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骨科首页
骨科介绍
骨科动态
名医专家
特色技术
载获荣誉
骨科研究所
特色技术
当前位置:
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 特色技术
腰疼,腿疼,无法走路?一周三台OLIF手术“巧”治腰椎病
用最小的创伤换取最佳治疗效果,一直是我院脊柱外科追求的目标。近日,我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带领团队“不走寻常路”,一周内接连为3位患者成功开展腰椎微创椎体间融合术(简称“OLIF”)“巧”治腰椎病。术后第二天,3位患者便可下床行走,长期困扰他们的腰疼、腿疼症状消失,手术效果立竿见影。
3位患者分别是76岁的杨大爷、65岁的郭阿姨和59岁的吕大姐。
无锡人杨大爷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伴有臀部不适,近7个月以来腰腿痛症状愈发加重,且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300米就得停下休息。外院予以针灸、外敷膏药等物力治疗手段“轮番上阵”也不见好转。后经人推荐,寻至我院孙振中主任专家门诊求诊。诊断:腰4椎体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
从宿迁特意赶来求诊的郭阿姨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的时间则更早,20年前她就有这样的“毛病”。几乎和杨大爷一样的病情和求医经历。近1年来疼痛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每次走不到100米,从左侧臀部到足背一整条腿都会酸痛。家人陪着她慕名来找孙主任,希望能解决其20年的病痛。诊断为严重的腰椎椎管狭窄症。
吕大姐则是3年前出现的腰痛和两侧臀部不适,尤其弯腰起床活动、劳累后会加重,曾于外院检查诊断为:L4腰推滑脱,保守治疗后症状仍出现反复,近来更是腰痛症状加剧,甚至其影响其正常行走。为了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吕大姐挂了孙主任的专家门诊,并希望通过手术摆脱疾病的困扰。
针对上述3名患者的病情,孙主任团队决定采用微创技术——“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手术)。OLIF手术选择左侧腰部,切口长约3cm,经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肌间隙入路,术中避开各种重要血管和神经,直达病灶椎体切除椎间盘,植入大融合器,能纠正椎体滑脱,提高椎间高度,椎管间接扩大从而纠正椎管狭窄症。术中出血少于30ml,由于不损伤后方骨性及肌肉组织,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
手术切口约3cm
“传统腰椎手术从腰背部入路,需要切开分离肌肉组织,手术创伤大,术时长、术后康复慢。”孙振中主任为患者及家属们作详细介绍。和传统腰椎手术相比,尽管OLIF手术走的是一条“捷径”,但术中仍需要医生们高超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默契的配合,来避开紧邻的大血管、输尿管、交感神经、腰丛神经等,避免引发并发症。在孙振中主任团队的精准操作下,三台手术皆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第二天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于是便有了开头这张患者们笑盈盈为孙主任团队点赞的珍贵合影。
突破高龄“手术禁区”,百岁老人成功换髋!
