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九院
实力九院
当前位置: 实力九院 >> 实力九院
无锡九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开诊啦!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
以往人们得了骨质疏松疾病往往不知去哪就医,易延误病情,导致后续骨折等疾病的发生,现在我院骨内科自本月起专开“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可对骨质疏松进行早期筛查,普及相关疾病预防知识,专病专治解决骨质疏松给患者带来的身心负担。

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而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
 
以上为骨质疏松易导致的骨折种类
 
人们往往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这一看法有片面性。近年来,年轻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也逐渐增多,其主要因素为乱减肥、怕日晒、少运动。
但骨质疏松症这一“沉默的杀手”与人们平时所熟悉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不一样,没有疼痛、偏瘫、失语等明显症状,多数时候只是发生了脆性骨折,人们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存在和危害。
因此,骨质疏松症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以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并可以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整体知晓率,提高患者主动参与防治骨质疏松症和治疗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的进展,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一种由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表现为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因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害性大为增加,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都极其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一种骨骼质与量的病变。发生疏松的骨质,就好比一根完整的木材,被白蚁蛀得到处都是洞一样,只要稍加压力,便会发生断裂。
骨质疏松的发生具体会根据遗传、激素、环境因素而有一些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骨量开始下降。如果缺少科学的干预和防治措施,后期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腰酸背痛、身高缩短、驼背、易发生骨折都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些表现症状。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骨折。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轻微碰撞、打喷嚏、从站立高度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且发生了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可能大大增加。
对于年老体弱的群体来说,发生骨折之后甚至可能引起致残、各种并发症或者死亡,大约一半的患者骨折愈合后生活不能自理,很难恢复至骨折前的体力活动水平,这就是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伤害,严重威胁到个人生存。
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现疾病之前,都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一半(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可谓悄无声息,骨折发生前的骨丢失过程是悄悄的、隐蔽的,并不会表现任何症状和信号,直至发生骨折时才会恍然大悟,因而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很多人认为人老变矮是自然规律,殊不知“老缩”的背后可能是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楔形变,甚至是无症状压缩性骨折。如果,老年人每年身高缩短2厘米,或者比年轻时身高缩短4厘米以上,就应绷紧骨质疏松这根弦。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性可想而知,及早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可谓贯穿生命全过程,但是不外乎多运动、健康饮食、多晒太阳、少喝酒、碳酸饮料。具体做法如下: ①  多运动 。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也能刺激人体骨骼细胞,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②  健康饮食 。日常膳食中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钙,有利于强健骨骼,生活中应低盐饮食,多喝牛奶。同时,保持有维生素abce及钙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 ③  多晒太阳 。每天户外活动半小时到两小时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骼。 ④  少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咖啡、浓茶和酒精这些食物会降低钙元素的吸收,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
健康骨骼对于保证我们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专家提醒:如发现全身性不明因素的疼痛,应尽早至正规医院检查,以防骨质疏松疾病造成严重后果!(宣传科   通讯员  周智毅)
颈部无痕,普外科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守护“甲”人美丽 都说颈部是人的第二张“脸”,倘若脸蛋光滑细致,脖子却出现了疤痕,实在是遮不住的硬伤,瞬间减分。
而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腺体之一,其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甲状腺出现占位性病变时,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常规颈部切口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因此广大患者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对此较为排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大众对于美观的追求,目前甲状腺手术已逐步由传统的颈部开放性长切口向微创小切口发展。
近日,35岁的张女士经朋友推荐来到我院普外科门诊求诊。原来,张女士被发现颈部甲状腺肿物已有5年,病程较长,期间肿物逐渐增大,近来出现声音嘶哑、吞咽不适等症状。
系列详尽检查显示,甲状腺右叶可及大小约3*4cm肿块,左叶可及大小约2*2cm肿块质稍韧,左右肿物大小不一,两者界较清,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甲状腺未及血管杂音。可如此大的甲状腺肿物体已临近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适应症的临界体积,需尽快切除。
入住医院普外科病区后,主任宋国权进一步为张女士进行了检查,考虑其甲状腺肿物为囊性病灶,良性可能大。又考虑到张女士年纪轻轻且对美观有追求,于是宋主任为其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可予腔镜下先切开瘤体、吸出囊内液体,从而使瘤体缩小,便于手术操作。在和患者耐心细致沟通说明具体情况后,张女士安心地同意了手术。
 
