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城市医疗集团成功签约,让百姓健康更有依靠
2023年12月21日,在滨湖区卫生健康委领导下,无锡市骨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签约仪式在我院正式启动,并顺利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会议。滨湖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朱旻、医政科教科科长韩晗,市骨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共同出席此次签约仪式。
我党委书记芮永军对各位领导和同道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医院与各个共建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始终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式,将各个医疗机构、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力量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希望彼此能够以此为契机,精诚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无锡市骨科医院作为龙头医院,分别与6家共建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签订《无锡市骨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合作协议书》:
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荣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河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埭镇卫生院
我院副院长周全斌在会上详细解读了《无锡市骨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章程》,全体理事围绕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展开讨论,对2024年工作计划提出建设性意见。
滨湖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朱旻在城市医疗集团能力提升、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双向转诊、改善服务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让群众就近获得更优质、更方便、更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次大会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交流与互促,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通过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同向发力,助推成员单位实现协同发展,把惠民医疗与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医保办 宣传科)
断成3截的右手“接上了”!无锡九院手外科这样做
寒冬的夜晚,我院急诊科内灯火通明,一群神色紧张的人们护送着一位断肢患者冲了进来:“医生!医生!快帮帮忙,手断了!”
患者黄先生在工作中不慎被机器压伤右上肢,从手掌到手腕,齐齐被“截”成三段,情况危急。冲着我院“断指(肢)再植”技术,家人及工友带着黄先生抱着一丝希望从常州赶来无锡就医。
患者术前情况
手外科主任医生强力一边安抚病人,一边查看肢体离断情况:患者右上肢自桡骨远端及掌骨基底多段完全离断,离断肢体为挤压、撕脱离断伤,软组织条件较差。此外,患者本身大肢体离断缺血时间长、创面软组织条件差,肌肉容易坏死形成感染,再植成活难度较大,成活率难以保证,再加上离断肢体为多段离断,受伤部位神经与血管严重受损,每条血管、神经、肌腱都需要进行两段修复,重建血运时间更长,这些都进一步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尽管情况不利,但面对痛苦的患者、焦虑的家属,我院手外一科团队还是决定尽力一试。
从确定方案到开展手术,断腕、断臂再植都刻不容缓。无影灯下,是医患向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身影。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神经吻合犹如“刀尖上起舞”,对医生的显微操作技术及解剖认知要求极高。
强力主任及其医疗团队“扎根”在手术室,从晚21:30至次日凌晨05:30,8个小时内,医生们为患者进行清创、固定骨折、修复肌腱和神经、接通动静脉血管、外支架固定、缝合皮肤等系列操作,最终实现血管成功接通,右腕、前臂血运良好。
手术顺利结束,黄先生及家属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治疗团队仍不敢大意,因为肢体离断患者的术后护理也是恢复进程中的“重点”,例如每隔一小时观察血运情况、心电监护时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黄先生在受伤时出血量较大,医护们为其术后及时输血,也进一步保障了其营养恢复状况。床位医师唐胤尧每天会到患者床边查看、跟进其术后恢复情况,安抚患者焦虑心情。
在我院手外一科医护团队精心照护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下,经过一周的严密术后观察,黄先生的再植肢体成功“复活”!外观、功能也都在慢慢恢复的右肢,令黄先生一家“重获新生”,更是对我院手外科团队诊疗技术最好的“褒奖”。
小久科普:“断指再植”小贴士
1、断指的保存原则:干燥冷藏!患者肢体如不幸受损离断,应立即为断端止血,清洁敷料包裹断指,并尽快送医,增加再植成功率。切记不能用水或者酒精等液体浸泡离断手指!
