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文明九院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精准医疗再升级:骨科机器人手术年破500台!
近日,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天玑”骨科机器人年手术量成功突破500台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医院骨科在智能化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更意味着无数骨科患者将因此受益。
骨科机器人,这个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医疗“神器”,正以其精准、高效、安全的特性,改变着传统骨科手术的格局。
自引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以来,我院骨科团队一直致力于将其与传统手术相结合,持续探索和创新。包括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关节外科、足踝外科、运动医学科、小儿骨科等在内的“十位一体”骨科亚专科现已成功运用骨科机器人完成各类复杂手术。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是对医院骨科团队精湛医术和骨科机器人先进技术的最好证明。
以往的骨科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感。而现在,有了“天玑”骨科机器人的助力,手术如同被赋予了“超能力”。它能够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成像技术,为医生提供清晰、详细的患者骨骼结构图像,让医生在术前就能对手术方案进行精确规划。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骨骼和软组织状态优化调整术中手术计划,并精准地执行手术操作,将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疼痛更轻。
创伤骨科精准治疗更高效
骨盆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以来都是骨科领域的难题。骨盆骨折因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所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股骨颈骨折则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的精度要求极高。
64岁的周大爷不慎从2米高处跌落,即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随即被送至我院就诊,急诊查CT显示:骨盆多发骨折,左侧股骨颈骨折。
手术前,完善详细影像学检查后,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马运宏和同事们将数据输入骨科机器人系统,制定出精确手术方案“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左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系统可根据这些数据,准确定位骨折部位,为医生提供实时导航信息。
在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可以准确放置内固定物和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而在左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机器人的优势更加明显。它可以在闭合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较大创伤。3D扫描结果皆显示两处复位固定良好。
脊柱“大手术”,科技来助力
脊柱手术一般都是百姓眼里的“大手术”,由于脊柱周围有着大量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手术过程中医生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避免造成损伤,所以对医生技术要求特别高,尤其是脊柱侧弯手术更为复杂。
上周五,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带领团队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完成复杂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从盐城而来的单阿姨20年前开始出现腰背部疼痛,曾于当地医院做过小针刀治疗,效果不明显。近1年来腰痛症状加重,1个月前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每次行走不足100m,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多方打听慕名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脊柱侧弯,L4/5椎管狭窄,腰5椎体峡部裂伴滑脱,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
由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畸形是三维的,存在椎体倾斜、旋转,同时合并严重增生,徒手置钉有一定困难。现在,孙主任和团队通过骨科机器人辅助精准置钉,让这台复杂的“脊柱侧弯矫形+斜外侧入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机器人辅助后路内固定术”“事半功倍”!术后拍片复查侧弯已完全纠正,患者腰腿痛症状也得到很好的缓解,单阿姨对术后效果格外满意。
儿骨“小卫士”,带来“温柔守护”
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使用上,小儿骨科副主任林伟枫也有话说:“我们科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都是花样年华的孩子们,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减轻疼痛、降低后遗症及尽早重返学校,在‘天玑’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我们可以真正实现‘零切开’治疗骨折,避免二次手术和对伤口造成‘难看的’手术疤痕。”
近期,10岁女孩惠惠因外伤导致右侧锁骨骨折。林伟枫和团队运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规划手术路径及进针的位置和方向,为其成功完成微创治疗,手术创伤仅为数枚针眼般,惠惠不日便重返学校,家属对手术效果赞叹不已。
500 台骨科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全新起点。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智能化医疗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进步。
眼科医生的神奇“手术搭子”,让复杂白内障“退、退、退”!...
