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锚定目标聚合力,砥砺奋进稳发展——我院顺利召开2022年终... 年关将近,为凝练医院文化,构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增强全院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精神动力,呈现“三甲医院”新风貌,传递“三甲人”好声音。我院发起“医院年度关键词”征集活动,并最终形成医院“2022年度关键词”。



2022年是医院全面深化内涵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年。在市、区政府和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全院职工团结一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奋发作为、勇攀高峰。系列成绩的取得背后是淋漓的汗水;战“医”保医、逆风前行的背后尽显医者初心和担当。九院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双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锚定建设现代化三甲医院宏伟蓝图开启新征程。


 
1月14日上午,医院召开2022年终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2年度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党委副书记郭亚萍主持会议,全体院领导、中层干部参会。
会上,院领导就分管条线工作进行汇报。副院长糜菁熠作《聚焦专科,提质增效,共克疫情,行稳致远》报告,回顾总结医政、药学、科教、院感、公卫、质管条线工作。2022年,医院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2021年度国考排名第28名(其他手术专科组),实现连续四年持续提升;骨外科学连续两年进入全国STEM排名TOP100,排名第94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式严峻的重压下,医疗质量的内涵与效率仍稳步提升:全院平均住院日下降0.8天,CMI值、四级手术率、微创手术率均显著提升。专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启动GCP工作并稳步推进,推行诊疗组方案,新增疼痛科、肿瘤科、输血科;新开穴位贴敷、中医定向透药、中药熏药等中医治疗项目,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科研教学成绩亮眼:成功举办首届科教大会,明确专学科发展方向;获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三项,继续教育学习班获评市优秀项目5项。汇编《医院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案例集萃》,院科两级质管作用更加凸显。大力推进慢病筛查惠民工作,脊柱侧弯筛查项目被列为滨湖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推进院内外疫情防治工作,外派核酸采样人员5500人次,另外派防疫支援21次共281人次,其中包括44名医务人员支援隔离点、方舱等;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打破专科限制,扩容新冠收治病区,充实急诊急救力量,高峰期开设11个内科病区,在院新冠感染相关患者350余人。2023年医院将继续聚焦专科发展,紧扣主攻方向,持续加强质量与效率管理,提升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能力。



副院长薛明宇就医院经济管理、门急诊、体检中心、信息、后勤保障等条线工作进行汇报。2022年,受疫情影响,医院运行压力增大,但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门诊、住院患者均次费用有效降低,门诊服务质量持续提升,门诊布局和服务流程不断优化,上线“回诊复诊”系统,开通支付宝预约途径。门诊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增设节假日专家、专科门诊,开设专病门诊28个,包括周围神经、手部畸形、手创伤美学、骨质疏松等,开展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高压氧、冲击波、贴敷疗法、中药熏洗等,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创伤、胸痛、卒中“三大中心”救治流程持续优化,一体化程度增强。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初审;完成江苏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对接;上线互联网问诊平台、微信端病案复印功能、病历质控、运维管理系统等,开展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极大提高效率。在后勤保障方面,医院开展节能降耗“红黑榜”,以榜单促改进;持续推进医院改扩建和改造项目,医院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



副院长周全斌就医院护理、医保、医工、GCP、医联体等工作进行汇报。2022年,护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护理质量与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开设专科护士门诊,如伤口护理、母乳喂养、静疗等,拓宽护理服务范围。在新冠救治工作中,护理队伍勇于担当,发挥巨大作用。职业康复项目深入推进,被授牌为“全国首家省级职业康复试点医院”。新增屺亭医院、江阴惠友骨科医院、嘉仕恒信医院3家医联体单位。医工科则开展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开展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使用保养培训等,加强设备耗材管理力度。



