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3天出院,微创OLIF术治疗腰椎疾病“速战速决”
手术后第2天就能下床活动,第3天就能轻松出院,今年71的徐老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困扰自己3年的腰椎疾病在我院仅仅几天就能“速战速决”,直言:早知能如此轻松把病治好,何苦忍痛这么多年!
惧怕“开大刀”,强忍腰痛3年
家住异地的徐老先生3年前出现腰痛现象,曾辗转多家医院求医,起初通过吃药、贴膏药、针灸等保守治疗还能缓解疼痛,但3个月前他的症状突然加剧,保守疗法不再奏效,腰痛难忍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徐老先生至当地医院就医,X光片显示L4腰椎I度滑脱,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鉴于自己已年愈古稀,加之对于在腰椎部位“开刀”风险高、创伤大、恢复慢的恐惧,徐老先生即便腰痛至极也不愿手术,家人不忍老人受苦,多方打听下,得知我院是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是其王牌科室之一,擅长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疾病,创伤小、恢复快,下定决心带老人长途奔波至无锡求医。
微创手术一次性解决腰椎3大问题
我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帮徐老先生完善检查后,发现其不仅腰椎滑脱,还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情况。基于患者年龄、需求考虑,孙主任团队经过多次会诊讨论并对手术方案精心设计,决定采用OLIF术(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一次性解决腰椎三大问题。
手术历时3个小时,先摘除突出椎间盘、植入椎间融合器撑开椎间隙,再经皮钉棒固定稳定性欠佳的腰椎,仅在侧腹部皮肤留有一个3-4厘米的切口及后腰皮肤4个1厘米的切口,总出血量20ML,过程顺利。
术后第2天,徐老先生就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腰腿痛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并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术后第3天就在家人的陪伴下轻松出院。孙主任叮嘱其回家后需注意少做弯腰动作并戒烟,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1-2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术前MRI显示L4腰椎滑脱、L4/5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
术后MRI显示滑脱完全复位、椎间隙高度恢复、椎间盘突出解除、椎管扩大
利用解剖间隙施术,创伤小、恢复快
孙主任介绍:传统腰椎手术一般采用后入路的方式,需剥离脊柱后方肌肉、韧带,切除后方骨性结构,对于关节、棘突、韧带会造成一定损伤,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失败、腰部僵硬、慢性腰背痛等后遗症的几率较高。
而作为当前最热门的脊柱微创手术,OLIF术是在侧腹部通过一个4-5厘米的皮肤切口,逐层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后,进入腹膜后间隙,在主动脉和腰大肌之间的解剖间隙放置通道,显露椎间隙,并进行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处理及椎体间融合器的植入,实现椎体间融合。
因为该术式利用自然间隙,不破坏肌肉及韧带结构;不进腹膜腔,可避免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粘连、血管损伤等;手术区域在椎管前方,不进入椎管,又避免了对椎管内硬膜、神经的干扰,所以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势,且融合器大、植骨量多、联合钉棒固定,稳定性好,后期椎间融合成功率更高。
据悉,OLIF术适应症广泛,退变性脊柱侧凸、腰椎滑脱、腰椎不稳、椎间盘源性腰痛、轻中度的腰椎管狭窄症以及部分合并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通过此术式进行治疗,也适用于部分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腰椎病变。
率先开展脊柱外科四级高难度手术
虽然近年来OLIF术备受临床专家们的认可和追捧,但该项目属于四级高难度手术,对施术者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骨科未能常规开展。
我院脊柱外科自2022年在无锡地区率先引进并开展该技术,目前月均开展手术近20例,成熟度高,受到当地及慕名而来的异地患者好评。由孙振中主任带领的脊柱微创专家团队克难攻坚,持续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服务能力,创出了脊柱微创疗法的“品牌名片”。
目前,在我院脊柱外科,大部分腰椎疾病都可通过微创技术来进行精细治疗,包括射频、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路镜、椎间孔镜、OLIF等,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为广大的饱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福音。(宣传科)
惊险!从脸到胸开了个“大口子”,多科联合大抢救!
