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从外表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针刺样疼痛,给行动带来了极大不便。
足跟疼痛有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跟垫炎、跟骨骨折等多种原因。当受寒湿、久站、长途行走、奔跑和走不平路时,足跟部的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渗出、水肿、粘连或滑囊形成,局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跛行。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呢?原因是人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如果长期持续的牵拉可在跖筋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节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骨刺在足负重时,可以对足底软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而疼痛。骨刺形成之后一般是不会被吸收的,但经过治疗,足跟痛的症状可以消除。
我院对足跟痛有各种有效治疗方法,老人们再也不需要因为行走疼痛而不能远行了。局部封闭:这是疗效确切、最佳的治疗方法,它可直接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水肿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疼痛康复的目的。物理疗法:可进行理疗,局部热敷,醋离子透入疗法。药浸法: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洗脚部20分钟,并用手按摩。
怎样预防足跟痛?使用海绵足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老年人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中老年人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许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