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骨科首页
骨科介绍
骨科动态
名医专家
特色技术
载获荣誉
骨科研究所
特色技术
当前位置:
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 特色技术
手汗出不停,无锡九院来帮您
近日,胸外科门诊来了一位23岁的小伙子,他忧心地求助主任医师张世伟:“医生,我这个手汗出成这样,是不是不正常?有什么办法控制下?”
原来小李从孩童时期开始便饱受手掌异常出汗增多,腋下出汗潮湿的困扰,进入青春期后更加明显,这给年轻的小伙日常社交带来不小的麻烦。小李摊开手掌,肉眼可见其双掌汗珠流淌,掌温较低。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小李住进了胸外科病房,经过详尽检查,张主任告诉小李,其身体健康,但考虑为原发性手汗症,且属于重度症状。接着,张主任耐心为其分析了治疗上可选择的两种方法:一是内科保守治疗:用洗剂、口服抗胆碱止汗剂或口服抗焦虑药等,该方法只能暂缓症状,停药后易再次复发;二是外科手术治疗:考虑行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该种方法伤口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是目前重度手汗症治疗的首选方法。
因手汗症对于小李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造成了极大影响,经过仔细思考和与家人商议后,小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张世伟主任为小李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了双侧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术切口仅2cm,且位置较为隐蔽。术后仅数分钟,小李的双手逐渐变暖,并明显干燥起来。回到病房清醒后,小李很是激动:“困扰这么多年的手汗问题终于能解决了!感谢九院医生、给了我全新的‘人生’!”
那究竟什么是手汗症呢?得了手汗症该如何治疗呢?
什么是原发性手汗症?是指体表外分泌腺过度分泌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由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亢奋所致。
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手掌多汗为主。除少数单纯手掌多汗外,常伴发 3 种类型:(1)手掌+足底;(2)手掌+腋窝;(3)手掌+足底+腋窝,同时伴发面部多汗少见。
原发性手汗症发病原因。手掌多汗发作原因不明,睡眠时不发作。每次发作多汗的时间长短不一,程度不一。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发作时常伴掌温过低,重者可见汗珠流淌。发作与季节无关,在天热、激动、紧张等情况下可诱发或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产生躲避和焦虑的心态,甚至引发心理疾患。
如何界定病情程度。根据多汗的程度,可将手汗症分为3级,轻度:手掌潮湿;中度:手掌出汗时湿透一张手帕;重度:手掌出汗时成汗滴状,有时候还可以顺着手指流下来,会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
手汗症治疗方式。轻度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或西药治疗;中、重度的手汗症的目前根治方法是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胸外科)。
导航技术助力手术“快准稳”,“天玑”骨科机器人首次在锡“上岗
4月12日,一名意外伤患者在我院成功接受一台骨盆骨科手术,与以往手术所不同的是,参与手术的还有无锡市首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突破了医生视野局限,好比拥有一双“透视眼”,使操作更精准。
近日,一位39岁的刘先生遭遇意外从4米高处坠落,导致头部、胸部和骨盆部位的多处损伤,病情危重急需手术。我院创伤骨科团队为刘先生实施机器人导航辅助定位骨盆螺钉内固定术。术中,机器人先通过红外定位技术,将患者的骨盆参数传输到机器人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规划好最佳置钉路径后,机械臂随动运行调整到最佳角度,引导医生通过2个直径约1厘米的切口完成了耻骨支逆行前柱螺钉和LC2螺钉的一次性精准置入,刘先生的骨盆修复手术在手术机器人与医生们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
我院创伤骨科吴永伟主任医师介绍:骨盆骨折手术是临床公认的骨科创伤领域最严重、最复杂、致死率最高的手术之一。因为骨盆位置深,内部脏器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一旦发生损伤,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治疗难度极大。长期以来传统骨盆骨折手术需反复拍片定位置钉,且建立在人工操作的经验基础之上,不可完全避免误差。我院引进“天玑”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计算机与机械臂的结合,协助医生建立三维精度视野,引导医生更精准、快捷找到最佳手术途径,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使患者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疗效更佳。
