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颈椎病术后15年复发,脊柱外科微创翻修术“显身手”
“今天手术,两天左右就能出院”老龄颈椎病患者也可以实现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已很常见,神奇的脊柱“微创手术”就可以做到!
1个月前,我院脊柱外科团队应用“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成功为一位老龄患者解除了困扰许久的颈后方疼痛、双手麻木等症状,术后老人明显感到疼痛麻木症状得到缓解。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第三天即可出院。
患者邱伯伯是一名年近70岁的企业退休职工,15年前因颈椎病于外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邱伯伯出现颈部双侧肩后方酸痛,时轻时重,未行特殊治疗。半年前,其颈后方疼痛加重,向双上肢放射,伴有左右麻木感,同时出现行走不稳,遂至外院行颈腰椎MRI检查:C3-5融合术后改变,C3-4间隙水平脊髓信号改变,C3-7椎管狭窄,L4-S1融合术后改变,L3-4椎间盘突出。为进一步治疗,邱伯伯慕名来到我院脊柱外科张树军博士门诊,以“混合型颈椎病”收住入院,张博士瞄准其双侧C4神经根症状,准备进行脊柱翻修手术。




以往的脊柱翻修病例基本上要通过开放手术来解决,手术创伤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原手术部位形成软组织疤痕黏连、再次手术时出血多、原有内植物需要取出、原有减压部位骨组织已经缺如,神经致压物可能与神经存在黏连容易造成神经损伤等多重困难。
外科手术界常有一种说法:“宁可做十台首次手术,也不做一台翻修手术。”脊柱翻修手术涉及对神经的精细处理,更是对医生技术和心理的考验。
张博士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对于邱伯伯来说,二次复发后需要翻修手术,颈椎患病位置手术风险高,必须一次到位,经不起再折腾。所以翻修手术的难度系数明显高于初次手术。如行传统手术存在切口大、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而“双通道脊柱微创内镜手术”则有伤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多,耐受不了传统手术的老年患者,有明显优势。




3月5日,张博士团队为这位67岁的患者于双通道内镜(UBE)下行C3/C4间隙180度双侧C4神经根减压术。在脊柱内镜下所有的病灶均可在成像系统放大后清晰的显示在特殊的荧光屏幕上,医生可在屏幕放大视野下精细操作,安全性更高,术中组织损伤范围更小,手术时程更短,手术出血不超过20ml,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以下床活动。




3月7日,邱伯伯已经开心地下床,步伐轻松的在病房散步,夸九院技术好。随后即可收拾衣物准备出院。(宣传科)

“见惯大场面”的科室,这次接到了一机一人?
3月11日中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我院急诊台响起:“喂,你好,是九院吗?我这里是119。有个手指卡在机器里的病人马上要从东亭送过来,请做好准备,我们带好工具一起过来。”急诊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告知当班医生、联系麻醉科、通知门口保安及时疏导车辆,做好一切接诊准备工作。
 随着急送车辆的鸣笛声,医院保安立马疏散急诊通道,严阵以待的急诊医护人员冲上前,打开车门看见:50多岁的段阿姨右手被牢牢卡在一个约2立方米的长型绞肉机中!消防员已于事发现场尝试进行机器切割,但由于机器内部结构复杂,考虑避免患者手部二次受伤,消防员连人带机器直接抬进了我院急诊。
急诊科医生陶先耀第一时间查看患者病情。承受巨大痛苦的段阿姨躺在地上无助地喊叫:“救救我医生,疼死了,求求你们救救我!”陶医生一边跪地仔细检查,一边稳定其情绪:“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你不要怕,先保持冷静。”急诊科护士们立即配合建立静脉通道,辅助病人平卧,上心电监护,监测体征。麻醉师在B超下行全麻令患者陷入沉睡,好配合下一步取手工作。随后,消防员取出工具,与现场医护的默契配合,10分钟内安稳取出患者受伤右手,眼见无名指、食指、中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现场医护立行加压包扎。有条不紊、沉着应对的场景让在场的消防战士连声感叹:“从手外伤紧急处理的整个流程的流畅来看,九院不愧是我们的首选,交到你们手上,我们也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急诊科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护士陪同下行CT、X线检查。手外科张志海主任团队根据段阿姨手部受损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前讨论并精细制定其手术方案。手指前端不全离断、外露明显,指甲挫裂,指骨纵形骨折。急诊手术为其保留肢体长度,行清创指骨切开复位内固定+甲床修复术,尽量维持患指修复完整,最大程度保留患者手部功能。目前,段阿姨手术后恢复良好,家属也我院医务人员的努力十分感谢。(宣传科)

