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数: 次
“我的腿终于不痛不麻了,恢复正常走路的感觉可让我舒了口气!太感谢你们了!”来自江阴的患者小薛即将出院,伴随着腰椎的日渐康复,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丈夫的陪伴下,小薛与我院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和其团队诉说着感谢。 事情还得从半月前说起,我院脊柱外科孙主任在专家门诊上接诊了来自江阴的患者小薛。小薛身高165cm,体重170斤。近2年来,小薛饱受腰腿痛的困扰,即腰痛的同时,伴有右侧臀部及右大腿、右小腿后侧的麻木疼痛。发病初期疼痛还可忍受,小薛就选择了“硬挺”,可是近2个月来,症状越来越重,就连走路都变得愈发困难。小薛在江阴当地医院完善了腰椎MRI检查,提示腰5/骶1椎间盘右侧突出伴脱垂,随即接受了服药、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但症状仍无好转。 本来不抱希望的小薛经人介绍,带着片子找到了孙主任,孙主任经过仔细地查体与阅片后告诉小薛:“这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概率与本身超标的体重相关,需要住院手术。”小薛没有迟疑,在丈夫的陪伴下迅速办理好了住院手续。 在脊柱外科的病房里,副主任医师陈文锦快速、专业地对小薛进行了术前处理,力求尽早手术。哪知“好事多磨”,小薛虽年轻,但体检时发现其已有3年糖尿病史,平常也疏于对饮食的控制及血糖的监测,对自己的血糖情况也是一问三不知。入院后的血糖监测发现小薛的血糖波动于15mmol/L左右,对于血糖的正常范围(3.6-6.2mmol/L)来说,属实过高了,这种情况下无法满足手术的基本要求。此外,血液检查又发现了小薛的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皆不同程度地升高。考虑是因肥胖、脂肪肝导致的,医生立即给予小薛合理、有效的降糖治疗,并给予保肝降酶治疗。经过近1周的努力,小薛的血糖控制到了正常范围内,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下降,终于等到了成熟的手术时机! 对于给小薛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孙主任带领脊柱外科医生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患者年轻,如果直接做椎间融合,创伤较大,远期还有“邻椎病”风险,考虑优选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椎间孔镜就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是椎间孔镜手术中,采用侧方入路还是后方入路也有讲究:结合患者的腰椎MRI来看,其椎间盘不仅突出,还伴有脱垂,若采用侧方入路,摘除脱垂椎间盘的困难大。而患者的腰椎X线上提示腰5/骶1的椎板间隙较大,是采用后方入路的一个优势条件,且采用后方入路也更有利于摘除脱垂的椎间盘。最终,团队统一意见:采用后方入路的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手术。 6月2日,孙主任和团队对小薛进行了全麻下椎间孔镜下后方入路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术中在小薛的腰背部仅取1cm左右切口,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麻醉苏醒后,小薛明显地感觉到“右腿比手术前轻松多了”。术后第3天,小薛已能佩戴着腰部支具下地正常行走了。 6月8日,在我院脊柱外科医护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顺利康复的小薛迎来了出院的日子,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所有人都为小薛的康复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近年来,我院脊柱外科在孙振中主任的带领下,在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的道路上不断精进。2016年,科室在无锡市内率先开展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治疗;此外,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孙主任带领九院脊柱外科也较早开展了微创术式: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这些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可治愈原本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弱患者。微创手术的开展,将极大有利于减少饱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的手术创伤,改善其生活质量,造福患者。(脊柱外科 陈文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