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车祸骨盆骨折,创伤骨科专家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63岁的吴阿姨,前段时间因车祸致头胸部外伤、四肢骨盆多发骨折,我院收治后,摄片提示其左侧耻骨上下支及髂骨、骶骨骨折。好在我院创伤骨科专家团队根据吴阿姨身体状况精心为其设计了巧妙的微创手术,让其恢复了往常每日一散步的健康生活状态。
考虑到吴阿姨年龄大、病情危重、骨盆前后环不稳定等情况,收治患者后,医生第一时间告知其必须早期手术,以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这对挽救生命、损伤控制及功能恢复极其重要。
负责接诊的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马运宏对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视,立即组织科内讨论,认为钢板固定骨盆骨折创伤太大,且存在损伤重要血管神经等风险,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且应用外固定架临时固定,针道感染风险较高,并会影响患者日常穿衣、起坐,不便术后护理。
综合吴阿姨全身情况及骨盆稳定性等条件,在党委书记芮永军的技术指导下,马运宏医生为患者施行了微创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前环INFIX内固定术(anterior  subcutaneous  internal  fixator),手术过程顺利且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双侧切口仅4cm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恢复正常行走及下蹲起立,并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已在子女陪伴下顺利出院。
据悉,骨盆骨折是临床中相对不常见的骨折,多因高能量暴力损伤造成,其预后较差,且易合并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无锡九院创伤骨科常规开展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术式,包括通道螺钉置入、骨盆前环经皮INFIX内固定、后环骶髂螺钉置入术等,手术切口小,损伤轻。
     其中,INFIX内固定术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于双侧髂前下棘平面髂骨,连接杆经下腹部皮下固定,兼顾了钢板的稳定及外固定的微创等优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及较高的生活质量,疗效能达到患者预期满意度。此外,INFIX应用于肥胖患者优势更加明显,因为肥胖患者腹部膨隆,位于“比基尼区”的连接杆对皮肤激惹更少。(创伤骨科  刘浩)

 
肩关节“冻结”了怎么办?康复医学科新技术“解冻”快!... 骨科和康复科医生在门诊上经常会碰到肩关节活动受限或者僵硬的病人,往往还伴有疼痛,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冻结肩”。
冻结肩的轻症患者可通过蜡疗、电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及关节松动、牵伸训练等关节运动治疗来逐步改善肩关节功能。但是有些患者因肩关节活动受限时间较长,情况严重,通过以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
我院康复医学团队在无锡市内首次开展一项新技术——“程序化麻醉下无痛手法粘连松解术(姆瓦技术)”,以帮助这类患者尽快改善肩关节功能,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这项技术最早由美国的Dodenhoff  RM教授[1]开展,但由于存在骨折、肌腱及神经的牵拉伤、关节软骨损伤等风险,医生和患者的接受度不高。上海九院蔡斌团队首先在国内引进此技术并对术中手法进行改良,同时增加了术前及术后的一系列镇痛消炎及维持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在减少治疗风险的同时获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吴晓亚至上海九院进修,回来后顺利开展该项技术。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都保持清醒状态、无疼痛感,且操作时间较短,仅需十几分钟,相对于松解手术,其风险和损伤小,治疗效果更稳,且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两个病例:【病例一】患者高某某,男性,57岁,2021年7月份机器压伤致左手2—4指末节离断,后因长期制动导致肩关节受限半年余。


【病例二】患者韦某某,女性,51岁,2021年12月份机器绞伤致右拇侧副韧带损伤,后因制动导致肩关节受限3月余。


 

 


我院第一届科教大会暨院重点专学科建设大会隆重召开
为充分发挥科研教育在医院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品牌办院”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教、研高效、高水平发展,推进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三名”战略落地落实。我院于3月26日上午在公卫大楼12楼会议室召开第一届无锡九院科教大会暨院重点专学科建设大会。医院全体领导班子、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及助理,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临床青年技术骨干及硕博士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副院长糜菁熠以“理想光芒点亮专科发展,创新精神引领科教兴院”为主题作《科教“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报告》。报告中历史性回顾医院发展历程,全面总结“十三五”以来医院在专学科建设、人才团队、科研成果上取得的成绩和成果,精准分析医院科教研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科教“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作全面部署,并着眼于2022年科教计划,针对重点专学科管理、平台建设、科研指标、教学组织体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成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表达了医院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以学科为引领,促内涵式发展,致力于将无锡九院打造为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手外科主任助理、科教科科长助理赵刚作《医院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目标》报告。通过自己的临床和科研经历,以具体实例分析目前医院学科建设的大背景,设立专学科建设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实事求是指出骨科、综合科室学科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计划,认为临床工作与学科建设需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关键在于脚踏实地、迈步奋进。




