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专家出诊
名医风采
名科荟萃
医保政策
交通指南
九院风貌
医院概况
发展历程
公示公告
院务公开
科研教育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继续教育
教育基地
进修管理
导师风采
九院文化
核心体系
党建园地
文明九院
久苑报
爱心联盟
健康科普
招标信息
信息发布
招标项目
中标通告
人才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守正创新,肩鸿任钜——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年...
初夏之日,万物并秀。6月1日,“2024年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年会”在无锡隆重开幕。近3000名行业大咖、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搭建中国运动医学医师学术交流平台,围绕运动医学前沿、难点和热点问题,力争全面深入剖析运动医学最新进展,展示运动医学最新成果转化、运动医学前沿手术技术和最佳治疗措施,畅想学科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大会名誉主席邱贵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张英泽,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敖英芳,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江苏省医师协会会长陈卫昌,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会长蒋青等重量级医学嘉宾出席大会并致辞。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秦咏薪,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顾文龙,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笪学荣,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滨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新宇等重要领导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
大咖云集,巅峰论道。全场嘉宾观看完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5周年纪念视频后,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敖英芳在致辞中,首先与在场嘉宾们回顾了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成立五年来的奋进历程,分享了一路来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搭建出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对专家们的引领和帮助、同仁们的创新与探索以及所有支持分会成长建设发展的领导和嘉宾们表示感谢。分会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继续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推动运动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在致辞时表示,本次年会由市九院参与承办、在滨湖区召开,既是对市九院骨科等重点学科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滨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鼓励激励,对于进一步推动运动医学学科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他殷切期望各位“杏坛精英”能不吝赐教、倾囊相授,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为运动医学这一新兴学科,搭建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全民运动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滨湖也将持续优化全区医疗资源布局配置,打造更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市九院加快新院区建设,用更具温度的“健康答卷”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诚挚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在滨湖多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太湖山水间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势,为滨湖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
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秦咏薪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无锡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工商名城、科创名城、旅游名城、教育名城,还是卫生名城。近年来,无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加快推进名院、名科、名医“三名”建设,高位嫁接国内外前沿领先的医疗资源和技术,积极推进包括“全民科学健身促进行动”在内的健康十大行动,建成包括市九院在内的11家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全力打造“健康中国”无锡样本。相信通过此次年会,必将对我市运动医学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吸收好、转化好本次年会成果,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无锡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张英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盛会的举办汇集国内众多专家与学者,共同探讨运动医学领域核心议题,凸显了我国运动医学的研究力量及影响力。他分享了科技进步与医疗机构发展对促进公共健康的有效途径,以及提升运动员健康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对运动医学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大会名誉主席邱贵兴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此次盛会是一次高效互促交流、充分展示无锡九院骨科成绩的良机。随后,他娓娓道来国内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背景和历程,并强调“以人为本”的加速康复理念是运动医学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之一,需强化技术与人才保障,希望同道们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寻求创新与突破,共同携手为竞技体育及全民健康服务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再立新功。
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会长蒋青介绍了江苏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一年来的成绩和积极探索;呼吁运动医学同道们以大会为契机,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运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引进国外先进的运动医学理念和技术,提升国内运动医学的诊疗水平和研究能力。