据悉,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拥有六轴独臂,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导航定位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全市仅有1台,落户在我院。
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我院在省内率先架构“八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将骨科细分化、精品化,专科优势凸显。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表示:“如今‘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正式上岗’更是为九院骨科高难度手术‘如虎添翼’,标志着医院骨科手术进入超精准智能新时代,‘专精特新’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底气,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也将助推无锡乃至江苏省骨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小切口半月板损伤缝合修复,膝关节功能恢复如初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一对具有缓冲减震、维持关节稳定、保护关节表面软骨的“垫片”。
在正常情况下,能为膝关节提供缓冲和稳定支持作用。但损伤或膝关节炎会导致半月板撕裂,这将导致膝盖疼痛、肿胀和运动不利。半月板一旦损伤,尤其是外伤性损伤后,一定要到医院专科及时治疗。
38岁的张女士平时喜欢健身、瑜伽,在一次瑜伽锻炼中,因为过度的屈膝扭转导致膝关节疼痛,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以为简单休息休息就好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行走仍有明显疼痛,尤其是上下楼梯和下蹲时疼痛难忍,吃止痛药也不管用,自觉膝关节内存在交锁,打软腿的情况。
于是张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我院关节外科诊治。接诊的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宇博士仔细询问张女士病史并进行查体,考虑半月板损伤,遂嘱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MRI检查结果显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破裂。经过仔细认真的的沟通,患者接受了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刘宇博士为张女士实施了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手术仅需要做2个5mm小切口,术中直视下证实了患者半月板撕裂,由于患者年轻,活动量大,且新鲜损伤,给患者进行了缝合修复术,手术非常顺利,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半月板,手术切口很小,不影响爱美的张女士夏天穿短裙。
由于手术创伤小,张女士术后无任何不适痛感等,经过短暂的休息康复,张女士又可以继续自己喜爱的瑜伽锻炼了。
医生在诊断患者半月板撕裂后常常建议患者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但有的病人半月板撕裂后休息一段时间会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于是会认为“不影响日常生活,不用做手术也可以”,同时也会在心里嘀咕“半月板撕裂为什么要手术?”这里就不得不讲一讲半月板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半月板手术的目的。半月板在股骨末端形成一个“环”状,可以在膝盖内微动,主要起到稳定关节和缓冲的作用,以减轻膝盖承受的重量和压力。
图1 半月板在膝关节内的作用
当半月板撕裂时,用于缓冲的环结构被破坏,半月板内纤维结构紊乱,滑液不断流失,表面变得毛糙、褶皱,甚至滑脱到关节内其他部位造成关节的绞索,引起膝关节的不适和疼痛。就如同鞋里坏掉的的鞋垫卷曲皱褶,硌脚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足部的肿胀和疼痛。
图2 破损的“垫子”引起人体疼痛
如果在半月板撕裂的状态下继续日常活动,则会增加膝关节软骨表面的摩擦,导致软骨厚度逐渐减少,关节软骨滑液丢失,长久以往最终导致骨关节炎和更严重的退化性半月板撕裂(图3)。有研究表明半月板损伤后的3-6个月内,就可产生关节软骨不可逆的流失。
图3 正常膝关节软骨形态;长时间半月板撕裂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
半月板撕裂主要通常采用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图4),其目的是可以直接修复撕裂的部位,恢复半月板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图4 膝关节镜微创治疗半月板损伤
在手术中首先会修整半月板的形态使之趋于正常平整的半环状结构,最后会使用半月板缝合器对修整的半月板进行牢固和稳定以解决半月板撕裂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和关节软骨磨损,避免骨关节炎等严重的晚期并发症。
图5 半月板治疗方式的模式图,左侧示外侧半月板斜行撕裂,予修整成形;右侧示内侧半月板纵向撕裂,予缝合修复。
图6 关节镜下撕裂半月板(左侧);修复成形后近似正常形状的半月板(右侧)
图7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操作原理
足跟皴裂三十年,近来发现竟是“癌”!
