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加速康复理念为手术患者康... 手术那几天得“禁食”,术后身上接着多根管子,饿着肚子还得忍着疼……相信许多手术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
随着加速康复理念,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医生在围手术期的精心规划,护士对加速康复细节的执行各相关科室的协同合作,让患者收获全新体验。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奶奶还可以重新站起来走路,太感谢你们了!”我院关节外科病房里,87岁的沈奶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天,就已能在医护的协助下,成功下床行走。沈奶奶从入院、手术到自如行走、出院仅7天,这是加速康复理念贯彻下的临床成效。

传统骨科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恢复期,其间可能面临各种并发症。疼痛、感染、血栓形成等都是常见的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而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目的,控制炎症,减少应激反应,并应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依据且多学科参与的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通过有效、合理、适度地改进常规治疗流程,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手术体验。加速康复外科(ERAS)不是一个实体科室,更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
关节外科以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不断深化和提升医疗及护理服务质量,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延续服务。
在诊疗方面,关节外科团队采用ERAS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法,在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保驾护航,助力患者实现快速康复。如上述案例中的沈奶奶,有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较快,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骨骼脆弱承受度低,麻醉及手术操作风险极高,术后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关节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组织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会诊,对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的各种情形进行反复分析、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左侧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手术,帮助沈奶奶顺利挺过了这一“难关”。

此外,在围手术期,关节外科由科主任、护士长、专职医生、专科护士、麻醉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形成医护合作一体化模式,每名患者都有固定的管理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术前宣教、术中管理和术后疼痛、康复的干预帮助,并建立系统化、同质化专业宣教体系,以形式多样的健康宣传,让患者了解手术注意点的同时,加深对“加速康复”这一概念的认知,如:科室制作内容涵盖疼痛、早期活动锻炼、肺功能训练、深静脉血栓预防、营养宣教等各类宣传视频,患者可扫描视频二维码快捷地掌握科普知识;为方便长期卧床患者,病房里摆放早期活动锻炼科普卡片以供学习;责任护士每天会穿梭在各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指导进行预康复锻炼,而针对术后患者,术后第一天,责任护士就会根据其恢复情况进行“起床三部曲”坐位训练:从床头摇高坐于床边,到独立站立,逐步引导患者重拾康复信心,随后指导迈步行走,以确保患者术后尽早下床站立、行走,加速康复进程。

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前肺功能训练,避免术后肺部感染风险
    加速康复水平是医院技术与管理水准的体现,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保障着医疗安全。其意义不仅在于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减少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更高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自ERAS理念推广以来,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专家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裴福兴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院成立了加速康复(ERAS)委员会,关节外科、足踝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麻醉疼痛科、康复科、输血科、营养科、护理部等各相关科室紧密合作,开展加速康复外科项目,在患者手术“全链”治疗中制定“精准手术ERAS理念”下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住院体验,使广大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迎“烤”验、强“医靠”,九院人... 出梅入暑,热力十足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也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严峻考验。随着江苏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院的影响力、辐射范围日趋扩大,近日来医院就诊患者数持续攀升,手术量激增,仅7月4日一天就达197台。面对收治高峰潮,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高效协作,尤其是广大党员坚守一线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保障患者的救治安全,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创伤救治,手术“零等候”
创伤患者病情紧急,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需争分夺秒组织抢救。我院整合急诊医学科、创伤骨科、重症医学科、外科、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优质资源,建立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为创伤患者打造绿色快速诊疗通道和“一体化”联合救治模式,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简称MDT)取代传统的专科模式,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入院,实现患者“零等候”。

近日,俞女士因叉车撞伤致全身多处损伤被紧急送至我院。查体及CT检查显示:左侧2-9肋骨骨折,右侧髂骨、骶翼骨折,骨盆多发骨折,右侧骶髂关节对位欠佳,右骨小头脱骨折,右肺下叶症,左下肺挫伤伴左侧胸腔积液,病情危重。患者受伤部位多,需手术的部位多,涉及多处基础疾病,这都是手术的“难点”。为此,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胸外科、创面修复科、内分泌科、心内科、麻醉科一众专家立即到位,齐聚讨论病情,并合理安排“全链”诊疗:由创伤骨科、胸外科、创面修复科进行手术治疗,内分泌科、心内科、麻醉科为手术作保驾,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负责术后管理。目前,俞女士病情稳定,正在积极恢复中。

