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我院成功举办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腕关节...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24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四届腕关节镜学习班在公卫大楼十二楼会议室拉开帷幕。  
     本次学习班围绕“腕关节炎”为主题,采取“step  by  step”的教学方式,分四大专题开展基础理论讲解、典型病例讨论、标本操作示教等,干货满满。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员百余人共赴盛会,现场学术氛围浓烈,精彩纷呈。



我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总干事,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委员糜菁熠主持开幕式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芮永军致欢迎辞  
     芮院长代表我院全体同仁对现场所有线上线下领导、专家的到来致以问候,并对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授对腕关节镜学习班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近年来,徐教授持续关注腕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在他的支持和带领下,我院腕关节镜学习班已成功举办第四届。芮院长希望我院运动医学科糜菁熠副院长领衔的专家团队要加大与国内外顶尖团队的深度交流,加快腕关节镜技术的有效推广。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曾任香港手外科医学会主席,亚太腕关节协会(IWSA)创会主席,欧洲腕关节协会(EWAS)主席何百昌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世界腕关节协会(IWAS)主席、亚太腕关节协会(APWA)候任主席徐文东致辞
     徐文东教授也以视频形式致辞,他对本次学习班予以大力支持的徐建光会长和糜菁熠教授致以衷心感谢!并对此次学习班的顺利召开表示诚挚祝贺,也对我院近年来腕关节镜技术开展取得的不斐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鼓励在座的各位同道要更多把握机会,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徐建光(学习班主席)致辞
     本次学习班主席徐建光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和上海所有同仁向现场参会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活动精心筹备的我院工作人员致以敬意和感谢!他指出腕关节镜技术早期在中国发展较为艰难,以无锡九院、上海六院等为代表的医疗机构虽起步晚,但通过不断攻坚,已取得长足进步,使得国内腕关节镜技术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腕关节镜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一定程度也得益于学习班的开展,学员通过理论知识的拓宽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一定能取得较快进步。九院腕关节镜学习班至今已办4届,一直秉承“Step  by  Step”理念,更好服务于患者。目前,学习班已培训学员达4万人次,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受益人群。  
     本次学习班荣幸邀请到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何百昌教授带来线上精彩讲课,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授、上海六院孙鲁源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沈云东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立教授、香港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谷兆昌教授、宁波市第六医院王欣教授等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知名专家分别授课、指导。
 

何百昌  教授《SLAC  Wrist-Current  Management  &  Role  of  Arthroscopy》  


糜菁熠  教授《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炎的治疗》  


沈云东  教授《月骨缺血坏死的分期与诊治》  


王立  教授《拇指CMC关节炎的分期与镜下治疗》  


古兆昌  教授《STT关节炎镜下评估与镜下治疗》  


孙鲁源  教授《DRUJ关节炎的治疗》  


尹华伟  教授《去神经术在腕关节疼痛中的应用》  


王欣  教授《进展期关节炎的治疗方式选择关节镜or开放手术》  


我院专家授课  





典型病例讨论
     通过规范化的教程,学员们对腕关节镜相关治疗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理论指导实践,9月25日,在医院科教楼一楼解剖示教室进行了为期一天的Workshop现场操作,讲师们将腕关节镜技术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完美呈现,为广大同道提供了新的思路,致力提高腕关节疾病的诊疗水平。  
     会务组精心准备:医院重点打造的科教楼微创培训中心迎来首秀,添设操作台达12台,每台可安排3位学员,并配备一位专家现场指导,每台提供全套腕关节镜系统、新鲜标本、操作器械等,并对直播质量进行重重把关,保障报告厅观摩学员能实时收看高清直播。专家们通过现场示教、讲解、手把手指导,让学员们进一步熟悉及掌握腕关节镜操作关键技术。
 