江苏省医师协会会长陈卫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是江苏省历史上首次承办中国医师协会的国家级别运动医学年会,意义非凡。他介绍了江苏省医师协会的发展宗旨,表示相信在运医前辈的引领下,通过全体运医人的共同努力,传承延续创新精神,将中国运动医学事业推向国际更前沿,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表示,运动医学研究与应用在时代进步与科技快速发展下持续深化与拓宽,希望同仁们保持敏锐洞察力与前瞻性思维力,在全社会共同推广“体医融合”、“体卫融合”理念,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此外,他简要介绍了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的创立故事,希望领域内同仁们能借此交流机会,共同助推运动医学事业攀新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工作成效以及中国运动医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创立背景、意义及成绩,并表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医师协会的合作和交流,以平台为抓手,整合创新资源,为运动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更有力支持,助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新一轮医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在致辞中分别介绍了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的建设成效,并表示分会要积极开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研究,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制定行业规范和指南;加大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宣传和引导。她鼓励所有参与者互相分享技术创新成果,共同为推进国内运动医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
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中,张英泽院士、李国平教授、陈世益教授、卫小春教授、刘玉杰教授、蒋青教授、白伦浩教授、王健全教授、徐卫东教授、蔡道章教授、邢更彦教授、李彦林教授、敖英芳教授等国内运动医学、骨科大咖们聚焦骨病和运动医学诊疗、手术和康复实操、学术理论与研究成果、运动医学行业发展等方向,分别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运动医学与奥运医疗保障、肩袖修复、关节软组织损伤治疗、运动损伤诊疗对策、骨与大脑对话、优化骨关节炎运动疗法、肩脱位改良治疗技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恢复及翻修策略、踝关节损伤精准治疗、冲击波治疗、膝关节康复运动处方、运动医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开讲,分享运动医学领域前沿观点,给同道们带来全新视角,引领各分会场精彩登场。
“锚钉有新、全内有术”专题会
在该专题会上,专家们围绕“肩胛下肌腱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膝关节叉韧带全内重建技术”等话题进行发言,总结相关领域技术新进展。
胶原蛋白诱导自体软骨成形技术研究专题会
专家们围绕胶原蛋白诱导自体软骨成形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精彩发言,共同探讨领域内技术新理念。
基础研究与创新转化专场
专场正式开幕后,专家们围绕运动医学基础研究发展与展望、创新转化实践工作及关节手术智能化未来等前瞻性研究内容进行激烈地探讨与交流,夯实基础,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助推运动医学事业的创新发展。
青年专场论坛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青年,青年骨干是运动医学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做好行业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事关行业的未来。
专场首先举办了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汇集青年骨干“智慧之声”。
青年专场论坛为膝、肩、踝、髋、腕领域青年医生和研究学者提供了一个互促交流、互助学习的宝贵平台。与会青年骨干分享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探讨相关疾病的先进诊断、治疗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并激烈讨论运动医学领域发展趋势、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专题论坛
论坛重点关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预防、诊断、重建治疗及康复,与会者们以各自临床实例为引,分享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研究成果,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重建等方面最新进展。
手及腕关节论坛
围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与会者们通过大量诊疗案例,探讨相关疾病患者的微创手术方法、康复指导实践、腕关节镜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最新进展。同时,与会人员还共同探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与挑战,为推动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
足踝运动损伤论坛
专家们主要从下胫腓联合损伤、骨折与内侧不稳诊疗、跟腱损伤、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诊疗四方面进行探讨,共同展示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的最新应用及研究成果,探讨关节镜技术的适应症,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促进足踝外科关节镜诊疗研究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基础生物力学——胸腰椎专题
专题精准“对焦”脊柱疾病尤其是胸腰椎疾病的微创治疗。与会者们分享各自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脊柱镜下融合技术的经验与心得,探讨胸腰椎脊柱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康复等方面最新进展。
运动促进健康论坛
随着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体卫融合已在健康中国进程中成为重要支撑。运动促进健康专题上,专家们的发言、探讨旨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积极开展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防治、体质监测、健康产业发展等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全面保障,同时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增强百姓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动康复专题
作为大会第一天“运动康复专题”讲座的延伸,今日专题论坛专家们就大众目前最为关注的“体医高效融合方式”和“受伤后重返运动的时机”两大焦点话题,进行发散性讨论,并提出明确的临床实践依据。
肩关节脱位专题
专家们重点关注肩关节脱位术后重返运动标准、疾病诊疗方法研究及疗效、术后骨不愈合的影响、关节镜诊疗分析等内容,探讨相关疾病的诊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进展。
膝关节论坛
围绕“半月板损伤与修复”主题,与会专家们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药物、手术、康复治疗等多方面阐述相关疾病诊疗的新思路,共同探讨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运动内科与医务监督论坛
运动健康的快速发展是医院、体育研究所、体育大学等多方共建的成果,其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诊疗、体育运动研究,还包括运动营养学研究。来自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江南大学及多家医院的专家们分别从冰雪运动研究、运动心电进展、肌骨系统诊疗、运动营养支持等专题,探讨运动对机体代谢、心肺功能、身体健康等相关影响,以多维度研究共同推动内外科结合的运动健康发展,为广大的运动健康领域研究者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
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年会在锡召开,首日亮点...
