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九院精术
当前位置: 九院精术 >> 九院精术
骨延迟愈合?骨不连?试试这个“新武器” 35岁的周女士,6个月前右小腿于外院做过骨折手术,但手术部位总是隐隐作痛,甚至影响走路。受困扰许久的她慕名来到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影像学显示其为:胫骨骨折端延迟愈合。

冲击波治疗前影像学检查
康复治疗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康复治疗师徐艳文博士为其量身定制了超声引导下的体外聚焦式冲击波疗法,康复治疗师韩吉龙在排除冲击波治疗禁忌症后,于超声下定位周女士的骨折断端,并避开骨折手术钢板,进行了这一治疗。一月后复查时,周女士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原本骨折术后的右小腿影像学也显示恢复良好:骨折端骨痂生长,骨折线逐渐模糊。

冲击波治疗一个月后影像学检查
那什么是体外冲击波治疗呢?体外冲击波治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且听小久医生一一道来。
什么是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折没有在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内愈合称为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在9个月内未愈合,且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无愈合迹象,称为骨不连。骨不连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有骨折严重程度、错误的功能锻炼和感染等,发生率约为5%-10%,在开放性骨折中其发生率升至17%。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
 
什么是冲击波?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焦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波,可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冲击波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深部组织。冲击波能量作用于骨折端,在断端附近产生空化效应及应力效应,通过产生微骨折而使断端新鲜化,还能疏通断端附近闭塞的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激活骨折的修复过程。
按照体外冲击波波源传递方式划分:聚焦式冲击波和发散式冲击波。在骨折治疗应用中,聚焦式冲击波多用于治疗体内位置较深的成骨障碍性疾病和骨软骨损伤性疾病;发散式冲击波用于浅表的骨及软骨损伤疾病。目前,九院康复治疗中心拥有发散式冲击波和聚焦式冲击波两种类型机器。
体外冲击波疗法的优点?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患者,其骨折愈合率达62%~83%  ;可避免手术再次打击,防止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伤口不愈合等情况,降低患者痛苦;也可减少患者及家属精神、经济负担,同时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医保相关部门经济支出压力。总之,体外冲击波疗法具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治疗周期短、费用较低、治疗风险低、治愈率高、可重复使用、效果具有可叠加性等优点。
超声引导如何为冲击波精准治疗骨折断端保驾?准确定位是提高冲击波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肌骨超声的优势包括:①直接可视化肌肉、肌腱、韧带、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结构,评估骨折线附近的神经、血管,有利于治疗师在患者的体表标记投影的位置,避免治疗过程中损伤神经、血管,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障;②可实时观察体内组织器官的运动情况,适用于与运动密切相关的肌骨系统;③无明确禁忌症、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成像;④不需要特殊设备、场地,是一种高效、简便、廉价的引导方式,容易在各类诊疗产生过程中进行操作,检查时可同时进行医患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大大提高了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下图是无锡九院医务人员在冲击波治疗前进行超声下骨折断端的定位、测量以及治疗。

(康复治疗中心  韩吉龙  宣传科)
当心这个“海洋杀手”!一男子差点截肢!很多人还没当回事... 寒冬凛冽,飞往温暖的南方海边城市成为许多人的度假首选。然而人们在尽享欢乐的同时,殊不知海水里“隐藏的危险”正悄无声息地靠近:腹泻、发烧、中耳炎、外耳道炎和败血症等病症随时有可能“找上门”,那么这些病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我院近日接收到一名重伤患者小张,他在海上游玩捕鱼时被缆绳绞伤左肘部,疼痛伴血供障碍近18小时。检查发现:患者伤口边缘不整齐,创面情况严重,伤口内出现腐肉及大量炎性渗出。医学检验科收到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标本后,微生物室的同志立即对标本进行认真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最终鉴定感染的细菌为溶藻弧菌,其属于弧菌属的一种,与其病史及症状完全相符,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后续我院医护团队为其匹配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小张的伤口恢复情况逐渐好转,也避免了“截肢”风险。

