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文明九院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人各有“痣”,赶紧自查
这颗“痣”不一般:小心它“黑化”成恶性肿瘤!
72岁的石老伯,一年前发现左足跟长了一颗5毫米的“黑痣”,不痛不痒,后期“黑痣”逐渐增大,表面开始破溃,一直未能愈合,遂来到我院就诊。病灶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且已发生了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50岁的苏阿姨,自幼背部就有一颗黑痣,10年前予艾灸治疗,半年前发现背部黑痣逐渐增大凸起,来我院治疗。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
明明如此普通的“黑痣”,为何就变成了“恶性黑色素瘤”,有的甚至发生了淋巴结的转移呢?
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或多或少都有“黑痣”,会不会也发生恶变?要不要尽早切除呢?
首先,有个冷知识:女性的痣趋向比男性更多,白人的痣比黑人更多。它的外观可呈扁平、突起、疣状、颗粒状等,颜色可能为棕色、黑色或蓝色。根据痣细胞的分布,病理学上可将其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复合痣。
皮内痣是常见的成人型色素痣,通常呈现为乳头状、疣状、带蒂息肉状或扁平状,常常有毛发,色红或浅灰褐色,真正的皮内痣很少恶变。病理显微镜下观察,表皮正常,所有的痣细胞分布于真皮层内,呈小巢状或束状,线性位于真皮层上部,常围绕毛皮脂腺。痣细胞小,胞浆少,核规则,从浅表到基底层有逐步成熟现象,细胞逐渐变细或呈梭形,色素减少,浅层痣细胞胞浆中有多少不等的黑色素颗粒。
交界痣位于皮肤的表皮基底层(“交界区”),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尤其是在皮沟区域,大体上是扁平或稍微隆起的,表面通常呈现浅黄褐色,且交界痣无毛发,与周围的正常皮肤区别明显。病理显微镜下观察,交界痣的黑色素细胞巢(痣细胞团)主要聚集在真皮表皮侧,即表皮基底层,这种黑色素细胞聚集是交界痣与其他类型痣的鉴别特征之一。
复合痣含有交界痣和皮内痣两种成分。临床表现为几毫米至几厘米、深浅不同的斑丘疹、丘疹、斑块,比交界痣更凸起,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痣都乖乖地躺在那儿,最多也就是影响美观。一般无需治疗,如因美容需要可手术切除。但如果痣长在了不该长的地方,比如,容易受摩擦的部位,或者突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那就该引起注意了!要尽早去医院切除并送病理检查,且要尽量避免经常去刺激身体上的“痣”,因为即使是小小的一颗痣,也有恶变的风险,像上文提到的患者石老伯、陈阿姨的“恶性黑色素瘤”。
什么痣建议切除并送病理检查?1、直径大于6毫米以上。2、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如手脚部位的色素痣,尤其是手掌、脚底板部位,应尽早切除。3、突然生长变快,迅速扩大,外形变得不规则。4、颜色加深发亮,色素分布不均匀,色素脱失,或者痣的周围皮肤发红。5、表面由光滑变的粗糙,局部发红发炎,有破溃或出血。6、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部)等处摸到肿块。7、黑痣周围有卫星状黑痣出现,也就是说原有痣的周围出现了多个新的黑痣。8、没有感觉的痣出现了瘙痒和刺痛等症状。9、经多次激光、化学药水、冷冻治疗后再次复发的色素痣。
最后,建议大家:“痣”人人都有,需要科学的去对待和辨别。普通的痣不是“洪水猛兽”,没必要每天提心吊胆担心恶变。如需祛痣,请大家务必选择正规医院,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祛除,以免得不偿失。
喜报——无锡九院护理项目入选江苏省“专病护理质量提升试...
