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咬硬物时牙齿突然刺痛?喝冰水时牙齿莫名酸软?这些看似普通的敏感症状,可能暗藏牙齿健康的"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牙隐裂?
牙隐裂 (Cracked tooth) 指牙冠表面出现的不易察觉的非生理性微小裂纹,是从牙冠开始并延伸到龈下的不完全折裂,通常为近远中方向,裂纹可以延伸至一个或两个边缘嵴并穿过近端表面,有可能累及牙髓或牙根,导致牙髓和根尖周病变。牙隐裂在成人中颇为常见,患病率可达70%,是导致牙齿拔除的第三大原因。由于隐裂纹的隐匿性,临床上早期诊断较困难。
二、牙隐裂有哪些症状?
牙隐裂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咬合痛、冷热刺激痛或自发痛,与裂纹的深度和范围有关。其中,咬合痛被认为是牙隐裂最常见的症状。而在Hilton等人的队列研究中发现,45%的患牙有一种或多种症状:冷刺激痛是最常见的症状(37%),咬痛(16%)和自发性疼痛(11%)较不常见。有些患牙症状不明显,难以定位,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对于病史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患牙,裂纹深度可能已达牙本质深层,出现牙髓或根尖的病变的几率较大。有些患者口内常见明显的不均匀磨耗导致的高陡牙尖,全口牙合力分布不均匀,或长期偏侧咀嚼,该患牙位于长期负担较重侧。临床上症状类似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但未发现龋损等明显病因时应考虑到牙隐裂的可能性。
三、牙隐裂该如何治疗?
保存隐裂牙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牙隐裂的症状及体征,明确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注重远期疗效。保护牙髓、保存牙体组织和阻断疾病进展是牙隐裂的治疗原则。
四、牙隐裂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1、牙隐裂是否需要干预?
牙隐裂的特征差异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观察随访还是干预治疗。当患牙存在龋齿、出现自发痛或有裂纹的影像学证据时,医生会决定干预治疗。当口腔医生确定随访监测的临床决策是可接受的,然而对于不进行修复治疗的隐裂牙监测整体成功率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评估。
2、对于牙髓有活力的患牙,全冠修复还是直接修复,哪种治疗效果更好?
对于活髓牙隐裂的治疗决策目前尚无共识。有专家认为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也有学者采取磨除裂纹后直接树脂充填、嵌体修复或者进行全冠修复。
3、牙隐裂是否需要根管治疗?
近年来更多学者推荐使用临时冠辅助判断牙隐裂的牙髓状况和评估根管治疗的疗效。有研究指出若隐裂纹与修复体相连,则去除患牙的旧修复体后进行全冠修复,对于牙髓活性正常或可逆性牙髓炎的牙隐裂,建议采用临时冠保护患牙并随访观察,如果患牙表现为不可逆性牙髓炎或牙髓坏死,则患牙应该完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而根管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患牙可考虑拔除。
4、根管治疗术后的牙隐裂,是否需要全冠修复?
与全冠修复相比,根管治疗后未行全冠修复的牙隐裂的拔牙风险高11倍,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的隐裂牙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的隐裂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