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男子右侧腋部长了一个成人拳头大小的肿块,增强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考虑为神经鞘瘤。如不及时手术去除,肿瘤继续增大可能至右上肢瘫痪,且有良转恶的风险。国之名医、我院院长芮永军于刀尖上“起舞”,为患者成功切除这一罕见巨大肿瘤。
52岁的王先生是企业里兢兢业业的技术人员,18年前曾查出右侧腋部有个拳头大小的肿物,既无疼痛也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就未予重视。近年来,肿物增长缓慢,但由于时间已久,最终形成突出皮肤的显眼肿物,并压迫神经导致上肢麻木,同时严重影响王先生的侧卧睡眠质量。
1个月前,王先生在无锡某三甲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前胸部CT显示腋部肿物增大,王先生想在医院一并解决,却被告知由于腋下血管神经丰富,手术风险大,建议转至九院。满怀希冀的他来到我院骨科芮永军院长门诊,CT发现王先生右侧腋窝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建议增强CT及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很快,在CT及MRI的双重验证下考虑:王先生的右侧腋窝为5cm*6cm左右的神经鞘瘤,且肿瘤已大张旗鼓地与腋窝争夺着“地盘”,巨大的神经鞘瘤将周围的神经紧密包裹,臂丛神经根部深陷于肿瘤内,腋窝被肿瘤撑至变形,整个肿瘤形似“巨大土豆”,任其发展将导致上肢瘫痪、肿瘤良转恶等严重后果,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摘除。
如此巨大的腋窝内神经鞘瘤实属罕见,手术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芮院长及其团队从手术安全性、术后快速康复等角度进行讨论,为王先生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
由于肿瘤与臂丛神经及腋动静脉紧密相邻,因而,手术成功的关键不但在于能否彻底清除瘤体组织,更是要竭尽全力保留运动和感觉神经,避免这些神经受到损害。手术难度不一般,对于主刀医生的解剖功底和手术技术都要求极高。
术中15cm手术切口,肿瘤组织暴露良好,芮院长“抽丝剥茧”,完整地取出整个瘤体。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患肢感觉运动血供良好,术后切口顺利愈合,并于一周后顺利出院,右侧腋窝疼痛及上肢麻木术后完全缓解。
出院的当天,芮院长仍奋战在手术台上,无法面对面关照王先生后续注意事项,不放心的他叮嘱团队的主治医师周明,务必告知患者用三角巾于肩关节内收贴胸位悬吊4-6周,并拍患肢照片传来亲自过目。
如今,一块刻着“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牌匾正悬挂在创伤骨科的文化墙上,表达着患者王先生对我院专家精湛医术和温情服务的感激之情。“芮院长高超的技术、严谨的专业态度让我打从心底佩服,而九院护理团队的贴心服务也同样让我感动。术后第一天,我因麻药反应,半夜呕吐,值班护士二话不说立马帮我处理呕吐物,辅助缓解不适,让我能安心入眠。这个小小的细节足见医院‘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早已根植于每一位医护人员心间。”
什么是神经鞘瘤?神经鞘瘤是源自神经髓鞘 Schwan 细胞的良性肿瘤,是周围神经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的部位,多见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上肢多于下肢;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 20一50 岁)居多;90% 为单发。肿瘤多沿神经干的一侧偏心生长,大小不一,直径多小于5cm ,极少恶变。
临床表现:可长期无症状,偶患者常因神经走行部位出现肿物,受累神经支配区麻痛、无力为主要症状就医。较表面者,可触及肿物,沿其长轴向两侧推动、叩击或按压肿物,可有剧烈疼痛或放射性感觉异常( Tinel 征阳性)。恶性神经鞘瘤常出现明显疼痛或神经症状。
预后与治疗原则: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完整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