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首届无锡滨湖胸痛论坛 | 2023年市继教育项目《滨湖基层... 为更好推动滨湖区胸痛中心建设及胸痛患者救治工作的开展,12月9日,由我院心内科主办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滨湖基层胸痛救治中心建设及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无锡市滨湖区公共卫生大楼12楼会议室顺利召开。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胸痛中心建立的意义是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再就诊、再住院次数、不必要检查费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为此,学习班秉承“交流、合作、传播、共享、创新”的宗旨,围绕“滨湖基层胸痛救治中心建设及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新进展”主题,精心组织: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市内现状分析,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缩短STEMI黄金救治时间,高危胸痛规范诊疗,ACS的特殊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抗栓治疗,ACS患者的康复治疗,基层胸痛患者救治经验,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指南,胸痛中心的诊治流程,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等10个专题讲座。课程内容涵盖项目介绍、最新指南推荐、诊疗技术传授、临床经验分享、病例分享等多方面。共吸引来自市内(包括江阴、宜兴)各级医疗单位的100余名学员参会。

我院副院长、胸痛中心副主任薛明宇致欢迎辞,他介绍了九院胸痛中心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强调胸痛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全院上下联动,多学科合作戮力前行,同仁们共同努力,推动区域胸痛中心建设更上新台阶。

我院医务科科长朱建栋致开幕词,他表示,国家高度重视胸痛中心工作,医院相关医务工作者要把握机遇,精进学习,努力引进、开展新技术,提升院内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障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我院急诊科副主任闵祖良主持专题讲座
学习班特邀无锡市胸痛专科联盟理事长杨承健教授现场授课,他讲解了无锡胸痛中心建设情况和经验,并重点强调胸痛中心建设五要素。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王仁荣主任讲解胸痛中心全市模式重点工作--缩短STEMI黄金救治时间,重点介绍无锡胸痛单元建设经验,通过居民健康教育来缩短发病至就诊时间(S2D),最终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S2B)。

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羊镇宇主任作《高危胸痛患者救治》授课,主要讲授ACS、AD、PE、急性食道破裂、张力性气胸等高危胸痛的诊断及救治原则,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唐敏艳主任讲授冠心病的抗栓治疗原则,从ACS到CCS的不同阶段和是否行血运重建治疗来选择DAPT或SAPT。

无锡市胡埭镇卫生院朱月飞主任、无锡市荣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伟一主任分别进行胸痛单元建设经验分享、基层冠心病患者管理经验的分享。


我院心内科副主任隋利军,桑建、冯慧敏医师分别进行胸痛中心诊治流程、STEMI的再灌注治疗、ACS特殊心电图表现的主题交流,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策略提供良好指引。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助理王志解读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运动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重点讲解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三期康复,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早回归社会。

我院医务科科长助理、医患沟通办公室主任史跃芳介绍了医院县域胸痛中心建设情况,呼吁更多科室和单位参与,共同推进胸痛中心、胸痛单元建设工作,造福更多患者。

本次学习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盛宴,是传统经验和诊疗新进展交融的讲坛,是心血管科临床专家相互切磋、交流及展示的平台,加深了我院同市内各大医院、区域内各基层医院同道们的合作纽带,扩大了医院的学术影响力。胸痛中心建设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九院心内科团队将继续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助力健康滨湖、健康无锡建设。
病理诊断“利器”——细胞蜡块技术让癌细胞“显露真身”... 常有患者因不明原因的胸、腹水到医院就诊,有时候临床高度怀疑其为恶性胸、腹水,但因受积液干扰,影像学检查有时无法准确呈现病灶。一些患者难以通过内镜、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途径获得组织标本,尤其是年老体弱、晚期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获取更为困难。遇到以上种种“难题”怎么办?
九院病例一:日前,施大伯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至我院就诊,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膨胀不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其进行胸腔穿刺,发现为血性胸腔积液,高度疑为恶性可能,遂咨询病理科。
病理科收到胸腔积液后采用新开展的细胞蜡块检测技术将送检胸腔积液做成细胞蜡块,然后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患者腹腔积液中的细胞为间皮细胞,排除肺癌的可能。施大伯一家放下了悬着的心,连连夸赞九院这一检查新技术。