足跟反复皴裂不愈,谁知到医院一查发现竟是黑色素瘤,这可吓坏了不明就里的王大爷。所幸经过我院显微外科技术的精心治疗,肿瘤已祛除,且定期检查未见肿瘤转移,虚惊一场的背后是警示大家对待“肿瘤”必须提高“三早”意识。
王大爷从四十多岁开始,每年冬天足跟都会皴裂,三十多年来以为只是皮肤干燥的小毛病,既没重视也未给予足跟任何处理。
去年冬天,他的足跟皮肤皴裂后,半年都未愈合,并眼见面积逐渐增大。心里恐慌的王大爷赶紧来到“家门口”的无锡九院就诊,因为“老无锡”都知道无锡九院手外科是全国六大手外伤治疗中心之一,其显微外科技术覆盖面广,于是挂了手外科的号。接诊他的是手外三科的魏苏明医师,魏医生耐心地帮其查体、询问病史,病理结果提示为恶性黑色素瘤。
坐诊中的魏苏明医师
在医院显微外科技术“加持”下,魏医生和同事们为王大爷行足跟肿瘤切除及皮瓣覆盖手术。手术治疗及时,术后一个月,王大爷已经可以正常下地活动,避免了截肢的风险。目前,他的足跟基本愈合,并无见肿瘤转移。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数量庞大。
与国外皮肤型为主的特点不同,我国色素瘤以肢端型为主,皮肤型也并不少见。我国超过60%的黑色素瘤发生于肢端,并以足底病变居多。目前,手术切除仍是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基石,及时、规范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专家提醒:对待肿瘤,我们需提高“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如果“黑色素瘤”发现及时,可行肿瘤切除,必要时进行显微技术重建。若“黑色素瘤”发现晚,已侵犯周围组织,四肢就有可能无法保肢,甚至危及生命。
带您真正了解“癌中之王”恶性黑色素瘤。人身上都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痣,难道每个人都要担心它们哪一天突然恶变,各个都要去医院处理切掉吗?
在这里小久医生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到底哪些痣应该及时就医,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的肿瘤,在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它常出现在嘴角、眼部、腿部、背部、四肢末端的皮肤(手、足、甲下)、消化道、鼻腔、泌尿系统粘膜等部位或组织。
有时它会从原有痣中长出,同时发生变化,例如大小增加,边缘不规则,颜色变化,发痒或皮肤破裂,流水渗液。因此,它容易被错当成一颗痣随便地来处理。
普通黑痣如何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在国际上公认黑色素瘤的有ABCDE原则,对进一步鉴别黑色素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发现黑色素瘤并不难。黑色素瘤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80%以上的黑色素瘤发生在皮肤,比较容易发现。皮肤常常有许多痣,也不能“谈痣色变”。关键是要重视皮肤痣的变化,可遵循ABCDE原则:
A(Asymmetry不对称):痣出现不对称变化。如痣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不对称,或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不对称等。B(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规则):皮肤良性痣的边缘整齐,而黑色素瘤的边缘常常凹凸不平,犹如海岸线。C(Color variation颜色改变):良性痣的颜色均一,而黑色素瘤的颜色常常深浅不一,常为污浊的黑色,甚至可以出现蓝、灰、白等不同颜色。D(Diameter直径):黑色素瘤的直径常常大于5~6mm。E(Elevation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隆起。
普通痣与黑色素瘤的区别。1、颜色:正常的黑痣是黑色带些棕色,而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红、白或蓝混杂不匀,遇皮痣出现颜色改变,应特别提高警惕。2、边缘:正常的黑痣边界清晰,形状对称且规则,而病变的黑痣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3、表面:正常的黑痣表面光滑,摸起来不太会有异物感。而变异的黑痣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病灶可高出皮面。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白色、灰色。5、感觉异常:正常的黑痣不会有什么感觉,而病变的黑痣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发生上述变化时,强烈提示有恶性黑色素瘤之嫌。6、正常的黑痣非常的稳定,而变异后的黑痣常常伴随的不仅是自身的改变,而且周围的皮肤上面也会相继出现许多的小黑痣。
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眼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转移。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及时去医院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早接受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更佳。
