能在工作时精力不足,疲劳困倦,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了解自己的身体、合理控制运动量,是预防慢性运动损伤的关键。认识自己,估计出自己能够承受的运动量,是每个人在开始运动之前都要做的事情。

那么如何控制运动量呢?具体而言,每隔几天进行一次运动,每次运动多长时间比较好呢?

根据人体运动能力的积累和疲劳消除的原理,一般建议每隔23天进行一次强度适中的有效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一周进行23次有效运动就可以了。

什么是有效运动有效运动在运动员之中通常会用运动后心率等标准来衡量,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每次运动时都能准确地测量心率。所以我们可以把疲劳感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如果不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我们的运动系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但如果过于疲劳,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所以我们要学会找到身体的疲劳点,达到疲劳点的运动就是有效运动。

如果你在运动中出现了口干、心跳加速、头晕、嗓子眼儿冒烟等情况,这个时候身体其实在提示你:该喝点儿水休息一会儿了。如果休息510分钟感觉恢复了,那就说明刚刚到疲劳点了。这就是比较简单的判断办法。

由此可见,要想避免运动损伤,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知识。比如打球和跑步的正确姿势,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运动医学知识,以便在第一时间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最后想提醒的是,运动前的热身不仅可以降低伤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快速激活肌肉、活动关节。热身过程中不断加快的运动频率,也会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慢慢适应将要开始的运动所产生的负荷。所以希望大家重视热身环节,在运动前认真做好热身。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