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当前位置: 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 特色技术
冲床惊魂!被“压”断双手的年轻工人如何重启人生 近期,我院急诊手外科接诊了一名异地双手断肢患者辛先生,年仅23岁的他被送来时双手“惨不忍睹”,一只手完全离断,一只手骨肉分离、皮肉外翻。面对如此紧急情况,我院手外科的医生们是如何将一双手“还原”给辛先生的呢?
事发时,辛先生正在操作间工作,一个不慎就被冲床压到了双手,当即左手腕部、右手前臂远端完全离断。冲床压伤往往是至少数吨的暴力压伤,因此其肢体软组织伤情严重,断端接近毁损。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建议来我院试试看能否断肢再植,患者家属当即呼叫“120”救护车,耗时2个半小时赶至我院寻求一丝希望。

患者术前照片
手外科值班组长、副主任医师吴柯一边安抚患者及家属,一边进行病情评估,并向手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施海峰汇报情况,商量手术方案。医生们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状况“不容乐观”:其左上肢自腕掌关节完全离断,第一掌骨缺损,软组织条件差,右上肢自尺、桡骨远端完全离断,前臂近端高度肿胀CTA发现尺动脉多段离断,肌肉广泛碾挫伤。此时患者受伤来院已超过5个小时,在其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因缺血再灌注则易出现再次损伤及感染,这些“不利条件”既增加了再植手术的难度,也提高了手术失败的风险。此时,患者伤后出血多,全身情况处于低血容量状态,不得不多次输血、扩容。

要想拯救年轻的小伙,救治必须争分夺秒,两只“断手”必须同时“接上”,尽早通血!在施海峰主任的统一协调下,吴柯医生当即联系创伤骨科主治医师刘浩同步手术,手外科和创伤骨科两个团队共6名医生同时为辛先生进行双侧断肢再植。床位医生沙一帆完成术前抗生素及备血准备后,随即开启了这场紧张又严谨的“断肢保卫战”。

患者术中照片
直到第二天凌晨2:50,耗时整整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辛先生及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治疗团队仍不敢大意,因为断肢再植术后的护理也是恢复的关键,手外二科护理团队“绷紧了弦”每隔1小时观察患者双侧断肢的血运情况、心电监护、吸氧等治疗情况。过程中,因患者术中已输入5.5U红细胞和825ml血浆,术后再次复查血象,医护们根据实时指标为其及时输血扩容及进行纠正低蛋白血症、保肝等治疗。副主任医师吴柯每天带领团队到患者床边查看、跟进其术后恢复情况,安抚患者焦虑心情。

术后恢复情况
在手外二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下,手术后13天里,辛先生的一般情况及血液指标已基本稳定,双侧再植上肢的血运良好,功能也都在逐渐恢复,年轻的小伙再也不用面对灰暗的前路,而是再次拥有了重启人生的信心。
“一针”治愈“弹响指” 近两个月,家住滨湖区的王阿姨因深受拇指活动受限困扰,前来我院就诊。见到医生,王阿姨止不住诉苦:“我的拇指不能随意弯曲和伸直,需要非常使劲才能活动,一动就听到拇指关节‘咔哒、咔哒’响,还非常疼。”根据医生建议,王阿姨来到超声医学科进行肌骨超声检查,肌骨超声显示拇指腱鞘增厚,提示其为拇指狭窄性腱鞘炎。

经过全面评估后,超声医学科副主任信天游考虑为王阿姨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在超声实时显示的状态下,用针刀逐层松解王阿姨拇指增厚的腱鞘,最后局部注入药物。通过半小时左右的肌骨介入治疗,王阿姨的拇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实现自由活动,屈伸时卡顿症状消失,明显轻松的王阿姨直夸九院这一技术“神奇”!