如何预防恶性黑色素瘤?1、做好防晒。紫外线分为UVA、UVB、UVC三种。其中UVA的波长较长,能够深入肌肤的深层,伤害肌肤的真皮层,造成肌肤老化。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恶性黑素瘤。出行前20分钟,涂抹防晒指数(SPF)超过30级的防晒霜,并每隔2小时涂抹一次。在紫外线辐射高峰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随身携带遮阳帽、遮阳伞、墨镜等防晒物品。2、避免滥用化学类化妆品。现在人们为了追求皮肤的美白,往往“不择手段”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反复刺激,造成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3、调整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平衡营养、规律作息、坚持运动、避免熬夜以及保持愉快心情,同时戒烟限酒。4、定期健康检查。有黑色素瘤家族病史的患者,要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因服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老年男性人群以及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应定期体检,警惕黑色素瘤的发生。
非洲、孟加拉国工程师专程“打飞的”来保手,无锡九院手外科团队一招解心病
近期,两位分别从非洲、孟加拉国慕名赶来的中国工程师,因手指损伤入住了我院手外一科、二科,最终在这里收获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带一路”工程师归国求医
“我是在孟加拉国工作时受的伤,拇指整个被绞掉了,当时因为疫情回不了国,就在孟加拉国当地医院做的手术,虽然做的皮瓣移植帮我保住了手指头,但是毕竟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手术后我的拇指皮瓣发冷,没有感觉,无法感知冷热,且外形也不美观,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不得已只能申请回国治疗。”
小王手机中存着手指受伤时的照片
小王在孟加拉国当地做完手术后的大拇指
近期,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的专家门诊上来了这样一位国外务工患者小王。小王是重庆人,当时受伤回国后就去了重庆当地大医院就诊,“但是重庆的医生给我推荐了无锡九院,是江苏省首家三甲骨科医院,技术实力强,所以我慕名前来。”
得知其具体情况并安排详细检查后,芮书记立马联系了手外一科主任医师强力,强主任了解病情后,与小王沟通,建议其入院治疗:“孟加拉国当地医院给患者做的是腹部带蒂皮瓣,患者皮瓣发冷主要是转移过来的皮瓣血运相对较差导致的,腹部脂肪较厚,就会导致拇指皮瓣臃肿,且腹部带蒂皮瓣未移植神经,皮瓣没有感觉,则容易烫伤或冻伤。”
强主任团队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为小王制定了更加合适的手术方案:游离左踇甲瓣+取髂骨移植再造左拇。“我们不仅要恢复患者拇指的外形美观,还需要恢复其手指的感觉。后期再通过肌腱的移植来重建拇指的活动功能。”
小王在九院手术后拇指
术后2周,小王再造拇指血供稳定,未出现血管危象,伤口也在逐步恢复中。小王十分感激强主任团队:“无锡九院手外科恢复了我期望中的拇指知觉,而且我对外观改造十分满意!不愧是江苏省内数一数二的骨科技术!”
非洲赶来的工程经理保住了手指
“手指伤口恢复的不错,来,跟着我慢慢弯曲手指。”阳光明媚的病房内,手外二科沈泳医生正在辅导胡先生进行术后的手指功能康复锻炼。这位手指受伤深可见骨,特意从非洲“打飞的”赶来的胡先生在我院手外二科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治疗效果。
一周前,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工作的胡先生于当地巡查工作时,左手示、中指不慎被窖井压伤,导致中指指端骨头裸露,指关节活动受限,简单包扎后至当地医院作紧急处理和清创。因当地医院条件有限,胡先生所在的公司多方打听下,立即安排胡先生赶回国内,直奔我院手外科而来。经过一天多的飞机辗转,胡先生终于坐在了手外科的门诊诊室内,经查X线显示:“左示指末节骨折,左中指末节骨质外露”,为求进一步诊治,胡先住进了医院。
手外科副主任、手外二科、整形美容科主任施海峰立即与团队展开术前讨论,给出两个方案:一是带末节趾骨的第二趾甲瓣修复手术,把脚趾移植到手指,“移花接木”让手指外观“完整”再现;二是为甲床缺损的左中指进行神经修复和植皮,尽量保存手指外观,保留指关节基本功能。胡先生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手术方式。主治医师沈泳与团队为胡先生行左中指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指神经修复+植皮术,术中见中指末节软组织脱套,指骨外露发黑坏死,缺损面积约1.5cmX2.0cm,甲床完全缺损。在医生们高超的修复操作下,手术十分成功。术后一周左右,胡先生拆开了包裹伤口的纱布,尽管缺损了几乎肉眼可忽视的小段甲床,但其近指关节的弯曲功能等皆得以保留。“不幸中的万幸,我们果断赶来了无锡九院,保住了我的手指,也不会影响到今后工作和生活。感谢无锡九院手外科团队!”
15页/132篇
9
3
12
13
14
15
16
17
18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