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罕见11cm巨大子宫肌瘤,妇产科微创手术巧“拆弹” 子宫是女性孕育新生命的场所,然而这一次潘女士的小腹突然隆起,大小如怀孕六个月,可是子宫内“怀”的却不是胎儿,而是巨大、多发的子宫肌瘤。
原来潘女士去年11月份体检时发现了子宫肌瘤,当时大小才5cm,今年4月份再次B超却显示:子宫肌瘤直径已超过10cm,肌瘤在5个月内迅速增大,恶变的可能性大。这一情况让她万分焦虑,四处求医,不愿开“大刀”的她得到大部分医院的答复都是“想要去除如此大的肌瘤必须开腹手术”!但幸运的是,在我院妇产科副主任胡媛媛带领的妇科团队手中,仅通过创伤小、恢复快的腹腔镜微创手术,便将潘女士这颗“定时炸弹”拆除。
据悉,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育龄女性中大约有1/3患有此病,而且“多发性”比“单发”肌瘤更常见。超过半数的子宫肌瘤只是“静悄悄”地生长,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另有部分患者肌瘤向子宫外壁突出,可引起“压迫”症状,患者表现为腹胀、尿频,甚至排尿、排便困难。
此外,子宫肌瘤在持续生长的过程中,会由于营养血供的变化或肌瘤内部细胞的分化,而引起一些改变。一种是良性改变:如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钙化。一种则是恶变:肉瘤样变,虽然较少见,但更常见于短期内迅速增大或接近更年期的妇女,去除巨大且多发的肌瘤一般需进行开腹手术。




像潘女士的肌瘤短期内快速增大且达到了11cm,常规手术为经腹子宫切除术或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虽可满足治疗需求,但由于其子宫巨大,手术切口大,腹腔内外创伤大,术后易并发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肠粘连甚至肠梗阻等风险,患者术后常常恢复较慢。
若采用微创手术,患者由于子宫肌瘤血供丰富,术中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且子宫达孕六月大小,医生操作空间有限,部分肌瘤位于子宫后壁肠管前方,如有粘连还易损伤周围器官,这又都会增加手术风险。
由于患者强烈要求保留子宫且要求尽量微创,腹腔镜下挖除如此巨大且多发的肌瘤属于难度较大的四级手术,考验的是手术医生娴熟扎实的腹腔镜技术和镜下快速的缝合技巧。胡主任了解病情后组织团队成员一起讨论、研究患者病史、肿瘤指标及MRI检查,初步考虑其恶性肌瘤可能性不大,经过缜密的思考,决定为患者行腹腔镜手术。





术前胡主任做好各种风险防范的预案,给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团队通力合作,成功剥除了14枚子宫肌瘤。幸运的是,术中快速病理显示患者肌瘤为良性。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患者腹壁切口小,切口数目少,外观无明显的疤痕,术后第五天病人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妇产科  张蓓)




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砥砺奋进谱新篇——医院召开三届五次... 3月18日至19日,我院三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下,本次会议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全体院领导、医师代表组在滨湖区公共卫生大楼12楼会议室主会场进行,护士代表组、医技、行政、后勤代表组分别在医院主大楼20层教室、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分会场进行,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郭亚萍主持,会期为2个半天。