5月31日-6月2日,“2024年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年会”在无锡太湖之滨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主办,南京鼓楼医院、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承办。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共设置运动医学、关节、脊柱、足踝、运动康复、运动处方、基础研究与创新转化相关领域等31个专题论坛,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上百家顶级医院、研究所、体育学院近千名行业大咖作专题授课,来自全国各地1500余位领域内学者参与盛会。通过大师讲坛、专题报告、病例讨论、电子壁报、健康科普擂台赛等多样环节,特别举办运动处方专场,解读专家共识,力求为广大学者提供多样化的学术与创新思想交融“盛宴”,为运动医学青年骨干提供展示自我“舞台”。
此次盛会是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自成立以来的第二届年会,选址江苏省并“花落”无锡,意义非凡。“东道主”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近年来大骨科整体建设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教学医院,无锡九院先后成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率先架构“十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其中运动医学科于市内首家正式独立建科,于省内率先开展上肢中小关节镜的微创治疗,腕、肘关节镜技术位居全国前列,数量及技术水平居省内第一梯队。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对于无锡九院的发展成果表示肯定,希望通过本次盛会为地区运动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汇聚专家力量。
5月31日大会首日,膝关节1-韧带重建专题,肩关节创伤、置换、影像专题,足踝运动损伤论坛——关节不稳定、距骨骨软骨损伤专题,脊柱专场,髋关节论坛,健康科普专题,运动康复专题,肩袖论坛,综合技术论坛分别在9大会场精彩“亮相”,呈现出 “学术争鸣”的热烈氛围。
膝关节1——韧带重建专题
膝关节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严重损伤类型,病情复杂,治疗不当致残率高,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点。专家们从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最新实验研究成果和手术技术两方面全面总结诊治经验,为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治提供了明确的诊疗思路和参考依据。同场还举办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翻修共识修订会,达成前交叉韧带(ACL)最新翻修“金标准”共识。
肩关节创伤、置换、影像专题
本专题涉及肩关节解剖结构、损伤机制、影像表现及肩关节置换手术技巧等,紧密围绕肩关节的“创伤和置换”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专家们分享了各自团队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探讨依靠影像学技术特点,为患者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足踝运动损伤论坛——关节不稳定、距骨骨软骨损伤专题
足踝运动损伤带来的健康问题,在骨科门诊中十分常见,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所有运动创伤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踝关节扭伤,约占运动损伤以及体力劳动的百分之一以上。专家们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足踝运动损伤常规诊断和治疗展开交流讨论,为专题参会人员提供了最新改良手术方式和保守治疗相关前沿理念。
脊柱专场——颈椎、脊柱畸形
脊柱外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以微创技术发展、非融合技术探索、3D打印技术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新型材料研发、基因治疗进展、术后康复研究为代表的新进展为脊柱外科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专家们选取日常诊疗中脊柱损伤、慢性脊柱疾病、脊柱畸形等方面的的疑难典型病例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明确颈椎疾患及脊柱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髋关节论坛
专家们围绕髋关节解剖、旋转袖损伤、髋关节游离体摘除、盂唇结构恢复的研究、关节囊修复重建、髋关节截骨的选择、髋关节撞击的诊断与治疗、髋关节不稳的研究等诸多专题进行研讨,内容涵盖基础和临床,由浅入深,针对不同类型髋关节疾病进行深入剖析和手术技巧全方位展示,兼顾创新与实用。
健康科普专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发提高。健康科普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预防大于治疗,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家们围绕运动处方、运动医学基层工作的实践与体会,肩膝关节常见的损伤疾病治疗等方面铺陈讲述,为科学锻炼健康科普和运动医学基层工作提供教育和实操干货。
运动康复专题
运动康复是新兴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以研究人体肌肉、骨骼和神经为主要课题,通过人的动态概念设计治疗方案。运动康复医师们将自己的特色诊疗理念和实验结果相结合,在专题会场进行深度交流,旨在让更多同道们学习掌握运动损伤康复最新进展,提高我国运动康复师业务水平,探索运动促进健康的新机制与新方法。
肩袖论坛
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包括肩袖损伤的不同类型、诊断方法(如肌骨超声评估)以及与其他肩部疾病的鉴别诊断等。专家们在论坛上交流热烈,从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为与会人员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同道们以技术交底为己任,共探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技术论坛
在综合技术论坛上,专家们从肩、膝、髋等部位为主的疾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展开发言,通过分享国内经典病例和临床经验,为相关专业同道间的学习交流提供良好平台,进一步拓宽运动医学所触及的领域及范围,提升运动医学核心竞争力。
“减负而行,足以支撑”——我院“全球爱足日”义诊活动精彩回...
足部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许多足部疾病,如扁平足、足跟痛、拇外翻等,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全球爱足日”来临之际,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牵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学组/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协办,共同发起庆祝“529(我爱脚)”主题日活动。
我院足踝外科团队积极响应号召,于5月26日上午走进无锡荣巷梁湖南苑社区,开展主题义诊活动,并现场和社区群众一起观看了“减负而行,足以支撑”第九届世界爱足日启动仪式,加深百姓对足部健康问题的重视。
活动当天,我院足踝外科主任许亚军率专家团队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28家单位参加“529(我爱脚)”主题日活动的线上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姜保国院士、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李开南教授、上海六院马昕书记为本次启动仪式致辞。
启动仪式后,足踝外科副主任田建博士、骨内科周智毅博士分别就“常见的足部疼痛原因”、“骨质疏松该如何治疗”开展健康科普讲座。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令社区居民沉浸其中,并跟随专家的节奏,活动起腿脚,感受足踝健康状况。
居民们有了基本的足踝健康知识,我院专家医护团队随即为大家进行全面、实用的义诊,通过专家问诊、体检报告解读、测量血压、3D打印中心足底压力检测等项目以及健康宣教手册发放,进一步深化百姓对足踝健康的认知。现场参加义诊的居民络绎不绝,对医护团队的优质服务称赞不已。
无锡九院芮永军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一区top期刊《Journa...
