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小切口半月板损伤缝合修复,膝关节功能恢复如初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一对具有缓冲减震、维持关节稳定、保护关节表面软骨的“垫片”。
 
在正常情况下,能为膝关节提供缓冲和稳定支持作用。但损伤或膝关节炎会导致半月板撕裂,这将导致膝盖疼痛、肿胀和运动不利。半月板一旦损伤,尤其是外伤性损伤后,一定要到医院专科及时治疗。
    38岁的张女士平时喜欢健身、瑜伽,在一次瑜伽锻炼中,因为过度的屈膝扭转导致膝关节疼痛,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以为简单休息休息就好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行走仍有明显疼痛,尤其是上下楼梯和下蹲时疼痛难忍,吃止痛药也不管用,自觉膝关节内存在交锁,打软腿的情况。
于是张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我院关节外科诊治。接诊的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宇博士仔细询问张女士病史并进行查体,考虑半月板损伤,遂嘱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MRI检查结果显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破裂。经过仔细认真的的沟通,患者接受了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刘宇博士为张女士实施了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手术仅需要做2个5mm小切口,术中直视下证实了患者半月板撕裂,由于患者年轻,活动量大,且新鲜损伤,给患者进行了缝合修复术,手术非常顺利,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半月板,手术切口很小,不影响爱美的张女士夏天穿短裙。
由于手术创伤小,张女士术后无任何不适痛感等,经过短暂的休息康复,张女士又可以继续自己喜爱的瑜伽锻炼了。
 
医生在诊断患者半月板撕裂后常常建议患者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但有的病人半月板撕裂后休息一段时间会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于是会认为“不影响日常生活,不用做手术也可以”,同时也会在心里嘀咕“半月板撕裂为什么要手术?”这里就不得不讲一讲半月板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半月板手术的目的。半月板在股骨末端形成一个“环”状,可以在膝盖内微动,主要起到稳定关节和缓冲的作用,以减轻膝盖承受的重量和压力。

图1 半月板在膝关节内的作用
 
当半月板撕裂时,用于缓冲的环结构被破坏,半月板内纤维结构紊乱,滑液不断流失,表面变得毛糙、褶皱,甚至滑脱到关节内其他部位造成关节的绞索,引起膝关节的不适和疼痛。就如同鞋里坏掉的的鞋垫卷曲皱褶,硌脚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足部的肿胀和疼痛。 

图2   破损的“垫子”引起人体疼痛
 
如果在半月板撕裂的状态下继续日常活动,则会增加膝关节软骨表面的摩擦,导致软骨厚度逐渐减少,关节软骨滑液丢失,长久以往最终导致骨关节炎和更严重的退化性半月板撕裂(图3)。有研究表明半月板损伤后的3-6个月内,就可产生关节软骨不可逆的流失。

图3  正常膝关节软骨形态;长时间半月板撕裂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


半月板撕裂主要通常采用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图4),其目的是可以直接修复撕裂的部位,恢复半月板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图4  膝关节镜微创治疗半月板损伤


在手术中首先会修整半月板的形态使之趋于正常平整的半环状结构,最后会使用半月板缝合器对修整的半月板进行牢固和稳定以解决半月板撕裂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和关节软骨磨损,避免骨关节炎等严重的晚期并发症。



图5  半月板治疗方式的模式图,左侧示外侧半月板斜行撕裂,予修整成形;右侧示内侧半月板纵向撕裂,予缝合修复。



图6  关节镜下撕裂半月板(左侧);修复成形后近似正常形状的半月板(右侧)



图7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操作原理
 
 
我院运动医学科圆满举办“卓越镜界——腕&肘关节COE(专家... 腕、肘关节疾患较为常见,且这两处关节解剖结构复杂,以往对此类关节疾患的诊疗存有局限,而关节镜技术则为腕、肘疾患诊疗开辟了重要、关键途径,应用前景广阔。国内多地医院迫切需引进该项技术,但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因诊疗工作安排难以长时间进修学习,而短期学习班如无法掌握精髓则难以开展新技术。
为此,我院副院长、骨科副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教授组织举办了名为“卓越镜界——腕&肘关节COE(专家中心)参访”的活动。自3月27日起为期5天的参访活动旨在为全国各地致力于发展腕、肘关节疾病诊治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平台,参访活动中专家学者还深入探讨此类疾病的诊治理念及未来发展规划,力求扩大该技术普及的范围,造福广大腕、肘关节疾病患者。


