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我院全体抗疫援外的勇士们全员凯旋... 鸟与树林,六月人间。城市渐复以往喧嚣,人们在白昼里奔波忙碌工作,在夜晚的烟火气中长歌纵酒。似乎一切都未发生,又似乎发生了太多的一切。城里的人迎面撞进了夏日晚风,援外抗疫的九院“孩子们”,也终在初夏时节陆续归“家”。
5月26日傍晚,南泉高速路口警灯闪烁、鲜花夹道,滨湖区卫健委副书记郭瑞、我院副院长周全斌一行正等待着援沪的滨湖英雄们回归。




“欢迎!欢迎!欢迎回家!”随着载满我院援沪医疗队的大巴缓缓驶过,郭书记、周院长和众人不约而同地挥舞起手中的小国旗、欢迎牌。大巴上,圆满完成援沪采样任务的22名九院“孩子”也激动地向九院家人们挥手、比心,脸上的倦容,遮不住眼里的光。




5月31日下午,我院援沪检验人员夏进军、褚莹从隔离酒店大门走出,两人下意识的动作是抬头看日光,“终于看见阳光了!”这是他们日夜颠倒封闭在援沪检验实验室里的近两个月来,第一次看见阳光。面对前来接他们回家的我院党委副书记郭亚萍和检验科主任王秋波,两人抑制不住感慨:“看见医院家人的这一刻,心里踏实,我们真的回来了!”




这支九院援沪医疗队,分两批驰援上海抗疫。最早从3月30日起,夏进军、褚莹两位检验人从连云港、常州完成采样任务刚回锡就入驻上海“火眼”实验室坚守检验工作。




4月3日,22名援沪人员连夜奔赴上海,第二天凌晨就投身核酸采样工作中,连续作战、步履不停。在过去的54天里,他们先后完成核酸采样、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协助转运等医疗任务。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临港暴雨、驻地整合、临时采样任务等诸多困难,特别是方舱升格为亚定点医院后给队员们的工作带来的全新挑战。但所有人都义无反顾,深知唯有坚持到底,才能顺利跨过身体和心理的“极限点”,使“逆行上海”,不留下丝毫遗憾。



4月10日晚,为支援苏州抗疫,我院派出17人组成的医疗队支援苏州核酸采样,其中医务科科长朱建栋更是成为无锡市30多家医院、501人团队的领队,率众参“战”。4月14日,医院再次派出10人小分队支援昆山核酸采样工作。在20多天的援助时间里,援苏采样队共完成采样近18万人次,援昆采样队共完成采样10万余人次。



5月初,江阴新冠疫情爆发,刚刚结束援苏、援昆任务还在休整中的我院核酸采样队27名“大白”再次奉命出征。采样队有时是半夜12点接到出任务通知,凌晨三点半出发,六点左右已就位开始采样;我院“大白”们上门采样从城市到田间地头,一人不落;有时上门采样的点位较近,采样结束后为了省一套防护服,就选择三轮车、敞篷小车或步行回集中穿脱点再脱防护服;为了保护车组成员的健康,队员吴娴作为一名感控员,在任务结束后主动担任消杀任务,总是最后一个上车……