完善术前准备后,宋主任团队在全麻下行腔镜下双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这场手术的难度在于患者的甲状腺右叶占位体积较大、手术操作空间小,术中探查见甲状腺右叶瘤体较大,为囊性,故根据术前评估,先行切开瘤体、吸出囊内积液,使得操作空间扩大,牵拉瘤体、使用超声刀沿着间隙逐步完整切除病灶;而甲状腺左叶因瘤体较小,故仅行局部楔形切除。大小不一、部位不同的肿物在腔镜下能被完全切除极其考验医生的手术水平。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佳,颈部术区引流无异常,拔除引流管后未见伤口内积液、渗液表现,看着术后效果,张女士相当满意。
据悉,腔镜甲状腺手术是指采用颈部或颈外入路在腔镜辅助或完全腔镜下进行的甲状腺手术。传统甲状腺手术在颈部下方取横行切口,极大的影响美观,尤其是部分瘢痕体质严重的患者,术后瘢痕增生更加明显,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随着腔镜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展腔镜下甲状腺的各类切除手术,通过使用远距离器械操作的特点,把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具有颈部无瘢痕、美观好、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受到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青睐。且腔镜甲状腺手术适应证逐渐从良性结节(含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主过渡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主。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直径小于5cm的良性甲状腺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等;II度肿大以下甲亢;早期的甲状腺癌。现阶段腔镜甲状腺主要术式有:1、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2、经颈部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3、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经腋窝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该术式是目前理想的方法,临床应用最多,术后仅在乳沟和双侧乳晕处留有各约1cm的瘢痕,尤其适宜年轻女性患者。(宣传科  通讯员  侍书成)
小小“银针”搞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零切开”让患儿和...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往往是儿童骨折的高发期,因为家长带孩子外出活动和游玩的时间增多、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易产生突发的意外,如跌伤、高空坠落等,受伤后因患儿骨骼尚未发育成熟,较为脆弱,极易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其中发生最多的骨折类型就是肱骨髁上骨折,约占50%  -70%,多见于3-10岁的儿童,若治疗不当,血管神经损伤和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很高。近期,我院小儿骨科病房里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明显增多。 
10月14日,9岁的小惠在小区做核酸时不慎被小朋友推倒,伤致左肘部,即觉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稍有好转,家长当时未予重视。没过两天,小惠感觉肘部肿胀、疼痛加重,焦急的家长赶紧将孩子送至无锡九院急诊,摄片及CT提示左肱骨外髁骨折,累及骨骺关节面,急诊拟收住入小儿骨科。
 
尽管入住了病区,但家长听闻还需手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对手术风险、术后伤口恢复情况、术后手部活动情况及是否影响日后肢体功能皆很担忧。
小儿骨科副主任林伟枫拿出以往的手术成功案例,耐心与患者家长交谈:“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处理,无锡九院早已实行‘零切开’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该术式经皮穿针,无手术切口、不留疤痕、不影响美观,骨折愈合快。我们长期以来始终紧跟技术前沿,努力用最优诊疗方案把患儿的痛苦降到最低限度,帮助他们尽快康复,真正成为患儿身边的‘健康守护使者’。”
 
医护皆是父母心,信任必不负重托。充分的交流沟通后,在林主任指导下,小儿骨科印飞医生与手术团队为患儿成功完成了关节镜检查+肱骨外髁骨折克氏针内固定,用“小小几根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复查左肘关节X线片提示:左肱骨髁上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呈解剖复位,内固定物位置良好。
经过医生们的细致照顾和护士阿姨们的精心护理,入院第二天,小惠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也恢复了以往活泼爱笑的神态。“孩子的恢复情况很好,注意休养,不用几天就可出院了。”儿骨医生一边检查,一边叮嘱家长注意事项。“孩子的手只需微创就可以固定,孩子也没喊疼,让我们家长安心又省心!”小惠妈妈开心表示。

 
 
(宣传科  通讯员  陶晨)
65岁患者辗转求医,关节外科人工关节假体翻修术令其放“... “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听起来就很恐怖的髋关节假体翻修手术,术后居然可以恢复得这么好!给我的晚年生活重燃了希望!”
近日,65岁的蒋先生遭遇了一场意外车祸,导致其疼痛、功能受限,在外院诊治时X片提示左侧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辗转多院均建议其保守治疗,但经长达4月余保守治疗,仍疼痛明显,且跛行加重,最终经人介绍在我院关节外科就诊,最终接受翻修手术,患者恢复满意。
 
