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我院康复新概念沙龙活动多多!市级专委会、全国巡讲启动...
2月25日当天,两场精彩的康复新概念学术交流会在我院成功举办!一场是无锡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委会召开的全委会,一场是与会议同期举行的“康复新理念全国巡回学术沙龙(无锡站)”,无论是重量级的会议还是全国巡回沙龙的首站,缘何选址我院,让我一起来回顾这其中的“关键点”。
无锡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委会召开的全委会,旨在总结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2022年工作,并规划2023年工作计划。会议由无锡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委会候任主委范春江主持,无锡市医学会副会长张振新、主任陈剑出席会议。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王骏主任作为主委,在会上汇报了2022年工作总结,并提出2023年工作计划。他表示,专委会将继续加强康复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知识普及,不断推进康复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临床应用。
委员们在会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他们认为,在当前康复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专委会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学术和专业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医学服务。
与会议同期举行的还有由我院主办的“康复新理念全国巡回学术沙龙(无锡站)”。会议邀请了我院康复医学科王骏主任,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任彩丽主任,无锡市康复医院范春江副院长和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苏彬主任、我院康复治疗中心负责人徐艳文主任等专家参加。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就神经调控技术的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康复治疗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学术探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为康复医学的科技创新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专家们表示,今后的康复医学领域需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以下是会上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回顾。
王骏主任分享《卒中康复治疗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强制性运动疗法、康复机器人、镜像神经元疗法等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任彩丽主任分享《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脑功能康复中的干预策略及未来展望》,主要围绕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在大脑中枢应用的思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述。
范春江院长带来了《TMS在临床中的常用治疗及案例》的分享。结合九院康复科应用经颅磁的治疗案例,有康复科成人群体代表性的脑卒中使用案例以及儿童群体的使用案例,讲述相关诊疗。
苏彬主任分享《rPMS的治疗策略和研究进展》,从皮层、脊髓及外周神经、局部肌肉3个层面介绍重复外周磁刺激的作用原理,并对目前在外周的主要应用:神经康复、肌骨康复、术后康复、与中国传统康复相结合等几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徐艳文主任对《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前言讨论》进行了分享,归纳总结了经颅磁近几年临床上的研究方向,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文献学习的妙招。
新年伊始,会议、沙龙的接连举办,为无锡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委会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区域内康复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康复医学科 吴晓亚 宣传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技术精准诊断,“罕见病”也有了招!...
前两天,主题为“点亮你的生命色彩”国际罕见病日刚刚过去,但这一日子背后的那些“罕见病”,大众真的关注到了吗?
罕见病,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对罕见病患者的关注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密切相关,今天小久医生就和大家分享一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的“罕见病”病例。
近期,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诊了一位黄姓青年女性,主要因“活动后气喘2年,加重2月,咳嗽1周”来医院就诊。据悉,在来我院就诊前,小黄就曾多次于外院就诊,虽然医生给予了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入院后,完善胸部CT提示:左上肺占位,左上纵膈肿大淋巴结,左上主支气管受压,心包积液,脾脏肿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张钰先后为其采取支气管镜检查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小黄支气管镜检查时,见左主支气管明显受压,支气管黏膜面静脉扩张成网状匍匐于黏膜下,行灌洗及刷检均未见肿瘤细胞。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穿刺2cm组织条1根,病理检查提示:肿瘤样病变,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或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组罕见的、有独特免疫组化分型的、由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病,并以肝脏、肾脏多见,发生在肺部则是非常罕见。该患者明确诊断后,针对肿瘤行介入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罕见病,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对于罕见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学技术加速发展、社会认知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罕见病患者将得到有效的医治。本例病例患者正是得益于气管镜检查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支气管镜技术
通过支气管镜肉眼观察并用各种方法采取病变部位的标本进行组织或细胞学方面的检查。
下列情况适合接受支气管镜操作:原发支气管肺癌或转移肿瘤者;痰细胞学检查阳性,肺内未找到病变者;支气管阻塞;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或膈神经麻痹者;原因不明的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原因不明的咳嗽;肺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前明确有无支气管累及者;诊断不明的支气管、肺部疾病或弥漫性肺部疾病;难以解释的痰中找到抗酸杆菌;肺结核疑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者;肺结核疑并发肺癌者。(通讯员 许迪 宣传科)
关节外科微创+PRP治疗,“谈虎色变”的股骨头坏死有救了!...
80%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出现症状后两年内股骨头发生塌陷,塌陷后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够导致劳动力丧失甚至致残。
32岁的徐女士10个月前不慎摔伤,造成股骨颈骨折,在当地医院做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一年出现了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这让年纪轻轻的小徐万分焦虑,担忧关节问题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辗转多地医院,又经多方打听下,慕名来到我院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顾三军的门诊。顾主任经详细检查后,诊断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门诊遂拟“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收治入院。
术前X片
小徐入院后,顾三军主任与团队深入探讨,考虑到患者还年轻,不易行髋关节置换术,于是为患者量身定制:微创+PRP+植骨的保髋治疗方法。手术中,顾主任取患者自体髂骨,PRP制备后,将PRP与自体骨融合,随后进行植骨。
取自体髂骨
PRP制备
PRP与自体骨融合
进行植骨
手术十分顺利,小徐术后功能随访良好,“现在,我的髋关节活动很好,再也不觉得疼痛了,和朋友们出去旅游、聚会也不再烦恼!还得感谢顾三军主任团队,是他们让我‘重获新生’!”