近期,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通力合作,成功救治一例头颈胸腹严重挫裂伤患者。
2周前,我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接诊了一位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张先生,其头颈胸腹严重挫裂、出血。急诊科闵祖良主任立即主持抢救工作,启动多科会诊机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即刻到位,检查患者见头颈至胸部一挫裂伤口长约50cm,大量凝血块及出血,CT显示患者胸骨、下颌骨骨折。患者创伤严重,应立即行头颈胸腹创口探查、止血术。
手术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邱景山主刀,术中结扎止血、清创、修复创面,在胸外科医师们的协助下完成手术。
术后,张先生被送入重症医学科(ICU),经全力抢救,顺利渡过了失血性休克、肺部感染、创伤性精神障碍、营养失衡等“难关”。期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先后给其行气管切开术、下颌骨多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月22日,张先生顺利转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通病房,护士长马玲带领科内护理人员精心照护,2天后,张先生在康复出院之际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邱景山介绍:头颈颌面创伤发生率较高,以往科室接诊过颈部穿通伤、颈部异物击伤等病患,但如此严重的创伤并不多见。该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创伤中心的全面统筹、紧密配合的多科协作机制。今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在医院急诊创伤中心体系建设下,继续全力以赴,持续精进技术,以高品质服务救治好每一位患者。(通讯员 邱景山 宣传科)
手麻不一定是颈椎病,还有可能是腕、肘管综合征!
如果你从拇指到无名指半截有三指半的麻木疼痛,提拿东西使不上力,夜间清晨症状重,更有甚者夜间会被麻醒的症状,或是小指无力、不灵活,手部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爪形手”,那可得注意了!
近日,我院手外科副主任、手外二科、整形美容科主任施海峰就接诊了不少这样的患者,经详尽检查后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或肘管综合征。那这一类易被忽视的疾病该如何治疗呢?让我们跟随下面两则典型病例一起来了解。
病例一:58岁的胡阿姨右手手麻已4个月有余,常常晚上麻到睡不好觉,无奈之下前来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胡阿姨右手鱼际肌轻度萎缩,拇、示、中指及环指侧伴痛觉减退,Tinel征阳性,Phalen试验阳性,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末梢血运良好。诊断为: 右侧腕管综合征。施主任团队为其行右手神经松解术,术后胡阿姨已明显无疼麻现象,恢复良好。
病例二:65岁的史大爷,半年前无明显外伤等诱因出现右手尺侧及右环小指麻木,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环小指逐渐屈曲,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史大爷及家人经人推荐来到我院施海峰主任的门诊就诊。检查显示:其右环小指曲形手畸形活动部分受限,右手内在肌部分萎缩,以第一骨间背侧肌为重,夹纸试验阳性,环小指及手背尺侧麻木感觉减退。诊断为:右肘管综合征。施主任为其行“右肘尺神经松解+前置术”。仅用一个小切口,借助显微手术器械和娴熟的微创手术操作,充分松解了受压迫的神经,并将神经移位到宽松的组织中。术后第二天,史大爷的症状明显改善,手指持物有力。
施海峰主任介绍:50岁左右女性在更年期时,激素水平不稳定,易出现腕横韧带增厚、水肿的情况,进而出现手麻手痛症状,引发腕管综合征,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像木工、厨师、长期电脑办公人员需要手腕部重复同一动作,易影响正中神经在腕管内的必需空间,导致此病。另外,像肥胖、糖尿病、更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关节炎等也是此病的危险因素,且以更年期女性发病较多。
患者从拇指到无名指半截有三指半的麻木疼痛,提拿东西使不上力,夜间清晨症状重,更有甚者夜间会被麻醒,适当抖动手腕可以缓解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手部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甚至手部分功能永久性丧失。
而肘管综合征则是上肢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尺神经在肘部走行于尺神经沟处受周围结构卡压继而导致的神经病变,从而出现的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与肘部慢性反复劳损及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有关。
它的主要症状是小指及环指(无名指)尺侧半皮肤感觉麻木或刺痛,小指无力、不灵活,手部肌肉萎缩。首先表现皮肤感觉异常,继发生感觉异常一定时间后,可出现小指对掌无力及手指收、展不灵活。随病情加重皮肤感觉也明显减退,最终可导致特定姿势的手部畸形,如Wartenberg征、Froment征、爪形手等。
专家总结:“我们通过手术来解除正中神经功能的压迫,术中电刺激还有助于加快神经回复。手术虽不难,但一般术后效果都很好,一周内患者基本都能出院。当然,建议市民朋友们发现症状后尽早就诊,如需手术,术后恢复也相应更好。”(宣传科)
“复拇畸形”术后又长歪?儿骨精术为孩子正确“复原”!...