纪委书记陈杨对党风廉政建设、安保工作进行总结汇报。2022年医院持续加强廉洁教育,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培训与考核,印发《廉洁行医法规手册》口袋书,严控廉洁风险。在新的一年中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纪检队伍能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党委副书记郭亚萍对党委、宣传、工会、团委工作进行汇报。一年来,院党委强化政治引领,锤炼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支部与业务双促双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职工干事创业动力;群团协同、多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启健康科普视频时代;强化“九院意识”,凝聚九院文化精神与价值;弘扬抗疫精神,抓实医德医风建设,促进服务高质量提升。接着,郭书记宣读了2022年度医院先进集体评选办法。



随后,党委书记芮永军以《锚定目标聚合力,砥砺奋进稳发展》为题作2022年医院工作报告,简要回顾2022年的重点工作及主要成果。
2022年是九院发展史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的成功创建振奋人心,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的一年,九院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不易的成绩:专科建设路径更加明确,运营管理意识显著提升,业财融合不断深入,人才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科研获奖及项目数量达历年之最……而抗疫三年来,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逆风而行,勇挑新冠防控和医疗救治双重担,为护佑百姓健康交出满意答卷,深刻诠释“三心三创三进”的九院精神,全力彰显“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成绩的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但也要正视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23年要聚焦年度目标,围绕“提质增效降本”六字方针,锚定建设现代化三甲医院宏伟蓝图,以党建引领聚合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以精细管理为抓手,改进医院内部运营管理体系;以“国考”为指挥棒,全面提升医疗技术质量;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引进培养质量;以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水平;以医院“东扩”计划为契机,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基本需求;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落实落细新阶段疫情防控举措,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最后,芮书记与6位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代表签订2023年度科主任综合目标管理责任状。深入落实院科二级管理。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之年,更是医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对标“国考”、“三甲”要求,转方式、调结构、抓质量、保安全、补短板、强作风,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推动学科人才创新发展、深化内涵建设为核心,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建设现代化三甲医院建设的宏伟蓝图,再谋发展新篇。(院办  党办)
 

病情危急!患者肋骨骨折、血气胸及多处骨折,胸外科微创技... 近日,一只写着“医德仁心”巨大蛋糕被送到了我院胸外科,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围观。原来是这里的一位患者恢复良好,即将出院,由衷感谢胸外科张世伟主任和徐自明、年福来医生的高超治疗及全体护士的悉心照料。

二十天前,患者老齐不幸被重物砸伤,导致严重肋骨骨折、血气胸、腰椎骨折、股骨骨折,全身多处骨折令老齐胸闷、胸痛、气喘不已,被送入我院急诊后,医生给予高流量辅助通气,仍不能缓解。情况危急,胸外科张世伟主任立即为其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症状总算得以缓解,随后联系创伤骨科进行了床边行胫骨结节牵引,以减少患者痛苦和防止继发性损伤。待老齐病情平稳后,张世伟主任带领团队为其行“左侧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十分顺利。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手术切口更小,病人需要承受的痛苦相对要小很多,且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感染风险低。

术后,老齐因严重肋骨骨折及血气胸,出现了肺不张症状,痰液不易排出,胸外科护士长张婷积极组织床位护士为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锻炼肺功能、促进排痰,一段时间后,老王的症状明显缓解。
“来的时候动弹不得,想想都后怕!”患者家属回忆起刚入院场景,感慨万分“现在看见作为一家之主的他恢复得这么好,我们全家都很开心,是九院的医护撑起了我们家庭的希望!”
 “小久医生”讲科普。什么是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多是外伤性疾病,也有可能是肿瘤转移导致的病理性骨折。主要是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外伤作用于肋骨,而引起断裂,导致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约40%的胸外伤患者会有合并肋骨骨折,轻度肋骨骨折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
肋骨骨折主要症状。1、胸痛:肋骨骨折断端刺激肋间神经,导致胸部疼痛,深呼吸、咳嗽以及体位改变时加重,甚至说话时也胸痛,被称为“会呼吸的疼痛”。2、肺部感染:疼痛导致不敢咳痰,肺部炎症。
专家提醒:当发生胸部外伤或胸部受到撞击等情况后,患者突发胸痛并伴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医。(通讯员  年福来  宣传科)
 