专家操作示范  


直播现场高清呈现  


学员操作精彩瞬间  
     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操作示教顺利结束,第四届腕关节镜学习班也圆满落下帷幕。糜菁熠副院长表示,本次学习班延续了前三次学习班贴近临床,注重实操的传统,在专家团队精心教学下,广大学员获得了几乎完全真实手术的体验。未来,无锡九院将与全国手外科同仁携手努力,不断探索精通腕关节镜技术,造福更多腕关节疾病患者。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创人民满意无锡九院 ——写在无锡九院...
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骨科医院,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的大骨科体系中,今年8月又新晋了一个新专科——骨内科。至此,集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足踝外科、运动医学科、手外科、小儿骨科、康复科、慢性创面修复科、骨内科“十位一体”的大骨科诊疗格局构架成形。同时,创伤、胸痛、卒中三大中心同步构建,为全面提升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夯实基础。这,是无锡九院开启高质量医疗服务能力对标建设的关键一步。
“高质量”,是贯穿“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的高频热词。“跃上三级医院的高平台,无锡九院未来要做更高质量的自己!”党委书记芮永军这样描绘九院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患者为中心,持续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党建有高度、学科有深度、人才有厚度、管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现代化三甲医院,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人才赋能,“十位一体”大骨科齐头并进
创建成为全省首家三级骨科专科医院,对九院人来说,仅仅是完成了“小目标”,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步入“十四五”,医院开启了高质量、高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对标建设。
特色强,站得稳!以骨科专科品牌为特色,打造大骨科硬核实力,是九院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内科+外科、中医+西医,拥有多种“利器”的九院,对骨科疾病的诊断更精准、治疗更全面。13岁的女孩手部肿胀、畸形,在九院骨内科一下子就明确了诊断,这是一种发生在儿童身上的较为罕见的疾病——年幼型类风湿关节炎。采用外科微创的方式进行关节滑膜切除后,再用内科的方式进行用药治疗,孩子的病控制得很好。
骨内科,就是用内科的思维理念和诊断方法,诊治目前骨科领域里不适合或者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骨科疾病。骨内科负责人陆征峰说,以外科见长的九院,之所以要开设骨内科,就是要填补骨科疾病诊疗链条中的“空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包括骨质疏松症、代谢性骨病、骨关节炎及退行性病变,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某些创伤性疾病以及骨坏死等,这些都是骨内科诊治的范围。




再拿优势专科脊柱外科来说,以往该科重点解决创伤性的脊柱问题,而现在实现了从“伤”到“病”转型升级。张树军博士介绍,目前脊柱外科发展“量质齐升”,上半年治疗单纯的脊柱骨病200余例,同比翻了一番,能够实现上颈、腰椎、胸椎、骶椎“从上到下”整条脊柱全链条诊治,解决骨折、骨痛、炎症、肿瘤、畸形、翻修等全系列脊柱骨病问题,手术难度也持续增强,比如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这是脊柱手术中的“禁区”,因为手术中一不小心就会损伤脊髓,患者可能就瘫痪了,而今年上半年该科成功完成了5台。一位48岁女患者弯着腰进了医院,患有严重脊柱后凸畸形+退行性脊柱侧弯,脊柱外科团队制定了精准的截骨方案,经过5个多小时精细手术,女患者最终直着腰走出了医院。
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竞争。采访中,各科主任谈得最多的是专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
最新出炉的2021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支持对象榜单中,九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王骏博士和他的团队入列“高端医学专家团队”行列。在香港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导陈智轩的领衔下,将与王骏博士团队合作展开关于复杂性手外伤混合现实职业康复关键技术研究。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九院把人才作为支撑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建设体系、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更多高层次、高水平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如今医院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硕士、博士人才梯队达200余人,青年才俊不断涌现,在国家级、省市各级医学会、协会担任学会任职的医务人员有105人,获得市级以上学会副组长、副主任委员及以上9人,近三年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各级学术会议748人次,大会发言交流511人,其中在国际性会议交流18人次。今年7月改建一新的科教楼已投入使用,医院还将引进国际先进的“骨科机器人”,为复杂性疑难骨病提供个性化治疗。
人才赋能,骨科各亚专科齐头并进,九院“十位一体”的大骨科格局愈发稳健:手外科持续保持专科技术优势,发挥在全国手外科领域领头羊作用;创伤骨科坚持大创伤理念,骨、软组织、血管、神经四位一体,在严重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症及并发症治疗上精益求精,危重症创伤救治能力显著提升;脊柱外科在微创化手术数量及占比上有新突破,率先开展多项脊柱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关节外科上、下肢大关节置换、关节镜运用开展增量明显,ERAS理念进一步深入,不断规范诊疗手术流程,运用智能化、微创化手段治疗复杂关节疾病;足踝外科在足病矫形、踝关节镜技术、显微修复三大领域进步明显,开展数量及技术省内领先,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影像及康复的专业配合,逐步实现从足踝外科到足踝医学质的提升;运动医学科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上肢运动性疾病运用微创技术全面诊治,密切与国内顶尖团队交流学习,医教研协同发展;儿骨科开展各类手足先天性畸形矫形术、儿童骨折微创术、显微修复术,团队技术优势显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面修复独立成科,为大量糖尿病足、慢性骨髓炎、褥疮、窦道等慢性创面多年不愈患者提供福音,取得较好社会效应;康复科多维度疾病诊治,科室特色亮点纷呈;骨内科架构成型,开设门诊、病区,日趋完善。