连续数月的作“战”并未消磨掉队员们一丝一毫的信念,反而更激起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更正能量的信念。
康复医学科夏玺皓在江阴抗疫时得知滨湖区医疗队伍里的一位“战士”身体抱恙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主动担当,每天完成自己和他人双倍的任务。他在抗疫日志里细心记录下这段时间里的点滴感受:
忙碌的清明节假期在无锡的全民核酸中度过,刚缓过来投入日常的临床生活中。隔壁好兄弟苏州受到上海的波及,疫情来势汹汹。身为“小笼包”的我们,义不容辞。出发,苏州!
2022.4.13:今天是在苏州支援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相城区进行核酸采样。本来接到一天任务的我们已于昨晚返回无锡,临时的通知让我们重新出发。一天的舟车劳顿,一直到下午3点我们来到点位上开始今天的核酸检测工作。井然有序的队伍,社区特地购置的冰块,一声声谢谢,冲淡了奔波的辛苦。
5点多的时候,两个牵着手的兄弟进入了我的视线,刚结束网课的哥哥带着弟弟,拎着一个小袋子,急匆匆地跑过来。还是熟悉的登记、采样、手消。好奇的是,采样完兄弟俩一直磨蹭着没走,我便问了问:“怎么了,小朋友,有什么事情吗,已经采好了呀。”哥哥撺掇着弟弟,突然从袋子里拿出一瓶可乐,向我鞠了一躬说道:“大哥哥,您辛苦了!”我顿时眼眶一酸,忙向小朋友道谢。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我辈医疗人员更应一马当先。但是当收获一句句谢谢,一句句“你辛苦了”,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加油苏州,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2022.4.28:今天是在苏州的第18天,我们来到昆山巴城支援。四月末的昆山,带着N95的我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厚重的防护服、闷热的帽子、炙热的太阳,汗顺着额头往下滴,浓密的头发裹住头,像在做高温spa。想想上次理发还在二月二,后悔出发前没剪个头。
今天的任务是两个人在菜市场测近2000人的核酸。中午12点左右,任务终于结束。脱下防护服时,已经浑身是汗。一旁的点位长看到我的头发,立马热心地说要叫人来给我剃头。四月的昆山,疫情正重,还在家休息的理发师阿姨接到电话,立马来社区给我剃了头,还分文不收,这让我非常感动。
















2022.5.11:隔离中的我们突然遇到了江阴的疫情,好嘛,正好就地上岗。江阴加油!
今天是送物资的日子,收到了医院送的自嗨锅、零食、行李箱,太感动了!
2022.5.21:今天是出来的第41天了吧,有点不记得日子了。每天晕晕乎乎,谁能想到江阴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每天的采样,闷热的天气让我们身心俱疲。今天来到云亭的村上,随着常州、泰州医疗队的撤退,采样任务更加繁重。结束一下午的采样工作,瘫在树荫底下一动不想动,没想到村民去地里给我摘了个大西瓜,久旱逢甘霖,可口的西瓜让我眼眶一酸,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2.5.26:今天,我们回无锡啦!希望国泰民安,一切安好!
2022.5.31:记录下抗疫生活的点点滴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院领导、科领导对我们的关怀照料;感谢伙伴们的互帮互助;感谢大九院!
我以在九院为荣,并愿为九院奉献自我!
几个月活出人生极致,疫情严重的城市从全域静默回复到生活常理,凝聚着九院“大白”抛洒的汗滴。这数日,人们的油盐酱醋周而复始,是“大白”们在前方挡住如雨箭矢。
风尘仆仆,终有归途。时至今日,今年以来援连、常、沪、苏、昆、澄等地的六十余九院援外抗疫人员全员返锡,稍作休整后将继续开启一如既往地医疗工作。
崭新的六月,愿所有人继续脚下有力量,心中有信仰,活成一束光,明媚无惧。(宣传科)
与爱同行,守护童心——我院小儿骨科五周年庆! 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吃大餐、玩游戏、收礼物!被节日祝福包围。六一碰上生病在医院的小朋友怎么办呢?别担心,别羡慕,无锡九院小儿骨科来宠你们啦!“六一”儿童节,也是我院小儿骨科成立5周年纪念日!
2017年6月1日,小儿骨科成立了。短短5年光景,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已成为独立建科而颇具规模的专业科室。我院小儿骨科主治18岁以内儿童的各种肢体创伤和畸形,也治疗那些因儿童时期疾病导致的属于小儿骨科范畴内的残余畸形和后遗症,以脑瘫后遗症、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手足畸形和儿童手外伤为主要特色,其畸形矫治在神经源性下肢畸形、髋关节疾患、创伤后肢体畸形、先天性手足畸形以及拇手指缺损再造等方面已走在国内前列。




