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就医指南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内容阅读
假期玩水降暑,注意护好耳朵
2024年08月07日

阅读次数: 次

夏天到了,家长们都喜欢带小朋友去玩水游泳来解暑降温。但当“玩水“时,水可能会不经意间进到我们的耳朵里,有时会听到水哗啦啦的响声,甚至会出现耳闷、耳胀、耳痛等症状。这些情况需要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要就医?

今天,小久医生就和您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耳朵进水不容易出来?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外耳道的结构:外耳道为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的一条伸入颞骨的盲管,长约 2.5 ~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骨部约占其内2/3。外耳道非一直管,略呈S形弯曲。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5cm,后者称为外耳道峽。水积聚在狭窄的“S“形弯处或者被耵聍等异物堵住出路,自然就不容易出来了。

在正常情况下时,进到耳朵里的水都会自行流出来,但有些时候,耳朵里面进了水没有出来,再加上水脏,外耳道皮肤有小破溃等问题,可能会造成感染等疾病。

耳朵进水怎么办?首先不要用各种棉签、耳刮勺等棍状物品伸进耳朵“掏水“,这样非常容易将耳道里的耵聍或异物往里推,还有划破外耳道皮肤以及扎穿鼓膜的风险。

可以试试以下三种方法

1. 单足跳跃法。进水的耳朵向下,单足蹦跳,借助水受到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 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按压耳朵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运动,从而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流出。

3. 外耳道清理法。用柔韧的纸巾搓成细条伸进耳道吸水,相比棉签,纸巾前端柔软松弛,不会推入耳屎,不会损伤鼓膜,但还是要注意,纸巾条不要搓得太硬、吸水完检查纸巾条是否完整,不要把纸巾条残留在耳朵里面。。

总之,耳道内进水之后,要小心处理,如自己不能将水排出,则应立即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师帮忙。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加重的耳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耳流脓等,有可能出现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