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热烈祝贺我院芮永军院长带领的团队荣获“太湖人才计划”...  
随着工业、交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意外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每年在国内发生的交通意外高达  20  多万起。这些创伤引起的危害较大,尤其是高能量损伤引起的严重肢体创伤,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一旦处理不当,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严重肢体创伤的救治水平,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耕耘不辍,执着前行。无锡九院创伤中心为应对这些严重肢体创伤诊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芮永军团队拟开展严重肢体、创伤修复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项目在两个业界权威院士团队的带领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名教授的指导下,在团队前期成果基础上,旨在建设成为国内先进水平、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肢体创伤救治中心。主攻方向围绕创伤量化评估、肢体血循环重建、软组织缺损修复、骨缺损重建和肢体功能恢复等五大课题,依靠基础和临床强有力转化,产学研结合。通过建立评价标准、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临床新技术应用、新型材料开发、医工结合转化形成新的平台和设备,全方位提升肢体创伤综合诊治疗效,最大限度恢复创伤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使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并进一步提升和保持我市在肢体创伤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芮永军团队介绍
团队带头人
芮永军,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院长、骨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江苏省医学会骨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学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手外科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  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近五年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级重大项目3项。荣获国家、省(部)、市科技进步(成果)奖及腾飞奖等10余项。第一完成人荣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  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项。近五年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级重大项目3项,共获资助经费554万;发表SCI论文20篇,中华级核心论文45  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
 
核心成员
糜菁熠,男,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副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副院长、手外科主任,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省市共建),江苏省  “六大高峰人才”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首届百名医德之星”,无锡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华手外科杂志》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荣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  1  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2  项、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及三等奖各  1  项,主要参与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目前  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共  8  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21  篇,其中  SCI  论文  5  篇;以副主译参译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住院医师规培  教程——《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骨科疾病诊疗教程》;曾先后赴美国麻省总医院、  梅奥医院、维克森林医院进行访问交流,先后受邀在大陆以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  发言并担任会议主持  7  次。
施勤,医学博士,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骨组织工程和干细胞免疫的基础和转化研究。2005-2008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博士后培训,2015  年在瑞士达沃斯  AO  骨科研究所做客座科学家。作为主持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省部级课题  3  项,市厅级课题  2  项,作为  Co-PI  参与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研发计划  3  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文章  30  余篇,主编专著  1  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5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为多个级别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多家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殷渠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苏州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执行编委、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骨修复(四肢骨缺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审稿专家。入选为无锡市卫生系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新技术引进奖、市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  7  项,发明专利  2  项,主持并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  4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华核心期刊  20  余篇,SCI  论文  8  篇。
赵刚,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在站博士后,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骨关节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华东地区手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五年主持无锡市科技局、卫健委课题  3  项,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研究,发表论文  13  篇,其中  SCI  论文  9  篇,中华系列核心期刊  4  篇。
田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促进会  足踝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促进会足踝学组江苏省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运  动医疗分会运动促进健康学组委员、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国际会  员。近五年主持及参与市级课题  3  项,发表  SCI  及核心期刊论文  7  篇。
团队成员均擅长复杂肢体修复重建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既有创伤重建学科带头人,又有从事骨组织工程和干细胞免疫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的海归专家。芮永军擅长大肢体严重创伤修复重建,糜菁熠、赵刚专业特长为上肢骨与关节创伤的微创治疗,田建专业特长为复杂足部创伤的修复重建,施勤教授长期致力于骨代谢和骨再生基础研究,能够为本项目大段骨缺损基础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和技术支持。该团队专业架构科学合理,将对严重肢体创伤的修复形成协同促进和交叉互补的优势,对团队整体发展,集成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宣传科)          
 
 
 
联防联控 九院人奋战在高温下
今年夏日,德尔塔毒株所致疫情再次袭来,全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我院作为一家公立性医疗机构,承载着为锡城市民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层层部署,积极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科学防范,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推进。
召开专项工作会议
          7月29日,医院组织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会议,防控办朱建栋主任首先强调疫情防控工作当下形势的严峻性,并就我院如何落实各项防控工作特别是入口管理、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等重点事项进行细化部署;糜菁熠副院长就医院诊疗工作各环节的把控,特别是对急诊手术、择期手术、住院病人管理等医政管理制度进行重点强调;芮永军书记也做重要讲话,明确疫情之下九院人的责任担当和全院一盘棋的具体工作要求,并重点强调服务外包人员同质化管理的标准落实和相关人员严格培训工作的不断跟进,分工合作,守土有责,确保九院各项诊疗工作和防控工作的同步落实。








加强入口管理
酷暑时节,我院入口第一道防线工作人员不畏炎热,对于所有来院人员,检查并要求正确佩戴无呼吸阀的口罩,认真核对“苏康码”“行程码”,进行体温检测,方可进入。






预检分诊处第二道防线,医务人员身穿防护服,仔细耐心询问,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做好预检分诊,对于普通患者、黄码患者、发热患者分别区分就诊通道,严格按照各项流程管理。








院感培训人人过关
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要求及实时更新的防控方案,我院院感科对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包括进修、实习及重点科室后勤外包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培训,小范围集中培训28场,一对一培训41余场,共培训1000余人次。










针对保洁、医废处置等后勤外包人员等薄弱群体,强化感控知识,完善病区卫生的清洁消毒流程、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反复多次开展个性化培训3场,培训140余人次。