“阳康”后恢复如何?心肺运动试验体检了解下 阳康后,你需要心肺运动试验!转阴后,身体却依旧乏力,咳嗽咳痰不断,甚至还有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闷以及相对少见的关节疼痛、头痛、失眠、脱发、发汗和腹泻等不适……
“阳康”后多久能正常运动?这是目前大家普遍问的问题。为此,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特针对阳康后的患者推出“心肺运动试验”这一定制体检项目,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愈后第一时间评估身体机能,针对性的检查帮您排除隐患及早调理,帮助身体回到最佳状态,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可记录测试者从静息到运动至极限状态再逐渐恢复的数据(运动过程中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肺功能等数据),  由此测定最大耗氧量,峰值耗氧量,无氧阈、做功负荷等指标,从而全面评估心肺功能是一种具有无创的、经济有效的评估人体功能状态的方法,体现的是对整合后心血管、呼吸、血液、代谢及神经肌肉系统的综合评估,是目前唯一一种连续、客观、定量、可重复的无创面评估人体多系统功能的临床检测技术,是一个重要的人体整体功能学检测方法。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全面、客观、定量的特点已被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为心肺功能评估的金标准。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评价运动受限的病理生理、心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估胸腹部大手术的危险性、预后,评估器官移植的生存潜能(心脏移植、肺脏移植等),以及康复医学运动处方的个体化制定等。
二、CPET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1.评定健康状态2.评价运动耐力3.疾病鉴别诊断4.评定治疗效果5.确定康复医学运动处方
(二)绝对禁忌证:1.近期内心肌梗死2.休息时心电图变化提示近期有过急性心脏事件
3.不稳定型心绞痛4.严重主动脉缩窄及降主动脉瘤5.近期有动脉栓塞或肺栓塞6.急性发热性疾病7.肺水肿或明显肺心病
(三)相对禁忌证:1.高血压(静息状态下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2.静息状态下,心动过速(>120次/分)3.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4.中度主动脉缩窄5.中度到重度肺动脉高压6.中度瓣膜性心脏病7.室壁动脉瘤8.尚未控制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毒症、粘液性水肿)9.慢性感染性疾病(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艾滋病)10.妊娠
三、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检查的质量及安全,做运动心肺功能检查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当天应穿舒适透气的衣服,避免化纤类上衣,穿运动鞋。2.  禁止空腹或饱餐状态。3.  检查前禁烟酒及刺激性饮料(浓茶、咖啡、碳酸饮料)2小时以上。4.有感冒、发热等其他身体不适时,请提前告知医师。
四、心肺运动试验体检项目预约流程
(一)、预约方式: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微信公众号预约、特殊通道预约:
1、预约电话:0510-85811605
2、关注微信公众号—门诊服务—体检预约——个人体检—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项目并购买 。

    3、特殊通道预约(仅针对特定人员)

    (二)体检地点: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有工作人员接待陪同)
    (三)体检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08:00-10:00,下午14:00-16:00,心肺运动试验项目检测时长约40-60分钟。





强统筹、再扩容,全院“一盘棋”畅通患者救治生命通道 目前新冠疫情的防控进入了新阶段,直面第一波感染高峰,医院的急诊和重症病房,接受严峻考验,全力以赴应对多种复杂局面,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院党委班子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全院“一盘棋”整合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科学分流患者,想方设法挖掘潜力扩大病区,有效实现集中同类需求,匹配优质资源、规范诊疗流程,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强扩容,快速提高承载能力
  