科教科科长吕彩霞回顾医院临床教育发展,阐述目前临床教学管理的现状,汇报了科教科对教学工作的重点安排及部署,建议完善架构制度、建立教研室工作机制、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完善学生过程管理、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争取更多教学成果。




医务科科长朱建栋对医院重点专科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做详细解读,结合医院和科室的十四五规划,围绕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医疗质量管理、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程、动态、规范  的专科建设管理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人事科科长唐淼龙对学科带头人管理及绩效管理办法作全面解读,以具体要求明确负责人的职责担当,营造赶学比超的竞争氛围。




会上,科协主席许亚军对医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修订作精准解读,强调科协在医院的设置中是行业内独树一帜的创新举措,介绍医院科协的建立是一个由表及里,从单一的科技创新申报渠道到激励促进专学科建设的演变史。发展至今,关于医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已修订改版多达七次,涵盖16个章节共计70余条细则,更细化、更全面的修订内容足见医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




随后,党委书记芮永军与院重点专学科主任签订责任状,将各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各层级负责人。10个省重点专科创建科室、4个市重点专科创建科室、3个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创建科室科主任一一上台领取责任状,并表示这既是各科室完成医教研发展任务指标的“军令状”,也是加压奋勇争先的“立誓词”,更是干好2022年工作的“动员令”。




会议最后,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做大会总结。他肯定了医院在科研平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面对医院发展新形势,科技创新和教学工作要以短板问题为导向,压实责任、聚力发展:一是要求科主任认真研读科教大会上各项政策资料,对标找差,细化科内配套政策,提高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让能者收获更多;二是要以科主任为关键少数“抓手”,作医教研引领作用;三是严格专学科管理机制,明确平台支撑的时限设置和经费预算,将临床工作与学科建设紧密联系,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聚力人才建设,九院科研人也要珍惜平台和机会,做出自己的成绩;四是建立分层级培训机制,齐抓共管,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最终取得实效;五是充分利用好医院内外充沛资源,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发展思路,强壮自身医教研实力;六是要求激励与追责相辅相成,强化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力推进目标任务完成;七是全院上下一盘棋,统一思想、脚踏实地,科学建立远近景规划,投入资金增添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医技部门同频发展,以“闯劲、韧劲、拼劲”的九院“三劲”精神再创医院新高地,管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我院2022年第一届科教大会暨院重点专学科建设大会的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医院医教研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为医院继续坚定不移走深走实  “专学科发展、医教研兴院”之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方向。医院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切实履行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九院科创力量。

“感冒”也会致命?ICU合力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近日,在医院后勤工作的王阿姨,得了一次“感冒”,未予重视,差点丢了性命。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细致的服务下,王阿姨转危为安。
2月26日当天,时钟指向凌晨1点多,我院急诊医护仍忙碌不停,当班朱医生遇到了一个被众人扶进来的熟悉身影,“这不是我们医院后勤部的王阿姨吗?她怎么了?”
原来王阿姨年前开始咳嗽和胸闷,由于家里年关忙碌,自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未予重视。年后,王阿姨明显感觉咳嗽、胸闷加重,且伴有胸痛症状,自行在药店购买“心痛片”却无效果,渐感喘不过气,直至意识模糊被家属紧急送至医院。朱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肺部大片炎症,几成“大白肺”,且血压持续下降,收缩压最低60mmHg,病情已随时威胁生命,考虑以“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疾病立即收入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

这里小久医生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脓毒性休克”?这是重症医学科凶险非常的疾病,如救治不及时,易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3%。简单来说,此病为各种感染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且合并严重的细胞和代谢出现紊乱,严重的患者甚至经过液体复苏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压。王阿姨就是一开始咳嗽加咳痰,未及时治疗,后续病情加重,导致大面积的肺部炎症,出现脓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在重症医学科葛新主任带领下,医护人员立即给予王阿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复苏补液和升压药维持血压等抢救措施。尽管已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患者状况仍未见好转,体温高达40℃,甚至由于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王阿姨的心脏开始承受不住了,床旁重症超声显示其右心搏动明显减弱,仅有正常功能的40%,肾脏功能紧跟着恶化,肌酐指标直线上升。
考虑到病情恶化迅猛的主要原因是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且患者呼吸、血压持续不稳,已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医护人员给王阿姨实行了“俯卧位通气”技术。这是一种对ARDS患者十分有效的手段,可改善肺部的通气和血流分布,在新冠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此技术对于医护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我院重症医学科先前已成功开展多例病患施救,有着娴熟的经验和技术。





