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9月是开学季,高校和中学陆续迎来新生入学,各大院校的操场上有不少同学齐刷刷踢着正步、站着军姿,进行军训。
军训可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和体魄,但由于平时缺乏运动锻炼,加上秋老虎下的炎热天气,在军训时,有些孩子难以承受运动量突增而带来的身体负担。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在军训中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比如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大家或许对这个词有些陌生!其实,每当军训季,我院足踝外科的诊室里常见此类患者身影。
应力性骨折是肢体承受应力超过上限后发生的,也叫疲劳骨折。一般骨头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都易产生应力集中。当受到较长时间反复、集中的轻微伤力后,首先会发生骨梁骨折,随即会修复,但在修复过程中如继续受外力作用,使修复产生障碍,骨吸收增加,这一过程反复发生,最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骨折,这就是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是常见的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与超强度训练或姿势不当有关,好发于跖骨骨折和胫骨骨折,但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只有1%,所以新生们也不用惧怕军训。
常见的症状:活动时疼痛、休息时减轻、足背或外踝肿胀、压痛、发红或淤青。
如何预防应力性骨折?具体训练强度要因人而异,可遵守3个原则:1、无痛原则,活动时如出现疼痛,那是身体给出的预警,说明现在的活动量不符合你的身体状态,可以考虑降低训练或者休息。2、避免过量、过快、过多的训练误区,要训练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但不能过度,应量力而行。3、疲惫原则,当我们前一天进行训练后,第二天酸痛感会消失,说明训练在你的承受范围内,可继续训练。
务必牢记:肌肉强度和运动强度要相互匹配,否则容易受伤。
最后再次提醒:应力性骨折通常难以诊断,因为断裂非常细微,最初的X光检查难以发现。如果出现应力性骨折的症状,可至我院足踝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