2、断指(肢)再植最佳救治时间是“黄金6小时”。
3、术后护理是关键:(1)患者应绝对卧床1周,鼓励患者变换体位,但需注意指导患者平卧位和健侧卧位交替,勿卧向患侧,以防患肢受压,影响血运。(2)卧床期间,患肢需抬高并制动、外展,用枕头抬高于心脏10-20cm,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严防突然坐起。(3)注意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解便,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4)术后注意进行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抗凝等系统治疗。
4、病房条件:完全禁控烟,避免因尼古丁及烟碱等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同时,室温保持在23℃-25℃为宜。(手外一科 唐胤尧 宣传科)
喜报——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获5项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学引...
2023年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评估奖评审结果公布,我院再创佳绩,共五项新技术上榜,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一等奖
足踝外科:田建,副主任医师,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Cedars-Sinai医学中心及南加州骨科研究所访问学者。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团队”核心成员,无锡市“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无锡市“滨湖之光”医疗卫生骨干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足踝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促进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运动促进健康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委员会委员、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国际委员、Arch Orthop Trauma Surg杂志审稿人。
项目简介:2018年,田建团队设计“腱周肌腱干细胞保护技术的微创跟腱修复”技术,并进行相关生物力学、愈合机制及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最终证实该技术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满足早期康复,并能够促进肌腱的再生修复。围绕腱性修复这一科学问题,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7篇,代表作发表在Adv Healthc Mater、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中华骨科杂志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并设计相关手术器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课题资助。该术式在国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获得推广,受广泛认可。
二等奖
麻醉科:王猛,主任医师,麻醉疼痛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无锡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卫计委科教强卫工程重点人才培育对象,曾任无锡市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医师协会急危重症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已获省新技术引进奖三项。
项目简介:2018年起,王猛、刘祯庆、刘坤等麻醉科团队成员通过引进国内外神经阻滞技术和联合麻醉技术,于省内率先开展“基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复合麻醉在高龄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围绕此技术的临床应用已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申请并获得专利两项,该项目已在省市内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推广,收获好评。
检验科:王秋波,主任技师,医学检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医技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无锡市“双百”拔尖人才,无锡市“滨湖之光”卫生高端骨干人才。现任无锡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免疫性疾病实验诊断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实验室智能信息化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国热带医学》和《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青年编委。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卫健委医学引进新技术奖二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市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与国自然1项,主持省卫健委面上项目、市科技局及卫健委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主编专业著作1部,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文章15篇。
项目简介:类风湿关节炎如未尽早得到有效临床干预,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疾。该病的治疗关键是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目前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虽然很多,但均存在灵敏性或特异性不高的问题,单独应用存在误诊及漏诊风险。
新技术——“新型分子靶标联合传统标志物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效率的临床应用”:王秋波主任团队于省内率先引进血液中LncRNA、MALT1、CCL5、DUSP22等新的检测靶标,通过研究证实,以上指标具有较高灵敏性与特异性,与传统类风湿关节炎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效率。团队围绕该科学问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省、市级等科研课题资助6项,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该项目在无锡市内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应用,获一致认可。
