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当前位置: 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 特色技术
3天出院,微创OLIF术治疗腰椎疾病“速战速决” 手术后第2天就能下床活动,第3天就能轻松出院,今年71的徐老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困扰自己3年的腰椎疾病在我院仅仅几天就能“速战速决”,直言:早知能如此轻松把病治好,何苦忍痛这么多年!
  
惧怕“开大刀”,强忍腰痛3年
家住异地的徐老先生3年前出现腰痛现象,曾辗转多家医院求医,起初通过吃药、贴膏药、针灸等保守治疗还能缓解疼痛,但3个月前他的症状突然加剧,保守疗法不再奏效,腰痛难忍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徐老先生至当地医院就医,X光片显示L4腰椎I度滑脱,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鉴于自己已年愈古稀,加之对于在腰椎部位“开刀”风险高、创伤大、恢复慢的恐惧,徐老先生即便腰痛至极也不愿手术,家人不忍老人受苦,多方打听下,得知我院是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是其王牌科室之一,擅长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疾病,创伤小、恢复快,下定决心带老人长途奔波至无锡求医。
微创手术一次性解决腰椎3大问题
我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帮徐老先生完善检查后,发现其不仅腰椎滑脱,还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情况。基于患者年龄、需求考虑,孙主任团队经过多次会诊讨论并对手术方案精心设计,决定采用OLIF术(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一次性解决腰椎三大问题。
手术历时3个小时,先摘除突出椎间盘、植入椎间融合器撑开椎间隙,再经皮钉棒固定稳定性欠佳的腰椎,仅在侧腹部皮肤留有一个3-4厘米的切口及后腰皮肤4个1厘米的切口,总出血量20ML,过程顺利。
术后第2天,徐老先生就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腰腿痛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并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术后第3天就在家人的陪伴下轻松出院。孙主任叮嘱其回家后需注意少做弯腰动作并戒烟,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1-2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术前MRI显示L4腰椎滑脱、L4/5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

术后MRI显示滑脱完全复位、椎间隙高度恢复、椎间盘突出解除、椎管扩大
 
利用解剖间隙施术,创伤小、恢复快
孙主任介绍:传统腰椎手术一般采用后入路的方式,需剥离脊柱后方肌肉、韧带,切除后方骨性结构,对于关节、棘突、韧带会造成一定损伤,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失败、腰部僵硬、慢性腰背痛等后遗症的几率较高。
而作为当前最热门的脊柱微创手术,OLIF术是在侧腹部通过一个4-5厘米的皮肤切口,逐层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后,进入腹膜后间隙,在主动脉和腰大肌之间的解剖间隙放置通道,显露椎间隙,并进行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处理及椎体间融合器的植入,实现椎体间融合。
因为该术式利用自然间隙,不破坏肌肉及韧带结构;不进腹膜腔,可避免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粘连、血管损伤等;手术区域在椎管前方,不进入椎管,又避免了对椎管内硬膜、神经的干扰,所以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势,且融合器大、植骨量多、联合钉棒固定,稳定性好,后期椎间融合成功率更高。
据悉,OLIF术适应症广泛,退变性脊柱侧凸、腰椎滑脱、腰椎不稳、椎间盘源性腰痛、轻中度的腰椎管狭窄症以及部分合并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通过此术式进行治疗,也适用于部分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腰椎病变。

率先开展脊柱外科四级高难度手术
虽然近年来OLIF术备受临床专家们的认可和追捧,但该项目属于四级高难度手术,对施术者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骨科未能常规开展。
我院脊柱外科自2022年在无锡地区率先引进并开展该技术,目前月均开展手术近20例,成熟度高,受到当地及慕名而来的异地患者好评。由孙振中主任带领的脊柱微创专家团队克难攻坚,持续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服务能力,创出了脊柱微创疗法的“品牌名片”。
目前,在我院脊柱外科,大部分腰椎疾病都可通过微创技术来进行精细治疗,包括射频、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路镜、椎间孔镜、OLIF等,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为广大的饱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福音。
“复拇畸形”术后又长歪?儿骨精术为孩子正确“复原”! 暑期来临,我院小儿骨科门诊上的患儿络绎不绝,其中出现了不少大拇指歪斜的患儿前来就诊,这些患儿年龄分布在8~13岁之间。
主治医师印飞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专科查体并积累了这些病例后分析:这些患儿均是出生时患有复拇指畸形,并在数年前进行了多余指切除手术,如今又出现了手指歪斜、功能障碍等症状。
12岁的小刘,从安徽老家慕名前来我院就诊。他出生时被发现多1个拇指,约一岁左右,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多余指切除手术,但手术效果不理想,后续出现了手指侧偏、歪斜畸形症状。因为孩子正上初中,学业繁忙,无法请长假,期间家长带着他多方就医,希望能获得较好的治疗。听朋友推荐了我院的小儿骨科,趁着暑假,专门找了过来。
印飞医师告诉他们,像这样的多指术后畸形,主要会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掌指骨发育畸形;二是肌腱韧带止点异常导致的侧偏畸形;三是当初单纯的多指切除,导致剩余指体相对健侧细小、且甲侧襞不对称。要是单纯行骨、肌腱韧带的矫形,虽然可以矫正力线,但是手指外观无法得到较好的改善。
 