近日,我院眼科沈健主任及团队在虹膜扩张器辅助下顺利完成一例小瞳孔复杂白内障手术,开启了小瞳孔白内障手术的新征程。
对眼科医生来说,良好的瞳孔扩张是手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帮助手术医生流畅地进行各种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而解决术前或者术中小瞳孔问题是每一个白内障医生的必修之课。
52岁的倪女士,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前来我院眼科就诊,被诊断为“双眼玻璃体积血,双眼后囊下白内障,双眼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手术治疗。
倪女士2型糖尿病病史已有25年,长期以来血糖控制欠佳,瞳孔约2*3mm,不能散大,眼科沈主任团队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小瞳孔白内障玻切联合手术属于复杂性手术,一般术前瞳孔散大小于4mm,容易导致术中视野较小,造成虹膜损伤,前房出血,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甚至晶状体碎屑掉入玻璃体腔,玻切手术无法进行等风险。
术前瞳孔(散瞳后),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透明,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浊,玻璃体腔积血混浊,余结构窥不清。
借助虹膜扩张器可以在术中均衡扩大瞳孔,减少因牵拉引起的虹膜损伤,术后瞳孔也能最大程度上恢复,保障术后视觉质量。沈主任决定为倪女士实施虹膜扩张器辅助下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倪女士视力显著提高,眼压正常,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虹膜扩张器辅助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术毕取出虹膜扩张器。
术后1周左眼视力0.12,角膜透明,人工晶体在位透明,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眼底视网膜平伏。
“湖湾夜校”小久说健康——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具...
跑步5分钟,休息两小时,伸个懒腰扭脖子……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碰就碎”的脆皮阶段,养生潮如黑马一般,成功“闯”入她们的视野,“健康夜校”成为“脆皮”青年人的不二之选。
今年1月,共青团滨湖区委员会推出“湖湾夜校”,打造成年人版的“少年宫”,探索构建“夜校+技能提升”“夜校+健康养生”“夜校+文化传承”等模式,全方位打造联系服务青年的新载体,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贡献青年力量。
我院团委立即响应,聚焦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健康话题,结合医院的骨科专科特色,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颈椎腰椎养护小课堂”、“健康之行始于足下”及“手疼痛缓解与预防”等7堂课程。
12月11日,“骨骼是怎样长大的” 湖湾夜校顺利举行。特别邀请小儿骨科主任林伟枫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近20名学员积极参与。林主任围绕不同年龄段的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细致地为大家介绍骨骼生长发育基本原理、过程,还耐心讲解了骨骼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骨骼健康的日常保养方法等。林主任认真回答大家关于骨骼方面的问题,此次夜校课堂增进了年轻人对骨骼健康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学员们受益匪浅。
12月18日,“美丽背后的科学” 湖湾夜校顺利举行。特别邀请创面修复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崔泽龙担任主讲嘉宾,崔主任围绕常见美容项目,非常细致地为大家介绍了整形外科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整形美容的定义、适应人群、面部整形、身体塑形,以及非手术项目等。学员们认真倾听,并在现场积极提问,崔主任从科学专业的角度,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学员们收获颇丰。
希望通过开设健康养生课程,提供科学的养生知识,促进科学健康运动,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知识素养和身体素质,为广大青年朋友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充电蓄能”。
下一步,我院团委将持续关注青年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探索创新“青年夜校+健康养生”模式,探索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课程,持续更新课程发展理念和工作举措,有效融合回应和引领,拓展健康课程形式,引导青年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九院急诊人:时刻守护“生命之火”
作为医院的“前线阵地”,我院急诊医学科肩负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每一秒都在与时间赛跑,每一刻都在上演生死时速。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环境中,始终不变的是“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和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的高效守护,只为“生命之火”永不灭。
“下不了”的手术台
2次从家往返医院,接连3台脑出血急诊手术,近8小时的接力抢救,最终挽回3名患者的性命!“能得到家属的肯定,回头看当时的辛苦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岳盛魁的一句心声,也是无数急诊医生们的心声。
这天,岳医生结束了一天的门诊,下班回家刚吃完晚饭,就接到急诊电话:有脑出血患者,请火速赶来。此时,急诊室里,医护们正在抓紧为头晕后昏迷2小时的唐大叔做相关检查,岳医生赶到后,立即加入现场“战斗”。经查:唐大叔丘脑出血破入三脑室,脑脊液循环受阻,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神志昏迷,情况危险,需立行急诊手术治疗,缓解颅内高压。一切准备充分后,晚上21点,岳医生为唐大叔成功进行了一场脑室钻孔伴脑室外引流术。看着患者转危为安,岳医生才放心回家。
此时,时钟已指向深夜23:30,洗漱完刚准备休息的岳医生又接到了急诊电话:一位31岁的女患者小常因恶心呕吐后意识不清半小时被急送入院。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量脑出血,脑疝形成,短期内双瞳孔散大。这是比之前的患者更加“十万火急”的情况,需要立即清除血肿,解除压迫,挽救性命。凌晨2点40,岳医生再次站在手术台前,为小常做了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颅骨骨瓣减压术+侧脑室外引流术,不知不觉中4小时过去了,天已蒙亮。复查CT显示:脑内血肿已彻底清除,颅内压控制良好;同时,瞳孔回缩到正常范围,手术终于成功完成,小常已然有了生的希望!