3月18日下午,芮永军书记、薛明宇副院长、鲍向慧副院长分别向职工代表作了《2021年度医院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医院工作计划》、《2021年度财务决算和202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及《2021年度医院审计工作报告》。薛明宇副院长就《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部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办法》进行阐述,唐淼龙科长作《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流动人员月奖发放实施办法》修订方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23-2025年岗位聘任修订方案(草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生育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介绍,并递交大会审议。郭亚萍副书记就《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保密管理制度》作解读。
芮院长首先对2021年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在市、区政府和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全院职工团结一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在打好疫情阻击同时,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十四五”新蓝图的建设开好了局,起好了头。(一)业务发展稳中有进,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二)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三)对标“国考”“三甲”,落实医疗服务提升新举措;(四)人才科教成果斐然,注入学科发展新活力;(五)信息化建设助力,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六)强政治重担当,引领全院干部职工同步新时代。报告并对2022年的整体工作进行部署,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坚持以疫情防控为抓手,着力提高公卫应急保障力;(二)坚持以精益管理为抓手,着力强化现代医院执行力;(三)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抓手,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坚持以专(学)科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五)坚持以人才建设为抓手,着力激发创新发展驱动力;(六)坚持以基础保障为抓手,着力提升医院管理精准力;(七)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着力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特别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以推进落实医院“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抓牢疫情防控,抓实医院发展,医教研一体,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薛明宇副院长作《医院2021年财务决算及2022年财务预算》报告,对医院运营情况全方位剖析,对2022年预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重点围绕业务发展能力提升,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合理控制药品、耗材占比,有效改善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希望全院上下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思想,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鲍向慧副院长作《2021年度医院审计工作报告》,2021年医院内审工作紧紧围绕医院经济管理主线,有序完成财务收支审计、科研经费审计、《采购管理办法》等内容的修订和固定资产审计等专项活动,下阶段将在落实好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宣教,提升资产的管理效力与制度的执行力。
随后,薛明宇副院长对《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职工绩效分配方案》详细解读,明确细化绩效考核对于细化成本效益管理,更好稳定人才队伍,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目的意义。唐淼龙科长对《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流动人员月奖发放实施办法》修订方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23-2025年岗位聘任修订方案(草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生育津贴发放管理办法》逐一介绍,对有关细则详细解读,递交大会审议。郭亚萍副书记作《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保密管理制度》解读,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做好相关信息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各层面责任担当。





与会代表分为3个组,对以上7份讨论稿认真审议解读,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围绕医院发展大局和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职工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对医院工作报告和医院发展规划等,坦陈己见,献言献策。医院领导参加分组讨论,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对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表示肯定。大会期间职工代表还对医院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




3月19日上午,代表们审议通过以上7份讨论稿。四位分管领导就各自分管的医政、护理、财务、后勤保障、文化建设及职工福利等条线工作耐心地解答职工提案共85条。
会议最后,郭主席总结发言,在紧张有序的大会中,代表们不负全院职工的重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满腔热情,认真履行职能,行使民主权利,坦诚建言,献计献策,共商医院发展大计,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对医院、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她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用舍我其谁的勇气,用只争朝夕的干劲,追求卓越的闯劲,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扬帆奋楫,在医院高质量发展征途上按下“快进键”,下好“先手棋”,打赢“主动仗”,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办)


九院“大白”援沪记 “世上还有大白好,有你的日子真快乐,和你一起共抗疫,幸福有希望······”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内,3岁的小阳阳正在和来自我院的护士“大白”秦李丽一起唱歌,歌曲是这段时间来由陪伴在侧的家人改编后,教会她的第一首歌。学会新技能的小阳阳几乎每天都要为来照顾她的九院“大白”叔叔阿姨唱一遍。




“我们一起摆摆手,我们一起笑一笑,我们一起为自己加加油!”温情与小阳阳互动合影的九院的“大白们”不仅面对小小的孩子展露出无比温柔,在和成年患者的沟通交流中也充满安抚和暖意:“小姐姐,咱们这个药服用要注意这些······”“叔叔,别紧张,鼻拭子采样很快,你配合好我们放轻松就行。”“阿姨,身体感觉好点了吧,也要注意锻炼下身体,等我们这轮忙完陪您一起跳跳操,缓解下情绪。”这些温暖与欢声的背后是援沪九院“战士”们持续保持的紧张、有序又忙碌的工作状态。
连日来的苦战换来的是医患间的互相理解和友爱相处,冷漠的疫情永远阻隔不了医患间的温情。




