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近期,气温变化较大,腹泻患者增加。这正常吗?不同的腹泻该如何对症下药?
腹泻,俗称“拉肚子”,指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或比正常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中水分明显增加的症状。治疗腹泻的药物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合理用药是关键。
常见治疗腹泻的药物和方法有以下几种(仅做科普知识传播,具体用药请遵循医嘱):
口服补液盐。在腹泻严重的病例中,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口服补液治疗是急性腹泻患者的一个基础治疗。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为低渗型ORS配方口服补液盐(III)。服用口服补液盐(III)需注意,须将整袋口服补液盐加入250ml水配置成一定渗透压的溶液,分次服用。而不能将药物分次溶解,这样会影响最终配置液的浓度及渗透压,影响补液效果。此外,配好的溶液中不能加入牛奶、果汁等,以免使电解质量等发生改变、滋生细菌等微生物。放冷后需应隔瓶加热服用,不能直接加入热水。
止泻药——吸附剂。此类药物最常用的是蒙脱石散。蒙脱石散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可强烈的吸收水分,从而有效缓解腹泻症状。适合所有的急、慢性腹泻患者,包括1岁以上的儿童,不宜久服,久服易产生便秘。
服用此类药物需注意,此类药物对水分、肠毒素吸附的同时,也可吸附其他药物和营养成分,因此,最好避免同时服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间应隔2小时。
止泻药——抗动力、抗分泌药物。抗动力药物代表为阿片类药物洛哌丁胺,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少肠蠕动从而起到抗腹泻的作用。洛哌丁胺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5岁以下不宜使用,6-8岁最高日剂量4mg,8-12岁最高日剂量6mg,成人最高日剂量16mg,如果48h内对急性腹泻没有改善,应停用。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用于细菌感染性的腹泻。常用药物黄连素,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应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经过粪便检测和细菌培养确定细菌感染才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腹泻,避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产生细菌耐药性。
益生菌。益生菌,能补充生理性肠道细菌,纠正菌群失调,维持正常肠蠕动,对急慢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感染性腹泻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益生菌可以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服用益生菌时应避开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峰值,服用抗菌药物后2-3小时服用益生菌。常用药物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