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骨科首页
骨科介绍
骨科动态
名医专家
特色技术
载获荣誉
骨科研究所
骨科动态
当前位置:
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 骨科动态
2025年01月18
2025年01月18
我院运动医学科圆满举办高水平观摩学习班
近日,我院运动医学科成功举办新一届“Experience-Expertise-Evolution 3E之路·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运动医学观摩学习班”,吸引众多省内外领域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腕、肘关节疾病诊疗前沿理论知识与技术,为全国同道们打造深度交流、成果共享的优质平台,以此推动运动医学诊疗的规范化发展,助力骨科关节镜技术迈向新台阶。
本届学习班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教授,副主任医师钱俊担任主要讲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鹏主任、宿州市立医院唐淼主任、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周鹏主任、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蒋华主任等业内知名专家慕名前来参访,群英荟萃为学习班注入全新活力与智慧。
为期两天的学习活动日程紧凑又丰富,涵盖手术示教、病例讨论、门诊观摩等“沉浸式”教学环节,全方位展示腕、肘关节疾病诊疗的手术技巧、心得体会与临床经验。
手术观摩环节,演示专家糜菁熠教授对腕、肘关节镜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精细入微的讲解;参访专家们全神贯注,交流技术要点,拓展视野,启迪思路。门诊观摩和病例讨论环节,糜菁熠教授、钱俊医师详尽为专家们答疑解惑,专业的讲解和精湛的技术获得参访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专家们对我院运动医学团队毫无保留的知识分享表达诚挚感谢,并表示将把汲取到的宝贵经验融入日后临床工作中,造福更多腕、肘关节疾病患者。
秉持“开放参访、技术共享”理念,我院运动医学科致力于推广先进诊疗经验和技术,并借助交流互鉴契机,不断激励自身探索创新,在医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奋进。下一步,科室将持续举办高质量、高水平参访交流活动,促进领域内互动互促,助推国内运动医学事业蓬勃发展。
2025年01月13
2025年01月13
妙手实施肘关节置换,让“僵硬肘”不再愁
在骨科诊疗领域,肘关节置换技术正为众多深受肘部病痛困扰的患者带来新希望。近期,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主刀,为一位右肘关节严重受损患者成功进行肘关节置换手术,令其摆脱痛苦,回归工作岗位,开启全新生活篇章。
肘关节病痛困境迎来“转机”
来自内蒙古的患者吕先生40多年前在工作中,遭遇重物砸落,致使右肘关节骨折脱位,虽紧急送医进行骨折固定、脱位复位等保守治疗,然而后续却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近三年来,吕先生肘关节持续疼痛,肿胀难以消退,关节活动范围急剧缩小,简单的屈伸动作都变得极为艰难,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进食等都受到极大影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多方寻求治疗无果后,经人推荐,吕先生慕名来到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深度剖析,探寻精准治疗路径
经诊断,吕先生的肘关节损伤引发了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严重受损,软骨磨损缺失,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无名指小指麻木,手部肌肉萎缩。肘关节置换术成为改善其关节功能的关键选择。
术前,吕先生右肘关节处长满骨赘,活动严重受限
肘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通过植入人工肘关节假体来替代受损肘关节的手术方式,旨在恢复肘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与功能,缓解疼痛,提升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多管齐下,攻克肘关节手术“难题”
手术过程中,糜菁熠专家团队首先精准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仔细分离保护周围神经血管组织,充分暴露肘关节。清除受损的关节软骨、骨赘及增生滑膜,对肱骨和尺桡骨进行精确截骨,为假体植入创造合适空间。选用适配的人工肘关节假体,将其部件分别牢固于肱骨和尺骨,确保关节连接紧密且活动顺畅。
术后,密切监测吕先生生命体征,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消肿止痛治疗,并联合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早期开展轻柔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强化肌肉力量,最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揭开生活新篇,重燃希望与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吕先生右肘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曾经的剧痛和肿胀已大幅减轻,肘关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活动,逐渐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回归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能参与一些轻度的户外运动。
年轻的吕先生对我院糜菁熠院长及医护团队充满感激之情,不仅送来了精心制作的感谢牌匾还感慨:“是医生们的精湛医术和护士们的悉心照料,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自己何其幸运,能在困境中得到如此专业且贴心的救治,这份恩情将永远铭记于心。”
小久科普
肘关节置换术适用哪些病症?
