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在血管上绣花,无锡九院永攀显微外科高峰!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3月23日,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在北京中华医学会总部隆重聚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副院长糜菁熠成功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恰逢三喜临门,3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选举成立大会上,糜院长新当选为该分会常务委员;同月,他还被聘为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年度《骨科加速康复能力提升与推广项目—围手术期患者疼痛规范化管理》专家组专家。

九院骨科接踵而至的荣誉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部日积月累的传承奋进史。
手外科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一代代九院人的不懈奋斗,创下离体56小时再植成功、足背三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和多块不同组织移植修复全手撕脱伤三个世界第一,手外科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为无锡70年最具影响力的卫生事件之一。

医院是国内重要的显微外科阵地,3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成为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手外科显微外科教育基地,5年后成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2012年成为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后,更是为“医教研”协同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仅2019年一年内,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等教学平台、邱贵兴院士工作站、顾玉东院士工作站等高平台纷纷花落九院。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人:无锡九院党委书记芮永军。
他毅然接过手外科医院第一任院长寿奎水的接力棒,“薪火”相传,带领骨科团队30余年完成了无数严重肢体创伤的修复与重建、肢体再植再造及功能重建、骨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先天畸形及肿瘤等显微外科手术,这些显微外科难点技术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高精尖”技术,医生聚精会神在显微镜前专注十几个小时是显微外科手术的常态,吻合头发丝粗细的血管与神经,如在血管上“绣花”。党委书记芮永军说:“每次手术成功突破,患者受伤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高兴之余也倍感肩头的责任之重。”这份责任是对老百姓的满意与口碑的追求,自然需要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这一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皆在于百姓的满意。”
第一代院长寿奎水看准显微外科这一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无锡市手外科专科,并筹建手外科医院,带领团队独立获得无锡市内至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团队还率先获得中华医学奖,填补无锡市医疗界“空白”,个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之后,无锡卫生系统第一位博士院长芮永军秉承前辈攻坚克难精神,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利完成手外科医院与滨湖区医院的整合工作,借力借智“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这一平台,“医教研”协同发力,巩固手外科王牌技术基础,医院快速转型为“八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于2022年成功晋级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缔造一个全新的九院;以他为首的骨干医疗团队两度问鼎中华医学奖,团队作为全市唯一本土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获评“太湖人才——顶尖医学团队”,个人当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4届副主任委员,是无锡医疗界唯一,被人民日报授予“国之名医”头衔。

而今,作为“专精特新”团队中一员的副院长糜菁熠,在芮书记的带领下,多年耕耘在前沿领域,拓面手外科技术,从无到有创建运动医学科,实现新技术新领域新突破,获多项省、市重点医学人才称号,这次成功当选常委也是实至名归。
医术无止境,踏足“三甲骨科医院”的高平台,当下的无锡九院正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蓝图,聚焦江苏省骨科区域诊疗中心的创建,以党的二十大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指引,一如既往遵循“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品牌办院”的发展理念,继续在“超显微”路上奋勇前行,以精术竭诚助力广大病患肢体功能恢复,为他们回归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宣传科)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三届六次职工代表... 4月7日至8日,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三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体院领导、医师代表组、护士代表组、医技、行政、后勤代表组及列席代表200余人齐聚滨湖区公共卫生大楼12楼会议室,审议医院工作报告,热议医院发展,凝聚共识与智慧,统一思想与行动,共商医院发展大计。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郭亚萍主持,会期为2个半天。
 
4月7日下午,芮永军书记向职工代表作《2023年医院工作报告》。薛明宇副院长就《2022年度财务决算和2023年度财务预算》、《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23年职工绩效分配方案》进行阐述。鲍向慧副院长《2022年度医院审计工作报告》。郭亚萍副书记就《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章程》修订之处作解读。纪委陈杨书记对《关于对员工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及处罚的规定》修订进行介绍。吕彩霞科长作《关于修订<职工考勤、休假管理的相关规定>的通知》、《关于修订年度绩效考核奖发放办法》、《关于调整职工满勤奖发放方案的通知》介绍,并递交大会审议。
 
