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在我院创面修复科走廊上,一位70岁的老爷爷正站在工作人员照片墙前,一个个辨认着这里的医护人员。“这个是护士长,我认识,姓周。这个是小许,这个是小朱,这个是小谢”。
“爷爷,那我呢?您认识我不?”护士闵琳熠欢悦地问到。老爷爷笑着摇摇头:“你,我还不太认识。”“爷爷,我叫小闵,您多大年纪啦?”“我都70岁啦,孙女都和你差不多大了!”“爷爷,您最近精神可好多了,走路都神采飞扬的,跟刚住院时比变化可大了!”“是啊,这还得感谢你们的精心照顾,感谢薛明宇副院长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卜凡玉主任带给我的信心和希望,你们这个科室真是好样的!”谁能想到这位精神奕奕的余爷爷其实已经闯过了几道生死线。
日常查房中的薛明宇副院长和卜凡玉副主任医师
余爷爷今年70岁,有冠心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缠身,曾在其他医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搭桥手术),手术的顺利令其家人放下了心。谁知术后10天左右,余爷爷出现切口下段渗液,20cm切口不愈合,胸骨哆开,胸骨和钢板外露,渗液增多等危急情况。家人听闻无锡九院创面修复科技术精湛,便立即把爷爷转入我院,入院时被诊断为胸骨骨髓炎,这使得余爷爷对战胜疾病一度丧失信心,“我真的能恢复吗,这次能挺过去吗?”心灰意冷的爷爷渐渐对治疗产生了抵触心理。
刚入住创面修复科,余爷爷每次测血糖时都会问:“为什么一天要测七八次血糖?”尽管医护人员多次向其解释监测血糖的意义,但他还是固执地拒绝。护士长周荔倩了解到其治疗过程及心路历程后,经过多次与医生的沟通协调后,为其调整了方案,经过多科会诊后确定手术方案。随即,医护人员给予余爷爷系列术前科学指导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翻身拍背、捂住伤口咳嗽、锻炼肺功能、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回室等,并耐心鼓励、指导其第一次下床活动。
每一次开胸手术对余爷爷来说无疑是一次次的生死较量,对医护人员也是巨大挑战。因为胸骨骨髓炎发病率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手术位置的重要解剖部位毗邻,决定着手术的高难度。在卜凡玉副主任医师为其量身定制的骨水泥填塞法及创新性的深部减张缝合技巧下,手术一步步走向大家预期的结果。余爷爷术后的变化有目共睹,张大的切口慢慢缩小,一天比一天康健的身体令其信心大增,如今的他即将康复出院,也就出现了开头余爷爷想要记住这些如亲人般的九院创面修复科医护。(通讯员 许碧珍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