近日,江苏省护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公布"专病护理质量提升试点工作"评审结果。我院骨科护理申报的“创伤性肢体离断”专病项目,在全省212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被列入全省58项试点名单。这标志着医院专病护理质量提升创新实践获权威认可,为全省护理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我院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医院骨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全年骨科手术量超2万余人次,其中创伤性肢体离断患者再植手术超2700余人次,保肢成功率达90%。近年来,骨科团队在党委书记芮永军教授的带领下,聚焦“严重肢体创伤骨与软组织的修复重建”技术难点,创新构建严重肢体创伤早期创面修复和骨缺损重建的规范化治疗体系,结合专业、优质、高效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成效和体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芮永军教授团队的相关研究项目“严重肢体创伤性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荣获2024年度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创伤性肢体离断”专病护理项目,是充分借助骨科在专业诊疗技术、丰富临床经验等方面的强大基础,结合骨科常见疾病及复杂病症护理需求,从护理模式优化、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专科护理技能拓展、多学科协作深化以及护理服务延伸等多个维度进行的创新与积极探索。
在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全斌的指导下,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的骨科专项质控组全面推进该项目,围绕创伤性肢体离断专科疾病诊疗过程,基于并发症预防的循证依据,提炼创伤性肢体离断再植术后护理质量指标,科学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系统化、可行性高的达标策略,同时依托护理敏感指标采集系统实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力求切实提高骨科专病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且贴合其病情特点的护理服务。
项目病例:患者钱某因不慎被机器致伤,导致双手8指离断,被紧急送往我院。医院启动“创伤性肢体离断”专病全流程管理方案,精细化护理策略“上线”保驾。经过医、护、康团队的精准治疗、优质护理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最终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患者不仅顺利保住手指,更是恢复了抓握、拿捏等基本动作和精细动作,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钱某术前8指离断
钱某术后8指再植成功
我院骨科护理团队将以此次专病护理质量提升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骨科各专病护理管理,为全省骨科专病护理高质量发展打造可借鉴、可推广的 “九院模式”,助力全省骨科护理事业迈向新高度。
身边榜样——“渐冻症”背后的温情守护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个让人感到陌生的名词。但倘若提及它的另一个名字:渐冻症,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所耳闻。尽管医学发展至今仍未有根治原发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的“解药”,但背后的人文关怀却体现着医者的仁心与担当,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让这场与病魔艰难对抗的旅程不再那么冰冷和绝望。
70多岁的刘阿姨是位“渐冻症”患者,四肢活动不利,行动不便,有高血压病史,因泌尿道感染来到我院肾内科就诊,舒亮辉医师接待了她。由于“渐冻症”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引起反复尿路感染,且期间多次出现导尿管脱落,详细检查显示:刘阿姨得了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面对自身情况,刘阿姨显得很焦虑,舒医师安慰之余,悉心嘱咐刘阿姨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并贴心地和她加了微信密切联系,关心关怀她的疾病进度。一段时间后,刘阿姨的尿路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尿检基本恢复正常。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刘阿姨精心打扮了自己,坐着轮椅在家属陪伴下特意赶来我院,手捧鲜花和锦旗亲自送给舒亮辉医师,并要求留下珍贵的合影,纪念这段令她无比感动的医患情。“‘渐冻症’患者本身与疾病抗争属实不易,这一疾病会引发其他疾病,令患者更为痛苦,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与患者间的细节沟通。刘阿姨家中子女工作繁忙,有时她有烦心事也会给我打电话或微信留言,我在工作之余尽量第一时间回复她。其实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也很普通,但只要患者满意就好。”
舒亮辉医师在和患者交流、诊疗过程中,用平实却饱含真情的言语给患者带去了慰藉、鼓励,让患者体会到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有着一种能温暖人心的特殊 “温度” 。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告别冰冷:ICU 里的人文关...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ICU(重症医学科)无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坚固防线。这里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力量,承担着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ICU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冰冷的仪器、严肃的氛围以及严格的探视限制上。
如何打破冰冷的固有印象,让ICU真正成为既能挽救生命,又能给予患者温暖与希望的地方?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自己的答案。
主动介绍搭桥梁,了解需求更贴心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们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ICU内的环境及探视制度,并告知患者家属需准备的生活物品等。
倾听患者及家属对于入住ICU的需求与担忧,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个人喜好,并在职业允许的范围内尊重患者个性化需求,给予及时回应。
用关怀编织纽带,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对于清醒患者,医护们主动问候,礼貌称呼,并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对于深度镇静患者,医护们会每日定时中断镇静,让患者暂时脱离镇静药物的深度影响,医护可以趁机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恢复的迹象,比如能否自主睁眼、对简单的指令(如握拳、伸手指等)是否有反应等,以此来精准评估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程度,为后续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语言表述有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会通过患者的表情、口形、手势、眼神及身体动作等肢体语言,判断患者所表达的需求;向患者提供沟通代码卡、写字板、纸笔等,便于及时了解患者所传达信息。
尊重患者尊严与隐私,守护就医底线
无论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医护们十分注重言行,不与无关人员谈论患者的病情,不在床旁汇报患者病情的不利变化。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尊重其知情权,执行各项操作前耐心介绍方法、目的,取得患者最佳配合。
营造人性化环境,让医疗场所更具温度
重症医学科病区内始终干净整洁,病房光线柔和;维持ICU室温22~24℃,保持湿度50%~60%;每天定时通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助力患者休息与睡眠,守护康复之路
患者休息时段,医护可为患者提供眼罩,并及时评估患者对室温的感知状态,根据患者需求增减床被。
合理设置仪器报警限值,将仪器报警声调至安全的最低限度;控制治疗性噪声,白天噪声控制在35~40dB,晚上不超过35dB,并酌情为患者提供耳塞。
在不影响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下,操作集中化,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人文关怀”从来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一种融入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温暖力量。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致力于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从各个细微之处着手,为患者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救治环境,让人文关怀的光芒照亮每一位 ICU患者的就医之路。
喜报——无锡九院蝉联国考A等级
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在全国134家三级其他专科组医院中位列前20%行列,再次蝉联最高评级A等级。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是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是公立医院“十四五”期间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始终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高度重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对标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四个维度,不断构建并完善以数据为驱动、以指标为引领的管理体系。医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并统筹管理,建机制、强基础、补短板,聚焦专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于省内率先构建“十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引领作用,持续擦亮医院“大专科、强综合”名片,全面提升医疗、教学、科研及疾病预防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医疗服务需求。2024年,医院获批为“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挂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无锡合作医院”;承办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年会;再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首获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7项(在无锡市内医疗机构中获奖总数、一等奖数量名列前茅)。
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将以新院区建设为契机,聚焦党建赋能,强优势、创一流、攀高峰,全力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三甲医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27页/877篇
9
3
24
25
26
27
28
29
30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