“六一”儿童节对于每一个小朋友而言,承载着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为了给儿骨科的小朋友们庆祝专属于他们的别样儿童节,小儿骨科的医护人员们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礼物。
一大清早,迎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小礼物夜光手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图案直接俘获了小朋友们的心,一瞬间,病房充满了欢声笑语。
完成治疗后,小朋友们都对接下来的游戏跃跃欲试。跳房子游戏,简单又充满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提高儿童跳跃、奔跑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锻炼身体的意识;抛飞机趣味小游戏,孩子们争先恐后比赛谁抛得更远,一下子拉近了病房小患者间的距离;科室还特意为不能跑跳的孩子们准备了智斗游戏飞行棋,让大家欢乐的同时,锻炼思维,培养全局观念。





这个“六一”,我院儿骨科里充满了不一样的氛围,少了一丝紧张,多了一些其乐融融的轻松。今天的小朋友们也都格外地配合治疗,暖心的九院医疗服务把健康、欢笑、温馨、童趣带给每一个孩子,愿宝贝们以后的每一天都能平安喜乐。(小儿骨科  董浩娟)
九院儿科的孩子们这样过节! 为了让病房的小朋友也能过上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6月1日上午,我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筹备,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一场“节日盛宴”。
儿科护士们自发早早来到病房,把病区走廊、护士站装扮得七彩缤纷。病房里的孩子们忍不住跑出来凑热闹,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被五颜六色的气球映衬得愈加可爱。
当孩子心十足的儿科主任任明星把玩具摆满护士站时,现场气氛直接升至顶点,小朋友和家长们围在医护人员周围,迫不及待等着发礼物环节。“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瓜,争取拿大礼哦!”护士长司琴拿出两张色彩鲜艳的图片让小朋友猜猜上面是什么食物。答案揭晓:原来是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的桑葚和山楂。司护士长介绍了它们的功效,让宝贝们增长食物药用的见识。


猜谜语是伴随孩子们成长的经典游戏,平时忙碌的医生、护士阿姨们趁着过节的机会和小朋友们一起重温童年经典游戏。参与的家长和小朋友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氛围热烈。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开心地抱着自己的礼物爱不释手。我院儿科全体医护们还送上节日的祝福,祝宝贝们节日快乐,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现场的礼物除了有五颜六色的气球、玩具,我院儿科还给孩子们送出了两份特别的礼物——平喘止咳贴、中药香囊,以让大小朋友们了解传统中医药学的魅力。此外,儿科还给住院的学龄儿童赠送了多动症测评项目,让家长对小孩注意力情况有详细的了解。
我院儿科已连续七年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庆六一”主题活动,通过做游戏、发小礼物、小科普等形式,为孩子们提供快乐,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对疾病预防的认知。





我院儿科一直秉承中西并重的治疗原则:中医特色疗法有内服、外敷、穴位疗法治疗发热、咳嗽、鼻炎、哮喘、厌食、便秘、多汗、抽动、多动、遗尿等症;西医特色疗法有针对矮小、性早熟、肥胖、过敏性疾病、新生儿疾病、多动症、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同时,儿科医生经常外出参会分享自己的经验,深入社区、学校进行科普宣传。上周,儿科主任任明星被邀请至宜兴市医学会给同行讲课,医师沈琳娜也在网上进行了生长发育的科普宣传,向大众普及儿科生活实用知识。
按时令季节养生也是儿科的传统项目。六一过后就是端午,季节潮湿,蚊虫增多,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也会增加,我院儿科有中药驱蚊香囊和防疫香囊为孩子们的健康护航。端午过后,进入七月,也就进入冬病夏治的季节,这是每年一次调理身体的大好时机,小朋友们可不要错过哦。(儿科  张黎雯)
“云就诊”、“读书角”、多模式宣教,我院这个科室服务患者出... 随着今年疫情的反复,许多异地患者无法来医院院当面就诊或担心来院就诊增加风险,自2022年5月起,我院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互联网医院“网上问诊”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医院服务患者的成色。我院运动医学科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和患者点赞。
“云就诊”:患者在家即享高质医疗服务
“一张屏幕、一根传输线,看病更简单、更高效,宅在家中,人们就能享受到安全、贴心的诊疗服务。”我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对医院刚上线不久的互联网医院“网上问诊”功能有着清晰的定位。
为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我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糜菁熠和团队24小时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患者只需打开“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公众号上的“线上咨询”,即可实现与专家一对一在线复诊、预约检验等。真正做到让患者少跑腿、少担忧,让看病更便利、更简单。