芮书记首先对2022年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在市、区政府和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全院职工团结一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锐意进取、奋发作为,推进专科建设,落实经济管理,精准疫情防治,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专科建设有序推进;(二)运营管理多措并举;(三)体制改革顺利落实;(四)疫情防治担当有力;(五)质量管理取得成效;(六)人才管理日趋完善;(七)科教工作亮点凸显;(八)基础保障落实有效;(九)党建群团助推发展。报告并对2023年的整体工作思路进行部署,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以医疗服务为载体,推进专科建设发展;(二)以要素管理为抓手,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三)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四)以精准发力为抓手,加快科研成果产出;(五)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六)以业务发展为中心,夯实综合保障举措;(七)以党建文化为依托,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百姓需求为中心,围绕提质增效降本方针,拓面业务,做厚门诊,做强急诊。努力打造“党建有高度、学科有深度、人才有厚度、管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现代化三甲医院。
薛明宇副院长作《医院2022年财务决算及2023年财务预算》、《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23年职工绩效分配方案》报告,对医院运营情况全方位剖析,对2023年预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强调着力精益管理提质增效、信息化建设赋能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发挥绩效考核杠杆作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调动发挥全体职工积极性;进一步规范药品耗材管理,注重医疗服务病种成本分析,体现劳动价值;启动医院智慧财务工作,在自助服务和线上服务上发力;通过探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助推医院管理与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鲍向慧副院长作《2022年度医院审计工作报告》,2022年医院内审工作紧紧围绕医院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序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政府采购审计等专项活动,下阶段将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着力不定期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以提升采购行为的管理效力与制度执行力;同时常态化开展后勤外包部门的专项督查,提升外包业务服务质量与效益。郭亚萍副书记就《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章程》修订之处作解读,明确医院总体管理架构及运行管理各层级职责、权利、义务。纪委陈杨书记对《关于对员工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及处罚的规定》修订进行介绍,进一步对医院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引领全院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操守,自我约束,自觉规范,不断提高医德修养。随后,吕彩霞科长对《关于修订<职工考勤、休假管理的相关规定>的通知》、《关于修订年度绩效考核奖发放办法》、《关于调整职工满勤奖发放方案的通知》逐一介绍,不断完善人事用工和绩效保障制度,并进一步递交大会审议。
与会代表分为3个组,对以上9份讨论稿认真审议解读,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围绕医院发展大局和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职工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对医院工作报告和医院发展规划等,坦陈己见,献言献策。医院领导参加分组讨论,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对会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表示肯定。大会期间职工代表还对医院全体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
 
4月8日上午,代表们一致审议通过以上9份讨论稿。四位分管领导就各自分管的医政、护理、财务、后勤保障、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及职工福利等条线工作耐心地解答职工提案共64条。芮书记也再次强调,医院发展34年,克服重重困难,但是无论是建院之出的捉襟见肘,两院合并的梗点阻点,亦或是疫情三年的艰难大考,九院人都能够始终能够以“全院一盘棋”的通力合作突破一道有一道难关,这是九院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接下来我们要将提案工作作为各项工作改进的抓手,上下合力,持续改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始终严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强软件实力,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新高地,助力医院国考排名、骨科STEM科技量值排名稳步提升;医院运营管理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降本”六字方针,探索开展运营助理模式,行政与临床高效协同为业财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抓住后疫情时代的契机,珍惜三甲平台,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凝心聚力,以“三心三创三劲”的九院精神为引领,躬身实干,做精做强专科,做实做优大综合,争当专科医院第一方阵排头兵。
 