小久科普:一、什么是溶藻弧菌?溶藻弧菌属于海洋弧菌的一种,而海洋弧菌广泛分布于内湾、沿岸、外洋水域、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中,是一类广为人知的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溶藻弧菌是一种短杆状革兰氏阴性细菌,不具有芽孢、荚膜,因此单个溶藻弧菌的抗逆能力很差,但其往往会聚集成群形成生物被膜,以抵抗抗生素的毒害以及抵御其他的不良环境条件,提高其存活几率。溶藻弧菌菌体首尾相连可呈现“C”或“S”形。此外,在营养条件良好时,溶藻弧菌可以形成鞭毛,有利于其在环境中泳动和攻击宿主细胞。

溶藻弧菌菌体
二、藻弧菌的主要感染途径1.食用未加工熟的海产品甚至生食海产品:比如生蚝,贝类、生鱼片等,可能会引发蜂窝组织炎以及败血症,这种情况下,伤者死亡率较高。2.受伤的皮肤接触海水或海产品:比如游泳时划伤皮肤、或皮肤破损时下海游泳又或者洗海鲜时被刮破或刺伤皮肤。细菌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迅速传播开来,引发肌膜炎和肌炎,然后伤者会出现败血症,甚至死亡。
三、溶藻弧菌的易感人群。溶藻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主要感染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如慢性肝病、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等。此外,长期酗酒的人也容易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脓毒症。
一旦感染了溶藻弧菌,切记一定要尽快就医,特别是有嗜酒习惯的人,一旦出现红肿疼痛、淤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目前,临床对溶藻弧菌的治愈率已在80%以上。
四、如何预防溶藻弧菌感染?1、不要生食海鲜,特别是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切勿生食贝类海鲜,应将海鲜彻底洗净煮熟,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如蚝等,应煮至贝壳打开后5分钟。2、避免皮肤伤口接触海水或生的海鲜。身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时,避免下海游泳。3、在处理生的贝壳类海产或其他海鲜时,要戴上厚胶手套以免被刺伤,一旦被海鲜刺伤,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杀菌,避免感染。4、妥善将熟食和生的海产分开处理,以免交叉污染。5、最后要记住,一旦感染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医学检验科  沈进  宣传科)
 
断成3截的右手“接上了”!无锡九院手外科这样做 寒冬的夜晚,我院急诊科内灯火通明,一群神色紧张的人们护送着一位断肢患者冲了进来:“医生!医生!快帮帮忙,手断了!”
患者黄先生在工作中不慎被机器压伤右上肢,从手掌到手腕,齐齐被“截”成三段,情况危急。冲着我院“断指(肢)再植”技术,家人及工友带着黄先生抱着一丝希望从常州赶来无锡就医。


患者术前情况
手外科主任医生强力一边安抚病人,一边查看肢体离断情况:患者右上肢自桡骨远端及掌骨基底多段完全离断,离断肢体为挤压、撕脱离断伤,软组织条件较差。此外,患者本身大肢体离断缺血时间长、创面软组织条件差,肌肉容易坏死形成感染,再植成活难度较大,成活率难以保证,再加上离断肢体为多段离断,受伤部位神经与血管严重受损,每条血管、神经、肌腱都需要进行两段修复,重建血运时间更长,这些都进一步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尽管情况不利,但面对痛苦的患者、焦虑的家属,我院手外一科团队还是决定尽力一试。
   从确定方案到开展手术,断腕、断臂再植都刻不容缓。无影灯下,是医患向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身影。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神经吻合犹如“刀尖上起舞”,对医生的显微操作技术及解剖认知要求极高。
强力主任及其医疗团队“扎根”在手术室,从晚21:30至次日凌晨05:30,8个小时内,医生们为患者进行清创、固定骨折、修复肌腱和神经、接通动静脉血管、外支架固定、缝合皮肤等系列操作,最终实现血管成功接通,右腕、前臂血运良好。

