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文明九院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大咖“云”集 精彩纷呈| 第三届江苏无锡太湖足踝高峰论坛...
经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我院和无锡市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举办的第三届江苏无锡太湖足踝高峰论坛暨“拇外翻经典与微创技术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22年11月4日-6日在公共卫生大楼12楼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拇外翻经典与微创技术新进展”为主题,对拇外翻的经典术式和微创术式展开充分而深入的研讨。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教授莅临现场,并作嘉宾论坛发言。全国多位专科领域知名专家齐聚,共话学术领域新进展。
我院骨科副主任、足踝外科主任许亚军主持大会
开幕式致辞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为此次高峰论坛致辞,对与会专家及参会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无锡九院足踝外科的发展近况与成果,寄语足踝外科团队要继续精耕、提升业务水平,不断学术创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高质量足踝力量。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建中为此次高峰论坛致辞。他首先感谢了大会的邀请,对无锡九院足踝外科近年的发展表示赞赏,感谢各位同仁对此次足踝高峰论坛举办的支持和帮助,并表示希望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足踝同仁们能继续团结奋斗,携手共进提升本领域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莅临现场,在为此次高峰论坛致辞时,结合自己对足踝外科的认知过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近代足踝学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史,并勉励足踝外科领域的青年同道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紧学习、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同时,他对无锡九院足踝外科近年的蓬勃发展表示衷心的祝贺,也祝福本次论坛圆满举办。
院士讲坛
在开幕式结束后,邱贵兴院士首先作《组织工程软骨修复材料的研发产品化现状与展望》讲座,对骨软骨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最新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了精彩的讲述,随后又对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软骨损伤治疗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张建中主任作《拇外翻手术选择的病例分析》授课,从9例复杂的拇外翻病例出发,详细讲解了各类术式不同的适应症,对于不同类型的拇外翻应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做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院长作《拇外翻手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授课,通过拇外翻翻修病例强调了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性,特别指出充分的松解外侧软组织是籽骨复位的关键将有利于减少拇外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陈兆军作《拇外翻诊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经验》分享,他首先介绍了中国足踝外科的发展史及发展最新进程,并结合自身经验阐述了拇外翻治疗的常用手术方法及最新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主任施忠民作《第三代微创拇外翻技术专家共识解读》,从研究背景、手术适应症、截骨方法、复位技巧、术后康复等方面深入浅出的全面解读,对临床拇外翻的微创治疗具有极大指导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院骨科行政副主任刘珅作《骨科SCI论文撰写及申报国自然的经验》分享。刘教授根据其丰富的科研经历分享了发现临床问题、凝练科学问题、研究/课题设计、结果总结分析、科学问题创新点、成果转化的科研步骤,并详细阐述了SCI论文、国自然标书撰写的技术要点。
我院骨科副主任、足踝外科主任许亚军作《拇外翻scarf截骨术的数字化研究》授课,许主任将自身拇外翻手术经验与scarf截骨的数字化研究相结合,探讨了scarf截骨的最佳角度及适应症,为临床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我院足踝外科主任助理田建博士就《如何做好第三代微创拇外翻矫形术》进行了经验分享,从微创拇外翻技术的发展史讲起,结合无锡九院足踝外科开展拇外翻微创技术的心路历程,通过展示精彩的手术病例,详细讲解了微创拇外翻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手术示教
在11月5日下午的线上手术示教观摩环节中,我院足踝外科主任助理田建博士与其团队进行了一台经典拇外翻手术及一台微创拇外翻手术示教,线上观众实时同步观看手术过程,并与主刀者互动问答。
11月6日上午,我院九院足踝外科主任助理田建博士与参会人员至医院科教楼进行实体操作时,与会专家、学员对无锡九院科教楼的完备、专业设备表示赞叹。上午的实操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让在场、线上所有人直观学习到足部解剖的结构及手术的细节流程。
手术观摩
本次大会紧扣足踝外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多位医学名家纵论疾病之道,对目前值得探讨和思考的热点学术问题做深入讨论交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为现场及线上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有助于国内足踝疾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促进医生同道们在造福百姓的路上持续前行,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通讯员许红霞 宣传科)
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我院落细落实防控举措,筑牢常态化疫...