来访专家均来自全国各大运动医学中心和手外科中心,包括: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郝亮副主任医师、恩施州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兼运动医学科负责人李磊副主任医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主任马涛副主任医师以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朱振华副主任医师等。
整个活动日程安排丰富、紧凑,包含了教学、观摩和研讨三部分。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环节令来访专家们拓宽了腕、肘疾病患者关节镜诊疗理念和思路,如规范的查体以及术前的规划。门诊观摩环节让参访者感受到九院在腕、肘关节疾病上的诊疗水平和丰富经验。手术观摩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参与者在手术现场直观感受到腕、肘关节镜技术的开展流程,并与各位专家互相学习交流。
 
其中最受专家们期待的是一例典型的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导致的肘关节脱位病例,患者曾手法复位后再次脱位,再次尝试复位时失败并伴有严重肿胀,依据术前规划,糜菁熠教授为其进行了肘关节松解及复位,随后取掌长肌腱重建肘关节外侧韧带及复合体。糜教授的认真演示、仔细讲解、耐心答疑,令参访者受益匪浅。
 
我院周五科室业务学习是科室人员交流最新技术理念的常规交流平台,参访活动中恰逢周五,医院为各位学者准备了题为《TFCC损伤常见固定方式及比较》的汇报,参访者积极参与了针对关节镜技术治疗TFCC损伤的方法和技术的探讨。
 
参访活动接近尾声,专家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令人开阔眼界、创新思维,无锡九院运动医学科的医学素养和团队精神令人感慨,带回“家”的除了学习到的先进腕、肘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及理念,更有无锡九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规范的医疗流程,期待优势诊疗技术为本地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次“卓越镜界-腕&肘关节COE参访”活动计划将定期举办,进一步推广与国际接轨的腕、肘疾病诊治技术,与更多行业专家学者共探学术、诊疗前沿,为国内腕肘医学的推动和发展注入活力、动力。
 
无锡市医师协会慢阻肺专委会正式成立!我院内科毛旻主任... 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是死亡的第三大主因,以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疾病负担相关数据显示:慢阻肺的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目前,我国有1.2亿慢阻肺患者,患病人数庞大,2022年全国人大会议再次提案把慢阻肺纳入全国慢病管理。因此,对慢阻肺疾病的诊疗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4月2日下午,无锡市医师协会慢阻肺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会议由无锡市医师协会慢阻肺专委会筹备组主办,我院协办,广邀国内外慢阻肺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50余人,向与会同仁传递慢阻肺诊疗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围绕慢阻肺诊疗主题,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水平信息交流、成果分享平台,共促区域内慢阻肺诊疗水平的提升。

成立大会由无锡市医师协会秘书长沈红学主持,简要报告筹备工作情况,介绍委员候选人产生过程并现场票选选举第一届慢阻肺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
 
我院内科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全科医学科主任毛旻成功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张钰当选为委员兼秘书。
 

新当选的首届主任委员我院内科主任毛旻表态发言,感谢无锡市医师协会对慢阻肺专委会成立工作的大力支持,并介绍慢阻肺专委会七年筹备中的点滴奋进历程,承担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相信专委会的成立能搭建慢阻肺诊疗技术进展交流平台,带动区域内慢病专病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无锡市医师协会会长周小金作总结讲话,祝贺慢阻肺专委会的成立。介绍无锡市医师协会的发展情况、工作内容及近年来取得的亮眼成绩。强调专委会的成立不仅是荣誉和学术地位的任命,更是一份责任,团结、带领本专业医师们勇攀学术、诊疗高峰,造福百姓。希望专委会成为行业内家庭式的组织团体,相互学习、促进、提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此外,专委会还需下沉基层调研、咨询、诊疗工作,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与基层医生紧密合作,扩大慢病专病诊疗工作服务半径,真正做到健康服务全周期全覆盖。

