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激情飞扬红五月,立足岗位献青春。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生命和汗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5月15日,芮院长率医院党政班子等一行6人先后走访了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急诊、核酸采样组、检验科、ICU、创伤骨科等科室,慰问参与抗击疫情一线及援助青海省民和县的医务人员。
抗疫一线中,80%以上都是“80”、“90”后,院领导对他们在防疫期间所表现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给予高度肯定,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送上亲切问候,为他们的英勇无畏致敬!为他们的负重担当点赞!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扬“不到最后一刻不松懈”的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真情服务,当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王燕: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作为一名拥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重症人,我便义不容辞递交请战书,3月,终于接到通知,前往五院参加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踏上支援之路之前,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对加入一场“战役”的使命感。加入工作后,虽然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身体变得笨重些,但内心非常踏实,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到饱受新冠折磨之苦的病人。看到患者能够逐渐脱离呼吸机,床旁血液透析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康复锻炼的效果越来越好,作为一起参与救治工作的医生,深感欣慰。随着疫情形式的缓解,我重返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九院一份子,很自豪在疫情之中,我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将继续努力,不负“九院重症人”称号。
陆汉明:为积极响应党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2018年10月,我来到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医院开展为期一月的帮扶。到达之后,我迅速对中医院的儿科水平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不折不扣推进,并且搭建沟通平台,确保帮扶长效性。2020年2月起,我开始参与发热门诊值班工作,在阻隔病毒和监测疫情的重要关口,坚守至今,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展现不畏艰险、主动担当的青年风采。
戚佳欣:2020年2月1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接上级通知,安排我参加预检分诊防疫工作,2月2日便正式加入疫情防控工作。预检分诊任务是防止病毒输入,避免医院内感染,因此我们的职责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对每一位进出医院的人员进行严格体温测量,询问有无发热、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有无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接触史、有无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往来史、家属有无以上情况等,发现有症状者,立即送至发热门诊治疗。对外来人员以及外来车辆询问以上情况并且着重询问是否已过隔离期,对不理解不配合的做好解释沟通。工作中,自身以及入院的每一个人的防护工作。预检分诊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多次改进工作方式。62天,进行了上千万次信息登记扫码,我们预检分诊组24小时三班制不间断工作,疫情自始至终,熬过了严冬,来到了盛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法律的保障下,各级党组织都在为了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而努力着。保持疫情防控战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繁重,只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王辰嘉:2月3日,我接到通知,便开始参与发热门诊的轮岗工作。做为一名护士,我的职责是做好患者的接诊,每日上报相关数据及保质保量完成消杀工作。三个多月来,我累计接诊患者八十多名,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便需要全副武装,尽管穿脱繁琐、闷热难耐,且是24小时工作制。面对患者,当班医护共同配合对其进行严密观察,照顾其起居,对症治疗、安抚情绪,赢得患者一致好评。如今,虽然国内疫情逐渐平稳,但是发热门诊的工作还在继续,无论酷暑严寒,我们依旧会坚持下去,直到抗疫攻坚战获得全面胜利的那一天!
陈敏瑜:2月1日,我正式上岗嘉仕恒信隔离点防疫工作,从不自信到娴熟,长大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尽管隔着充满雾气的防护镜,我做到了“一针见血”。日行2万步仿佛成了我“抗疫”打卡的一种特殊方式,与患者宣教新冠防控相关知识、一遍遍教授患者锻炼方式、不停地安慰鼓励他们,便是我的工作日常。4月6日,结束隔离点工作,我又承担起医院核酸采样组工作,平均每天完成210人的核酸采样工作。也许在家长眼里我还是孩子,但在抗击肺炎的战场上,我就是战士!为病患分担痛苦、给病患以最暖的支持鼓励就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谢梦莹:1月25日,我接到了一通电话,而这通电话改变了我过年的所有计划,因为第二天我将和两位老师一起加入发热门诊的防疫工作。首先我怕完不成发热门诊的工作给大家带去麻烦,其次在疫情还没有那么明朗的当下也会担心自己的防护做的是否完全正确。带着这些所有不确定的心情,我加入了发热门诊的防疫工作。每天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穿脱防护用品,对每位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抽血咽拭子等采样,对留观病人做好心理疏导,对发热病人做好回访记录,对病人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每个24小时,口罩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防护服里满是汗水,护目镜也都起雾了,我们都是始终如一的坚持着。遇到困难,院领导统一协调指挥,一一迎刃而解。想到武汉,想到每个城市的一线工作者,大家都是在为同一个目标在努力奋斗着,我内心就又充满了希望。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发热门诊的工作还在继续。待春暖花开,道山河无恙!