患者满意,为周边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高质量发展,为了什么?满足好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这是无锡九院发展实践中的基本题和必答题。推进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九院以“患者满意”理念贯穿始终,患者需要什么,诊疗中的“痛点”是什么,就干什么!
7月的一个夏日,一位33岁的工人在工作中被重物砸伤,被紧急送往九院,入院时患者已失血休克,左脚有开放性损伤、左手骨折。创伤中心立即启动,创伤骨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ICU)、手术中心等多学科团队快速到位、联合会诊。经综合诊断,患者大量失血,须先开腹探查有没有内伤,再进行外伤处理。“救命”方案有条不紊地执行:第一台手术先开腹,发现患者有肠系膜血管破裂,进行修补后,再进行第二台手术,为下肢的开放性骨折进行清创复位,接着再做第三台手术,处理上肢骨折,最后送ICU。由于诊断准确、救治得当、护理精心,这个入院时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危重病人12天后就伤愈出院了。
这样惊心动魄的“救命”时刻,在九院经常上演。8月的一个晚上,一位60多岁的男患者走进急诊,主诉头晕、肩痛、胸痛,说着说着突然倒下了,胸痛中心团队立刻展开心肺复苏,把发生严重室颤的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随后推入导管室进行急诊PCI。这边正抢救着,那边又来了一位40多岁的胸痛患者,在用药维持后,待前一例患者介入治疗完成,导管室又开始新一轮忙碌。一个夜晚,两条生命被成功挽救。
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这是九院正在积极打造的“三大中心”,着力构建起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三大中心”自成立以来,无数生命在这里重生。数据显示,创伤中心年接诊大小创伤病人超5万人次、年住院量1.5万人次,危重病人救治率98%以上,远高于全国水平;胸痛中心上半年接诊胸痛患者68例,导管室接诊冠脉造影120例、介入治疗68例,较去年同期增长27%;卒中中心上半年接诊急诊卒中患者92例,溶栓14例,较去年同期增27.7%,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20例,实现脑血管介入零的突破。目前九院创伤中心已成功创建成为市级创伤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为县级卒中、胸痛救治中心。接下来,“三大中心”将以建设国家基层救治中心为目标,在各级联盟指导下,全面提升医院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



创伤中心



胸痛中心


卒中中心


坐落于锡西片区的三级医疗机构,坚持“两条腿走路”:在为骨科病人提供专业化诊疗的同时,更承担起为周边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职责。书记芮永军表示,推进“三大中心”的建设,不仅使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也是为了更好履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社会责任,助力无锡市整体救治体系建设,助力健康无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应有之举。
急危重症能力提升的同时,九院进一步刷新综合专科实力,为百姓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优质诊疗服务。改造一新的内镜中心今年上半年完成内镜数同比增长30%,其中无痛内镜的比例达61.3%,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化程度;还承担起区域百姓的肠癌筛查任务,目前已完成300例筛查,肠道息肉检出率40%、肿瘤9例,实现了肿瘤早发现、早诊治。心内科成功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技术,救治105例患者。普外科的微创手术率达70%左右,从常见的阑尾、胆囊、疝,到相对复杂的结直肠肿瘤、肝脏肿瘤等都能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还可独立开展腹腔镜直肠癌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结肠癌伴肝转移联合切除手术、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等,几乎涵盖全部的腹腔内脏器手术。
“高质量创建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是我们未来瞄准的重要目标。”三甲办主任傅育红说,医院推进医疗发展的同时,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不断提升医院质量与安全以及服务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内涵和辐射力,加大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的核心能力突破,提质增效,以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姓“公”为民打造人民满意医院
星夜集结,组队待命;一声令下,燃情出征!今年夏天,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九院先后派出三批共16位白衣勇士支援南京、扬州,其中有8名男护士,是锡城出征队伍中配备男护士最多的单位。医院还加入锡城“联防联控”大体系,下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点、疫苗接种点承担区域疫情防控任务。冒着酷暑与疫情战斗,九院人尽显医者本色,大量的工作疲惫了他们的身躯、贴心的叮嘱沙哑了他们的嗓音、他们却毫无怨言,筑起了疫情防控最坚强的堡垒。




“疫”有召唤,无畏前行,战疫中彰显“九院担当”,而这仅仅是无锡九院践行“患者至上”理念的一个缩影。九院不仅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有高尚的职业情怀。无人文不医疗,多年来,医院坚持将人文关怀与医疗服务融为一体,用行动诠释人文九院的温馨与友善。疫情下,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效率和服务保障水平,医院出台“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十五项举措”和“倡导院内温馨服务‘三十计’”,将优质服务贯穿诊疗全过程,传递九院人文与温度。
党建强,行得远!高质量党建是引领高质量内涵型发展的坚强保障。“党建引领厚植文化元素,净化生态提升政治保障。”党委副书记郭亚萍介绍,九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任,把党建各项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发展,扎实推进。支部打造品牌,把支部建在学科上,形成科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三位一体”的科室管理。由支部牵头,目前医院组成了70多人的日常医疗服务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医院的防控点、窗口服务、外包服务等进行监督检查,每周形成问题清单,第一时间反馈至职能科室立行立改,最后剩下的“疑难杂症”上交院长办公会“攻坚克难”,让学党史、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其中。经过一轮轮问题清单交办解决,最终形成问题无死角,把患者的“揪心事”变成“暖心事”、“烦心事”变成“舒心事”,最终打造人民放心、满意医院,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




