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这届“打工人”,二三十岁的年纪,六七十岁的腰,坐久了腰酸背痛,一弯腰骨头“咔咔”响,怪不得有人调侃:“除了'没人疼’,浑身上下哪都疼”。
30岁出头的小王是一位办公室精英,外表英俊潇洒,年纪轻轻的他,其实已经有多年腰腿痛的老毛病。
由于日常工作忙碌,经常一坐一整天,导致延续多年的腰腿痛又犯了,腰痛及腿部麻痛的症状加重,经常坐立不安,一度走路都受影响,甚至难以坚持日常工作。
凡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我院向医生咨询如何治疗,以及平时该怎么注意时,大家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回去一定要卧床休息”、“少坐、少弯腰、少低头”等等,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些建议都不以为意,甚至置之不理!那么医生为什么要这样告诫大家呢?
从专业角度解答,百姓难以理解透彻,因此国外有一研究团队进行了项有趣的试验,从试验角度分析,可直观进行相应解答。
试验大致内容是:在常见的姿势和活动期间,每个研究测量一位70kg的受测者体内腰椎髓核的压力;并在站姿基础上,将压力值标准化。为了方便展示结果,请看下面的图片: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果:1、当一个人于身体前抱着重物,尤其向前弯曲,椎间盘压力是很大的;膝盖弯曲举起重物时腰椎间盘压力比膝盖伸直举起重物时少(后者通常需要背肌参与);身体向前懒散的坐姿比直立坐姿要产生较大的椎间盘压力。
我们再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绝大部分是向后外侧突出的,这是为什么呢?
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于姿势以及工作的影响,椎间盘突出往往会向后侧突出;但是在腰椎体以及椎间盘的后中部有一条较为窄且坚韧的后纵韧带,这条韧带限制了椎间盘过度的向后正中突出,从而使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见下图)。
言归正传,综合上图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直观数据来解答“腰椎间盘突出为何要'躺平'”?平躺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25左右;侧卧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75左右;直立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100左右;前倾直立(弯腰)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220左右;直立式坐姿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140左右;前倾式坐姿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190左右;后倾式坐姿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50左右;弯腰拿重物(膝盖不屈曲)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450左右(压力值最大!千万要引起警惕!);不弯腰拿重物(膝盖屈曲),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340左右;直立拿重物(不弯腰,膝盖不屈曲)时,腰椎间盘压力的标准化值在220左右。
通过以上结果的直观展示,大家可以深刻认知到一些日常动作的“危害”,从而引以为戒!同时,也能正确理解腰突患者为何要平躺,不能久坐的原因。如果实在因为工作“无法躺平”,建议患者久坐超过半小时起来站一站,活动下。
我院中医骨伤科在上世纪60年代由名老中医吴良士先生创建,90年代由杨澔侠主任引进全国名老中医周时良先生独创的“牵、旋、按、药、练”特色治疗,并一直沿用至今。中医骨伤科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善、创新,引进了新技术新项目活力骨康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将传统的中医骨伤治疗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中去。
中医骨伤科特色的治疗手段包括:推拿手法、中药外敷,中药内服、整骨、功法导引术、针灸、电针疗法、拔罐疗法、牵引疗法、中频电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其中推拿整骨治疗中以传统手法结合脊柱微调治疗颈椎病,颈源性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小关节紊乱,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收获无数患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