九院病例二:另一患者蒋大伯,因摔倒损伤左侧胸部,至九院进行相关检查,发现左侧第2、3肋骨骨折,右侧胸腔积液,右下肺占位。
胸外科徐自明医师仔细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后,怀疑患者有恶性肿瘤可能,立即将患者的胸腔积液作相关病理检查,病理科在做常规细胞学涂片的同时,采用细胞蜡块检测技术将送检胸腔积液做成细胞蜡块,然后通过苏木素-伊红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患者腹腔积液中存在肿瘤细胞,确认为肺腺癌转移。
尽管肺腺癌已转移,但医生们以最快的手段确诊后,蒋大伯获得了及时治疗的机会,有效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小久科普:什么是细胞蜡块检测技术?细胞蜡块检测技术是将体腔积液中的脱落标本通过多次离心,使其中的细胞和沉淀凝固成块,并模拟组织学蜡块的制备流程,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技术,能够更大程度实现对细胞来源和良、恶性的病理诊断。

细胞蜡块制作过程
为什么要做细胞蜡块?穿刺引流的胸/腹水成为实现病理诊断非常珍贵的标本。传统的细胞涂片是最基础的细胞学制片,在病理科已被广为应用,但这一方法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单一的细胞学涂片缺乏组织学结构,且细胞易发生退变,导致假阴性率较高;此外,仅从形态学上较难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具体类型,给疾病的诊断带来很大困扰。但是,细胞蜡块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普通脱落细胞检测的难题。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癌细胞,降低漏诊率,同时使得脱落的组织碎片更接近组织学,更方便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提高阳性检出率。此外,细胞蜡块还可以连续切片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确定肿瘤来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甚至可以用它进行分子病理检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细胞蜡块技术有什么优点?1.可以长期保存细胞样本,以便进行后续的病理学检查。2.可以最大程度地收集病变细胞,降低漏诊率。3.制作出的切片细胞平铺而且均匀,有利于观察。4.一份细胞蜡块可以制作多张病理切片,可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等辅助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5.细胞蜡块可与组织活检具有最相近病理诊断意义,方便快捷却不会对患者引起大的损伤。6.细胞蜡块还可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辅助判断细胞的来源和性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7.细胞蜡块还可用于进行分子病理检测,为病人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对进行细胞蜡块检测的胸腹水标本有什么要求?1.样本送检量:临床应尽可能收集100ml以上的浆膜腔积液送检,或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将收集的体液全部送检;2.存放容器:存放于硬质不吸水密闭洁净容器,或者将引流袋直接送病检,并清晰标示患者基本信息;3.送检时间:标本离体后30分钟内应送至病理科,如暂时无法送检,应将标本冷藏在0-4℃冰箱内,冷藏时间小于24小时。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标本中加入10%中性甲醛固定液(加入量应为送检体液量的1/5)。
总之,细胞蜡块技术大大提高了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不仅可以检测出体液中是否含有恶性肿瘤细胞,而且有机会进一步判断肿瘤细胞的来源,同时还能行分子病理学检测,为进一步提高肿瘤的诊断和可能的靶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帮助。(病理科  金琳芳  宣传科)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手外科学... 寒冬迎盛会,聚力谋发展。2023年12月14日—1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宁波市医学会、宁波市第六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手外科学术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举行。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老院长寿奎水带领32名医护参与此次盛会。
全国手外科学术会议是中国手外科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集精品教程、知识更新、学术交流于一体,是全国手外科同仁学术交流、分享经验的最高平台。大会以“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主题,专家们围绕学科热点展开深入探讨。
会场学术争鸣,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老院长寿奎水在大师论坛板块作学术分享;此外,芮书记作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创面修复与重建分论坛上作主委致辞、学组组长致辞。副院长糜菁熠、薛明宇,手外科副主任施海峰、赵刚,质管办主任傅育红等专家分别在腕关节镜论坛、创面修复与重建论坛、骨与关节损伤论坛、周围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论坛、再植与再造论坛、康复与基础论坛、先天畸形与肿瘤论坛、护理论坛上发言,共计57人次;其余专家分别在各分会场主持会议,共计11人次,创下本次全国性手外科学术会上参会、主持、发言人数新高,充分展示了无锡九院手外科、显微外科团队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现场收获学术同仁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大师论坛精彩瞬间




