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率先!4D全PEEK颅骨修补术在无锡九院成功开展 在医学的不断探索之路上,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始终奋勇争先。近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于省内率先开展一例4D生物活性支架全PEEK系列(4D生物活性支架+PEEK链接板+PEEK螺钉)颅骨修补术,彰显了神经外科团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患者困境:意外受伤,颅骨缺损带来身心双重困扰
此次手术的患者是38岁的王先生。4个月前,一场意外高处坠落事故,让他遭受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严重创伤。在外院紧急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探头植入术后,虽然生命体征得以稳定,但右侧额部颅骨缺损却成了“大烦恼”,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也如影随形,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求更有效的颅骨修补治疗,王先生慕名来到了我院神经外科。
入院时,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岳盛魁对王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王先生神志清楚,说话也很流利,但右侧额部约10cm×10cm的颅骨缺损十分明显,表面还留着一道长达20cm的陈旧性手术瘢痕,右眼已失明,左眼几近失明,行动需助行器辅助,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

术前CT
创新治疗:前沿技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岳盛魁医师深知对于这位年轻患者来说,选择一种合适的颅骨修补方案至关重要。经过与王先生家属深入沟通,充分考虑其年龄和身体状况后,决定采用领域内前沿的4D生物活性支架全PEEK系列技术实施手术。
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顺利完成操作。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出现积液等需要反复处理的问题,各项身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最终治愈出院。

术中照片

术后CT
技术优势:4D生物活性支架全PEEK系列,究竟好在哪?
4D生物活性支架融合了传统PEEK骨板的众多优点,其独特的微晶砂表面孔隙结构,为软组织和骨整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大降低了积液、组织塌陷、植入物暴露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保护脑组织方面,它的硬度与颅骨相近,如同为脆弱的脑组织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铠甲”,能够有效抵御外界可能的伤害。
这款支架在温度传导方面表现出色,对外界冷热环境的传导性能很弱,这意味着患者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不适,生活舒适度大大提高。再搭配上最新的PEEK螺钉,更是“锦上添花”,PEEK螺钉不会引发金属过敏反应或免疫排斥,能在人体内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对患者未来可能需要进行的磁共振、放射线治疗等产生任何干扰,为后续可能的医疗干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次4D生物活性支架全PEEK系列颅骨修补术的成功开展,为广大颅骨缺损患者带来了福音。从改善外观,让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到切实保护脑组织,降低健康风险,再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这一前沿技术全方位地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未来,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医学前沿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
 
毫米间拆除小指上的“定时炸弹” 成长途中的意外伤病如同乌云,让青少年的人生蒙上阴霾。近期,我院手外一科主任医师强力团队,成功为一名中学生小戴完成高难度小指肿瘤切除手术,以无影灯下的妙手仁心为少年拨云见日。顺利康复返校的小戴和父母给手外一科医护团队送上了“医术精湛除病痛,德艺双馨暖人心”的鲜亮锦旗。

中学生小戴7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小指有一肿物,无明显不适,当时并未重视。近3年来,肿物逐渐增大,局部泛红,虽没有明显压痛感,但小戴父母不放心,还是带着他慕名来到我院手外科就诊。手外一科主任医师强力为其详细查体并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血管瘤,需手术切除。
掌指结构十分复杂,精密如仪器,少年的右手遭受血管瘤侵蚀,苦不堪言。别看这一指头肿物小,却暗藏玄机:一是解剖复杂,手指集中了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结构,手术剥离难度高;二是剥离肿物后手指功能恢复是关键,直接影响少年的抓握、触觉等精细动作;三是患者年龄小,对术后手指的美观要求较高。