1、创伤性关节炎:因严重外伤导致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长期疼痛且功能受限的患者。
2、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关节软骨退变、磨损,引发关节疼痛、僵硬与活动障碍。
3、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滑膜炎症侵蚀软骨与骨组织,造成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
4、肘关节肿瘤或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修复等情况。
术后长期管理与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患者需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方能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重拾生活信心,拥抱健康未来。
1、负重限制:术后早期严禁提拉重物,恢复期内提举重量不得超过规定重量,康复稳定后也应避免过度负重,防止假体松动或磨损加剧。
2、控制活动:避免剧烈撞击类活动,如网球、羽毛球中的大力挥拍,以及足球、篮球运动中的肢体碰撞;减少重复性屈伸动作,如长时间的手工劳作。
3、日常防护: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睡眠时避免压迫手术侧手臂;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肘关节,避免意外碰撞。
4、定期复查: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诊,通过X光、CT等检查监测假体位置与关节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2025年01月07
2025年01月07
芮永军教授团队荣获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1月6日,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公布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共计8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0项。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团队“严重肢体创伤性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这已是芮永军教授带领团队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设立的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奖,于2001年设立,旨在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院芮永军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也是国之名医·卓越建树,江苏省卫生领军人才,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的获得者。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十余年来带领团队围绕“严重肢体创伤的救治”开展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攻克种种技术难关,构建严重肢体创伤早期创面修复和骨缺损重建的规范化治疗体系,成功挽救严重肢体创伤患者2000余人,保肢成功率达90%,令一些先前必须截肢的患者得以保全肢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65篇,发明专利25项,制定共识和指南9项,专著8本;项目成果已推广至全国20多家医院,通过国家级学习班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并进行临床应用。
我院始终秉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品牌办院”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科研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2025年01月06
2025年01月06
我院糜菁熠院长受邀参加2024年度香港国际腕关节镜研讨会及工作坊
近日,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糜菁熠作为中国大陆熟练掌握腕关节镜技术的重要代表,受邀赴香港参加2024年度香港国际腕关节镜研讨会及工作坊。糜院长在研讨会上分别作主旨演讲和主题论坛主持,并在工作坊作讲座和实操示教,充分展示无锡九院专科实力及风采,并与来自全球各地多家医院学者交流互促,获取前沿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路。
在本次研讨会上,糜院长在主题论坛中作题为《腕关节镜下治疗下尺桡不稳定并发症的因素和处理》(Analysis of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ailure of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oulnar Instability)的主旨演讲,主持《主题研讨:舟状骨骨折:急性到不愈合的腕韧带损伤》(Symposium: Scaphoid fracture: Acute to non-union Carpal Ligament injuries),分享腕关节镜下治疗下尺桡不稳定的典型案例,总结腕关节镜下治疗下尺桡不稳定的适应症、方法、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经验,获得与会人员一致好评,进一步提升医院专科影响力。
此外,糜院长在威尔斯亲王医院Li Ka Shing Specialist Clinic (North Wing)参加香港国际腕关节镜工作坊,作题为《腕关节局部融合》(Arthroscopic Partial Wrist Fusion)讲座和操作示教,提出腕关节融合术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法,展示融合术不仅能缓解疼痛并拥有最大程度保留腕关节解剖结构、减少创伤等优势,适用于我国因创伤或疾病导致的腕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能够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下一步,我院将积极推动相关合作尽快落地落实,并依托本次外出学习交流的先进经验,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研究型、智慧型专科,为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健康无锡乃至健康江苏贡献力量。糜院长提出:一是深化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依托江苏首批腕关节治疗中心平台优势,实现高、精、尖技术共享,并加速国际学会组织落地无锡,助推无锡融入长三角-粤港澳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二是持续汇聚优质医疗资源,继续举办腕关节镜技术国家级学习班,为全国同道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平台,吸引国内专业人才到滨湖进修、发展,持续提升滨湖、无锡乃至江苏医疗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三是切实增强患者就医体验感、获得感,以前沿理论推动学术深度融合,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疑难危重疾病临床诊疗能力全面提升,打造专科品牌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4年12月24
2024年12月24
精准医疗再升级:骨科机器人手术年破500台!