除了普及相关知识,印飞医师还给患儿家长展示了九院的手术病例,家属大感信服,当即决定入院进行手术。
手术历经3个小时,印飞医师和团队对患儿进行了掌指骨截骨、肌腱韧带平衡重建、游离踇侧腹皮瓣重建指体外观,成功修复了患儿的畸形指。

病例一手术前后对比照

病例二手术前后对比照
什么是“复拇畸形”?复拇畸形(Thumb  duplication)又称重复拇指,或者桡侧多指(Radial  polydactyly),表现为正常拇指以外的挛生手指,也可以是手指的指骨、单纯软组织成分或掌骨等的赘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报道从0.08%-0.18%不等。复拇畸形可以是单独存在,也可能是各种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临床常见的分型是Wassel分型,较为常见的是Wassel  IV型多指。
 
“复拇畸形”术后为什么会“变歪”?复拇畸形的手术治疗是重建解剖学结构而不是对多余指的简单切除。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复拇术后继发性畸形和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很高,临床报道在8%~25%左右。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与Wassel分型有关,其中Ⅲ型和Ⅳ-D型侧偏率最高。导致术后指体侧偏畸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锡九院通过对数百例复拇畸形患儿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Wassel分型、固定时间、肌腱韧带处理情况、骨组织矫形情况是影响复拇畸形术后指体侧偏的独立因素。
“复拇畸形”术后侧偏如何治疗?我院是全国六大手外伤治疗中心之一,是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是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先天手畸形矫形作为医院特色技术,已形成手部先天畸形治疗核心团队,为来自全国的复杂畸形患儿提供个体化的最佳矫形方案。
山形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Toshihiko  Ogino教授于1999年在《Techniques  in  Hand  and  Upper  Extremity  Surgery》杂志发表“Thumb  Polydactyly”一文,报道了采用截骨矫正力线与肌腱平衡重建技术治疗各种多指畸形。无锡九院作为省内首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自身显微外科技术优势,创新性将超显微外科技术与“骨与软组织平衡重建技术”相结合,治疗复拇术后侧偏畸形。
少见枕颈畸形(Chiari畸形)影响生活,我院脊柱外科团队刀到病除 58岁的刘女士最近一个月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了右足麻木、行走不稳,同时伴有下腹部“捆绑感”的症状,起初以为是颈椎病惹的祸,在外院就诊后,才知道自己竟是并不多见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然而,最让刘女士困扰的是被告知该疾病手术治疗风险很高,手术不成功可能面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建议其前往上海大医院就诊。但刘女士前往上海就诊有诸多不便,这令其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经多方打听后,刘女士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我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树军博士的门诊,在看过刘女士颈椎MRI、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张医师肯定了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的诊断。同时,张医师还告诉刘女士及其家属无锡九院脊柱外科可常规开展相关诊疗手术。


