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就医指南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内容阅读
立春到来:生发阳气、调养肝脏正当时
2021年03月02日

阅读次数: 次

立春时节,春天的气息随处可见。人们走亲访友,聚餐娱乐,甚是热闹。这个时候要注意,虽已立春,天气依旧以寒凉为主。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稍不留神就会让疾病钻了空子。

经常有家长问如何提高患儿免疫力,这个不是一句话就能回答的,贯穿于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注意点很多,不过有一个基本原则应该记住,就是要保护阳气。那么我们就从立春时节做起,力争健康一整年。

阳气是人体的卫士,是抵御疾病的主力军,是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固护、生发阳气尤其重要。

生发阳气的第一步是保护阳气,天气开始变暖时不应当马上脱去棉衣,尤其是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群更应该谨慎。年轻人穿衣也要“下厚上薄”,注意对颈、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一、如何“生发阳气”?

<!--[if !supportLists]-->1、 <!--[endif]-->饮食生阳

饮食上,应以升发阳气的食物为主,具辛甘发散性质的食材,例如,香菜、韭菜、洋葱、芹菜、菠菜、竹笋、豆豉等。韭菜又叫“起阳草”,性温,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的作用。刚入春时冷暖不定,多吃春韭可祛阴散寒。

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会损耗阳气,导致上火。同时,立春这段时间,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由于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在生阳的同时应注意养阴,宜多吃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芹菜、卷心菜、柑橘、柠檬、百合、山药、枸杞、莲子等。

<!--[if !supportLists]-->2、 <!--[endif]-->按摩生阳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为什么要强调春天梳头?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春天梳头正是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当然也能壮健身体。

注意梳头要点:梳头时一定要全头梳,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都应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每个部位起码梳50次以上方有功效,上限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用牛角梳、玉梳、木梳最好。

<!--[if !supportLists]-->3、 <!--[endif]-->运动生阳

动能生阳,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散步、快走、打球、打太极,让气血通畅,郁热疏散,提高免疫力。我们可选择在上午11:00-13:00,阳光充足的时段,晒晒后背,对补充人体阳气很有帮助。

<!--[if !supportLists]-->4、 <!--[endif]-->艾灸生阳

百会穴“头之阳”: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刺激此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至阳穴“背之阳”:后背有一个穴位叫至阳穴,是补阳气的最佳穴位。按揉至阳穴,有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中脘穴“胃之阳”:中腕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按揉中脘穴,能补充胃中阳气,助消化。

足三里穴“脾之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常按此穴,可温补脾阳,增强体力。

涌泉穴“肾之阳”:脚心上的涌泉穴,被认为是肾经静脉的第一穴。按揉此穴,可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阳,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还能改善睡眠。

注意:艾灸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可在穴位上用适当力度按摩,也能起到效果。

 

 二、如何调养肝脏?

立春时节护肝是最有效的,也是养生必须要做的。中医认为,肝气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顾称之为“刚脏”。另外,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if !supportLists]-->1、 <!--[endif]-->调养情绪

情绪上要戒骄戒躁,忌心气抑郁。在立春阳气上升的时节,适当调整情绪,使全身都更顺达通畅。

<!--[if !supportLists]-->2、 <!--[endif]-->饮食护肝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说春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甘味之品可补益脾气,避免肝旺克脾。若此时吃了过多酸味食品,则会导致本就偏亢的肝气更旺盛,大大伤害脾胃之气。

<!--[if !supportLists]-->3、 <!--[endif]-->按摩护肝

我们大腿的内侧是肝经循行路线,每天揉大腿内侧,就是在按摩肝经。方法: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另外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个关节向下推。


养目护肝

春天的阳光温暖却不强烈,建议大家可以全身放松,面对太阳,闭上眼睛,让玻璃窗和眼睑滤去过于强烈的太阳射线,使温热的阳光透进眼球,同时转眼珠,先顺时针方向缓缓转10次,再逆时针转10次,每天持续15分钟即可。

运动护肝

适量多做舒展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注意:伸展时,全身肌肉用力收缩,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尽量呼气。老年人经常做这一动作,可增加肌肉、韧带弹性,延缓衰老。

艾灸护肝阳

调肝养肝最为经典和常用的穴位就是位于脚上的“太冲穴”。 它的作用是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在头晕脑胀时降压,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期。“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趾骨连接部位中。

肝俞穴与太冲搭配,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若无时间按揉以上两穴,用脚用力重复做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