近日,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天玑”骨科机器人年手术量成功突破500台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医院骨科在智能化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更意味着无数骨科患者将因此受益。
骨科机器人,这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医疗“神器”,正以其精准、高效、安全的特性,改变着传统骨科手术的格局。
自引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以来,我院骨科团队一直致力于将其与传统手术相结合,持续探索和创新。包括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关节外科、足踝外科、运动医学科、小儿骨科等在内的“十位一体”骨科亚专科现已成功运用骨科机器人完成各类复杂手术。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是对医院骨科团队精湛医术和骨科机器人先进技术的最好证明。
以往的骨科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感。而现在,有了“天玑”骨科机器人的助力,手术如同被赋予了“超能力”。它能够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成像技术,为医生提供清晰、详细的患者骨骼结构图像,让医生在术前就能对手术方案进行精确规划。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骨骼和软组织状态优化调整术中手术计划,并精准地执行手术操作,将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疼痛更轻。
创伤骨科精准治疗更高效
骨盆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以来都是骨科领域的难题。骨盆骨折因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所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股骨颈骨折则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的精度要求极高。
64岁的周大爷不慎从2米高处跌落,即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随即被送至我院就诊,急诊查CT显示:骨盆多发骨折,左侧股骨颈骨折。
手术前,完善详细影像学检查后,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马运宏和同事们将数据输入骨科机器人系统,制定出精确手术方案“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左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系统可根据这些数据,准确定位骨折部位,为医生提供实时导航信息。
在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可以准确放置内固定物和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而在左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机器人的优势更加明显。它可以在闭合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较大创伤。3D扫描结果皆显示两处复位固定良好。
脊柱“大手术”,科技来助力
脊柱手术一般都是百姓眼里的“大手术”,由于脊柱周围有着大量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手术过程中医生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避免造成损伤,所以对医生技术要求特别高,尤其是脊柱侧弯手术更为复杂。
上周五,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带领团队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完成复杂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从盐城而来的单阿姨20年前开始出现腰背部疼痛,曾于当地医院做过小针刀治疗,效果不明显。近1年来腰痛症状加重,1个月前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每次行走不足100m,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多方打听慕名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脊柱侧弯,L4/5椎管狭窄,腰5椎体峡部裂伴滑脱,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
由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畸形是三维的,存在椎体倾斜、旋转,同时合并严重增生,徒手置钉有一定困难。现在,孙主任和团队通过骨科机器人辅助精准置钉,让这台复杂的“脊柱侧弯矫形+斜外侧入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机器人辅助后路内固定术”“事半功倍”!术后拍片复查侧弯已完全纠正,患者腰腿痛症状也得到很好的缓解,单阿姨对术后效果格外满意。
儿骨“小卫士”,带来“温柔守护”
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使用上,小儿骨科副主任林伟枫也有话说:“我们科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都是花样年华的孩子们,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减轻疼痛、降低后遗症及尽早重返学校,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我们可以真正实现‘零切开’治疗骨折,避免二次手术和对伤口造成‘难看的’手术疤痕。”
近期,10岁女孩惠惠因外伤导致右侧锁骨骨折。林伟枫和团队运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规划手术路径及进针的位置和方向,为其成功完成微创治疗,手术创伤仅为数枚针眼般,惠惠不日便重返学校,家属对手术效果赞叹不已。
500 台骨科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全新起点。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智能化医疗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进步。
2页/130篇
9
3
1
2
3
4
5
6
7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