原来8年前,蒋先生在上海时曾因摔伤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移位严重,因此在上海某医院接受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蒋先生恢复良好。但近期遭遇了车祸,辗转多院后建议保守治疗,4个月后,蒋先生虽可下地行走,但左髋疼痛严重,且出现了明显跛行。经常活动的他因疼痛和外观跛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遂至多家医院就诊。每每收获的答复是继续密切观察,加强锻炼,瘸一点没关系。不甘心的蒋先生经朋友推荐来到我院就诊,关节外科专家门诊刘宇博士仔细询问了蒋先生的病史,观阅X片等影像资料,并为其进行了详细检查。
刘博士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告知其目前假体周围存在明显的骨溶解,且假体周围骨折未完全愈合,存在松动,左下肢短缩明显,疼痛剧烈,存在翻修指征,继续拖延不仅症状难以缓解,且易继发其他关节退变、骨盆倾斜及脊柱侧弯等病情,建议蒋先生住院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耐心、专业的解答令蒋先生对刘博士建立了信任,决定入院接受手术。
据文献报道显示,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60-80岁的老年人,此类患者的股骨颈骨折若存在移位,往往首选的治疗方案是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术后仍存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面临需要翻修手术的风险,就如病例中蒋先生遇到的情况。
住院后,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主任助理李海峰副主任医师和刘宇副主任医师等一同为蒋先生进行了全面的专科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拟定具体手术方案。最终在顾三军主任的指导下,由刘宇博士主刀手术,术中所见与术前评估完全吻合,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复查X片提示翻修假体位置、角度、大小均合适。术后查房时,刘博士告知蒋先生具体手术情况,医生们操作轻柔,不论取柄还是取臼杯造成的骨量丢失极少,且对骨缺损进行了松质骨植骨,并使用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涂层假体,无论是近期的稳定性还是远期的生存率都非常乐观,蒋先生听后如释重负。
术后次日患者即已下地行走,目前多次门诊复查,恢复状况良好,最让蒋先生开心的是双下肢完全等长,出门再也不用接受异样的眼光。
 据悉,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是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终末期关节病的最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技术成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逐渐增多,随之而来需要翻修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缺少科学认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这一名词本身已让老百姓产生退缩心理,因此“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更是让人“闻风丧胆”。 
过去,由于假体及技术限制,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医院会开展此类技术。如今,我院关节外科在主任顾三军的带领下,已常态化开展人工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尤其是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达到省市内领先水平,以期造福更多的关节疾病患者。(通讯员 刘宇 宣传科)
重症医学和感染学大咖齐聚锡城,助力区域重症创伤诊疗发...     为了促进重症医学同行及时了解重症创伤诊疗新技术发展和指南更新,提高区域重症医学科整体技术水平,9月25日,由我院重症医学科主办的“第二届太湖重症创伤论坛暨重症创伤综合治疗学习班”在公共卫生大楼12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大会围绕“重症创伤诊治”为主题,共计开展8场学术理论讲座和6场病例分析和讨论。来自国内,省市内重症医学和感染学领域的8名专家分享了重症创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6名我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分享了6名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和经验,旨在提高重症创伤的临床与科研水平,惠及锡城百姓的诊疗。
    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重症医学和感染学领域专家,包括: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马晓春教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玲教授;ECMO诊疗专家、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刘松桥教授;长江青年学者、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潘纯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常委、河北省感染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三院感染科主任赵彩彦教授;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旭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唐军建教授。苏大无锡九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葛新教授。因疫情防控要求,有3位教授采用线上授课。

    首先,大会执行主席、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葛新教授进行了致辞,并简单介绍九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状况。医院重症医学科专注于重症创伤的诊疗,目前常规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腹内压监测,呼吸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等技术,已经达到无锡市重点专科的所有技术要求。科室近3年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中科院2区IF5分以上的文章4篇,中华系列、北大核心期刊4篇。本次大会,我院重症医学科希望借助专家的指引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在重症创伤患者中十分常见,中国医科大学马晓春教授详细讲述了对该症的认知及诊疗变迁,强调应续贯、及时、个体化、动态性地加强监测,并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随着近年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创伤患者救治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南京中大医院的刘松桥教授从全球视角,讲述了ECMO技术在创伤患者救治应用中的可行性,但仍需严格把控指征,主要运用于胸部创伤后呼吸衰竭、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创伤后心源性休克等,治疗过程中抗凝策略需因人而异。

    南京中大医院的潘纯教授讲述了柏林定义的演变,指出柏林定义在临床ARDS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的大形势下,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亟需一个更贴近现今临床的更新的定义,为ARDS的诊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罗亮教授和江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石源教授主持了第一节的会议,并对3位专家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南京中大医院的刘玲教授正在西藏支援,她现场连线,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病理生理学“大餐”。刘教授首先详细讲述了肺保护性通气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浅出地指导了肺保护性通气的临床实施。“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生动的一堂课为今后临床具体呼吸机治疗做了清晰的引领。

    创伤后的感染是骨科创伤后常需面临的临床诊疗难题。河北医科大学感染科的赵彩彦教授,从定义、发病机制、各类创伤后相关感染的特点详细讲述了骨与关节感染的诊断思路,理论结合临床,带来了满满的诊疗“干货”。