小久科普:什么是狭窄性腱鞘炎?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为腱鞘与肌腱的反复机械性摩擦引发的无菌性炎症,进而导致腱鞘增厚,致使纤维管道变狭窄,局部膨大的肌腱在通过该管道时受阻出现屈伸疼痛、卡压和弹响。该病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可能与女性从事更多的手指劳动有关;糖尿病人则发病率更高。
如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狭窄性腱鞘炎,改变了传统针刀操作的盲目性,在近乎“全透视”的环境下操作,可监测针刀刺入深度,精准松解卡压病变,避免肌腱损伤及多刀反复刺切,降低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风险。超声引导下松解治疗时间短,效果立竿见影,无需住院,患者随做随走,同时有利于患指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指功能恢复。



医生巧用“一枚纽扣”,给异地患者“接上筋、连上骨” 刚从我院顺利出院的唐先生是一位“特殊”患者,常在印尼工作的他回四川老家过春节前,在印尼当地燃放烟花时出现了意外:左手不慎被炸伤,当即疼痛剧烈,伴出血肿胀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简单包扎止血后,因伤口情况复杂,经同事推荐慕名“打飞的”赶来无锡九院急诊。
当时,唐先生的左手虎口可见长约10cm斜行不规则伤口,左手掌侧、左拇示小指亦可见多发散在不规则爆炸伤口,左手掌侧见大小约3.0c*3.0cm皮肤软组织缺损,考虑当地医疗条件,当时未予清创处理,来院时创面污染严重,创缘局部红肿明显,且左手肿胀明显,各指屈伸活动明显受限伴指端感觉麻木,左示指近节及左示中环小指末节明显畸形,局部可及骨擦感,反常活动。

患者术前照片
看似“不吓人”的伤口实则情况十分复杂。急诊摄片示:左手多发指骨骨折,左手周围软组织异物。考虑患者自受伤至来院时已40小时,创面红肿污染严重,炎症指标均异常增高,无法行一期手术治疗,急诊行左手清创包扎+石膏外固定术后,唐先生入住了手外一科一组,入院予抗炎消肿对症治疗,待患肢消肿及病情稳定后,准备择期行手术治疗。
主任医师强力和同事们反复探讨唐先生的手术方案,最终定下“左示环小指指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左环指指深屈肌腿止点重建+左示指伸肌健修复+左示指甲床修复+左虎口、手掌清创缝合、异物取出术”。
 
术中情况也是“一波三折”:首先,彻底清创后可见唐先生左手虎口及掌侧伤口深部有大量黑灰色泥沙样异物,伤口不愈合,医生们修剪皮缘,剪除坏死失活组织后,细致地取出伤口内金属颗粒样异物;其次,医生们术中见其左环指指深屈肌腱于止点处撕脱骨折断裂,骨折块较大,断端软组织嵌入,直接固定有困难,所以巧用一根0.  4m的钢丝穿通左环指指深屈肌腱与止点骨折块连接处,经甲板以纽扣法固定骨折块,相当于用一粒“纽扣”矫正了骨折连接处,令骨折成功对位;最后,对于其他手指的复杂骨折,医生们仅用一次手术就将唐先生左手伤后“断了的筋、骨”修复成功,且目前血供恢复、伤口愈合良好,无红肿表现,避免了其再进行二次手术的困扰。
病房中的唐先生左手伤势每天都在稳步恢复,近期已顺利出院,重返日常生活。面对这一难忘事件,他深感庆幸,因为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无锡九院,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给予了他专业的治疗,更给予了他信心和希望。“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无锡九院的医生和护士们用专业技术和无私关怀,让我的手得以‘重获新生’。”
 
久医仁爱——@即兴创作打油诗的老伯伯,祝福您安康! 我院每个病区里都有一个意见箱,其中的意见簿上收集着住院患者真实的意见、建议以及或感动或暖心的留言。
本期九院暖心故事,缘起于手外三科意见簿上住院患者戈老伯(化名)即兴创作的两首打油诗:

《愈》
病愈出院返故地,
依依惜别难舍情。
梁溪河水深千尺,
不及九院医师、护士、工作人员送我情。
《缘分》
九楼(九院)此地一为别,
汽车征程远万里。
挥手自辞分别去,
相逢相识是缘分。
 
“短暂住院数日,为九院医生、护士、工作人员的热情、细致、周到,以及为病人服务的(敬业)精神赞叹、钦佩、感动!”这是88岁的“老无锡”、曾是语文老师的戈老伯在手外三科住院期间最真实的感慨。
 