在学术活动环节,来自瑞典UMEA大学医院的Professor  Thomas  Sandstrom首先解读了部分GOLD2023更新内容并向无锡市医师协会慢阻肺专委会成立致以热烈祝贺。
毛旻主委就近中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介绍下一步慢阻肺诊疗基层工作中肺功能质控、吸入药物合理使用、医体融合传统文化康复治疗等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并对质控数据、科普订阅号、流调管理分级诊疗等细节工作逐一部署。

会议现场表演者还展示了毛主任与陈氏太极13代嫡传传人合作3年,为慢阻肺疾病的康复特编的一套24式太极功法。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王洵主任进行了慢阻肺课题汇报,回顾了近5年慢阻肺领域的相关重点文献,结合学术现状,提出研究探讨课题。
 
大会在全体委员及相关与会人员的热烈交流与探讨中圆满举办。此次专委会的成立,是在慢病专病慢阻肺技术的领域的传承、创新,必将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带来新的局面,助力锡城百姓健康!
无锡市医师协会慢阻肺专委会的成立背后是7年来筹备组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无锡九院毛旻主任的坚持。
在科研方面,毛主任近7年每年都有一项(以上)主持市科技局的项目,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阶。
在学术会议方面,欧洲呼吸病年会(ERS)和美国胸科年会(ATS)是全球呼吸领域最高级别的二大会议,所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指南包括慢阻肺疾病的全球指南GOLD均来自这二大会议。毛旻主任是ERS和ATS双会员,是连年在两大年会上发言的唯一的江苏省专家,频繁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传递无锡慢病诊疗力量。1、2016  年在英国伦敦ERS会议发言(慢阻肺基础动物实验),论文发表“欧洲呼吸病杂志  IF:16.7”;2、2018年在美国圣地亚哥ATS发言(慢阻肺临床RCT研究)。发言论文发表在“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2021年IF:  22.16”。(主要观点被2019年慢阻肺全球指南(GOLD)更新引用,且为中国唯一);3、201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ERS)发言(慢阻肺康复),现场德国帝国大学医院教授对无锡九院太极慢阻肺康复高度评价;
在继续教育方面,毛主任连续主持继续教育“无锡市慢阻肺论坛”长达12年,普及诊疗领域最新技术及发展进度,加快区域内慢阻肺诊疗水平提升。

在科普公益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毛主任在2016年至2020年用近四年时间做了大量公益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对全市40岁以上教师做了肺功能检查,统计出4.2%的患病率数据,与全国8.1%的数据相对比,为健康无锡提供理论数据支撑。此外,还对交警支队的干警做了相关普查,助力人民警察的健康保障。


在抗击疫情方面,毛主任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始终坚守一线,尤其是在2020  年疫情初期,他天天援外会诊至半夜,并通过诊疗实践总结经验,不断修订更新滨湖区新冠肺炎对策指南。2023年1月,毛主任及时书写了第二版新冠病毒感染滨湖区诊疗指南,全区诊疗同质化,助力滨湖区全域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在东西部协作支援工作方面,2020年,毛主任在青海省海东市填补支气管内镜技术空白,利用3个月的支援时间,手把手传授技术,如今民和人民县医院已完全能自行开展相关工作,并于2021年做了近100例支气管内镜手术,造福当地百姓,工作也得到了无锡市与海东市主要领导的肯定。