重阳节前夕,我院关节外科成功为一名百岁老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在出院前,老人一家特意定制了一块牌匾赠与关节外科团队,家人欣慰地表示:“感谢九院!多亏了这里的医护们!老人换髋成功还能下地行走实在是给我们最大的惊喜,这下重阳节就能带着她出门散心了!”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真愁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住异地的马奶奶今年9月底刚过完100周岁的生日,身体十分康健,平时在家洗点简单衣物不在话下,家人对马奶奶的照顾也可谓无微不至。然而百密一疏,这天马奶奶在家不慎摔倒,当即感到左髋关节疼痛,家人立即将其送往当地医院治疗,检查显示为:左股骨颈骨折。当地医院考虑到马奶奶百岁高龄,手术治疗风险极高,决定采取卧床休息及口服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
老年髋部骨折常被人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不进行手术治疗,尽快恢复下地行走能力,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降低老人生存机率。
家属考虑再三,还是希望马奶奶能够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之前马奶奶新冠肺炎曾入住我院,家属对这里的诊疗水平和优质服务很是满意,在经常关注的九院公众号上又了解到我院是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教学医院。满怀信赖的马奶奶一家遂赶至无锡求医,并入住关节外科。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颈头下骨折、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双侧肺炎、心功能不全、右肾囊肿、I度房室传导阻滞、尿路感染。
能否手术治疗?多学科联合会诊定方案
马奶奶已100岁高龄,有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较快,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骨骼脆弱承受度低,如进行手术治疗无疑是挑战“禁区”,麻醉及手术操作风险极高,且术后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然而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期望,关节外科副主任李海峰及团队联合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组织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会诊,对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的各种情形进行反复分析、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左侧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手术,希望能帮助马奶奶顺利挺过这一“难关”。
关节外科团队“解难题”,ERAS助力老人快速康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髋部骨折常用方法,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较为成熟,然而超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及麻醉成功是一大挑战。关节外科团队采用ERAS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法,在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保驾护航,助力马奶奶实现快速康复。
10月7日,由关节外科副主任李海峰主刀,赵凯、魏长宝医生等协助,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全力配合,百岁老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顺利开展。术后第二天,老人在助行器辅助下即可下地行走。李主任和医生查房时也经常指导老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并根据其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节外科护士长高慧秋带领护理团队从康复、饮食、心理指导等各方面,给予老人及家属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马奶奶各项术后指标趋于平稳,现出院回家继续休养,迎接晚年幸福新生活。
儿童手外伤功能障碍不用愁,小儿骨科这里“有一手”
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双健康的手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需的,一旦发生手外伤,手的功能和外观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更是令家长揪心。
7岁女孩小涵,3年多前严重外伤伤至右环指,环指侧偏畸形渐渐加重,伴手指功能受限,期间小涵的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皆得到的回复是:关节僵硬时间过久,手指功能无法改善。担忧不已的一家人慕名找到了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的专家门诊上,经详尽检查,初步诊断为:右环指外伤后遗症,侧偏畸形,可以通过手术修复。辗转求医,终于在九院得到能够治疗的肯定答复,一家人激动不已!
入住小儿骨科病区后,印飞医生和同事对小涵的病情做了全面查体并完善了相关检查:小涵右环指外伤术后PIP关节侧偏严重且指间关节出现融合,单纯矫正力线无法恢复功能。考虑到小涵年龄小,未来的求学、生活的道路还很长,希望通过手术修复外观的同时,能顺利助其恢复功能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印医生和同事们在芮书记的指导下,基于3D打印技术为小涵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采用游离右足第二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一次性修复环指指间关节及桡侧缺损皮肤软组织,将一段脚趾关节带血管、带侧腹皮瓣一起“移植”到手指,既可以一次性纠正外观,又“还给”小涵正常的指间关节。
手术十分顺利,术后小涵手指功能慢慢得以修复,在最近一次复查时,小涵父母找到了正在小儿手足畸形专病门诊的印飞医生,并不住感慨:“九院真的厉害!我们看了这么多医院都束手无策,找到这来原本想着能把孩子的手指外观给矫正直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给孩子的手指功能恢复了,我们真的太满意了!”