疲惫不已的岳医生此时已“瘫”在手术室的值班室床上,刚刚睡着,上午8点多电话铃又再次响起:一名59岁的患者头晕头痛一天,在门诊检查后显示枕叶脑出血,转入急诊科。好在这名患者蒋先生并未昏迷,原本岳医生想为其保守治疗,如果病情稳定可限期做一个微创手术,然而蒋先生入院后频繁出现癫痫大发作,药物控制不佳。岳医生赶紧“三返”手术台,为患者行枕部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当天下午17点10分,手术顺利完成,岳医生才真正“下”了手术台。
经过积极治疗,3名患者皆转危为安,或重归家庭或重返社会。
异物卡喉险“丢命”
这天,81岁的谢奶奶正全家聚餐时,一不小心,汤圆卡在了老太太喉咙里,黏糊糊的汤圆上不去也下不来,把子女急得团团转。眼看其被噎的脸色越来越差,家人赶忙拨打120送到我院。
急诊当班护士李玲洁看见谢奶奶脸色青紫,痛苦万分,立马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急推进抢救室,快速用上面罩高浓度吸氧,但血氧饱和度仅能维持在83%左右。在快速问清病情后,立马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志海。当时正值饭点,陈医生刚忙完一上午的门诊准备吃饭,接到急会诊电话,立即带着支气管镜,冲至急诊抢救室,快速判断之后,开通绿色通道,辅助谢奶奶尽快完善检查,胸部CT“定位”,发现异物已呛入气道,情况紧急。接下来,陈医生在支气管镜下使用吸引、异物钳、网篮等方法一点点取出异物,这一操作必须非常小心翼翼,稍有不慎易损伤气道、食道。40分钟的操作期间,当班的急诊护士黄静、何志芳医生都在谢奶奶身旁不断安抚。最终,整个汤圆残渣被全部取出,看着监护仪上的脉氧逐渐恢复正常,众人悬着的心才落下。
无论生死攸关的脑出血或是险象环生的异物卡喉,“急诊人”心念:“快点再快点,坚持再坚持!”用默契的配合、精湛的医术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机。
小举措,大改变——有温度的ICU护航生命
重症医学科(ICU),给您的印象是什么?是严肃的医护、垂危的患者?是冰冷的机器、急促的报警声?还是紧张的抢救、家属的叹息?
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夜以继日,只为生命争取希望。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规范治疗,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服务细节,创建优质高效的护理模式,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同时也让家属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小物件解决“大问题”
在疾病、环境及心理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ICU病房里里清醒患者的睡眠呈现碎片化程度高、觉醒增多、浅睡眠增多等特点。因此,减少噪声,能降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小小的耳塞就可降低患者对环境噪声的感知,与眼罩一起使用,能有效提高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小卡片化身“小管家”
ICU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大多因插管治疗或病情,会暂时失语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面对这些特殊患者,医护人员精心制作了图片沟通卡,供患者指认,提高沟通效率,提升医患配合程度。如果卡片上的图片或文字未能精准表达患者需求,科室还备有写字板,让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自行写出需求。
“小气球”承载大力量
在ICU,许多患者都需要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用乳胶手套充气做成气球,放置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路接头处,支撑呼吸机管路,辅助承载力量,可避免冷凝水倒流入气道内,使治疗更高效。
“小娱乐”发挥大作用
对于一些清醒患者,ICU护理人员会提供平板作影音娱乐,通过心仪的音乐曲目,舒缓清醒患者过度紧张的情绪,减轻焦虑,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ICU综合征发生。
“小细节”提升舒适度
ICU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做好晨间、晚间、专科护理等;每两小时为患者翻身扣背,帮助排痰;必要时协助患者进行排泄,及时发现患者需求;为患者床上洗头及擦浴、皮肤护理等,每日晨间更换被褥,让每位患者干净舒适,真正做到优质护理。
用爱和关怀对待每一个患者,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我院重症医学科团队用精湛技术、暖心护理、细化举措守护生命。
36页/877篇
9
3
33
34
35
36
37
38
39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