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冰敷和热敷都属于比较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但有一定的区别。无明显开放性伤口的急性损伤用冰敷,慢性劳损型的损伤用热敷。
此外,热敷要防烫伤,冷敷和热敷注意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应在伤口清创包扎的基础之上进行。
下面就和小久医生一起来看看这里面的说法吧。
冰敷的作用。急性损伤常由于突发的外伤引起(如跌倒、扭伤以及直接撞击等),疼痛感较强。立即冰敷能抑制感觉神经,起到镇痛、麻醉效果。此外,还可改善周围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肿和渗出。而且冷刺激可能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从根本上降低炎症反应发生的可能,减轻红肿、热痛的症状。
如何正确冰敷。冰敷的最佳时间:冰敷适用于急性受伤后的48-72小时内,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如果肿胀、疼痛、发热明显,每隔1-2小时就可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时长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冰敷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结果适得其反。
冰敷的最佳位置:以最痛、肿、热的地方为宜。
冰敷的物品:除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冷喷雾、冰袋,还有更为经济的方法—自制冰袋。准备一份冰和2份水,将冰水混合后占冰袋容量的1/2,一份自制冰袋就完成了。
其他注意事项:1、充分贴合皮肤:无论硅胶冰袋法还是冰水混合物使用时都要考虑贴附性,让冰袋与炎症组织充分地贴合,这样冰敷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2、防止冻伤:应严格控制冰敷时间在每次15-20分钟,预防冻伤;3、其他:使用时注意防止凝结水滴污染伤口;年老体弱、虚寒症、孕妇、经期等不宜冰敷。
热敷的作用。热敷能够增加人体软组织的延展性,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热敷还能够起到舒缓和放松情绪的作用。
如何正确热敷。热敷主要用于急性损伤的后期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的后期是指损伤48小时后,因为这个时间往往出血已经停止。慢性损伤是指较长时间内反复过用而产生的损伤,与突发的意外伤不同。热敷又可以分为湿敷与干敷两种,湿敷的效果一般优于干敷,因为组织渗透性好,能抵达更深部的组织。通常一次热敷30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40℃-50℃,每天2-3次,具体热敷的时间又当根据医嘱灵活调整。
热敷的最佳位置:仍以最肿痛的地方为宜。
热敷的物品:在家庭中,最简单易得的是热水毛巾。但其热量一般只能维持5-10分钟,使用时间不足。
其他注意事项:有伤口感染未愈、皮肤感觉异常、皮肤过敏史以及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史等情况都需避免热敷;各种内脏出血、急腹症也不宜热敷。
冷、热敷其他注意事项:
1、不是所有的慢性损伤都要使用热敷,如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仍然首先选择使用冰敷。
2、不是所有的急性损伤都要使用冰敷,早期肿胀、疼痛得到控制后可改用热敷。
3、选择冰敷和热敷要根据情况而定,可在医生或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