除了MDT团队的协作发力,还有更多的九院人守护在无影灯下,为创伤患者带来希望。连日来,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带领的创伤骨科团队始终奋战在一线,为大量来院创伤患者施行手术救治到深夜。这样的常态化救治场景延续在每一间灯火通明的手术室里,百余位九院人“废寝忘食”地于“刀尖上舞蹈”,让患者解除病痛“无等候”,以实际行动诠释“三心三创三劲”九院精神。
日间手术,患者当天下午就出院
7月8日上午7点,手术转运床已来回穿梭于手术室和各个病区之间。泌尿外科病房里,当天有十多名患者准备手术,12岁的小林就是其中一位。小林出生时即发现包皮过长的情况,担忧的父母最终下定决心趁着暑假带孩子来九院就诊,得知医院可以进行日间手术,当天上午做手术,下午就能出院,直呼便利。
日间手术是将一部分原来需要住院数日才能完成的手术病种,改进后缩短至24小时以内完成。这样不仅优化了手术室资源,还可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率,将住院资源留给需要复杂治疗的患者,缩短其他病种的治疗时间。为此,我院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安排各类手术,在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消化内科选择了部分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手术纳入日间手术管理,入院当天或次日即可完成手术出院,大大缩减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各项负担,且手术康复快,也由此收获百姓的好口碑。

暑假就诊高峰,老百姓反映“很方便”
暑假到来,小儿骨科、眼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等科室迎来就诊及手术的高峰期。我院党委班子提前制定预案,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工作人员施行弹性排班,统筹安排手术室开放时间,充分准备各类设施设备、耗材、药物等,让患者多一份就诊“便利”的同时,全方位保障救治安全。
在小儿骨科,团队每天要完成十几台手术,大部分是择期手术的患儿,有先天性手足畸形的、骨折术后取内固定的等等。12岁的小齐出生时就被发现有先天马蹄足,随着成长发育,病情也逐渐加重并影响到孩子的日常行走。父母带小齐在小儿骨科林伟枫主任的门诊就诊后,商定趁着暑假来做马蹄足矫正手术,“我院骨科专家给了我们很多专业建议,孩子的手术也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商量选择手术时间,这样经过暑假2个月的恢复也不影响他的秋后开学,让我们觉得就诊很方便!”

面对各类择期手术量的增多,手术室医护们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副护士长芮菲深有体会:“原本每日的首台手术安排在8点半开始,但许多医生为了能让患者少等候,主动要求7点半就开始手术,这样每天哪怕多一台手术也能够让多一位患者得到救治。”院长、党委副书记糜菁熠一天内“连轴转”完成肘、膝、腕、肩等8台择期手术;党员、麻醉科主任王猛每天7点准时到达单位,协调手术间麻醉事宜,带领团队开展当天的手术准备;手术室护士严海翔原本夜晚11点可结束中班,但仍与医生并肩工作至凌晨1点······这样的手术室“坚守”故事不胜枚举。

    暑期就诊高峰期的到来,对医院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提出新的要求,我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献爱心”的服务宗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让群众就医更安心、放心、舒心。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式... 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我院精心打造“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为区域内百姓提供无缝对接的在线护理预约系统,让市民百姓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业护理服务。
九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服务内容
“互联网+护理服务”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伤口造口护理:针对各类伤口和造口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技术包括伤口清洁、换药、造口袋更换、造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同时针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健康宣教。
2、静疗护理:对于长期置管患者包括PICC导管、植入式输液港等进行专业评估、维护,预防局部感染,保证管道通畅性。
3、母婴护理:新手妈妈和宝宝将获得专业的母婴护理服务。包括产后恢复指导、产后会阴伤口护理、新生儿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抚触、沐浴、测黄疸)、母乳喂养咨询等,帮助妈妈们更好地适应新角色,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4、线上咨询:专业护理团队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无论是健康问题的咨询、疾病管理的建议,还是生活照护的指导,患者都可以及时得到专业护士的帮助。
预约方式
1、二维码扫一扫,打开下单界面