2021  年年底主持的无锡市和海东市的东西部科技协作课题  (慢阻肺临床RCT  研究),在青海省相关答辩竞赛中位居第四位。

在慢病康复工作方面,与陈氏太极13代嫡传传人合作3年,为慢阻肺康复治疗特编一套三套续贯功法的24式太极动作。在2019年欧洲呼吸病年会上与欧洲呼吸病理事会基本达成初步协议,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推广此康复功法,惠及发展中国家的慢阻肺患者。尽管因疫情原因,工作有所耽搁,但已率先在无锡九院和胡埭医院开展,成效显著,收获患者好评的同时,毛主任作为无锡市唯一讲者在2022年的江苏省卫健委全省会议上介绍“医体融合”经验,拓面创新技术的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莅临指导,为我院学科建设指导引路...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3月30日下午,作为邱贵兴院士工作站的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迎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莅临授课并参观指导。院党委书记芮永军携院领导班子、骨科负责人、职能科室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缅怀恩师先贤,传承前辈精神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这一全新平台上的管理效能,加强医院学科发展和对青年骨干的培养,邱贵兴教授现场作特邀授课《缅怀中国脊柱外科奠基人恩师吴之康教授》,院领导、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诊疗组组长、来院近五年医生和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百余人接受了医者精神洗礼。


副院长糜菁熠主持讲座
邱院士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的心,纪念并深刻缅怀了我国脊柱外科奠基人、恩师吴之康教授,回顾了吴之康教授的生平,寄望后来者,勤勉报师恩。感谢吴老为中国脊柱外科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接班人,成为名副其实脊柱外科奠基人;号召后辈们学习其正言直行、敏而好学、上善若水、诲人不倦、积善成德等优秀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传承前辈精神。
 
我院党委副书记郭亚萍凝炼出邱院士授课中传递的理念,值得每一位九院人铭记:一是实干创造成绩,对医学专业的忠诚决定了医者的追求,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才能填补领域的空白,真正成为“奠基人”;二是学习苦中作乐的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踏实工作,不折腾、不取巧,克服种种困难,提升突破能力;三是懂得“不争”的智慧,加大对年轻骨干纵深培养,代代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挺起九院脊梁;四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医术无止境,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出路,信念永恒,行稳致远,勇攀高峰。


临床工作指导,把脉发展方向
为了把脉九院骨科技术精进、人才培养方向,邱贵兴院士在院领导班子陪同下,来到我院骨科王牌科室之一的脊柱外科进行临床工作指导。
 
我院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首先介绍脊柱外科近年来的发展、科室情况:一是精耕技术,科室目前常规开展颈胸腰椎疾病的开放及微创手术治疗,在颈椎微创、上颈椎手术、脊柱侧弯等疾病治疗上处于无锡地区领先水平;二是引育人才,科室现有高级职称医师3名,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4人,硕士5人,各有研究侧重。他表示,科室技术的发展已基本能覆盖区域内百姓“看大病、看重病”的需求,但仍有“真空地带”,希望邱院士能指点迷津。
 
邱院士首先对我院脊柱外科诊疗上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技术的发展需拓面和精准,不能仅仅局限于微创手术的突破,更要重视领域空白,如脊柱肿瘤、脊柱畸形等脊柱外科领域最顶尖的技术突破,从而形成自有特色,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此外,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只有全科的医生都强大,科室才能强大!”无锡九院脊柱外科博士团队的壮大更要带来专科发展方向的清晰、精准定位,要挖掘优质“苗”,分组细化方向,培育“高精尖”技术,最终达到脊柱疾病诊疗范围全覆盖,技术全面“开花”,造福患者。
 
在邱院士指明发展方向后,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向脊柱外科提出具体发展要求:一是“两手抓两手硬”,脊柱退行性基础疾病的诊疗要抓牢,同时要填补区域内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这两块空白;二是有为才有位,尽管脊柱外科培养人才的要求高、周期长,但攻坚克难、永不止步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要真正成为8大亚专科、10个一级科室的“领头羊”,不负邱院士工作站寄予的厚望,不负人民的健康期盼。

邱贵兴院士与我院脊柱外科团队合影

邱贵兴院士与我院院领导、脊柱外科团队合影

交流“取经”开思路,共谋建设促发展
在临床工作指导后,邱院士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会议室,参加医院建设发展座谈会。
会上,医务科科长朱建栋,手外科副主任、科教科科长赵刚,组织人事科科长吕彩霞分别就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中各自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汇报。会议还向邱贵兴院士介绍了无锡九院与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以及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紧密合作的情况。
 