为最大限度提供床位,在院领导班子部署下,医院医疗救治组统一调度,持续扩容医疗资源,一天一个举措,大大缓解积压滞留急诊患者,将医院病床资源分成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主要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并对ICU、RICU床位进行扩容,增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第二梯队主要包括内科系统其它学科,如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第三梯队主要包括其他专科系统学科,如外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等。
医院在前端对病人进行科学分流,轻症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危急重症到急诊处理,让发热门诊与急诊起到缓冲区作用,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与风险程度进行分层,分流收治到相应梯队病区住院进一步治疗,确保留观患者24小时清零;重症主要由第一梯队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等病区集中收治,相对轻的相应收治到其它梯队病区。
为巩固各梯队病区医护力量与救治水平,一方面,医院对所有医务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制定临床路径进行标准化治疗;另一方面,组成了专家组“分片包干”,对各病区进行指导,大大缓解了收治压力。
强协调,着力提升救治能力
期间,医务科科长朱建栋长期驻守医院,协调牵头发热门诊、急诊、住院等人手紧缺的情况,甚至第一时间亲自坐诊支援。并且紧急开展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培训,强化外科、骨科等医师的理论和实践锻炼,“尽管有些医护人员咳得比患者都厉害,但是九院上下齐心,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顶的上的救治专业队伍火速集结。”

  护理部副主任毛雷音,以院为家,每天各类工作沟通衔接不断,在工作中只要防疫一线出现困难,必第一时间进行协调指导。全面落实护理人力“一盘棋”方针,设置人力“警戒线”,确保支援力量不间断、可持续,做到护理人力有保障、不空挡。在临床多位护士长相继病倒的情况下,她勇挑重担,连续多日代班护理总值班。在父母、孩子都不幸“中招”后,她也只能在晚上通过电话关心家人身体情况。她说:“临床很多护士都在带病上岗,从未退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得起到带头作用,我必须得挺住!”

强储备,做好急救软、硬件建设
医学工程装备科科长吴永伟牵头带领团队对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仪器及输液椅等也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确保使用效率最大化,尽可能满足临床救治需求。

药学部主任尤晓红也是带病上岗,尽管嗓子嘶哑,仍每日坚守岗位,统计药品消耗量与库存量,积极与供货商沟通,通过各种渠道采购相关药品,全力保障医药供应不掉链。

后勤保障科科长刘小祥快速响应,及时保供,紧急采购吸氧器、吸痰器等,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供应,解决一线工作人员后顾之忧。

院感科科长助理蔡磊带领团队,针对每个岗位特点及工作内容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内容,对所有临床医技护人员,行政后勤,保洁等第三方外包人员等进行多场次院感培训;并参与完善ICU、急诊手术室及多临床科室对阳性患者收治的相关布局及流程,最大限度减缓疫情传播速度,保障医疗安全。

“我们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救治效率,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党委书记芮永军表示,全院医护人员的目标只有一个:克服一切困难,尽可能地救治患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宣传科)
 
统筹部署、战疫保医,我院多措并举显担当     十二月末的无锡,寒风凛冽。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颁布,医疗机构防控工作的重心从“防”转“治”,全市各大医院迅速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面对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我院积极应对。两周多来,全院上下冲锋在前、拼尽全力,无数人开启了“5+2”、“白+黑”模式接力坚守阵地,医护、医技、行政、后勤等各战线上的九院人守土有责、轮番上阵、硬核担当,用执着和坚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与医院各项工作平稳运行。
统筹部署,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
疫情发展进入新阶段,发热患者就诊需求骤增,医院党委班子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布局,连日来召集“一办七组”持续开展防控专项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方案,包括阳性急危重症病人收治、发热门诊扩容、集中隔离病区开设、外派防疫人员支援和专人培训、感控举措、物资和后勤保障、关心关爱职工、院内督查等,以保障院内诊疗救治、防疫工作平稳过渡。
当前医护人员感染风险高,医院制定各类相关应急预案,每日监测各科室、部门人员减员情况和患者收治情况,全院医护人员守岗同时听候统一调配,优先保障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医疗力量,最大程度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尽一切可能保障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确保来院患者的及时诊治。