两周前的3月30日,检验科夏进军、褚莹两位同志刚从连云港、常州的核酸检测一线回锡,身体已抱恙,因担心科室换人转“战”上海会因隔离期等因素而耽误时间,为顾全大局,他们勇毅挺身,主动继续担下援“沪”重任,“扎”在上海核酸检测点,近距离直面病毒,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体和精神压力。“目前每天工作时长10小时打底,我们这个点位日检已达1万剂次,10万人次。半夜被队友们叫醒出任务已是常态,所以每天不敢睡沉,就怕错过指令。”夏进军早已习惯了在上海严峻疫情下的高强度工作,唯一牵挂的是家中才11个月大的孩子,每天隔着屏幕在视频中亲亲宝贝是他最放松的时刻。
上海检验工作人力不足,在规范要求内,往往一人要干两人活,长时间、超负荷的拧盖、加样等手动操作后,褚莹脱下手套才发现指尖早已磨出了水泡。




4月3日,22名我院援沪医务人员入住当地酒店已是夜晚时分,根据统一安排,第二天凌晨4点必须集合去点位进行核酸采样工作。仅4月4日当天,在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采样就达2610人次,包括北校区1060人次和封控区南校区的1550人次,其他点位采样人次同样不逞多让。
几乎连夜开展的工作却无一人有怨言,每个人的心头都很沉重,明白上海疫情的严重性和此行肩上担起的重任。




4月6日,全体队员又接指令连夜进入临港方舱医院,开始接待大批患者。




22人的队伍中有两名医生,一名院感人员和19名护士,其中3名护士根据安排成为感控护士,其余人员全扑在了方舱医院的病房里。援沪队伍中的护士长颜菊美带领5名队员和其他无锡援沪医务人员守护的是八区,总共280张床位。队员们分工明确:预检分诊、引导、责护、办公、机动,再加上责任组长,为随时收治病患做好充分的人力准备。全体医护每天根据具体安排,4小时一个班,有凌晨0点到4点的,也有深夜8点到12点的。白天多数时候是每个责护照顾70位患者,到了凌晨的班次,人员安排少,往往每个责护需要兼顾140位患者。我院“战士”朱丹在朋友圈中这样写到:“凌晨两点的临港温度很低,但忙了整整四个半小时的我们都不感觉冷,大量的入院登记、出院宣教、为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继续复测,强度工作下的口干舌燥,腰酸背痛腿胀都阻挡不了我们战斗的决心。让人揪心又欣慰的是今天有位56岁的老阿姨胸闷气短、心率快,在条件有限的环境下,抢救措施井然有序地迅速落实。队友们虽刚认识不久,却好似有着相识已久的默契”。
“大白”们的班次排得密,工作量和强度大。而为了保证自己在方舱医院的工作可以准时开展,尽管住宿的酒店距离工作地点较远,队员们都会每天计算好时间,提前两三个小时起床准备出发。






整个“作战”过程也并非全部一帆风顺,连轴转的紧张工作让队员朱丹发起了低烧,而队员朱旭利也闹起了肚子······这样的小状况偶有发生,但我院“战士”都坚持带病上阵,因为他们知道“战时状态”下有太多需要面对的人和事,没有一刻拖得起。
战士们在前方冲锋,作为坚实后盾的九院大家庭也持续输出“物资”和“情感”双保供。常用药品、方便面、自煮锅、口罩、日常生活用品等物资紧跟队员们出发的步伐,连夜寄出。院领导的关怀时刻陪伴队员们左右:“抗疫工作经历极其珍贵,目前是战时状态,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要注重自身安全防护、流程规范、健康生活、心理调适,期待你们凯旋!”“同志们,你们在前方执行任务,家人也很不容易。家里如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和协调的,尽管告知,我们一定尽力帮助,千万不要客气,我们在本地方便的,一定做好大家的后方保障!”