把握姓“公”为民本质,接续社会责任,九院坚持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放首位,始终贯彻落实新医改“强基层、补短板”的战略部署,助力医联体建设。荣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冬成介绍,九院通过专家下沉、项目合作、进修交流等方式,已形成紧密型医联体“荣巷模式”,让患者少跑路,少花钱,少等待,为荣巷地区为民健康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多项目合作,二癌筛查、颈动脉筛查、大肠癌筛查、糖尿病足及并发症筛查、慢阻肺筛查、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下阶段还将打通信息化壁垒,同时把九院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与各基层医联体单位间形成有机整体,进一步保障百姓健康。
据透露,医院正稳步推进“东扩计划”,滨湖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文件明确目前东面的一块占地约30亩的土地将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发展需要新建综合楼和住院楼,与现在的门诊/医技楼连接,一期改造完成后,开放床位将增加至1000张。此后还将依托区卫健委全面规划,二期在现锡西新城医院地块新建分院院区,计划建设占地80亩、设置床位500张左右,以关节运动及康复理疗为特色,以较高的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未来一张新九院蓝图正徐徐展开,朝着更大更强更优方向砥砺前行。 
(宣传科)

小伙腰痛辗转求医三月余 我院专家“火眼金睛”刀到痛除...
25岁的小伙小缪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出现腰痛症状,疼痛日益加剧,无法正常坐立,每日寝食难安。忧心忡忡的他来到某医院就诊,医生CT检查之后,未查明病因。但是腰痛持续加重,小缪随即又转去上海医院求诊,诊治3月余,腰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症状越来越重。小缪一家人痛苦不堪,忧心重重。
近日,经别人推荐小缪慕名来到我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树军专家处就诊,张树军在门诊接待了他,对整个病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并认真查阅了检查结果,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诊断为脊柱结核或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在查血检查后,排除脊柱结核可能。后经进一步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张树军立即将小缪收治入院,在做了10天的抗炎治疗后,对小缪进行了感染病灶清除、椎间隙植骨加椎弓根固定手术,手术十分顺利。小缪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天即感觉到腰痛症状完全消失!目前小缪正处恢复治疗中,小缪家属感激不尽。
据张树军专家介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常发病于春夏之交,主要流行于青海、宁夏、新疆等牧区,患者多有牛羊等牲畜接触史,此病在江苏地区较为罕见,而且其临床表现与脊柱结核有较多相似之处,很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导致症状迁延不愈,患者痛苦不堪。”
最后小久医生提醒大家:对于有明显脊柱区疼痛不适的患者,建议患者尽早至相关专科医院专家门诊就诊。我院脊柱外科专家团队不仅对脊柱常见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一些脊柱罕见病疑难病例同样“火眼金睛”。我院脊柱外科专家团队致力于为广大脊柱疾病患者的脊柱健康保驾护航!(宣传科)

我院康复医学科入选2021年“太湖人才计划”高端医学专家...

近日,2021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支持对象名单正式公布,我院康复医学团队通过资料审核、现场考核、路演答辩各环节层层选拔,最终成功入选“太湖人才计划”国内高端医学专家团队。这是继2020年度我院芮永军团队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荣誉后,第二次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项目。




近年来,我院为贯彻落实省、市“十四五”期间“科教强卫工程”方案,紧跟市“新三名”大健康规划步伐,坚持“科教兴院”方针,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加强与国内外院校合作交流,进一步培育科研人才梯队,提升学科科研能力,以此促进医院更多科研成果产出。
我院此次获得资助的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高端医学专家团队,由香港理工大学陈智轩教授领衔,我院王骏、徐艳文、刘振峰、戴若犁等为核心成员组成的康复医学科团队,将职业康复领域三个重要元素:环境、躯体、心理和情绪进行有效整合,将职业康复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相互融合,研发职业康复新的关键技术,并对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深入研究。职业康复项目的成功构建和实施,将降低工人受伤风险,提升受伤工人的工作能力,促进工伤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拟支持对象名单揭晓,标志着增名医的“三名”战略工程迈出坚实步伐,我院将以此为契机,着眼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加强高平台人才培养,通过外引、内培机制,引育医学专家团队、人才,有效促进医院科教研全面提升,提升各学科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锡城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宣传科)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