专题分会场精彩瞬间







我院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率先架构“九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我院手外科,是全国六大手外伤治疗中心之一,是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江苏省医学重点专科,无锡市重点学科,是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特色技术包括复杂性手外伤及四肢创面的皮瓣修复、再植再造及手部功能重建、上肢骨关节病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先天手畸形矫形、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等主攻方向。学科注重临床和科研齐同发展,在顾玉东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无锡市骨科研究所等平台支撑下,科技成果奖项丰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和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以及多项省市级奖项,多项创新技术填补省市空白,学术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这是大会的主题,也是九院人奋进的“座右铭”。九院人将始终不忘来时路,精耕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勇攀显微外科技术高峰,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九院手外科人的力量!  (宣传科  手外三科  魏苏明)
“第二届太湖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论坛——暨双通道内镜技术... 12月8日-10日,由我院脊柱外科主办的“第二届太湖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论坛——暨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技术培训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班以“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为主题,以手术观摩、实体操作与理论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新理论。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脊柱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升学员们的UBE技术水平,促进脊柱微创技术更广泛传播。
手术观摩
12月8日当天,在我院观摩手术室内,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树军博士现场演示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手术,陈文锦博士介绍病例,庄胤博士讲解UBE技术操作要点,学员们“沉浸式”学习UBE技术,获益匪浅。

实体操作(workshop)
12月9日,实体操作培训班在我院科教楼举办,我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树军博士致开班辞。

我院脊柱外科庄胤博士讲解腰椎及颈椎UBE手术规范化操作流程。

30余位学员现场分组后,跟随授课专家进行UBE技术实体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学习脊柱解剖要点及手术标准化细节流程。

专题讲座
我院副院长糜菁熠(现场连线)为论坛致辞,对与会专家及同道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双通道内镜技术(UBE)作为脊柱外科一个新兴技术,在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无锡九院脊柱外科近年来在UBE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做了诸多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希望借此交流契机,进一步“播种”脊柱技术微创理念,为中国脊柱微创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最后,他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我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树军主持专题讲座。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医院许卫兵教授结合手术经验,着重分析UBE下颈椎椎板切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要点及相关解剖技巧;指出颈椎UBE手术的开展需在腰椎UBE技术足够成熟、充分熟悉颈椎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尽管其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但应用前景广阔。

国际UBE联盟创始成员、杭州市中医院张伟教授讲解UBE手术在胸椎疾病中的应用,从适应症、解剖、体位摆放、定位到镜下操作要点、减压范围的确定等方面给予中肯建议,并通过回顾诊疗病例,提醒大家胸椎UBE手术时需注意的“陷阱”。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农鲁明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UBE手术经历,向大家展示UBE技术在多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通过病例回顾,指出UBE技术在治疗老年患者多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优势,并分享UBE技术在治疗脊柱侧弯中的探索经验。

无锡市中医院张亚峰教授指出,目前治疗腰椎疾患的多种微创技术包括显微镜辅助、大通道、单轴内镜以及双轴内镜(UBE),各治疗方法均有优缺点,需结合病例具体情况、手术医师经验,为患者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徐瑞生教授展示SDAF-SARS技术在脊髓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原理、发展历史,并表示此技术与新兴技术UBE的结合,在减少患者创伤的同时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宜兴市人民医院王强教授结合演讲题目,描述了3D显微镜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优势;结合手术病例,指出3D显微镜有观察范围广、视野清晰、操作安全的优点,但仍有部分视野受限可能,需手术医师结合自身经验扬长避短。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陈鹏教授通过对既往手术病例的回顾,从技术及疗效方面探讨单轴内镜、大通道以及UBE辅助下各自在治疗腰椎疾患上的特点。

我院脊柱外科彭伟博士作《UBE技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短期疗效分析》报告,拓宽UBE技术的适应症,同时指出UBE技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相关限制及技术难点。

我院脊柱外科崔巍博士指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来更多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身体条件限制全身麻醉的情况时有发生,将UBE技术与局部麻醉结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将造福老年脊柱疾病患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谢林教授从病例出发,由一台失败UBE手术的例子看风险控制,指出术前规划、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的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

江阴市人民医院邓雄伟教授热情洋溢地的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并通过不同病例展示,详细讲解治疗策略制定的步骤,为流程化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颈椎骨折提供依据。

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曾涛教授探讨UBE技术中的局部麻醉技巧,从药物种类的选择、深度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加深临床医师对疼痛控制的理解。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李宏教授通过回顾既往病例,对微创通道下的腰椎融合术做步骤解析,并比较UBE-LIF与Mis-TLIF两种术式的优缺点。

我院脊柱外科庄胤博士总结UBE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指出其可取得与传统ACDF手术相似的效果,鉴于UBE技术操作灵活、视野清晰的特点,可突破传统后路PCF技术的适用限制。

