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无锡马拉松即将开跑,您的“战靴”——跑鞋准备好了吗?什么样的跑鞋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符合运动科学的?一起跟着小久来挑选吧。
根据用途选鞋
平时训练时穿的鞋子、长距离慢跑、真正比赛时穿的鞋子都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想要减肥的人决定开始跑步了,有人会选择设计轻巧竞赛的鞋子,这类人群用这种鞋进行慢跑等运动就并非科学的行为。
大部分慢跑者和专业跑者训练时选用训练用鞋,训练时运用不容易弯曲、脚跟部分有着扎实厚底的鞋款,才能让较难用但是应该要使用的肌肉派上用场,能好好控制脚的动作,这对新手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脚型选鞋
正常足弓选择缓冲型或者稳定型跑鞋;扁平足选择稳定型或运动控制型跑鞋;有反复崴脚的要选择运动控制型跑鞋,可以较好稳定踝关节。
运动控制型跑鞋适合全脚掌慢跑,材质较重;缓冲型跑鞋适合初学者和体轻者,材质最轻;稳定型跑鞋适合长距离跑,材质介于运动控制型跑鞋和缓冲性跑鞋之间。
因此根据自己的脚型去专业的运动鞋店试穿购买,选择鞋底柔软,能减震防滑,脚趾位置稍宽舒适的运动鞋。不要以价格、品牌作为衡量运动鞋的主要标准。一双好的跑鞋可以发挥一定的保护人体的功效,但别指望跑鞋来避免运动损伤。
至于跑鞋更换频率,一般跑800-1000公里后就应更换跑鞋,因为时间长了,缓冲、稳定和控制的功能就会下降或丢失。按照一天跑6000步或五公里计算,一双鞋子大概可用8-10个月。因此建议2-3双交替使用,能够让鞋子得到一定休息,使用时间更长。
根据脚部尺寸选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足弓会慢慢塌陷,脚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也不要一味相信鞋子上标注的尺码,有时它们并不准确。所以应该养成每次买鞋之前测量脚大小的习惯。在挑选鞋子时,还要记住我们最长的脚趾尖和鞋尖内侧边缘间至少要留足1cm的间隙。
根据鞋的性质选择
鞋的顶面(系鞋带的这面)要足够舒适柔软透气;鞋的前端要宽一些,对脚趾没有挤压;鞋的前部与中部结合部位(鞋前帮与中帮结合部)要有弹性能被弯曲,便于行走时前脚掌蹬地推进活动;鞋子的中后部底面要足够坚固,对足弓有良好支撑;鞋底至鞋跟要呈圆滑流线弧形,这样便于均匀分布在承重时脚底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