“读书角”:最是书香能致远
当阅读和医院联系在一起,这缕书香尤为抚慰人心。
“读书角”布置简约,但书籍种类丰富。在医院等待检查、手术及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及家属只需简单登记即可免费借阅,舒缓身心,有效促进身体康复。简单一角不仅是科室文化的体现,更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构建医患温馨和谐之美。当科室浸润出书香,是治愈,是帮助,是抚慰。




多模式宣教:细节体现品质服务
服务从点滴做起,满意从口碑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为更好满足多样化患者就诊需求,以“快速熟悉住院环境、便捷住院生活”为前提,运动医学科加快开展多模式宣教。
制作科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采取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形式传递信息,让患者第一时间了解科室文化、围术期相关内容、科普知识、康复要点等。针对老年患者,提供“向导式服务”,主动带领其参观病房,并手把手指导床位用品使用。
此外,科室始终坚持患者至上,优化流程,定期进行“运医满意度调研”,针对问题持续改进,在提升医疗和服务质量上更显担当。






(运动医学科  朱琳怡)
职业康复——工伤患者安全重返合适岗位的守护者
    
        
            
            工伤康复领域中,医疗康复是基础,职业康复是核心。完善职业康复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职业康复(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OR)是个体化的、着重以重返工作岗位为目的的,设计用来减低受伤风险和提升工伤职工工作能力的一种系统康复服务。
            康复治疗师通过标准化访谈,获取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临床检查、功能和疼痛,工作信息。目前科室使用  ARCON  FCE系统对工伤患者进行标准化评估。使用BTE工作模拟器及工作站进行工作强化训练。治疗的重点是减少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局限和限制,如提升身体功能、改善焦虑情绪及重新建立复工信心等,有效提升工伤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及复工准备,最终安全重返工作岗位。
            大力推进工伤康复事业,促进工伤职工尽快实现身体、心理等相关方面的康复,对职工本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意义重大,而这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内在需求。
            我院职业康复病例:张女士,50岁,冲床操作工。4月2日工作时不慎摔倒,导致左肩疼痛,在其他医院保守治疗后,疼痛未见明显改善,且严重影响睡眠。5月5日,经我院诊断其为肩袖损伤,评估结果显示张女士因关节囊挛缩及关节僵硬导致肩膀主被动活动受限,疼痛增加,肌肉力量下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复工。
            医生、治疗师、护士进行联合查房及评价,制定康复策略:在蜡疗、关节松动等治疗基础上,加强主动训练,尽快进行职业功能康复,以提升身体功能及康复的信心。经过两周的训练,患者肩外展力量增加,关节活动度也有明显进步。治疗师跟患者每天沟通其变好的趋势,患者复工信心大增,笑容变多,主动参与如修剪职业康复室的花草等各类日常活动,与其他病人的沟通也逐渐增加。
            小刘,22岁,原为常州某职业篮球俱乐部的一员。因在比赛中被撞击扭伤,导致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现在自体移植前交叉韧带一个月后,因膝关节佩戴支具下,伸膝肌力下降,尚无法独立步行,遂至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
            职业康复治疗师徐博士仔细分析他的病情后,建议他在反重力跑台上进行步态和慢速步行训练,循序渐进,以尽快提升功能及加快重返赛场的时间。
            小伙子在职业康复治疗室接受健康宣教:小心踢腿动作;膝关节0-60度屈伸动作轻柔;加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耐力。进行反重力跑台训练,前三天先是在可视化视频下慢速调整重心、调整步态、让下肢重新适应正常步行所需要的本体感觉输入,后面逐渐提高训练量,增加速度、坡度及训练时间,提升心肺功能。两周后,小刘已可独立在跑台上慢速跑步20min,运动过程中无疼痛,左膝肿胀情况也缓解很多。在此期间,小刘也在佩戴支具的情况下,在职业康复治疗室进行全身肌力及耐力训练,这对其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尽快回到竞技比赛场打下良好基础。(康复医学科  王颖)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