会议最后,郭主席总结发言,在紧张有序的大会中,代表们不负全院职工的重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履职,献计献策,共商医院发展大计。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对医院、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她号召全院上下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体干部职工要以舍我其谁的勇气魄力定位好奋斗导航,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同频共振聚合力,既要实现业务总量的合理增长,又要严格把控医疗质量的高效提升,聚焦年度重点工作,主动领任务,挑担子,真抓实干,以质量安全和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专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作风,扬优势,补短板,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医院发展再上新台阶。(党办)
“神奇一针”治好了二十年的哮喘 近日,李女士听说我院麻醉科疼痛门诊可以治疗哮喘,被二十年哮喘“折磨已久”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号了我院麻醉疼痛科。
王静洁医生给李女士做了详细检查和评估,并在超声可视化技术下为其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当天晚上李女士就睡了一个好觉,并忍不住在朋友圈“安利”:“第一次治疗就有效果,连续20多个夜晚的气喘咳嗽在昨夜停止了,太神奇了!感恩九院疼痛科美丽的王医生。”因治疗效果明显,李女士还特意为王医生送上了锦旗以表感激。


李女士感叹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是什么技术?为何如此神奇?来跟着小久医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星状神经节阻滞呢?星状神经节(SG)是指颈胸部或颈下的交感神经节,它由下颈部交感神经节和T1(胸1)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星状神经节位于C7(颈7)和T1横突前方的颈长肌的表面、椎动脉的前内侧、颈总动脉和颈静脉的后中间、气管和食管的外侧,因其外形酷似星星,故被称作星状神经节。它的相关神经纤锥广泛分布在颈部和胸部的皮肤区域以及包括心脏在内的多个内脏器官上,其直接支配区有头、颈、肩、上肢、脑膜、眼、耳鼻咽喉、汗腺、泪腺、腮腺、舌下腺、心脏血管、肺、支气管及胸壁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由于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神经纤维功能受到抑制,分布区内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张、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也受到抑制,于是这些外周作用一直被用来治疗头、颈、肩、上肢、心脏和肺部的部分疾病。此外,SGB还通过下丘脑机制调节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治疗后患者有什么感觉?同侧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s  syndrome),一般认为是阻滞成功的标志,其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凹陷、同侧面部少或无汗、结膜充血,面色潮红,耳廓红润,鼻黏膜充血、鼻塞,皮温升高等。
阻滞成功后头面部及上肢自觉发热,可致同侧上肢血管扩张,上肢温度可升高1~3  ℃。患者红外热成像与皮温检测可发现阻滞侧皮温升高。
 
 
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1、头面部疾病: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美尼尔综合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非典型性面部疼痛、脑缺血性疾病等。2、颈肩及上肢疾病:颈肩臂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多汗症、雷诺病、上肢动脉栓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等。3、其他: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失眠、哮喘、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顽固性痛经、缺血性心肌病、创伤后疼痛(伴有皮肤水肿、冷汗、青紫)、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二、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近期心肌梗死病史、青光眼、甲状腺肿大、心脏兴奋传导异常,以及患者精神障碍不配合等。
    疼痛门诊就诊信息:诊疗范围:(1)急慢性疼痛:各类骨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等(2)颅神经及外周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残端痛等(3)手术后伤口疼痛(4)癌痛及其他疼痛相关疾病。
开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
开诊地点:无锡九院门诊三楼303室(口腔科对面)
 
(通讯员 姜梦露 宣传科)
导航技术助力手术“快准稳”,“天玑”骨科机器人首次在锡“... 4月12日,一名意外伤患者在我院成功接受一台骨盆骨科手术,与以往手术所不同的是,参与手术的还有无锡市首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突破了医生视野局限,好比拥有一双“透视眼”,使操作更精准。
  
近日,一位39岁的刘先生遭遇意外从4米高处坠落,导致头部、胸部和骨盆部位的多处损伤,病情危重急需手术。我院创伤骨科团队为刘先生实施机器人导航辅助定位骨盆螺钉内固定术。术中,机器人先通过红外定位技术,将患者的骨盆参数传输到机器人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规划好最佳置钉路径后,机械臂随动运行调整到最佳角度,引导医生通过2个直径约1厘米的切口完成了耻骨支逆行前柱螺钉和LC2螺钉的一次性精准置入,刘先生的骨盆修复手术在手术机器人与医生们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
 
