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相信很多关注竞技体育的小伙伴,对前交叉韧带(又称前十字韧带)断裂这个名词并不陌生。
在足球、篮球职业比赛中,这种被称为“运动员噩梦”的损伤时有发生,受此病折磨的运动员不胜枚举,甚至包括范戴克、努涅斯等诸多顶级球星。
近日,足球爱好者郑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与朋友踢球时不慎发生了前交叉韧带损伤,外院手术术后6周,疼痛症状仍不见好转,运动受限,爱好运动的他不免有些担心,后打听到我院极具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优势,且有专门的运动康复门诊,遂前来就诊。
康复主管治疗师张思淼接诊,在详尽检查评估其康复状态后,为其量身定制康复计划:在常规活动度和肌力训练的基础上,考虑到此阶段移植物的强度衰减情况,治疗师通过专业肌力训练设备,精准控制膝关节在限定角度内,进行开链、闭链和等速等不同方式的肌力训练,并配合反重力跑台、协调性训练,患者可以在术后较早的达到重返运动的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郑先生基本恢复到原有的运动状态,又可以重回球场与朋友们来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谈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很多爱好运动的人士对此不甚了解,对其后续的康复治疗也容易忽视。今天小久医生就和您一起来了解此病及其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在发达国家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常见运动损伤。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25万人发生此类损伤,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百姓对运动的热情和参与度逐年上升,这类损伤的发生频次也在逐年增加。
大家可能会疑惑,前交叉韧带是一根什么样的韧带,为什么它的损伤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前交叉韧带作为膝关节稳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从膝关节股骨远端后侧发出,止于胫骨平台前方,主要用来限制胫骨的过度前移和旋转。
此结构的损伤形式大多以非接触性损伤为主。在生活中,往往发生在瞬间,当我们在快速启动、急停或者跳跃时,会出现支撑腿的膝关节内扣,如果此时听到膝关节内“啪”的响声,且在随后伤腿支撑时出现膝关节打晃不稳的情况,此时,你的前交叉韧带可能就受损了,需尽快就医!
在查体配合核磁共振明确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对于有较高运动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摆在面前的往往就是韧带重建手术。
术后,医生也会强调后续康复的重要性。这时候康复师就要出场了,许多人会问:康复师具体是做什么呢?是不是只有在我膝关节弯不下去时再去找康复师?如果我角度练得好,是否就不需要康复师了?
对于包括前交叉损伤在内的诸多运动损伤病种而言,康复师扮演的角色贯穿始终,也充满着技术和挑战,绝不仅仅只是个“掰腿老师傅”!
从康复介入时机来说,为了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康复介入往往可以提前至术前,甚至在刚刚确认损伤后。因为在这个阶段,对于患者而言,支具固定、休息以及必要的抬高固然重要,但重要的远不止这些。许多患者会抱怨:“还没手术,大腿就已经萎缩了一圈,甚至连活动都受限厉害!”如果持续此状态,易导致患者术后的每一项训练都很艰难。
那怎么做才能在不激惹膝关节的前提下,达到一个较好的术前状态,并让术后康复事半功倍呢?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表明,术前康复对于术后的恢复进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一些研究甚至给出了术前康复的目标,即在对疼痛和肿胀充分控制的基础上,将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将股四头肌的肌力维持在健侧的90%以上,同时也需要保持患者相当的患侧单腿平衡协调能力。
当时间线推移至手术后时,康复师会在患者多个维度的训练中,扮演着更加举足轻重的戏份。
首先,在肌力训练层面,在对关节负重能力和不同角度下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重建移植物所施压应力大小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康复师会在各种肌力训练中选择足够安全且高效的训练方式。
其次,在关节活动角度层面,往往需要患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我牵伸达到必要的角度,当滞后较多时,就需要康复师介入手法松解。手法松解是个专业技术活,康复师需要考虑关节的位置关系、运动学以及生物力学,在尽可能减少疼痛的基础上,通过手法去达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应力松弛,以达到必要活动度恢复的目标。
最后,就是最易被忽视的平衡协调能力训练。许多患者会抱怨:“明明我关节角度没什么问题,肌力也挺好,为什么就是走不好或者跑不起来?”此类问题的出现,往往源自于关节本体感觉的减退,这就需要在康复师的辅助下进行科学适量的下肢协调性训练了。针对本体感觉问题,同样有诸多高质量文献报道,认为针对本体觉的协调训练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损伤风险,帮助患者更快达到重返运动的目标。
当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工作是一个不小的专业工程,需要诸如等速、反重力跑台等必要专业设备的参与,令各项训练的开展能够精准有效、有的放矢。
(康复治疗中心 张思淼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