创面修复科:卜凡玉,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急性骨感染、慢性骨髓炎软组织修复与骨重建,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与重建等,主张“慢病快治,慢病细治”。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慢性难愈性创面专委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糖尿病足专委会委员、中华慢病学院伤口分院委员、无锡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发表相关论文文献30余篇,其中SCI3篇,中华、北大核心28篇余。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2项。
项目简介:糖尿病患者外伤后导致伤口愈合不良,长期不愈合并感染,进一步发展成骨感染,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难题和挑战,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如何有效控制感染,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成为此类患者保肢治疗的关键。
“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带蒂(肌)皮瓣治疗糖尿病患者胫骨慢性骨髓炎”这一技术针对此类患者,首选载抗生素骨水泥控制感染,再利用显微外科带皮瓣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对骨水泥填塞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分次、分层填塞骨水泥的改良诱导膜技术。自2020年起,团队采用一期皮瓣修复结合改良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方法治疗大量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骨愈合率和皮瓣存活率达97%,术后感染复发率降低至6.3%,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达到90.6%。
手外科:周晓,副主任医师。江苏省333第三层次人才,滨湖之光医学团队核心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皮瓣学组成员。曾获无锡市优秀医师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致力于手外科皮瓣接力修复研究,参与编写皮瓣系列专著4本,发表SCI临床论著5篇,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
项目简介:自2018年以来,周晓医生及其研究团队成员引进新技术并发展“接力皮瓣”理念,修复常规皮瓣切取后供区无法直接缝合的创面,采用近创面指蹼穿支蒂VY推进皮瓣、鼻咽窝穿支蒂VY推进皮瓣、腕背穿支蒂 VY推进皮瓣及多种穿支VY推进皮瓣等进行同期修复,避免常规供区植皮带来的术后色素沉着,外形凹陷、皮片自然回缩及瘢痕增生所伴随的严重并发症。进而实现“移植皮瓣高质量成活、受区恢复良好外形与功能、供区损害最小化”三者完美统一的显微重建新目标。并围绕该项科学问题发表7篇高水平国内外论文,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该领域国际专业期刊,广受国内外专家认可。
我院将始终贯彻“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品牌办院”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专、精、特、新”复合型人才团队,持续开拓创新,积极引进安全、先进、适用的医疗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治、诊疗水平,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护佑百姓健康。(宣传科、科教科)
门诊患者突发晕厥,医护全力抢救转危为安
日前,我院二楼门诊电梯旁,一女子突发晕厥,我院医护第一时间接力救治,“上演”了紧张又暖心的一幕。
事发当天一早,刘女士因胃肠炎至九院消化内科挂号并等待就诊,9:20左右,她在家属陪同下去上厕所,途中突感不适,无法行走,家属自救意识高,随即搀扶着她躺平在地上,并赶至消化内科诊室告知医护。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章乐尧立即奔赴现场,查看刘女士情况,询问其病史,家属代诉既往曾有多次晕厥史;2名导医,一人立即为刘女士监测生命体征,一人迅速致电急诊护士站,通知急诊护士准备平车至二楼接人,并电话通知门诊护士长到现场。此时,刘女士神志清醒,面色苍白,无外伤,测生命体征及血糖已排除低血压、低血糖,且床边测心电图均显示正常。
5分钟内,急诊护士到位,评估可转运,医护人员合力将刘女士抬上平车,转入急诊抢救室进一步救治。门诊护士长戴艳不断安抚、稳定家属情绪,医生们则为患者急查电解质,提示其血钾偏低,予输液补钾治疗后,刘女士终于“缓了过来”。
在这一突发事件中,我院医务人员们的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协调合作、科学处置,充分体现出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以及各科室间团结“作战”能力和应急能力,也体现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功夫下在平时,医务人员将各重点应急预案烂熟于心,才能在真正面对突发状况时临危不乱,与时间赛跑,挽救更多宝贵生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小久科普:什么是晕厥?晕倒,在医学专业上称之为“晕厥”,它有着明确的定义。根据我国最新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且能够完全恢复。换句话说,晕厥就是患者突然间眼前漆黑一片,没有意识,且这种意识丧失能自我好转。发病原因是给脑供给的血液太少了。
为什么大脑会突然血供减少呢?常见原因有三:一、神经问题,医学中称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这是最常见的晕厥原因。你可能听说过有人献血后晕倒了,指的就是这种晕厥。
二、直立性低血压晕厥,这种晕厥在生活中也较常见。由于人类是直立行走动物,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会有一个压力差,当人体平躺或是蹲坐位转变为站立状态时,血液由于重力原因,会大量分布在下半身,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从而发生晕厥。三、心源性晕厥。心脏是支持全身血液流动的血泵,打个比方:当小区水泵不工作时,家里自来水管就会断流,在人体内也是一样的道理,当心脏不能有效泵血时,给大脑供血的血液会相对减少。
晕厥有哪些危害?晕厥患者在失去意识的一瞬间,是最危险的,因无意识后人体会失去控制,导致摔倒、骨折,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健康,尤其是遇到心源性晕厥时,那可能不仅仅是晕厥了,还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
面对晕厥,我们能做些什么?预防晕厥有三法:一是当你感到头晕时,不妨蹲下或躺下,让血液重新分布流向大脑。二是让胳膊和大腿用力做挤压动作,促使血液回流,更多流向心、脑、肾这些重要器官。三是多饮一点淡盐水保持足够多的血容量。(门诊部 戴艳 宣传科)
膝盖外侧鼓了个包,啥情况?