我院创伤骨科吴永伟主任医师介绍:骨盆骨折手术是临床公认的骨科创伤领域最严重、最复杂、致死率最高的手术之一。因为骨盆位置深,内部脏器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一旦发生损伤,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治疗难度极大。长期以来传统骨盆骨折手术需反复拍片定位置钉,且建立在人工操作的经验基础之上,不可完全避免误差。我院引进“天玑”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计算机与机械臂的结合,协助医生建立三维精度视野,引导医生更精准、快捷找到最佳手术途径,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使患者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疗效更佳。
 
据悉,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拥有六轴独臂,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导航定位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全市仅有1台,落户在我院。
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我院在省内率先架构“八位一体”大骨科诊疗格局,将骨科细分化、精品化,专科优势凸显。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表示:“如今‘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正式上岗’更是为九院骨科高难度手术‘如虎添翼’,标志着医院骨科手术进入超精准智能新时代,‘专精特新’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底气,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也将助推无锡乃至江苏省骨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宣传科)
无锡首家!我院获评“全国血栓防治中心达标单位” 2023年4月8日,中国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刘鹏书记宣布2022年评审结果,我院正式荣获“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血栓防治中心达标单位”,成为无锡市首家获得国家VTE项目办公室评审认证医院!


我院医务科科长助理史跃芳与全国VTE项目负责人瞿振国教授合影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张钰、医务科科长助理史跃芳领奖合影
 
这背后是九院人一如既往地对疾病诊疗细节的关注和重视,护佑患者全周期生命健康的责任与担当。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什么?为何需重视该疾病的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因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若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易并发肺栓塞,甚至引发生命危机。
据统计,全球每年确诊患者达数百万人,院内VTE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漏诊率的特点,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共同位列全球前三位致死性血管疾病。VTE一旦发生,无论对患者、家属还是医院,将带来巨大伤害和沉重打击。近20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实施规范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相关性VTE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VTE防治体系建设?VTE防治体系建设,是通过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风险评估手段,制定有效预防方法和策略,规范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诊断与治疗,践行“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的诊疗理念,致力减少致死性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提高医院质量和医疗安全。
九院创建历程。2018年10月13日,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正式批准的“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20-2023年连续三年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我院2020年起将此项工作列入医院重点建设项目,成立VTE防治管理委员会、VTE防治管理办公室、院内VTE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和快速反应团队等组织架构,结合医院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特色,确定深入15个高危科室开展具体工作;组织相关专家赴全国优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或参观调研学习等。

在院领导、管理层的统筹协调下,从组织管理、医疗技术、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患者管理、培训教学、科研能力、质量控制八大方面推进工作,对照《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职责,院内VTE专家共同编写并每年修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手册》,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多职能部门联合协作机制;打通既有“数据孤岛”,整合HIS、病历、医技报告、移动护理平台等现有信息化网络,建立全流程“VTE信息链”;打造“培训专家天团”,针对不同人群分级分层、从上至下进行全院培训,全方位线上线下宣传,将VTE防治质控指标纳入医院质控内容;开展多项科研课题论文及各级活动比赛,荣获2021年江苏省医院协会第五届医院品管圈竞赛“三等奖”、2022年江苏省医院协会第六届医院品管圈竞赛“三等奖”,2022年度《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案例竞选“优秀案例”等。
2022年,医院正式申报“VTE防治中心项目认证评审”,经过2年多的不懈努力,迎来最终“大考”:2022年11月3日,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正式评审我院该项目。医院高度重视,全力迎检,认真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
 
评审当天,在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分管副院长糜菁熠带领下,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各科室VTE联络员均做好评审充分准备。评审结束后,全国专家组对我院静脉血栓防治中心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中肯意见与建议。

此次认证的通过是我院“VTE建设工作”的里程碑,既是成绩,也是新征。我院将继续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及“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等要求,加强血栓防治建设,进一步提高相关防治能力,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纵深推动区域内VTE综合防治水平;建设打造院前普及预防及义诊筛查;院内风险识别、风险干预及疾病管理;院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患者管理的VTE患者安全生态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医务科  宣传科)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