常态督查严肃制度
       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确保各项流程的畅通、岗位值守的坚持、防控举措的规范落实、窗口优质服务的完善,医院进一步健全专项工作督查机制,架构院班子领导带班,行政、医疗、护理总值班四位一体的值守,并负责每天的督查;成立以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小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护士长等组成的医疗服务专项督查小组进行每周的相关内容督查,并形成问题清单逐一改进,确保防控工作和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医患同采确保安全
根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完成全院医务人员及所有工作人员、新入院病人和陪护的连续三天核酸采样,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和住院病人及陪护常规周一、三、五核酸采样工作,制定核酸采样流程2份,截止至8月3日,累计核酸采样10531人次。






高效服务情暖人心
炎炎夏日,近期来院做核酸检测的患者时常排起长队,我院疫情防控办立即增派人手,由多人同时录入被检测人员信息,并在室外增设2处核酸采样点,加快检测速度,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衣衫,依然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






我院后勤保障部门配合行动,支起10余个遮阳帐篷,在室外采样点放置电扇,为医务人员和市民朋友们改善了环境,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医患同心,共抗时艰。






(宣传科)

一声令下 燃情出征 市九院硬核驰援南京      星夜集结,组队待命;一声令下,燃情出征!
    7月24日晚10点,我院接到支援南京任务,12位医者勇士从家中赶往,其中8名“男”丁格尔,是配备男护士最多的医疗队,组成最强阵容出征南京。7月26日晚,接到紧急通知,需要第二批核酸检测医疗队驰援南京,27日一早,九院人再次踏上征途。








第一批出征南京医疗队
疫情就是命令,支援消息第一时间发到医院工作群,九院人纷纷主动请缨,十几秒钟,出征队伍迅速集结完成。护理部副主任毛雷音主动领命,驰援南京,不少家离医院较远的同志更是连夜赶到医院待命,随时准备出征。






      25日到达南京点位,我院出征队伍立刻投入紧张的核酸采样工作中去。他们训练有素,熟练换上防护服,佩戴好防护用具,面对每一位市民,都耐心细致的指导配合,“小朋友不要紧张,让叔叔看看你的牙齿白不白”严海翔护士亲切耐心的讲到。”孙玉洁娓娓道来:“阿姨慢慢的张开嘴,不要害怕,我会轻轻的。”











 为了节约防护资源,到了饭点,队员们迟迟不肯脱掉防护服,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但大家依旧干劲十足,心中信念无比坚定:多采一个,南京就能早一刻取得胜利。







第二批出征南京医疗队
27日一早,我院检验科王秋波主任亲自领命,代表医院护送张志乾、姜云两位检验科医务人员支援南京,昨夜接到紧急通知,检验科同志纷纷主动请缨,最后选定张志乾、姜云两位优秀医者代表出征。两位同志连夜准备个人物品,赶赴南京前表示:一定要展现出九院人的风采,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对积极参加抗疫的队员们表示感谢,“疫”有召唤,砥砺前行,赞赏他们作为九院人履行的使命和担当,嘱咐已在南京第三天的12名队员和即将出征的队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执行抗疫任务,做好自身科学防护,注意劳逸结合,医院始终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盼望早日凯旋归来!







我院赴南京参加抗疫人员名单——第一批出征人员名单(核酸采样):毛雷音、徐云磊、严海翔、范瑜亮、袁志力、孙玉洁、吴喻奇、何彬、张敏、沈后望、胡皎、王橙,第二批出征人员名单(核酸检测):张志乾、姜云。
请记住这些抗疫先锋们!(宣传科)





感恩有你,情暖“疫”线 ——我院领导疫情防控点看望一线抗...
前言:大量的工作疲惫了他们的身躯,贴心的叮嘱沙哑了他们的嗓音,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却为我们筑起了疫情防控最坚强的堡垒。
 7月23日,我院副院长薛明宇、周全斌、鲍向慧,党委副书记郭亚萍、纪委书记陈杨、办公室主任郁晓静及防控办主任朱建栋一行先后前往医院外派新冠疫情防控点、疫苗接种点,看望慰问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并送去慰问物资。





奋战在疫情接种点的医务人员每天早上7:30上岗,下班没准点,中午不午休,核实接种居民信息、提醒注意事项、注射、手部消毒,开始下一轮接种……
每天重复这套动作上百遍,12个多小时连轴转,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无怨无悔。





     每到一处,我院领导都详细了解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与医务人员亲切交流,对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岗位担当表示充分肯定,对他们冲锋抗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表示敬意,对他们的辛勤付出、长期坚守表示感谢,同时叮嘱一线医护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保重身体,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严格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一道道防控“堤坝”。





(党办)
共抗疫情 爱心无限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7月25日,一名淮安男子庄先生因被电据割伤致右手大拇指重伤,购买了下午1点30分的高铁票到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我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院求医。下午3点30分市爱心车队李展队长赶往车站,无锡交警铁骑开道,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我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院行政总值班早早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病情并告知疫情防控要求,开通绿色通道,为救治伤者赢得宝贵时间。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下午4点多,在爱心车队、交警的一路护送下,庄先生顺利抵达九院,手外科接诊医生谭济阳立即安排患者做相关检查,并实施手术治疗。X光片显示庄先生右手拇指骨折,术中发现拇指肌腱断裂,谭医生给予行“右手拇指内固定+肌腱关节囊修复”手术,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患者顺利至病区住院,现情况稳定。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疫情期间,医院一方面要做好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这无疑给医护人员增加了更多的难度,能够在入院前就得到院方的充分沟通,提前做好疫情防控准备,爱心车队和交警的无私帮助,为到达无锡的路途节省时间,来自淮安的庄先生及家属对无锡多方联动实效表示感谢!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宣传科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