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接球时重心一偏,脚崴了。穿高跟鞋走太快,地面不平,脚又崴了。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小问题,可如果早期处理不当或不注意,就可能会让崴脚“上瘾”!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多因踝关节突然过度内翻或外翻暴力引起。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曾崴过脚,所以多数人不以为意,觉得随便敷敷药,过两天就好了。我院足踝外科的医生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崴脚后感觉没必要拍片检查的患者,但是过两周脚踝都没消肿,再来拍片才发现已骨折。也有部分患者崴脚后早期未处理好,导致踝关节一走路就酸痛,经久难愈。小久医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邀请我院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田建博士来为大家科普崴脚“上瘾”的危害,提醒患者朋友们千万要重视踝关节扭伤后的处理。
崴脚后出现轻度扭伤(脚踝能够自主活动,周围没有明显肿胀),可以按照RICE原则进行处理:1、休息(Rest)让受伤的脚踝尽可能休息2-3天。踝关节扭伤后,最重要的是要让脚踝休息,以避免伤势恶化。过早的活动会加剧局部出血和肿胀。尽量坐或躺,抬高脚踝。如果必须走路,可用拐杖来减轻脚踝的承重。
对于肿胀较轻的患者而言,可直接穿戴护踝固定6周,避免踝关节内翻动作。而对于肿胀严重的患者来说,考虑其可能为韧带完全断裂,预计消肿时间为1-2周,建议穿戴支具或者行走靴至少2周,消肿后更换护踝固定4周,可负重行走。一般踝关节扭伤保守治疗6周后,可以进行踝关节力量和本体感觉功能康复训练。
2、冰敷(Ice)冷敷可使局部降温,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另外可通过麻痹该区域的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在急性扭伤后及最初的2-3天内,受伤的脚踝会出血,进而引起肿胀,甚至胀痛。因此,在受伤后的2-3天内,每天冰敷4-8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用软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皮肤冻伤。即便是受伤2-3天后,感到局部疼痛或肿胀加重时,同样也可以进行冰敷。
3、加压(Compression)踝关节扭伤即刻用弹性绷带压迫受伤的脚踝可以减少局部出血,减轻肿胀。加压包扎的时间一般维持在受伤后的2-3天。但对于受伤3天后,仍肿胀明显的,建议持续加压包扎,直到行走时肿胀不明显。后期也可以采用穿戴弹力袜的方式更为便捷。
4、抬高(Elevation)将受伤的脚踝抬至高于心脏可减少肿胀。脚踝受伤后的2-3天,尽可能躺或坐,可以将受伤的脚踝放在沙发或床底部附近的枕头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一旦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冰敷后肿胀、疼痛没有减轻,反而更明显;受伤部位变青紫、没有知觉、出现刺痛感;肿胀感延伸到了小腿肚,脚尖出现麻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