2、<!--[endif]-->根据需求点击服务项目

3、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地址信息、上传相关材料,点击立即购买即已下单

服务亮点
1、便捷性:市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在线预约护理服务,无需至医院排队等待,尤其利好独居老人,可解决家属照护之忧。
2、高效性:市民在平台下单后,我院护理人将快速响应市民需求,于48小时内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3、个性化:根据市民的具体需求和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案,切实改善有需要人群的生活质量。
案例分享
案例一
家住蠡湖小镇的陆女士因摔伤致右锁骨骨折入院,手术出院后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预约伤口护理,专科护士上门为陆女士进行伤口评估和换药,并对其进行营养、功能锻炼指导,陆女士非常满意:“原本以为九院护理人员只是上门换个药,没想到你们的骨科专科服务这么全面和细致!”

案例二
家住山语银城的“准妈妈”小徐,腿上意外受伤需定期伤口换药,但苦于孕晚期行动不便。在得知我院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后,立即下单,在24小时内就享受到了医院伤口专科护理组专业的上门服务。“在家就能享受这么专业的护理服务,为我们特殊人群提供了便捷,给你们点赞!”

案例三
家住环湖苑的陆先生,肠道肿瘤术后需造口护理,但由于身体虚弱,且因脑梗行走不便,家属在九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上为其预约了造口护理,外科科护士长陆丽君上门为陆先生进行了造口护理,并指导家属如何观察造口局部情况、造口袋的更换方法以及营养跟进注意事项等。对于慢性伤口、术后伤口处理以及造口的护理和管理,伤口护理团队“始终在线”。

案例四
一新生儿出院时黄疸偏高,产科护士长马玲为家属做了详细的出院指导,并介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范围。回家第三天,新手妈妈小王即下单了“新生儿测黄疸项目”,母婴专科护理组上门为小宝宝测了黄疸,结果显示黄疸指数已有所下降。同时,专业护理人员还现场为新手妈妈评估了母乳喂养情况,并进行专业指导。