暑期来临,我院小儿骨科门诊上的患儿络绎不绝,其中出现了不少大拇指歪斜的患儿前来就诊,这些患儿年龄分布在8~13岁之间。
主治医师印飞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专科查体并积累了这些病例后分析:这些患儿均是出生时患有复拇指畸形,并在数年前进行了多余指切除手术,如今又出现了手指歪斜、功能障碍等症状。
12岁的小刘,从安徽老家慕名前来我院就诊。他出生时被发现多1个拇指,约一岁左右,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多余指切除手术,但手术效果不理想,后续出现了手指侧偏、歪斜畸形症状。因为孩子正上初中,学业繁忙,无法请长假,期间家长带着他多方就医,希望能获得较好的治疗。听朋友推荐了我院的小儿骨科,趁着暑假,专门找了过来。
印飞医师告诉他们,像这样的多指术后畸形,主要会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掌指骨发育畸形;二是肌腱韧带止点异常导致的侧偏畸形;三是当初单纯的多指切除,导致剩余指体相对健侧细小、且甲侧襞不对称。要是单纯行骨、肌腱韧带的矫形,虽然可以矫正力线,但是手指外观无法得到较好的改善。
除了普及相关知识,印飞医师还给患儿家长展示了九院的手术病例,家属大感信服,当即决定入院进行手术。
手术历经3个小时,印飞医师和团队对患儿进行了掌指骨截骨、肌腱韧带平衡重建、游离踇侧腹皮瓣重建指体外观,成功修复了患儿的畸形指。
病例一手术前后对比照
病例二手术前后对比照
什么是“复拇畸形”?复拇畸形(Thumb duplication)又称重复拇指,或者桡侧多指(Radial polydactyly),表现为正常拇指以外的挛生手指,也可以是手指的指骨、单纯软组织成分或掌骨等的赘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报道从0.08%-0.18%不等。复拇畸形可以是单独存在,也可能是各种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临床常见的分型是Wassel分型,较为常见的是Wassel IV型多指。
“复拇畸形”术后为什么会“变歪”?复拇畸形的手术治疗是重建解剖学结构而不是对多余指的简单切除。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复拇术后继发性畸形和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很高,临床报道在8%~25%左右。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与Wassel分型有关,其中Ⅲ型和Ⅳ-D型侧偏率最高。导致术后指体侧偏畸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锡九院通过对数百例复拇畸形患儿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Wassel分型、固定时间、肌腱韧带处理情况、骨组织矫形情况是影响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的独立因素。
“复拇畸形”术后侧偏如何治疗?我院是全国六大手外伤治疗中心之一,是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是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先天手畸形矫形作为医院特色技术,已形成手部先天畸形治疗核心团队,为来自全国的复杂畸形患儿提供个体化的最佳矫形方案。
山形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Toshihiko Ogino教授于1999年在《Techniques in Hand and Upper Extremity Surgery》杂志发表“Thumb Polydactyly”一文,报道了采用截骨矫正力线与肌腱平衡重建技术治疗各种多指畸形。无锡九院作为省内首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自身显微外科技术优势,创新性将超显微外科技术与“骨与软组织平衡重建技术”相结合,治疗复拇术后侧偏畸形。(通讯员 印飞 宣传科)
“蜂”火救援
炎炎夏日,“蜂”火四起。烈日当头的午间,120送来一位“特殊”患者。原来,卞先生早晨在家做家务时,不慎被马蜂蛰了一口,起初他并未在意,可没多久出现了胸闷、恶心的症状。察觉不对后,卞先生在家属陪伴下赶去外院就诊但被告知无需特别治疗,眼见卞先生症状有加重趋势,不放心的家属急忙拨打了“120”电话将其送至我院。