成功实施“俯卧位通气”



开展“俯卧位通气”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葛主任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建议可采用非常先进的NGS即基因测序技术,最终从肺泡灌洗液中找到了凶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此凶狠的细菌致病细菌序列高达13.9万个之多,多数抗生素已“挡”不住它。好在经验丰富的葛主任凭快速“揪出”凶手,给予针对性抗生素治疗,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经过几天的高难度“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王阿姨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再历时9天的治疗,已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逐渐苏醒过来。连续多日的镇静镇痛药物控制使得此时的王阿姨肌肉力量下降明显,ICU医护人员就及时辅助王阿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直至略有好转,再次进入训练。





俯卧位通气后成功脱机拔管下床训练的王阿姨



20天的努力、一次次生死线上的较量、及时的基因测序及“俯卧位通气”实施、精湛的技术······王阿姨最终顺利出院,她和家属对重症医学科竖起了大拇指,“九院医护就是我的家人,这个大家庭对谁都格外亲切,想尽一切办法全心全意救治每一位患者,平时工作时见多了他们抢救生命的忙碌身影,没想到我自己有一天会躺在这,是他们精湛的技术救回了我,让我更加明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意义!”(ICU  姚浩)






“绝处逢生”!手外科给他装了个人工近侧指间关节
对于经历过惨重手外伤的小飞来说,尽管第一次手术保住了手指,可术后的手指“犹存却残”:由于右示指骨折畸形愈合,致使关节活动基本丧失,僵直的手指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但近日,小飞接受了“食指近指间人工关节置换术”,这次手术,改善了伤指的关节屈伸,让其“绝处逢生”。
“手指试着慢慢伸直,试几次,可以感觉到变化吗?”在我院手外科九楼的病房里,手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赵刚博士正在给26岁的小飞检查其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术后手指功能的康复情况。这是市九院的新一代人工近侧指间关节置换,可降低患者的右示指致残率,最大限度提高其手指功能。




患者小飞,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因4个月前被重物砸伤致右示指粉碎骨折,曾行示指内外固定术。近期患者出现伤指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且疼痛难忍,复查时显示其受伤示指骨折畸形愈合:右示指粉碎性骨折术后,部分骨头已愈合,仍有部分因自身骨生长因素而产生关节面塌陷。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手外科赵刚博士专家门诊就诊。




经过仔细检查,患者右示指掌侧近指关节周围见疤痕,右示指PIP僵硬,主被动屈伸活动受限,仅有微小的主动活动,生活、工作严重受影响。赵主任与科室团队探讨研究,决定对其进行指间关节置换。
    为此,赵主任团队又多次进行科内讨论,形成两种手术方案:一种是脚趾关节游离移植术,但会以一个脚趾损伤为代价;另一种是通过人工指间关节置换,常见于严重的指间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导致的指间关节变形或严重外伤所导致的手指关节损伤,其原理是使用人工关节恢复手指的正常活动功能。两种方案都能达到基本恢复指关节功能的效果,然而,赵主任考虑的更多:“综合患者年龄、职业需求、身体适应条件等,指关节在其手功能组成中作用很大,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直接决定手功能和劳动力的恢复情况,同时,其年纪尚轻,如果以脚趾损伤为代价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飞的情况,人工指间关节置换在减轻病痛、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上都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赵主任和团队在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从背掌侧做切口,以减少手背侧结构损伤,在对疤痕、肌腱、韧带进行松解和对粉碎的骨片进行进一步清理后,将假体精准接入。整台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指间关节稳定,术中指间关节即刻从原本0度屈伸到被动关节屈伸可达100度。




术后5天,患者右示指主动活动可恢复至70度,再结合早期肢具保护和功能康复锻炼,远期手指功能恢复乐观。赵主任介绍,手指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对医生要求较高的精细手术,近年来国内开展此类手术不多,因此选用合适的假体与适应症患者缺一不可。




据悉,此次手术采用的是由日本引进的锁定型非限制性假体,该假体由两种材质组合而成,成熟度较高。其原理类似于大螺丝套小螺丝,以两个螺丝腿牢牢“扎根”于指关节间,令其更稳固。尤其对于像指间关节这类非负重但多牵拉的部位而言,它除了能够消除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手部功能和很好地矫正畸形外,后期指关节的抗牵拉性相对较强。
如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指间关节置换能代替患肢关节功能,让患者重新拥有正常双手,给指关节损伤患者带来福音。不仅如此,此项新技术业务的开展,也为医院骨科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宣传科)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