近期,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带领团队在治疗肥胖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题目《Irisin alleviates obesity-induced bone loss by inhibiting interleukin 6 expression via TLR4/MyD88/NF-κB axis in adipocytes》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0.7,JCR:Q1,中科院1区top期刊)。
该研究发现,鸢尾素能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的激活,从而减少脂肪细胞中IL-6的产生,进而挽救被IL-6抑制的骨髓造骨细胞的成骨过程,这为治疗肥胖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和潜在靶点。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为论文通讯作者,张元澍医师为论文第一作者。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创刊于2017年,重点关注应用/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是开罗大学的官方期刊,在“2023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中为大类综合性期刊中科院1区TOP,意味着这一高质量的期刊对全球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我院在该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将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话题与骨病的诊疗研究深度融合。文章指出肥胖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肥胖引起的长期代谢紊乱会降低骨的形成和转化,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研究则表明鸢尾素在脂肪和骨骼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研究骨髓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对骨代谢的影响,揭示鸢尾素在肥胖造成的骨丢失中的治疗作用。
论文中的实验采用高脂饮食(HFD)(FNDC5,鸢尾素的前体蛋白)基因敲除的 C57BL/6 小鼠(FNDC5-/-)。与标准饮食(SD)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的 FNDC5-/- 小鼠体重增加,骨髓和骨骼中的脂肪含量增加,骨形成减少。在体外研究中,鸢尾素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并减轻了脂肪细胞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抑制。转录组RNA测序研究鸢尾素对小鼠脂肪细胞的影响,发现鸢尾素通过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减少了脂肪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后续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结果。
这一研究证实,鸢尾素缺乏会导致肥胖相关的骨质流失增加。重组鸢尾素的应用影响骨和脂肪代谢,抑制脂肪细胞中TLR4/MyD88/NF-κB通路的激活,从而降低脂肪细胞中IL-6的分泌,恢复被IL-6抑制的成骨能力。
高成效系列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医疗学术界对脂肪细胞和骨细胞之间交流的理解,也为鸢尾素调节骨健康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全新方向。
浙江省、江苏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领导赴我院调研工伤康复...
5月22日上午,江苏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工伤保险处处长曹炳泰,浙江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处长乐添一行莅临我院,调研指导工伤康复试点工作。无锡市人社局副局长孔祥年、无锡市社保中心副主任夏乡、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副院长周全斌、副院长鲍向慧等陪同调研及座谈。
调研专家们先后走访我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中心及职业康复治疗室,深入了解工伤患者早中后期康复治疗方式、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以及工伤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咨询“全链条”职业康复试点工作等,并提出指导意见。
座谈会上,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介绍,医院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教学医院、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省人社厅及市人社局的统一部署下,始终如一做好工伤患者临床救治、职业康复等工作,先后获评“江苏省工伤康复示范平台”、“江苏省职业康复试点医院”。他表示,工伤患者术后康复是对患肢功能提升的“起点”,并贯穿职业康复的全过程,无锡九院将进一步发挥骨科特色优势,探索以功能提升为核心的职业康复管理模式,引进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统筹优化医疗资源,搭建职业康复高效沟通渠道,让工伤患者尽早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同时,医院将借力示范平台优势,积极参与省平台工伤康复标准化政策的制定,为争创国家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注入“新质生产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效、人性化的就医体验。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骏向调研专家们介绍了医院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在工伤患者的管理、康复、鉴定等方面所推行的亮点举措和取得的成绩,并分享相关成功案例的优质服务举措。
专家们围绕工伤管理流程、工伤等级鉴定、职业康复价值评定、医保结算流程、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内容的实操经验以及遇到的“梗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调研组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伤管理制度,优化规范工伤鉴定流程,加强社保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保障工伤患者合法权益。
江苏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工伤保险处处长曹炳泰,浙江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处长乐添对我院创新开展的“复工协调员”全链条服务、“有锡有望”职业康复“3+1”项目、MR职业康复系统、精细化手功能评估系统等全方位、个性化的职业康复服务和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希望我院继续发挥工伤康复特色治疗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和融入长三角职业康复一体化建设,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助推工伤康复无锡模式的建立,为省卫健系统工伤康复工作“树标杆”。工伤保险部门要切实提高站位,全力以赴为定点医疗机构职业康复试点工作提供政策和要素支持,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推进府、院务实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53页/857篇
9
3
50
51
52
53
54
55
56
4
: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