  戈老伯平日里身体十分健朗,但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自己左手背出现肿物,且肿物日益增大,并伴有皮肤破溃。担忧不已的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来到我院就诊,详尽检查后,显示其左手背有一体积约2cm*1.5cm*1.  5cm大小的黑褐色肿物突出体表,质地硬,移动度一般,表面破溃、干结,手指活动自如,无麻木。门诊以“左手背皮肤肿物”收入手外三科病房,安排进一步手术治疗。

 
    手外三科副主任、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骨内科副主任陆征峰和助手龚灏、张乾医师为戈老伯做了“左手皮肤肿瘤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术”,手术十分顺利。术中肿块被完整切除,送检后提示为:皮肤原位鳞癌,后续戈老伯需定期随访,防止复发和并发其他恶性肿瘤。
如今,回想起这位患者在院的点滴,医护们已不太记得细节,只记得这是个开朗健谈、心态超好的“小老头”,但戈老伯却能一一罗列出来:“陆征峰主任是我的主刀医生,他极其负责,对我的病情了如指掌并一直跟进,在手术台上,他看我有点紧张,在麻醉等待期间一直握住我的手安慰我、缓解我的焦虑;住院期间,这里的护士们也十分关注我的情况,总会及时问我是否有不适、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正是医护们每天如一日的精心治疗和温馨护理,收获了患者的高度信任和由衷认可,这是医者的“无价回报”。
也祝福这位“可爱、可亲”的老伯伯幸福安康!
 
 
骨延迟愈合?骨不连?试试这个“新武器” 35岁的周女士,6个月前右小腿于外院做过骨折手术,但手术部位总是隐隐作痛,甚至影响走路。受困扰许久的她慕名来到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影像学显示其为:胫骨骨折端延迟愈合。

冲击波治疗前影像学检查
康复治疗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康复治疗师徐艳文博士为其量身定制了超声引导下的体外聚焦式冲击波疗法,康复治疗师韩吉龙在排除冲击波治疗禁忌症后,于超声下定位周女士的骨折断端,并避开骨折手术钢板,进行了这一治疗。一月后复查时,周女士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原本骨折术后的右小腿影像学也显示恢复良好:骨折端骨痂生长,骨折线逐渐模糊。

冲击波治疗一个月后影像学检查
那什么是体外冲击波治疗呢?体外冲击波治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且听小久医生一一道来。
什么是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折没有在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内愈合称为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在9个月内未愈合,且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无愈合迹象,称为骨不连。骨不连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有骨折严重程度、错误的功能锻炼和感染等,发生率约为5%-10%,在开放性骨折中其发生率升至17%。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
 
什么是冲击波?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焦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波,可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冲击波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深部组织。冲击波能量作用于骨折端,在断端附近产生空化效应及应力效应,通过产生微骨折而使断端新鲜化,还能疏通断端附近闭塞的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激活骨折的修复过程。
按照体外冲击波波源传递方式划分:聚焦式冲击波和发散式冲击波。在骨折治疗应用中,聚焦式冲击波多用于治疗体内位置较深的成骨障碍性疾病和骨软骨损伤性疾病;发散式冲击波用于浅表的骨及软骨损伤疾病。目前,九院康复治疗中心拥有发散式冲击波和聚焦式冲击波两种类型机器。
体外冲击波疗法的优点?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患者,其骨折愈合率达62%~83%  ;可避免手术再次打击,防止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伤口不愈合等情况,降低患者痛苦;也可减少患者及家属精神、经济负担,同时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医保相关部门经济支出压力。总之,体外冲击波疗法具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治疗周期短、费用较低、治疗风险低、治愈率高、可重复使用、效果具有可叠加性等优点。
超声引导如何为冲击波精准治疗骨折断端保驾?准确定位是提高冲击波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肌骨超声的优势包括:①直接可视化肌肉、肌腱、韧带、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结构,评估骨折线附近的神经、血管,有利于治疗师在患者的体表标记投影的位置,避免治疗过程中损伤神经、血管,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障;②可实时观察体内组织器官的运动情况,适用于与运动密切相关的肌骨系统;③无明确禁忌症、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成像;④不需要特殊设备、场地,是一种高效、简便、廉价的引导方式,容易在各类诊疗产生过程中进行操作,检查时可同时进行医患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大大提高了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下图是无锡九院医务人员在冲击波治疗前进行超声下骨折断端的定位、测量以及治疗。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