关“踝”备至,康复有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健康至关重要,人的脚一旦受伤连家门都迈不出,更别说“诗和远方”。但有些足部疾病因其发病慢、隐秘性强而易被忽视。
53岁的骆阿姨,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因工作中需要长期高强度站立,她的脚慢慢出现了问题。三个月前,骆阿姨晨起脚落地时,就隐隐感觉足底部疼痛,跑步或行走时间一长就疼痛加剧,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心里十分焦虑。经外院多方治疗后稍有改善,但症状仍较明显,在同病相怜的足痛朋友介绍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我院就诊。
足踝门诊医生为骆阿姨进行详细检查后,系统评估,考虑为足底筋膜炎,建议进行康复理疗,并第一时间帮她联系了医院的康复治疗中心。我院康复治疗中心康复师谭杨了解病情后,为其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这是国际上公认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
第一次治疗后,骆阿姨下床脚一沾地就顿觉久违的轻松,康复师嘱咐她要多注意休息,减少行走时长,更换适脚的鞋子,日常进行小腿肌肉拉伸与放松等。经过四次治疗后,骆阿姨晨起足底部痛的症状基本消失,逐渐恢复了日常活动,重回了工作岗位。
小久科普:生活中,常见的足部疾病包括足部骨折、扁平足、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踝关节扭伤、跟腱断裂、糖尿病足等。其中,青少年群体是扁平足的高发人群;女性由于穿鞋问题易导致拇趾外翻;而热爱体育运动的人群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尤以踝关节韧带断裂和跟腱断裂最为常见。
踝关节韧带断裂和跟腱断裂的人群早期疼痛不明显可以佩戴护具或者支具保护。若选择保守治疗,可穿特制的鞋子或垫特制鞋垫进行治疗,但若问题严重到无法穿鞋或走路疼痛难忍时,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手术治疗。此外,足踝受伤后切忌揉、按和热敷,应冷敷后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糖尿病患者则需多关注足部卫生,穿鞋要宽松避免挤压,不用过热的水洗脚,防止足部出现溃疡等。
我院康复治疗中心拥有整套规范、系统的足踝康复诊疗模式,可为广大的足病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此外,康复治疗中心拥有众多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包括多关节等速模拟仿真评价训练系统(BTE)、反重力跑台、MTT 多关节肌力训练套装、ARCON 功能性能力评估系统、经颅磁刺激仪、冲击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速肌力训练仪等,为患者康复护航。
一台“特殊”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让“走不了路”的骨关节炎患者重获“新生”
9月18日一早,我院关节外科病房内,74岁的顾阿姨正在慢慢适应行走,这是她刚做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第一天,医生评估她的屈膝度数已恢复至130°,伸膝达0°。此前,她经历了一台十分“特殊”的膝关节置换手术。
顾阿姨的右膝关节10年前毫无征兆地开始疼痛,起初并不明显,但是近三年来,疼痛明显加剧,甚至晚上难以入睡,并且出现跛行情况。在外院检查发现是骨关节炎,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未见任何好转,走个500米,膝盖就得“罢工”。万不得已,顾阿姨在家人陪伴下来到我院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的专家门诊上寻求帮助,顾主任详细查体并结合X摄片检查结果,初步诊断顾阿姨为“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就是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病变,建议其入院进一步手术治疗。
图片患者术前X摄片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最常见的关节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肿、痛、积液、僵直、活动艰难,甚至残疾。由于长期患病,顾阿姨的膝关节出现外翻畸形,相对于膝关节内翻畸形较为少见,进行膝关节置换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副主任李海峰及团队医生仔细分析病情,决定借助现代手术系统的辅助来完成此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精细严密的术前规划,术前CT三维重建患者骨骼,让医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掌握手术部位情况,预判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处截骨的精准度。
9月17日,关节外科顾主任团队与麻醉科通力合作,在现代手术系统辅助下为顾阿姨顺利完成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充分暴露膝关节后,现代手术辅助系统直接采集膝关节数据,传输到机器主控,主控相当于“大脑”可以飞速设计好截骨数据,医生轻触按键,在机器人帮助下完成“精准截骨”,随后在最佳位置安装膝关节假体,手术十分顺利。
顾阿姨术后复查膝关节DR,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行走。
图片患者术后第一天X摄片
这是我院借助该现代手术系统辅助成功完成的第一例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一应用是质的飞跃和革命性的变化,标志着关节手术向更加精准化、科技化、微创化迈进。术中,现代化手术辅助系统能显著提高截骨精度,保障手术质量的一致性,有利于患者下肢力线的精准重建,延长植入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翻修风险。此外,相比传统手术切口大,需进行髓内定位,易增加术中出血、脂肪栓塞和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现代手术辅助系统可实现微创化,切口小,无需髓内定位,高效保护软组织,并可使假体安装角度更精确,避免多次透视危害及反复调整带来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康复。科技赋能下的关节手术,正在造福更多的关节炎患者。
11页/132篇
9
3
8
9
10
11
12
13
14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