 
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却选择逆风而行
面对疫情,谁又不是血肉之躯,不会发热头疼?面对家人,谁又没有父母孩子,无需照顾陪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因为医者这份职业,九院人选择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因为这一份初心,九院人用“负重前行”守卫万家安宁。

凌晨2:00,我院发热门诊依旧灯火通明。作为哨点部门,这里的接诊量提升了10倍,日均发热门诊患者近300人,90%以上是阳性。诊室也从1个增开到3个,医护人员原本4小时一个班如今因为患者量剧增和减员情况,自主延长到8小时甚至更多。发热门诊护士长戴艳回忆:“有一天我看见内科王云医生从早晨8点一头扎进发热门诊,一直到晚上8点还没出来,大家太不容易了。”原本换班时可以脱下防护服松口气、喝口水、吃个饭,可一想到那么多患者都急待治疗,医护们往往放弃休息,要多看顾一个患者,力争24小时为发热病人提供医疗救治。


急诊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知,作为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道关口,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必须践行的责任。急诊科主任闵祖良带头守岗,每天坚持工作到夜间,带领医生们坚守最前线;大部分护士发烧没两天就相继主动要求返岗,年轻姑娘周蓓云甚至一日未休只为多顶个班,让同事们安心;面对实在排不过来的值班,急诊人争相要求“如果没人,就我上!”······这些让见惯生死场面的护士长王敏数度破防:“真的是无奈、无力又心疼,感动于我们有这样一支团结一心、无坚不摧的战队,冲锋在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最前线!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保重身体!”

疫情期间,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虽不在发热门诊等抗疫一线,但却为患者驻守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患者大多需24小时照护,在大幅减员情况下,为确保转运病患能平稳渡过,科内医护在主任葛新的带领下一人顶上几个人的工作量,超负荷工作,连轴转20多个小时都是常态,中间只能利用闲暇的时间打个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每个“守岗人”都忙成了陀螺,护士长桑建英直接拖着行李箱来上班。还有同事推掉了自己预约的手术,坚守一线;党员刘璐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从支援急诊内科工作到支援发热门诊的超负荷工作再到支援大内科,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一颗螺丝钉,只要还没倒下,就能继续为人民服务!”



“一办七组”全力保障,传递九院温情
医疗救治组成员、感控组成员日日下基层,无畏风险,足迹遍布院内每一角落,进一步做好重大疫情防控应对工作,督导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做好全院各项诊疗协调、院感防控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操作,群策群力做好院内感控工作;为确保医疗物资供应充足,物资保障团队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各类医疗物资,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把急需的防疫装备物资发放到最需要的岗位和一线职工手中,做九院大家庭坚强后盾;后勤保障组尽管存在外包人员大量减员现象,仍通过加量、加餐、食疗等多形式增加职工营养,增强职工体能,并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做好抢修、保卫、保洁等工作;宣传与职工保障组直面风险,深入临床一线,积极收集各类职工守岗、技术精进线索,挖掘典型人物故事,系列化展示九院人团结克难风采;外派保障与培训组在人员紧缺情况下,积极响应上级防疫任务,组织培训防疫知识与规范操作,精选骨干力量奔赴“疫”线,谱写战歌。
 
战疫艰辛,一线医护英勇冲锋、守岗尽责,幕后人员也在全力保障。攻坚克难阶段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医护减员的无奈、带病上岗的坚守让作为全院职工坚实后盾、坚强保障的医院领导班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发热员工提供装满急需药品的“爱心防疫包”;带领医院各职能部门优化工作流程、出台各项举措、合理配置资源,保障职工工作和生活;时刻关心关爱职工们身心健康,以多封倡议书、点对点联系关心、党员作表率、事迹宣传等鼓舞士气。
 
 
没有人生来勇敢,医务工作者也只是“普通人”。因为被需要,所以选择逆风前行。
冬日萧萧,或许对于这座城市来说,通明的灯光、不眠的医护人员,是寒冬里最温暖的守候之一。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