朱旦:2020年3月19日,我接到通知,作为队长,我将带队承担颐和港湾隔离点工作,负责境外归国人员的隔离防疫保障。既激动,可以为抗击新冠疫情献上自己的力量,又彷徨,因为从来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参考,但我立刻调整心态,次日即和同事们到达隔离点。二十余天,我们团队始终保持5人在岗,共接纳境外人员120余人,每日沟通协调处理各类事件30余次,每天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完成房门口配餐、生活垃圾清理、整理污染的酒店用品等,同时每日核对物资、联络疾控、上报汇总和家属沟通等,完成对每一位隔离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实时监测。这次任务中,防控办朱建栋主任密切关注疫情动向,指导开展防控工作,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
夏进军:作为九院检验人,接到前往新冠检测实验室的任务,倍感荣幸,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实验室环境特殊,检测人员进入必须全副武装,隔离服都是厚厚几层,密不透风,进入实验室不久,全身上下就会被汗水浸透。从准备工作开始到实验进行、实验后的设备设施消杀,整个过程大约要4到5个小时,在进入实验室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严格控制饮水量、饮食。这对我们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是没有一名同志退缩,没有一名同志说“不”。
蒋霞:临时接到通知,去中医院配合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我没有任何犹豫,第二天立即就位。
说不怕是假的,但陌生的工作环境,高危的检测对象没有影响我和同事的工作积极性,迅速熟悉新同事,积极配合工作安排。每一次检测流程,从标本的接收编号,到个人三级防护准备,最后进入PCR实验室进行加样检测到结束试验进行废弃物高压灭菌消毒处理,基本需要四五个小时。这段时间中,高危核酸标本吓不倒我们,三级防护的闷热难受压不垮我们,我们有必胜的信念!
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工作,不但提高了我们个人的PCR扩增技术能力,同时展现了我们九院人的努力奋斗的形象!
沈逸文:3月8日,接上级通知,我参与了境外抵锡转运防控防疫任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到达驻地,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一名女护士,能为疫情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倍感光荣。此次任务主要是从浦东、虹桥机场接抵锡人员,特殊时期,要求做到严控疫情,无缝衔接。参与保障人员来自各个部门,有公安,翻译,交通,医疗,这样一套完整的班组有效保证了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25天,279车次,共转运2183人次,我们转运组24小时不间断转运,最短一次转运只间隔6小时,转运工作耗时长,工作复杂,每次转运都要严格消杀。任务中,更重要的是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我的任务既要保证乘客的健康,又要最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全程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如此繁琐的穿脱,消杀,承受下午的高温,凌晨的寒冷,已是很累,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战情,各级党组织的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动员所有群众,外控输入,内防传播,筑牢新型冠状病毒的城墙。
马运宏:我于2018年7月受医院委托赴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骨科行医疗帮扶工作。期间,我合理安排门诊、病房工作,共计住院诊疗100余人次、门诊诊疗120余人次、参加手术15台、教学查房15次、临床教学5次、解决疑难杂症20项、解决复杂手术8台,同时开展科内学术讲座,将国内、外领域骨科新进展带入科室,让新技术落地在当地;同时注重日常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普及健康知识,在有限的诊疗条件下,给予当地患者最优诊疗方案,为促进当地医院骨科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经自下而上推选,现研究决定授予陈敏瑜、王诗旖、严海翔、杨娇、王辰嘉、俞韵尔、尤欢、戚佳欣、朱旦、谢梦莹等10名同志2019年度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沈逸文、周荔倩、陆汉明、蒋霞、夏进军、王燕、郑燕玲、王峰、毛钧娴、王正凯等10名同志2019年度院“优秀志愿者”称号。
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对标看齐、学优争先,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继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坚定信念,主动作为,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护佑百姓安康。(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