目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多点散发的严峻复杂形势,我院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闻令冲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10月中旬起连续派出11批,共计365人次支援区域核酸采样工作,同时市内隔离点的保障工作也从不停歇。九院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对外奋勇出击直面病毒,对内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域人民生命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凝聚合力,众志成城共绘区域战疫“同心圆”
逾250万人次的核酸采样量,早6点到10点连续4小时的核酸采样工作时间,连轴转的高强度医疗工作量,这是近半月来九院核酸支援采样队“大白们”的日常。党员“骨干先锋”带头在关键时刻显身手,全体队员抵在战疫一线、深入隔离点完成核酸采集、物资转运、生活保障等紧急任务。九院“大白们”紧绷疫情防控弦,用心用情守护家园,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积极助力市疫情防控工作。
周密部署,慎终如始抓好院内常态化疫情防控
“除了筑牢区域内的‘防疫大门’外,我们还要管控好医院的‘门’。常态化严把医院各防控措施外,要严格遵守医院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各病区、各部门做好应急准备,遇到重特大突发事件和各类紧急情况,确保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做好市民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守门员’。”我院副院长薛明宇对院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密接防护的认识,熟悉掌握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及报告流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应急防控处置能力,强化意识、优化流程、夯实责任,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自10月起,医院以演为练、以练促战,在各临床病区组织开展“发现新冠密接者应急预案演练”。此次应急预案演练全面展示了如发现新冠密接者时,医院各部门如何做好院感主导工作,组织协调医护、医技人员接诊患者、转运、检查等医疗、护理工作,以及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等工作。演练者们临危不乱的心态与严谨迅速的执行力获得了现场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演练结束后,副院长薛明宇总结指示:一是全体参演人员精神饱满、处置得当,各部门齐心协力,体现了良好的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演练基本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预期目标。二是大家要清醒的认识,演练与实际突发事件有区别。各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现场管控、转诊交接、调查处置、隔离观察、终末消毒、舆情引导等工作流程做的更细、更实、更具体。(宣传科 防控办)
云端亮刀,“术”说风采——我院中德脊柱外科手术全球直播暨...
2022年10月28日,由我院脊柱外科主办的中德脊柱外科手术全球直播暨第五期脊柱微创手术(UBE)线上直播完美收官。此次直播采取理论授课+手术展示的全新方式,并且邀请了来自德国的世界著名脊柱微创大师Mayer教授(德国脊柱学会创始主席、欧洲脊柱协会前主席)作为授课及讨论嘉宾。本次会议在欧洲脊柱学会AOSpine官方网站上同步播出,包括中国在内、来自全世界观摩的脊柱外科医生超5万人次。
我院副院长、骨科副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Mayer教授以及线上线下各位同道的热烈欢迎,回顾了医院脊柱微创领域的发展历程,并预祝直播圆满成功。
现场连线远在德国的Mayer教授,Mayer教授分享了《UBE/BESS当前作用及展望》,回顾了脊柱外科从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内镜辅助微创手术到全内镜手术的发展历程,肯定了UBE的优势,高度评价了中国与韩国同道在UBE技术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并指出UBE技术发展潜力巨大。
来自我院脊柱外科的彭伟博士介绍了UBE技术在颈椎治疗方面的应用,分享了医院过去一年多以来UBE技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并进行了部分典型病例的展示。
进入手术直播环节,脊柱外科崔巍博士首先对手术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随后脊柱外科主任助理张树军博士和韩晓飞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Mayer教授及张树军博士针对手术操作要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各位同道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对于65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张树军博士团队用时仅1小时10分钟就完成了对右侧C5、C6双神经根的减压松解手术,手术出血量仅仅20ml。
手术结束后,张树军博士做总结发言,感激Mayer教授及各位同道对本次手术直播的关注和帮助,希望通过与世界一流的脊柱大师对话,和世界脊柱手术最新的理念接轨,推广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造福锡城百姓。
本次会议直播的顺利完成,代表我院脊柱外科在学科建设上矢志不移的恒心和决心。未来,脊柱外科将继续践行“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核心”的外科发展理念,紧跟脊柱科技发展前沿,持续推进外科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全面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通讯员 张树军 宣传科)
近15cm大的肿物“整吞”一个肾,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巧“拆弹...