手术前摄片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后颅窝先天发育不良、容积小而使小脑扁桃体下部疝入到枕骨大孔所致。其病理特点是小脑扁桃体下部疝入到椎管内,桥脑、延髓和第四脑室延长、扭曲,并向椎管内移位。此畸形约56%伴有脊髓空洞畸形。
此类疾病手术治疗需在上颈椎与枕骨交界的区域对脊髓和脑组织进行减压,此处血管、神经丰富,手术风险高,一旦伤及脊髓会出现瘫痪风险,同时掌管心跳和呼吸的“生命中枢”延髓也位于此处,如有损伤更是会危及生命。因此,相关治疗手术不但对主刀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高,且需其精益求精和极富耐心。
在进行详尽术前检查后,张树军博士团队为刘女士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向其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步骤,面对他们的疑虑和担心,更是反复耐心解释,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第二天,张树军博士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寰椎后弓切除+枕骨部分切除+寰枢椎内固定术”,手术十分顺利!患者家属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手术后摄片
张树军博士在和团队总结交流时指出:“患者来到脊柱外科就诊,愿意把性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怀着同理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但要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最精准的诊断,还要时刻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每一台手术,让更多被脊柱疾病困扰的患者和家庭看到希望。”
老年骨性关节炎如何“重生”?全膝关节置换术显神通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老腿先老,膝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老年人最常见的膝关节疾病是骨性关节炎,其中90%是内翻畸形,俗称“罗圈腿”。
近日,我院收治了一例双膝关节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该名患者为72岁的张奶奶,家住黑龙江,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疼痛不适,负重及长距离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近期,张奶奶自觉疼痛症状加重,不能走路、不能下蹲、不能进行户外活动,疼痛日夜相伴,口服止痛药也不起作用。机缘巧合下,她听说了我院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顾主任擅长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保膝、保髋以及膝关节、肩关节关节镜手术,各类运动性损伤、交叉韧带、半月板、软骨的修复。
于是张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特意从黑龙江“打飞的”来我院就诊,顾主任在详尽检查后,发现其双下肢轻度肌肉萎缩,双膝关节内翻畸形,右膝较左膝轻度肿胀,且右膝内翻畸形较左侧明显,内外侧关节间隙广泛压痛,建议其入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顾主任团队予以高度重视并为其量身定制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通过使用人工假体代替已经破坏的关节软骨,达到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和获得关节长期稳定的目标。

术后张奶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目前其膝关节已能完全伸直,可以屈曲120度。张奶奶及其家人感慨:“不虚此行,感谢九院为我的老年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摘杨梅摔伤骨折多发,我院实力护航 又到一年杨梅上市季,不少市民开启了杨梅“采摘乐”,但杨梅树树枝脆弱,攀爬采摘有风险,意外摔伤也不容忽视。
近一周以来,本市发生多起因采摘杨梅不慎坠地摔伤事故,我院急诊就收治了十几例此类病例,包括四肢骨折、肋骨骨折、胸腰椎骨折等,患者多为杨梅种植户,年龄大多在50-70岁之间,为此,运动医学科、脊柱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等骨科病区全力救治,争取最佳愈后。
运动医学科在一周前收治了因采摘杨梅摔伤而导致右腕尺骨茎突拌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许先生。许先生入院后,运动医学科华雍医生在患者住院2天后,待其右腕肿胀逐渐消退,即为其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利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探查到患者腕关节TFCC的中央部及深层损伤,及时做了修复,规避患者二次手术风险。手术十分成功,为答谢医生高超的诊疗技术,难以抑制激动之情的许先生送来了2篮自家种植的杨梅。

患者许先生手术前后手部对比 
6月12日,脊柱外科也收治了采杨梅受伤的鲁大爷。当时65岁的鲁大爷在自家采摘杨梅时,从高约3米梯子上摔下,腰背部着地,当即感觉腰背疼痛,无法活动。其家属赶紧将鲁大爷送至我院急诊救治,行CT检查显示:  L2椎体压缩改变,腰椎退变。为求进一步诊治,遂由急诊以“L2椎体骨折”收住入院。
脊柱外科副主任张树军博士及团队为其进行了腰椎椎体球襄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手术仅留2个0.5cm长皮肤切口,且术后第一天,鲁大爷就能下床行走,2天他就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回家静养。
杨梅酸甜好吃,但采摘有风险。那么采摘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受伤?运动医学科康复治疗师应秋雯带您一起学习相关防护措施。
首先,采摘杨梅尽量选择晴天,同时选择合脚的防滑鞋。杨梅树枝看似粗壮,实则很脆,易折断,对于枝端的杨梅,尽量采取树下工具采摘或者使用“人”字梯辅助采摘(需有人固定梯脚);攀爬时应选择足够粗的树枝落脚;攀爬高枝时要做好安全措施,如身上系安全绳、树下铺安全气垫等。此外,采摘杨梅最好结伴而行,并携带好通讯设备,以备发生险情时第一时间获得救助。
其次,万一不幸从树上坠落,可在摔下的一瞬间改变体位,让双脚先着地,并且尽量屈膝屈髋,上半身屈肘,做卧倒姿态,把伤害降低。因为,此时力量多数集中在脚部,可减少对头部及脊柱的冲击,受伤多为四肢受伤,较少危及生命。
一旦发现有人摔伤,尤其是腰背受伤,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员,因为脊柱骨折后,骨髓神经容易受到波及,随意搬动极易造成二次伤害。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等待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治。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