术中,面对少年尚未成熟的神经血管网络,既要完整切除肿物防止复发,同时又要避免损伤指神经、指动脉,主任医师强力与茅於博医师在显微镜下精准操作,完整剥离1.5cm*1.5cm*0.  5cm的肿物,并成功完成毫米级神经血管吻合手术,为少年执笔的右手续写了未来。
术后,考虑到小戴亟待重返校园、投入争分夺秒学业冲刺的特殊需求,手外一科主诊医师团队结合青少年生理发育特征量身定制阶梯式康复计划,为少年的功能康复“加油”;护理团队在护士长高丽婷的带领下,着重细节,在伤口护理、营养搭配、心理疏导等方面倾力守护。
小久科普:
一、常见手指肿物类型及特征
1、腱鞘囊肿(最常见)。特点: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活动度好。好发部位:指间关节背侧、掌指关节掌侧,典型症状:随手指活动大小可能变化,可能伴轻微疼痛。
2、腱鞘巨细胞瘤。特点:生长缓慢的实性肿物,好发部位:手指掌侧,典型症状:可能压迫神经引起麻木感。
3、表皮样囊肿。特点:与皮肤粘连,中央可能有黑点,好发部位:指腹或指端。典型症状:挤压可能排出奶酪样物质。
二、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1、肿物生长速度突然加快,持续增大超过3个月。
2、伴有疼痛、麻木等症状。
3、影响手指屈伸功能。
4、外观发生明显改变,如表面皮肤出现溃疡或颜色改变。
5、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火眼金睛!体检医生“揪”出气胸 在日常的体检工作中,医生们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常常能及时发现一些隐藏在身体里的“潜在危机”。近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医生就上演了  “火眼金睛”  识气胸的精彩一幕,成功为一位体检人员排除了重大健康隐患。
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定期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而把握最佳治疗时机,避免病情延误、恶化,提高治愈率和康复效果。
李先生从未做过体检,有吸烟史,前段时间曾出现半夜醒来胸口疼痛不适的情况,原以为是因打游戏侧躺,压迫胸部且吸烟过多导致的,所以并未引起注意。
几天前,他来我院进行健康证体检。在进行胸部X光检查时,负责拍片的余飞医生敏锐地察觉到李先生的胸片存在异常,并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杨杨。随后,杨主任与影像科唐建伟医生再次仔细查看胸片,确诊李先生患有液气胸,且气胸的范围和量都不容乐观,随时可能继续进展甚至危及生命,需进一步诊治。

健康管理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将李先生带到医院胸外科门诊,胸外科年福来医生随即安排其入院进行治疗。

体检中心护士陪同李先生快速办理住院手续、安全进入病房。在及时接受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李先生成功恢复健康。
回想起这次经历,李先生仍心有余悸,同时也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和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表示,如果不是体检医生的细心和专业,发现问题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并充分认识到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什么是气胸?气胸真的很危险吗?
气胸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疾病,通常发病突然,多由车祸、外伤等因素导致。但在一些患有肺部疾病,如肺气肿、肺大泡、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等的患者中,也可能因肺部组织的病变而自发性发生气胸。而在体检中,胸片和CT检查是发现气胸的重要手段。
轻度气胸通过休息和吸氧可自行恢复,但严重气胸可能导致肺部受到压缩变成萎缩状,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气胸可能进展为张力性气胸,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血氧和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李先生的案例再次证明,体检不仅是"走过场",而是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议:健康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基础体检,高危人群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次。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早的预防是发现!
早期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及时有效地治疗, 观察身体各项功能反应,适时予以调整改善,加强对自我身体功能的了解,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危险因子的产生,提高健康水平。
 
 
脑袋里血管堵了,还有救吗? 大脑,作为人体的  “司令部”,对血液供应的要求极高。一旦颅内动脉突然闭塞,每一分钟就约有  190  万个脑细胞凋亡,偏瘫、失语、意识模糊等症状就会出现,脑组织在缺氧中迅速走向衰竭。此时,“黄金  6  小时”  成为重启生命的关键窗口,而颅内动脉取栓术就是打开这扇生命之门的  “钥匙”。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团队凭借先进的颅内动脉取栓术,已成功挽救众多卒中患者生命,帮助患者重获新生。