左图为患者术后1年随访X片,右图为患者术后3年随访X片
顾三军主任介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理念有两种:一是坏死早期的青壮年患者倾向于保髋治疗;二是坏死晩期的老年患者倾向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针对青状年股骨头的坏死,目前我们采取了国际上较有效的新技术及理念——PRP技术,结合髓心减压植骨,可解除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愁。
我院开展微创+PRP+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已多年,多例此类手术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微创技术对股骨头骨坏死区进行微创化处理,去除死骨,植入自体或同种异体骨,复合PRP促进新骨形成,从而达到重建股骨头血运恢复正常、骨结构保存、关节治愈骨坏死的目的。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头”指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主要原因:服用或注射大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大量长期饮酒、吸烟,髋外伤、股骨颈骨折,不明原因,肥胖等。这些因素导致股骨头内骨组织缺血造成高负重压力区的股骨头下的骨小梁坏死、断裂股骨头内缺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修复替代全身衰老和死亡细胞股骨头内形成死骨、死腔和空洞。晚期随着负重和缺血的恶性循环股骨头往往会出现患者行走时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严重受限严重影响病人的行走和生活质量。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初始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应力作用下,坏死骨的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即显微骨折以及随后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传统治疗方法无锡九院关节外科均有开展:1、股骨头髓芯减压术;2、吻合血管或不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术;3、旋转截骨术;4、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渐进性且具有致残性的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其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索导致的疾病。我们发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Ficat I和II)进行核心减压后,使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疼痛明显减轻,功能预后改善较好。
因此,专家建议:在核心减压后使用PRP,以获得更好的功能结果,延缓坏死和塌陷的进展,并提高髋关节从股骨头塌陷和THA中的存活率,减轻患者负担,微创小切口,最终造福患者!(通讯员 顾三军 宣传科)
踝关节置换,换出高质量老年生活
踝关节担负着承重、行走等重要功能,是关节疾患的好发部位,因多种因子的作用及长期的劳损,到老年时,往往导致踝关节的关节狭窄、退变,形成终末期踝关节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我院足踝外科自2022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武勇教授指导下完成无锡地区首例新一代国产踝关节假体置换术以来,积极探索、攻坚克难,于今年年初再创新绩:一天内同时自主开展2例踝关节置换手术,用质和量,填空了市内该项技术的空白。至此,共完成4例踝关节置换手术,与毗邻的苏州大学附属一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并驾齐驱。两位进行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分别为61岁的张阿姨和62岁的刘大爷,让我们来走近患者的世界:
张阿姨20余年就出现了右踝部行走疼痛症状。近3年来,症状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多方打听下来到我院足踝外科寻求帮助。
手术前
我院骨科副主任、足踝外科主任、硕导、主任医师许亚军详细查体后,认为诊断明确,为右踝关节终末期关节炎。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许主任认为实施踝关节置换是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其进行了“右踝关节置换术、跟腱延长术”。如今,张阿姨的伤口愈合良好,逢人就夸赞九院许主任团队技术高超,让她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
?
手术后X摄片
手术后
62岁的刘大爷,在2年前曾被重物砸伤左踝,导致踝关节距骨缺损,当时给予骨水泥充填,现患足伤口愈合良好。
为进一步保留踝关节功能,经足踝外科主任助理、博士、副主任医师田建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其进行了3D打印定制“左踝关节置换术、跟骨截骨内固定术”。术后,刘大爷的伤口愈合良好。
?
手术后X摄片
据悉,全踝关节置换术发展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发展早期因手术技术和假体质量制约着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不似髋膝关节置换那样普遍成熟。
目前国内仅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开展,且每年也仅有几十例。苏锡常等城市刚刚于去年才开始此项术式。
专家介绍:目前,踝关节置换术是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相较于踝关节融合术,可以更好保留患者踝关节运动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这一新技术新武器,让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定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许亚军主任如是说。(通讯员 许红霞 宣传科)
下体脱出了膀胱,一根轻质网带“兜底”解决顽疾
家住无锡的71岁钱老太,十几年来饱受阴道脱出肿物的困扰,起初因没有不适症状,就未前往医院治疗。渐渐地,钱老太发现肿物越长越大,且长时间站立后出现疼痛症状,下身摩擦出血,影响排尿功能,导致反复出现尿频、尿不尽等症状。焦虑的钱老太多次辗转于市内多家医院的妇科及泌尿外科就医,医生们均建议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慢慢地钱老太对该病的根治失去了信心。
偶然的一次机会,钱老太得知当地社区卫生中心每周均有我院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夏强前来开展专家门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夏主任。仔细检查后,夏主任发现钱老太突出的肿物是部分膀胱,且尿道外口已被挤压移位,明确诊断为膀胱膨出。
我院泌尿外科与国内著名的尿控及盆底疾病专家卫中庆教授开展紧密合作,在院内设立卫中庆名医工作室,卫教授每月定期至我院泌尿外科开展查房、会诊、手术等工作。经卫教授评估,可采用经阴道闭孔膀胱修复悬吊术解决钱老太的困扰,全程微创操作。术中,卫教授带队使用一根轻质网带将脱垂的膀胱悬吊,基本无出血。术后,钱老太恢复进度迅速,术后三天即可拔除导尿管,且肿物未再脱出,排尿正常。顺利出院之际,钱老太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泌尿外科专家团队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专家介绍该疾病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主要症状为阴道口组织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根据国内外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在女性人群中高达 15-20%,中国 60 岁以上盆腔器官脱垂的女性有近900万,这些患者需要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来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讯员 李成柏 宣传科)
75页/761篇
9
3
72
73
74
75
76
77
78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