35岁的孙女士是无锡本地人,一个月前突然出现右膝盖外侧疼痛,无法走动,尝试口服止痛药后,疼痛依旧反复发作,右膝盖外侧也逐渐鼓起一个小包。明明啥也没干,也没受过外伤,这是怎么回事?
孙女士慕名来到我院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的专家门诊,经详细问诊和检查,诊断为“半月板囊肿”。
顾主任介绍,这鼓起来的包就是半月板囊肿。所谓囊肿,其实就是一包积液,无需担心癌变,但这一良性疾病也需积极关注,否则囊肿长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疼痛或压迫周边神经血管等,产生相应症状。此外,半月板囊肿常合并有半月板撕裂,因此许多患者还会有半月板撕裂疼痛、活动障碍、关节肿胀积液、关节弹响和交锁等问题。对于有症状的半月板囊肿,建议尽早治疗,否则会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变,最终演变为骨关节炎。
患者术前X摄片
听取顾主任的耐心介绍后,孙女士最终下定决心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希望彻底解决其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经入院后详细术前检查,顾主任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关节镜下囊肿切除联合半月板修整术,其优势在于微创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好。术中可见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外侧半月板外侧有隆起,于隆起处打开有黄色粘液涌出,发现是多囊性囊腔。术中清除囊腔,采取由外向内缝合术缝合外侧半月板,同时行半月板成形术,1个多小时的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检查患者外侧半月板稳固,囊腔闭合。为此,孙女士对手术疗效十分满意。
术中关节镜下修复情况
小久科普:什么是半月板囊肿?半月板是膝盖内的C形软骨,它提供着缓冲的作用,还能降低骨关节炎的风险。有研究发现,半月板囊肿的形成90%是由于半月板的损伤或者退变。我们的膝关节里有一些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如果半月板发生了撕裂,部分润滑液可能通过撕裂口渗至半月板周围,鼓出一个囊泡;而就算半月板没有撕裂,退变的半月板细胞也有可能自己产生粘液性的物质,鼓成囊泡,这就是半月板囊肿了。随着囊肿越来越大,产生囊肿的地方会越来越鼓,张力也会越来越高,从而产生疼痛症状。
半月板囊肿常见于20-40岁的人群,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外侧半月板囊肿比内侧半月板囊肿更多见,更容易引起症状;外侧半月板囊肿多发生于外侧前角或体部,更倾向于以可见的肿块形式出现,易被发现。
半月板囊肿的症状有哪些?囊肿可大可小,也可能发生变化,同时伴有关节疼痛,关节间隙能看到明显的包块,也可伴有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卡顿或交锁,打软腿或发出响声等症状。
半月板囊肿怎么治疗?1、保守治疗:没有明显症状的囊肿可不用特殊处理。有症状的囊肿可以服用止痛药以及针对性的锻炼,也可打封闭、囊肿穿刺抽吸,但保守治疗对半月板囊肿的效果难以保证,因为半月板撕裂不修复,积液还是会形成囊肿。2、手术治疗:最佳治疗方案是关节镜手术,做两个小切口,一个切口放入微型镜头,另一个伸入手术器械,对撕裂的半月板进行修复或移除,同时对相关的半月板囊肿进行减压和清理。
因此专家建议,出现半月板囊肿后不用过于焦虑,应及时就医。无症状可无需特殊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也是微创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关节外科 顾三军 宣传科)
48页/761篇
9
3
45
46
47
48
49
50
51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