我院脊柱外科陈文锦博士从策略层面出发,就脊柱翻修患者术前评估与手术方案的选择给出建议,并结合自身开展手术的视频,展示UBE在翻修手术中的优势。

我院脊柱外科刘学光医师对比了单轴孔镜与UB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指出两种技术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术医师可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进行选择

大会总结
我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树军博士总结表示,在九院党委书记芮永军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科主任孙振中的带领下,近三年来九院脊柱外科在微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未来,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仍将凝心聚力,在脊柱微创领域不懈进取,努力提升学科高度与学术影响力,广泛传播脊柱微创新技术、新理念,造福百姓。
汇聚智慧,庚续“医”脉——“2023年第六届无锡九院腕关节镜... 寒冬有暖意,学习催奋进。12月9日,由我院主办的第六届腕关节镜学习班在大美无锡圆满举办。
本次学习班内容围绕“STEP  BY  STEP精通腕关节镜—《腕关节骨折脱位》”方向,涵盖腕骨骨折脱位、腕掌关节骨折脱位、骨折伴DRUJ脱位、桡腕关节骨折脱位四个主题,以理论授课结合病例讨论的形式,带来新思想、新观念。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我院副院长糜菁熠任大会执行主任。大会还特邀多位相关领域全国知名专家现场授课,从不同视角介绍诊疗经验,深入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精彩的医学智慧盛宴既激发了与会者们的学术热情,也令与会学员们深入掌握关节镜技术,提升相关疾病诊疗水平,更好服务病患。

开幕式
我院副院长糜菁熠致欢迎辞。他表示,腕关节镜疾病的诊疗面临患者疑问多、康复要求高的现状,诊疗技术需与时俱进,“STEP  BY  STEP”逐级进步。学习班是一个汇聚智慧、碰撞思想的平台,旨在围绕医学前沿技术、临床经验及学术研究成果展开深入交流,希望借此契机,共探腕关节疾病的诊疗“难点”、“堵点”,指引未来诊疗方向,助推行业医学、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我院手外科副主任赵刚主持开幕式
大会总论
   我院副院长糜菁熠首先回顾了腕部骨折脱位的诊疗进展,以及前五届学习班的举办成果。他表示,尽管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内固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腕部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治疗取得显著进展,但其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研究方向应关注个性化治疗、微创技术、生物材料和腕关节镜技术等方面,持续探索新技术,进一步优化康复过程,最终造福患者。

主题论坛1:腕骨骨折脱位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孙鲁源教授作《延误诊断的腕骨间骨折脱位的治疗》授课。孙教授长期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及修复重建外科工作,在断肢(指)再植、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及腕关节外科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院副院长糜菁熠作《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授课。糜院长长期从事运动损伤的诊治、康复与治疗,在腕、肘、肩、髋、膝关节复杂运动损伤及疾病的诊治和关节镜的临床应用,以及骨与关节损伤诊治等方面经验丰富。

讨论交流、病例汇报

我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姚群主持讨论交流

我院运动医学科谭济阳博士结合病例作相关汇报
主题论坛2:腕掌关节骨折脱位

我院手外科刘剑医师作《第一腕掌关节骨折脱位》汇报

我院手外科副主任赵刚作《第四、五腕掌关节骨折脱位》授课
讨论交流、病例汇报

我院运动医学科余炯博士主持讨论交流

我院运动医学科华雍医师结合病例作相关汇报
主题论坛3:骨折伴DRUJ脱位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腕关节镜学组副组长,宁波市第六医院主任医师王欣作《桡骨远端骨折合并DRUJ脱位诊断与治疗》授课

我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钱俊作《尺骨茎突骨折合并DRUJ脱位诊断与治疗》授课
讨论交流、病例汇报

我院手外科副主任赵刚主持讨论交流

我院运动医学科顾峰明医师结合病例作相关汇报
主题论坛4:桡腕关节骨折脱位

我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军作《桡骨远端脱位骨折脱位类型及治疗原则》授课

我院运动医学科余炯博士作《关节镜辅助桡骨远端骨折脱位诊治》汇报
讨论交流、病例汇报

我院康复治疗中心康复主管技师张思淼,运动医学科华雍医师分别结合病例作相关汇报
大会总结
我院副院长糜菁熠总结表示,腕关节有别于其他关节,其治疗重点在于解决疼痛,因此在这一领域应全面丰富自我诊疗技术,拓面学习,并始终秉承“医教研”协同发展理念,不忘初心致力于人民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