“请领导和同事们放心,我们会带着满腔热情和九院精神积极投身到上海抗疫工作中去!争取早日完成任务!”年轻的手术室护士严海翔在工作联络微信群中满怀阳光和自信向同事们报平安、树立小目标。







每一位九院外援“大白”们的心声都很简单:医护人员无论身处何方工作,所有的出发点只为患者的康复。







(宣传科)
车祸骨盆骨折,创伤骨科专家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63岁的吴阿姨,前段时间因车祸致头胸部外伤、四肢骨盆多发骨折,我院收治后,摄片提示其左侧耻骨上下支及髂骨、骶骨骨折。好在我院创伤骨科专家团队根据吴阿姨身体状况精心为其设计了巧妙的微创手术,让其恢复了往常每日一散步的健康生活状态。
考虑到吴阿姨年龄大、病情危重、骨盆前后环不稳定等情况,收治患者后,医生第一时间告知其必须早期手术,以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这对挽救生命、损伤控制及功能恢复极其重要。
负责接诊的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马运宏对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视,立即组织科内讨论,认为钢板固定骨盆骨折创伤太大,且存在损伤重要血管神经等风险,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且应用外固定架临时固定,针道感染风险较高,并会影响患者日常穿衣、起坐,不便术后护理。
综合吴阿姨全身情况及骨盆稳定性等条件,在党委书记芮永军的技术指导下,马运宏医生为患者施行了微创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前环INFIX内固定术(anterior  subcutaneous  internal  fixator),手术过程顺利且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双侧切口仅4cm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恢复正常行走及下蹲起立,并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已在子女陪伴下顺利出院。
据悉,骨盆骨折是临床中相对不常见的骨折,多因高能量暴力损伤造成,其预后较差,且易合并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无锡九院创伤骨科常规开展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术式,包括通道螺钉置入、骨盆前环经皮INFIX内固定、后环骶髂螺钉置入术等,手术切口小,损伤轻。
     其中,INFIX内固定术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于双侧髂前下棘平面髂骨,连接杆经下腹部皮下固定,兼顾了钢板的稳定及外固定的微创等优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及较高的生活质量,疗效能达到患者预期满意度。此外,INFIX应用于肥胖患者优势更加明显,因为肥胖患者腹部膨隆,位于“比基尼区”的连接杆对皮肤激惹更少。(创伤骨科  刘浩)
肩关节“冻结”了怎么办?康复医学科新技术“解冻”快!... 骨科和康复科医生在门诊上经常会碰到肩关节活动受限或者僵硬的病人,往往还伴有疼痛,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冻结肩”。
冻结肩的轻症患者可通过蜡疗、电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及关节松动、牵伸训练等关节运动治疗来逐步改善肩关节功能。但是有些患者因肩关节活动受限时间较长,情况严重,通过以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
我院康复医学团队在无锡市内首次开展一项新技术——“程序化麻醉下无痛手法粘连松解术(姆瓦技术)”,以帮助这类患者尽快改善肩关节功能,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这项技术最早由美国的Dodenhoff  RM教授[1]开展,但由于存在骨折、肌腱及神经的牵拉伤、关节软骨损伤等风险,医生和患者的接受度不高。上海九院蔡斌团队首先在国内引进此技术并对术中手法进行改良,同时增加了术前及术后的一系列镇痛消炎及维持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在减少治疗风险的同时获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吴晓亚至上海九院进修,回来后顺利开展该项技术。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都保持清醒状态、无疼痛感,且操作时间较短,仅需十几分钟,相对于松解手术,其风险和损伤小,治疗效果更稳,且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两个病例:【病例一】患者高某某,男性,57岁,2021年7月份机器压伤致左手2—4指末节离断,后因长期制动导致肩关节受限半年余。


【病例二】患者韦某某,女性,51岁,2021年12月份机器绞伤致右拇侧副韧带损伤,后因制动导致肩关节受限3月余。




(康复医学科  吴晓亚)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