急诊科护士贝雨婷立马推来平车,扶患者平躺,并掀开其衣物仔细检查,发现患者手背、腰腹部大面积红肿,喉头有发痒感,随即拨打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皮肤科电话协调会诊。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鸿慧医生和皮肤科刘卉医生接到电话后,顾不得吃饭,第一时间赶至抢救室。刘医生仔细检查患者情况后,立即下达医嘱:予对症抗过敏治疗。两位医生边治疗边随时关注、询问患者感受。在见到患者有所好转后,刘卉医生帮其预约了当天下午皮肤科的就诊号,叮嘱其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后来科内复查,并详细交代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马蜂蜇伤后的皮疹
观察期内,卞先生身上的红疹逐渐消退,胸闷、恶心的症状明显改善,在皮肤科复诊无大碍后,为我院医护竖起大拇指:“九院不愧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人’!我们不懂医,遇上一些急病心里就慌,生怕别耽搁出问题。辗转来到九院,让我真切感受到这里的医护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真的医者仁心何须多言,全在一举一动中尽显。”
夏季昆虫较为活跃,万一遇上蜇伤,该怎么办?小久医生来告诉您!
什么是昆虫叮咬过敏?昆虫叮咬过敏包括一系列身体反应,通常是由于昆虫叮咬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这种异常反应可能包括瘙痒、红肿、疼痛或刺痛等症状,且可能在叮咬部位扩散到其他部位。相较于—般昆虫叮咬引起的正常症状反应,过敏反应通常更为严重且持久。过敏反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某些昆虫的叮咬过敏,而对其他昆虫叮咬并无过敏反应。
蜜蜂和黄蜂是最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昆虫之一。它们的蜇刺会释放出毒液,其中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蛋白质。对于某些人来说,一次蜇伤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呼吸困难、头晕和昏厥。
常见症状。1、轻度反应:以局部损害为主,表现为红肿、疼痛、瘙痒,部分患者可见毒刺残留,常发生于螫伤 12 ~ 36 h 后。2、中度反应:除了局部损害外,出现全身过敏的反应,如多发皮疹、头晕、呕吐、乏力、胸闷、胃肠不适或轻度的焦虑。3、严重反应: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心脏衰竭或无反应状态。应立即紧急就医。
急救方法。①尽快拔除肉眼可见的毒刺 ②局部冲洗(分不清时,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③局部冰敷 ④口服药物(止痛、抗过敏) ⑤尽快就医。
预防昆虫叮咬过敏的方法。(1)尽量避免与昆虫接触,尤其是在昆虫活动频繁的地方,如花丛、草地等。如需要进入这些地方,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被昆虫叮咬的机会。(2)使用有效的防虫剂,选择具有驱虫效果的防虫喷雾剂或育状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特别是在脖子、手腕和脚踝等易被昆虫叮咬的部位。(3)保持干燥环境,昆虫往往在潮湿或阴暗的环境中繁殖,因此保持家庭和室外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可以减少昆虫的滋生。(4)对于已经发生昆虫叮咬过敏反应的人群,及时就医和接受专业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皮肤测试,以确定具体的过敏源,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急诊科 朱正喆 宣传科)
63页/761篇
9
3
60
61
62
63
64
65
66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