“小小的微创切口就能拆掉这么大的肿瘤,九院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真牛!”近日,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吴女士为我院泌尿外科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泌尿外科夏强主任团队为其行腹腔镜下右肾肿瘤切除术,精准巧妙将右肾内的定时“炸弹”——近15cm大的肿物拆除。
手术难、风险高,多处求医受阻
吴女士因反复腰部疼痛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发现了直径达15cm的肾脏巨大肿瘤,辗转多家医院皆得到回复是需要大切口才能取出肿瘤,这可吓坏了吴女士,她既担心肿瘤会进一步发展,还焦虑身体上会因手术留下较大瘢痕,一筹莫展之际,经人介绍来到了我院。
泌尿外科主任夏强查阅患者CT检查,发现其右侧肾周巨大占位,肾肿瘤瘤体直径几乎达到15cm,整个包裹肾蒂血管及腔静脉,滋养血管丰富,与正常组织界线不清,手术剥离极其困难,出血风险极大。不仅手术难度高,一旦出血,患者还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吴女士及家属多处求医受阻。
泌尿外科团队迎难而上,微创手术化险为夷
我院泌尿外科团队迎难而上,面对高难度手术无惧风险。在夏强主任的带领下,进行多轮术前讨论,考虑到所有不利因素,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细手术流程、风险救治方案,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在夏主任团队与手术室、麻醉科配合默契下,腹腔镜下右肾肿瘤切除手术进展顺利,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近15cm的肿物被成功取出,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的成功,术后的良好恢复令吴女士及家人十分满意。
术后病理结果考虑肿物为高分化脂肪肉瘤,脂肪肉瘤肿瘤属于恶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腹膜后更加少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案,5年复发率为50%,5年总生存率仅74.99%,手术后每3-6月需进行体格检查+胸腹部、盆腔CT检查,持续2-3年,之后患者需每年一次来医院监测肿瘤复发情况。泌尿外科主任夏强表示,近年来,随着人群健康体检的意识越来越普及,很多疾病往往能得到较早的诊治,但肾脏近15cm大小的肿瘤仍是少有,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来源于腹膜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因为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目前手术仍然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
目前我院泌尿外科常规开展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泌尿系结石、肾上腺疾病、女性泌尿外科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通过身体的自然腔道或微小通道,使用腹腔镜、经皮肾镜、等离子电切、输尿管镜等技术完成对疾病的微创治疗,很少需要开放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患者的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社会和家庭就医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镜头的放大作用无死角的观察病灶情况,精准的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概率。(宣传科 通讯员 宗洪涛)
爱打篮球的小伙反复肩关节脱位,运动医学专家提醒:别忽...
在很多武侠小说或电视剧中,常有功夫绝世的大侠擒到歹徒后直接把人胳膊卸了,以防其再徒生是非,歹徒此时就会痛得冷汗涔涔,只剩任人宰割的份了。若是大侠网开一面,“咔咔”两下就能再把胳膊给他装上。 每每看到这种情节,我们常觉得胳膊脱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就是疼一疼,过后接上去复位就行了。是不是脱臼就真的没啥影响呢?
事实上,肩关节脱位可能伴有骨折、盂唇损伤等情况,若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五年前,小蒋在打篮球时不慎导致右肩关节脱位,伤后放松后肩关节自行复位,复位后无任何不适,并未进行过相应检查及治疗,而三年前打篮球争抢时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就在两个月前,小蒋因一个简单的甩手动作导致右肩关节再次脱位。经历了三次脱位,虽能复位,但依旧对小蒋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放心不下的小蒋经朋友推荐来到我院副院长、骨科副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的专家门诊。
经专业查体和CT检查,糜院长为小蒋明确了诊断:“肩关节习惯性脱位,Hill-Sachs损伤”。
由于第一次脱位后,维持肩关节稳定性的盂唇和(或)关节囊韧带组织撕脱。在关节复位后,撕脱的盂唇韧带组织却难以恢复原位,因此肩关节缺少了前方的稳定结构。因此,之后每次活动至一定角度——通常是外展外旋位(类似于投掷动作),就会出现脱位。当肩关节前脱位发生时,肱骨头后外侧与坚硬的肩胛盂边缘发生撞击,可导致肱骨头压缩性骨折,形成肱骨头后外侧骨性缺损,称为“Hill-Sachs”损伤。
关节镜手术前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糜院长团队对小蒋进行了关节镜下肩关节喙突截骨移位固定术(Latarjet手术),主要作用是利用喙突形成骨性阻断,恢复关节盂表面的完整性,以及联合肌腱的悬吊作用,从而增加了肩关节的稳定性。
关节镜手术中肩关节镜下重建修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显著优势。传统手术10cm左右的伤口,现在被3-4个1cm不到的小切口所取代,外表美观,术口感染风险率降低,以最小的医源性损伤实施最有效的治疗。
或许多数人会和小蒋一样,对于肩关节脱位、疼痛、活动受限的认知停留在能复位就好,用不着去医院。其中一部分患者会通过限制自己的关节活动度来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肩关节活动至一定的位置,才会出现脱位。
专家提醒:第一次发生肩关节脱位时越年轻越活跃,就越可能发展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例如十几岁时第一次发生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有90%以上的机会发展为复发性肩关节不稳。40岁以上发生第一次肩脱位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肩关节不稳的可能性低于10%。所以对于因运动损伤、车祸伤等各种创伤导致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尽早到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处接受诊治,以免肩关节脱位反复发生,成为“习惯”。(通讯员 朱琳怡、陈诗斐 宣传科)
97页/826篇
9
3
94
95
96
97
98
99
100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