 
 
  
邱院士听取了我院各专科建设、医教研发展、人才队伍培养、未来规划展望等情况介绍后,对医院的发展理念、行之有效的各种举措和未来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八位一体”骨科架构的细分以及目前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在交流互动环节,邱院士为骨科主任们的“困惑”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是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缺的并非“硬件”设施,关键在于“软件”——人才的培养、科研力量的增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重点培养年轻骨干,善于发现队伍中具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力量;拓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途径,年轻医生要多争取、珍惜“走去”大平台的学习锻炼机会,医院要加强“请进”专家传授技术的力度,将先进技术转换成真本领,填补自身短板;在科研力量的增强方面,重视国自然项目的争创,将专利转化为成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二是要携手ERAS联盟,加强交流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升学科地位和医院影响力。三是对白求恩基金会的紧密合作要尽快落实,合作带来共赢。四是要加强与医学会的合作,实现诊疗新技术新项目的互通有无,共同提升区域骨科诊疗水平。
座谈会尾声,芮书记总结并提炼邱院士的指导意见,对医院发展作出指示:一是发展的基石是埋头苦干,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永远为时不晚,真正的医教研实力是获得专家、行家、官方的认可,需要全方位的推进、全面的发动,发挥“三心三创三劲”的九院精神,积极投身到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中;二是“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科主任等中层领导要带头实干,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争创项目立项、成果转化,成为合格的舵手,齐心协力将九院的大船驶得更远。同时,芮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每年将举办九院骨科论坛,打造品牌成效,向全国推广,进一步提升医院骨科影响力。
 
房事中突然意识不清!颅内“炸弹”爆裂!神经外科紧急“拆弹...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我院神经外科接到急诊外科紧急电话:40岁的鲍先生和妻子同房时,突发剧烈头痛,随后意识不清,请神经外科医师急会诊。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岳盛魁赶到急诊,经了解情况后得知:患者鲍先生突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后,出现意识障碍,结合其头颅CT检查显示:颅内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岳主任考虑其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急诊为鲍先生进一步安排头颅CTA检查,结果显示:双侧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经神经外科团队讨论后,紧急为鲍先生制定了介入手术方案。
在麻醉科、导管室的紧密配合下,神经外科岳主任团队于全麻下为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确定右侧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为此次破裂责任动脉瘤,左侧颈内后交通段动脉瘤为未破裂动脉瘤,仅在右侧大腿根部做了一个长约0.5cm的切口,对右侧破裂的动脉瘤进行了致密填塞,最终造影动脉瘤不显影,鲍先生转危为安。

    颅内动脉瘤之所以被称为不定时“炸弹”,因其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患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死亡。这枚“炸弹”一旦初次“炸裂”,需医生快速“拆除”,防止其二次炸裂,出现生命危险。
从急诊入院、挂号、会诊到医生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安排急诊手术治疗,联系麻醉师、启动导管室,到手术的顺利完成,以“生命至上”为宗旨的全流程快速就医,令在“鬼门关”走了一圈的鲍先生和家属大为触动:“畅通无阻的九院卒中绿色通道和一群甘于奉献的九院医护拯救的不仅是我的命,更是我们一家子的希望!”
专家提醒:便秘、剧烈咳嗽、性生活、情绪激动时均可能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一旦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部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如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方案进行积极治疗。
下面小久医生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下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并非脑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导致血管壁功能减退、弹性下降,血压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及膨出,随时有破裂的风险,被称为“人体内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破裂前,通常不会引起症状或症状较轻,比如单侧脸麻木,眼睑下垂、看东西出现重影或者看东西不清等。破裂后,突然剧烈的头痛、常伴有呕吐、颈强直等症状,严重者意识模糊,甚至危及生命。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通过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随着材料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越来越高,成为主要的治疗趋势。
如何发现自己有无颅内动脉瘤?定期行MRA或CTA检查,就可以发现大于3mm颅内动脉瘤,但目前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