重磅!无锡九院骨外科入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骨外科学进入全国百强“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骨外科学首次参评即进入全国百强,排名91位(全国共1634家医院参评),学科实力稳居全省骨外科学前列。




STEM科技量值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提出,是对评价对象的医学科学与技术水平与前沿性的多元立体评价矩阵,自发布8年来,始终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是中国医院最具权威的排名之一。
此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634家三级医院,此次发布综合及31个学科前100位医院,并沿用统一标准、统一来源、统一方法,从科技产出、学术影响和科技条件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提高直接指标权重,强调实际贡献和绩效;淡化人才称号,体现科技活动实效;持续加大学术不端惩戒力度,强化科研诚信;注重临床科技成果,凸显临床研究能力;突出高质量研究,引导提升科技成果质量。




无锡九院骨外科学荣登科技量值排行榜百强,位于全省前列,是对医院科研项目及奖项申报、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工作的肯定。
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骨科医院,大骨科体系已形成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足踝外科、运动医学科、手外科、小儿骨科、慢性创面修复科、骨内科“九位一体”诊疗格局构架。现为国家卫健委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手外科显微外科教育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江苏省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定点机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建设单位。设有顾玉东院士工作站,邱贵兴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骨科核定床位500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先后获得2020  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2021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高端医学专家团队、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博士、省突贡专家等。在国家级、省市各级医学会、协会担任学会任职的医务人员逾百人。





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现代化的医院科教新楼业已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建设有微创外科培训中心、基础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3D打印中心等,为医院创建重点实验室及各类基础与临床实验提供场地空间。骨科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成功建立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分中心,建立科研平台,开展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2021年成立苏州大学微创骨科研究中心。




今后,无锡九院将继续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强专科、大综合,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契机,重视人才外引内培,促进临床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无锡和增进百姓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刀尖上的精巧艺术,我院专家成功摘除罕见巨大神经鞘瘤
男子右侧腋部长了一个成人拳头大小的肿块,增强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考虑为神经鞘瘤。如不及时手术去除,肿瘤继续增大可能至右上肢瘫痪,且有良转恶的风险。国之名医、我院院长芮永军于刀尖上“起舞”,为患者成功切除这一罕见巨大肿瘤。
52岁的王先生是企业里兢兢业业的技术人员,18年前曾查出右侧腋部有个拳头大小的肿物,既无疼痛也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就未予重视。近年来,肿物增长缓慢,但由于时间已久,最终形成突出皮肤的显眼肿物,并压迫神经导致上肢麻木,同时严重影响王先生的侧卧睡眠质量。
1个月前,王先生在无锡某三甲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前胸部CT显示腋部肿物增大,王先生想在医院一并解决,却被告知由于腋下血管神经丰富,手术风险大,建议转至九院。满怀希冀的他来到我院骨科芮永军院长门诊,CT发现王先生右侧腋窝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建议增强CT及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很快,在CT及MRI的双重验证下考虑:王先生的右侧腋窝为5cm*6cm左右的神经鞘瘤,且肿瘤已大张旗鼓地与腋窝争夺着“地盘”,巨大的神经鞘瘤将周围的神经紧密包裹,臂丛神经根部深陷于肿瘤内,腋窝被肿瘤撑至变形,整个肿瘤形似“巨大土豆”,任其发展将导致上肢瘫痪、肿瘤良转恶等严重后果,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摘除。
如此巨大的腋窝内神经鞘瘤实属罕见,手术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芮院长及其团队从手术安全性、术后快速康复等角度进行讨论,为王先生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
由于肿瘤与臂丛神经及腋动静脉紧密相邻,因而,手术成功的关键不但在于能否彻底清除瘤体组织,更是要竭尽全力保留运动和感觉神经,避免这些神经受到损害。手术难度不一般,对于主刀医生的解剖功底和手术技术都要求极高。
术中15cm手术切口,肿瘤组织暴露良好,芮院长“抽丝剥茧”,完整地取出整个瘤体。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患肢感觉运动血供良好,术后切口顺利愈合,并于一周后顺利出院,右侧腋窝疼痛及上肢麻木术后完全缓解。
出院的当天,芮院长仍奋战在手术台上,无法面对面关照王先生后续注意事项,不放心的他叮嘱团队的主治医师周明,务必告知患者用三角巾于肩关节内收贴胸位悬吊4-6周,并拍患肢照片传来亲自过目。
如今,一块刻着“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牌匾正悬挂在创伤骨科的文化墙上,表达着患者王先生对我院专家精湛医术和温情服务的感激之情。“芮院长高超的技术、严谨的专业态度让我打从心底佩服,而九院护理团队的贴心服务也同样让我感动。术后第一天,我因麻药反应,半夜呕吐,值班护士二话不说立马帮我处理呕吐物,辅助缓解不适,让我能安心入眠。这个小小的细节足见医院‘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早已根植于每一位医护人员心间。”