争分夺秒,开启生命救援通道
病例一:从昏迷到重生的24小时。52岁的王女士一直身强体健,一日突发意识不清,半小时后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卒中中心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经急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头颈CTA提示基底动脉闭塞,情况十分危急,需立即行静脉溶栓治疗。 
卒中中心医疗总监、副主任医师高巍与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薛广团迅速启动卒中急救“DSA”导管室,取栓导管、支架精准“捕获”血栓,王女士的血流瞬间恢复。术后12小时,王女士清醒过来,且反应灵敏,对答如流,四肢活动恢复正常,最终顺利出院。日后生活可完全自理,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病例二:病危“古稀”遇上妙手回春。78岁的夏奶奶因房颤、心衰、肺炎、胸腔积液被送至我院,入院当晚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发病10分钟。医生完善急诊CT排除脑出血;头颈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情危重。
卒中中心迅速响应,高巍医师和徐云磊医师立即启动卒中急救“DSA”导管室,成功为其完成颅内动脉取栓术。术后6小时,夏奶奶逐渐清醒,部分语言功能得以恢复,右侧肢体可抬离床面。出院时夏奶奶言语清晰流利,右上肢可自主抓握,右下肢活动自如,不仅脑梗死症状好转,心衰指标、肺炎感染指标、胸腔积液量均明显改善,房颤心率也控制达标。

颅内动脉取栓术,技术亮点突出
1、微创高效:通过股动脉穿刺这一微创操作,将导管精准送达血栓部位,快速开通堵塞血管,恢复脑部供血,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创伤仅针眼大小。
2、精准定位:手术全程在DSA影像引导下进行,医生如同拥有了“透视眼”,能够清晰看到血管内部情况,精准定位血栓位置,避免对脑组织造成二次损伤,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3、延长时间窗:部分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经专业评估后仍可从取栓术中获益,这大大拓宽了救治范围,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降低致残率:国际研究证实,取栓术能使患者独立生活率提升3倍以上。无锡九院卒中中心凭借精湛的技术,让众多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降低了卒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专业团队,守护生命之光
一个个成功病例的背后,是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专业团队的不懈努力。卒中中心团队均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在神经介入领域深耕多年,熟悉各种复杂病情的处理。从患者入院那刻起,MDT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快速诊断、精准治疗,每一个环节都尽显专业与专注。卒中中心医疗总监、副主任医师高巍说:“无论深夜还是凌晨,只要患者需要,我们一定第一时间响应,争分夺秒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快速识别脑卒中,及时就医获取最佳疗效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在卒中发生的第一时间察觉并及时就医,“BEFAST”中风识别口诀一定要牢记!
Balance(平衡丧失)、Eyes(视物不清)、Face(脸歪)、Arms(手无力)、Speech(口齿不清),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请立即拨打  “120”。到院后,请直接前往急诊卒中中心,告知“疑似脑梗”优先分诊。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卒中患者点亮生命之光,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ERAS“护航”高龄髋部骨折老人 近期,我院创伤骨科一天内收治了两位高龄髋部骨折患者——88岁的曹奶奶和95岁的顾爷爷。在ERAS理念精准治疗下,两位患者均在48小时内完成手术,并打破传统康复困境,实现了远超预期的快速康复,最终顺利出院。这充分体现了无锡九院ERAS模式应用的卓越成效,为同类病症的救治树立了新标杆。

高龄骨折,挑战巨大
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损伤,尤其是高龄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传统治疗方式恢复周期长、并发症多,因而这一疾病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此次收治的88岁曹奶奶和95岁顾爷爷,均因股骨粗隆骨折导致行动受限,疼痛剧烈。面对如此高龄的患者,创伤骨科团队决定采用ERAS诊疗模式,以最小化手术创伤、加速康复为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ERAS多环节优化,精准施治
在ERAS理念指导下,创伤骨科团队从术前、术中到术后全流程优化管理。
术前优化方案:团队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进行MDT会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同时,通过术前宣教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术中精准操作:在麻醉团队全力保障下,创伤骨科医师们勇闯“高龄患者”手术禁区,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患者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快速康复:采用多模式镇痛管理,有效控制疼痛;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营养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科学饮食方案,促进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

精心护理,助力康复
考虑到高龄患者的特殊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团队给予全流程专业照料,如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等。每位护士都把老人家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来照护,密切关注他们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当顾爷爷疼痛不安时,会轻轻握住他的手,轻声细语地抚慰,帮助缓解疼痛;当曹奶奶焦虑难眠时,她们会耐心倾听,用温柔的语言和行动给予她心理支持。得知患者术后胃口不佳,责任护士顾依璐一边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耐心讲解合理饮食的好处,一边与营养科医师积极沟通,优化健康食谱,确保患者摄入足够营养。

ERAS诊疗模式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满意度。创伤骨科团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深化ERAS精准治疗,助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重回健康生活。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