无锡九院专科护理团队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现已培养专科护士百余名,专科领域涉及静脉治疗、伤口造口、骨科、糖尿病、危重症、急诊、康复、呼吸、疼痛、母婴护理、手术室等。九院专科护理团队以“精进不休,笃行致远”的专业精神,不断深耕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依托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上线,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短暂“爷孙”情,长久医者心... “亲情,是生命中最真挚的情感,不论身在何处,它永远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为我指引回家的路。”
——朱自清
医者优质服务的体现往往始于主动,基于专业,终于满意。而眼里有爱,心里有光,暖心细节常有,方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者。近年来,我院医护在日常工作之时,始终不忘医者初心,为真真切切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添砖加瓦”。
今天讲述的是急诊科周维亚医生与患者周爷爷之间的服务暖心事。
一个深夜,急诊值班的周维亚被护士告知:120救护车送来了一位需要换尿管的老大爷。“大半夜的,这位大爷怎么还特意喊了120送来换尿管?”尽管感觉奇怪,周维亚还是立马起身赶去抢救室查看患者情况。陪在一旁的老奶奶见了他直打招呼:“医生不好意思啊,一个晚上都没有小便了,本来这点小事不想来医院麻烦你们的,老头子实在痛的熬不住,我又一个人在家,就只能喊120送来了。”周维亚一边宽慰老夫妻一边麻利地为患者更换导尿管,并细细叮嘱好相关注意事项。
诊疗结束一段时间后,处理完其他患者的周维亚来到护士站与同事们交接工作事宜,却发现老奶奶仍坐在抢救室门口还未回家,他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其他帮助。老太太不好意思地开口:“没事的,医生,我们叫了120车子来接,车子来的时候很快,回去的时候就得等等。”在接下去的深入交流中,周维亚了解到老奶奶姓任,而老爷爷姓周,名字还是按照辈分取的“祥”字辈,这和周维亚自己爷爷的取名有异曲同工之巧。任奶奶倍感亲切的数着手指跟周维亚比划:“祥、道、维、保……医生你叫周维什么啊,下次我们还来找你。”
这次缘分的相遇后,一段时间里,周大爷也经常在周维亚的班上来更换导尿管,一来二去,医患间的关系更亲近了。周维亚渐渐了解到老夫妻那日深夜“打车120”背后的无奈。
夫妻俩都是退休工人,一儿一女在外务工不在身边。周大爷脑中风后长期卧床,并进行留置导尿,没办法,这对老夫妻就只能“打120”往返于医院。终于在一次换完尿管后,任奶奶拉住了周维亚,悄悄问他:“周医生,你能不能去我家里帮忙换尿管,我们按照费用结算,主要是我们年纪大了,每次来来回回,身体也吃不消。”周维亚婉拒了任奶奶并和她解释了医生不得在院外执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建议他们咨询下社区是否能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任奶奶也表示很理解。
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周维亚没有再遇到过这对老夫妻,不放心的他还多次向同事打听是否接诊过他们,但皆无音讯。不久后,任奶奶因为下楼梯扭到了脚来急诊找周维亚,所幸只是外踝撕脱骨折,问题不大,但短期内无法走路需要静养,更别说照顾周大爷。老夫妻俩这样的处境,不禁让身担医者使命的周维亚动容,难以做到不管不问。于是,他利用夜班休息时间,找到夫妻俩所在的社区,帮周大爷办理了社区医生上门服务。但是放心不下的周维亚还是在每次换尿管之前赶到周大爷家,义务帮助夫妻俩。有次,社区医生问他:“你也是家属吗?”任奶奶回了一句:“周医生就是我们的孙子,我们是一个周氏族谱的!”
爷孙俩的故事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周维亚有一个月工作特别繁忙没来得及去周爷爷家,等忙完再去时却得知周大爷去世的噩耗。任奶奶尽管泣不成声但仍然安慰他:“小周啊,你周爷爷等不到你回来帮他换尿管了,上个月走掉了。怕影响你工作,我就没有告诉你。”
周维亚的心头涌上了深深的不舍,他默默走进周大爷的房间,墙上挂着周大爷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人始终慈祥地笑着。斯人已逝,周维亚惟愿任奶奶日后的生活多一些顺意和安康,他也将延续与这位“亲人”的故事。
白衣披甲,救死扶伤,践行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守护南丁格尔护理誓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九院人永远在路上。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我院小儿骨科有“大动作”... 炎炎夏日,暑假将至。为进一步方便锡城及全国各地患儿的就诊,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我院将定期开设“小儿骨科夜间专科门诊”,为广大患儿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小儿骨科夜间专科门诊
门诊时间:  每周二、周四,晚17:00至20:00
门诊地点:急诊科1楼,骨科诊室
预约挂号:(1)通过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2)线下人工窗口挂号。
小儿骨科义诊再次开启
7月14日,我院小儿骨科将邀请国内知名小儿骨科专家——天津市天津医院张中礼教授来院坐诊。届时张中礼教授将针对儿童骨科的专科疾病、疑难杂症,为锡城小朋友提供免费看诊。
张中礼教授:天津市天津医院小儿骨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儿童骨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  委员等。
专业方向: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髋脱位早期规范化保守及手术治疗、大龄儿童/青少年髋关节发育不良保髋手术、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规范保守及手术治疗、先天性/继发性髋内翻手术矫正、股骨头骨骺滑脱手术治疗、保守及微创手术治疗儿童骨关节骨折、儿童四肢先天性/创伤后畸形评估与矫正、儿童骨代谢/发育疾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成骨不全症、软骨发育不良等)综合治疗、儿童良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

义诊时间:7月14日上午08:00-10:00
义诊地点:门诊大厅2楼骨科VIP诊室
义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髋关节疾患,儿童四肢先、后天畸形等
义诊名额:15名
预约方式:微信预约
预约时间:即日起至7月10日
联系人:刘帅医师,微信号:qkxysy、俞颖豪医师,微信号:Dr_KevinYu
注:添加微信时,需备注“义诊预约”,并发送简要病情。由于本次义诊时间有限,将对拟预约人员进行初筛,感谢广大市民朋友的理解。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