    抗凝治疗在脓毒症是一个常见但实际治疗又面临很多困难的临床常见问题。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旭教授,从脓毒症定义的变迁、抗凝治疗的依据、抗凝治疗的适合人群、抗凝治疗的指征及目标,娓娓道来,将脓毒症抗凝治疗的各个方面清晰阐述,充分解释和解决了临床的疑点和难点。

    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红阳教授主持了第二节会议,并对3位专家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下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唐军建教授进行了VTE的院内防治的讲座,他围绕VT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院内防治的要点进行了讲析,分享了多个VTE导致肺栓塞的诊疗过程,全面详细的对VTE的防治进行了梳理,给全体同行做了精彩的报告。

    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葛新教授进行了创伤后先天免疫反应和应答的讲座。在基础研究层面,将创伤后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启动、作用、损伤、修复等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将枯燥的基础研究理论用简单的语言和方法进行了剖析,对炎症通路的信号传导过程进行了讲述。希望借此分享,启迪青年医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热情,促进科研进步。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玺教授和惠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巍教授主持了下午第一节的会议并对2位专家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我院重症医学科王燕主治医师分享了精彩病例:白肺了,我们该怎么办?详细介绍了收治的一例右肺白肺的ARDS病人,该病人因严重感染,脓毒性休克收治重症医学科,在给予强力抗菌素的情况下病人仍持续恶化,借助于早期细菌二代测序技术(NGS),医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耐碳青霉烯的致命性细菌,及时更换了抗菌素并采用了俯卧位通气技术,最终挽救了病人生命。

    我院重症医学科蔡济民主治医师分享了精彩病例:重症感染“捉妖记”。详细介绍了收治的一例因严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创伤后颅内出血患者的诊疗。该患者入院血培养5小时,即显示4瓶全部阳性,存在血流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风险。在给予强力抗菌素的情况下,病情仍持续恶化,出现脓毒症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后,才稳定了生命体征。同时,发现了生殖系统积脓,在找到感染源后及时进行了药物调整,最终控制住感染态势。

    我院重症医学科徐策主治医师分享精彩病例:人工肝、人工肾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详细介绍了收治的一例严重创伤导致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诊疗。患者因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腹腔间室综合征等在治疗中出现心肺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医学科通过2次血浆置换和2次胆红素吸附扭转了肝衰,10多次CRRT扭转了肾衰,通过心肺治疗和调整,最终使患者脱离呼吸机转至康复科康复治疗。

 
    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梁锋鸣教授和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贾庆春教授主持了下午第一节的病例讨论并对3个病例介绍进行了精彩点评和讨论。
 
    我院重症医学科宦陟榕医师分享了精彩病例:严重烧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详细介绍了收治的一例严重烧伤患者,该患者因烧伤导致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医学科进行了抗休克,抗凝血紊乱,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1个月的时间,患者肾功能仍未有恢复,但是九院重症医学科人不抛弃不放弃,通过早期CRRT,后期RRT等肾脏替代的手段,最终在第35天后等到了病人的恢复,45天后患者肾功能愈发好转,并顺利撤离血滤治疗。

    我院重症医学科韩佳慧医师分享了精彩病例:创伤性肺损伤合并肾功能衰竭。详细介绍了收治的一例严重创伤骨盆骨折,肺损伤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该患者多部位损伤,严重感染病情危重。经过多学科MDT讨论,九院多学科给患者制定了损伤控制、分期手术的详细诊疗方案,通过CRRT进行肾脏功能替代,最后让病人转危为安。
 
    我院重症医学科贾迪医师分享了精彩病例:开放性骨折致严重感染。详细介绍了收治的一例由安徽某三甲医院的重症转院病例。该患者为了保肢,经过6小时转运,慕名来到无锡九院。病人来院时下肢和肺部已经严重感染,九院重症医学科于急诊科就给患者进行了NGS检测,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了感染病原。因病情复杂,患者感染多种阳性菌、阴性菌和厌氧菌。重症医学科经过详细讨论,给予患者高等级抗菌素、大剂量青霉素和抗厌氧菌药物三联治疗,及时纠正了感染。最终通过骨科多次清创手术和药物治疗,患者成功保肢。

    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王大鹏教授和无锡市明慈心血管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玉宏教授主持了下午第二节的病例讨论并对3个病例介绍进行了精彩点评和讨论。
 
    最后,我院重症医学科葛新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再次感谢国内重症医学和感染学大咖的精彩讲座。相信本次重症创伤论坛对区域内重症医学,尤其是重症创伤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到作用。同时,希望专家们明年继续在第三届太湖创伤论坛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2023年第三届太湖重症创伤论坛将启动分会场,增加青年医生论坛和科研论坛,我院重症医学科将为推动区域内重症创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症医学科葛新、王燕)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源)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