什么是神经鞘瘤?神经鞘瘤是源自神经髓鞘  Schwan  细胞的良性肿瘤,是周围神经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的部位,多见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上肢多于下肢;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  20一50  岁)居多;90%  为单发。肿瘤多沿神经干的一侧偏心生长,大小不一,直径多小于5cm  ,极少恶变。
    临床表现:可长期无症状,偶患者常因神经走行部位出现肿物,受累神经支配区麻痛、无力为主要症状就医。较表面者,可触及肿物,沿其长轴向两侧推动、叩击或按压肿物,可有剧烈疼痛或放射性感觉异常(  Tinel  征阳性)。恶性神经鞘瘤常出现明显疼痛或神经症状。
    预后与治疗原则: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完整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宣传科)

冰雪锻炼至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运动医学科微创手术让小伙...
雪道的尽头是骨科?近期冰雪运动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但由于冰雪运动的特殊性,韧带损伤、肌肉拉伤等更为常见,这一类损伤与运动医学科有着紧密联系。
近日,我院运动医学科就收治了一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患者小刘。一年前,小刘滑雪时无意被人从后方高速撞击右肩,导致右肩关节向前下方脱位,在其他医院手法复位后,休养了一段时间,几个月后小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一次伸懒腰时,小刘的右肩竟又脱位了,心急如焚的他再次找到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同样休养数月后,在取柜顶物品时右肩再次脱位。短短半年内就经历三次脱位,小刘心生恐惧,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多方打听下,小刘寻到我院运动医学科糜菁熠副院长专家门诊,经专业查体和CT检查,糜院长为小刘明确了诊断:原来小刘第一次脱位时已导致肩关节盂损伤,同时肱骨头也被挤压出一道深深的骨槽,所以即便手法复位,后期也易因关节盂和肱骨头骨槽互相“咬合”而导致时常发生脱位,医学上称之为“肩关节习惯性脱位,Hill-Sachs损伤”。




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脱位反复发生,除了撕脱伤外,还会造成相关软骨和骨性结构损坏,使治疗更加困难。而反复脱位又会明显加剧患肩的退行性变,使关节老化提前。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糜院长团队为小刘进行微创肩关节镜下冈下肌肌腱及后关节囊填充术(Remplissage手术)、盂唇修复术及韧带皱缩术。肩关节镜下手术重建修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显著优势。传统手术10cm左右的伤口,现在被3-4个1cm不到的小切口所取代,外表美观,术口感染风险率降低,以最小的医源性损伤实施最有效的治疗。
在专业运动康复师的辅助下,术后小刘恢复良好且迅速,做肩关节外展时再无恐惧感。专家提醒:对于因运动损伤、车祸伤等各种创伤导致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尽早到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处接受诊治,以免肩关节脱位反复发生,成为“习惯”。




(运动医学科   谭济阳)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