手术顺利结束,黄先生及家属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治疗团队仍不敢大意,因为肢体离断患者的术后护理也是恢复进程中的“重点”,例如每隔一小时观察血运情况、心电监护时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黄先生在受伤时出血量较大,医护们为其术后及时输血,也进一步保障了其营养恢复状况。床位医师唐胤尧每天会到患者床边查看、跟进其术后恢复情况,安抚患者焦虑心情。
在我院手外一科医护团队精心照护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下,经过一周的严密术后观察,黄先生的再植肢体成功“复活”!外观、功能也都在慢慢恢复的右肢,令黄先生一家“重获新生”,更是对我院手外科团队诊疗技术最好的“褒奖”。

小久科普:“断指再植”小贴士
1、断指的保存原则:干燥冷藏!患者肢体如不幸受损离断,应立即为断端止血,清洁敷料包裹断指,并尽快送医,增加再植成功率。切记不能用水或者酒精等液体浸泡离断手指!
2、断指(肢)再植最佳救治时间是“黄金6小时”。
3、术后护理是关键:(1)患者应绝对卧床1周,鼓励患者变换体位,但需注意指导患者平卧位和健侧卧位交替,勿卧向患侧,以防患肢受压,影响血运。(2)卧床期间,患肢需抬高并制动、外展,用枕头抬高于心脏10-20cm,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严防突然坐起。(3)注意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解便,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4)术后注意进行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抗凝等系统治疗。
4、病房条件:完全禁控烟,避免因尼古丁及烟碱等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同时,室温保持在23℃-25℃为宜。(手外一科  唐胤尧  宣传科)
门诊患者突发晕厥,医护全力抢救转危为安 日前,我院二楼门诊电梯旁,一女子突发晕厥,我院医护第一时间接力救治,“上演”了紧张又暖心的一幕。

事发当天一早,刘女士因胃肠炎至九院消化内科挂号并等待就诊,9:20左右,她在家属陪同下去上厕所,途中突感不适,无法行走,家属自救意识高,随即搀扶着她躺平在地上,并赶至消化内科诊室告知医护。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章乐尧立即奔赴现场,查看刘女士情况,询问其病史,家属代诉既往曾有多次晕厥史;2名导医,一人立即为刘女士监测生命体征,一人迅速致电急诊护士站,通知急诊护士准备平车至二楼接人,并电话通知门诊护士长到现场。此时,刘女士神志清醒,面色苍白,无外伤,测生命体征及血糖已排除低血压、低血糖,且床边测心电图均显示正常。
5分钟内,急诊护士到位,评估可转运,医护人员合力将刘女士抬上平车,转入急诊抢救室进一步救治。门诊护士长戴艳不断安抚、稳定家属情绪,医生们则为患者急查电解质,提示其血钾偏低,予输液补钾治疗后,刘女士终于“缓了过来”。
在这一突发事件中,我院医务人员们的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协调合作、科学处置,充分体现出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以及各科室间团结“作战”能力和应急能力,也体现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功夫下在平时,医务人员将各重点应急预案烂熟于心,才能在真正面对突发状况时临危不乱,与时间赛跑,挽救更多宝贵生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小久科普:什么是晕厥?晕倒,在医学专业上称之为“晕厥”,它有着明确的定义。根据我国最新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且能够完全恢复。换句话说,晕厥就是患者突然间眼前漆黑一片,没有意识,且这种意识丧失能自我好转。发病原因是给脑供给的血液太少了。
为什么大脑会突然血供减少呢?常见原因有三:一、神经问题,医学中称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这是最常见的晕厥原因。你可能听说过有人献血后晕倒了,指的就是这种晕厥。
二、直立性低血压晕厥,这种晕厥在生活中也较常见。由于人类是直立行走动物,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会有一个压力差,当人体平躺或是蹲坐位转变为站立状态时,血液由于重力原因,会大量分布在下半身,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从而发生晕厥。三、心源性晕厥。心脏是支持全身血液流动的血泵,打个比方:当小区水泵不工作时,家里自来水管就会断流,在人体内也是一样的道理,当心脏不能有效泵血时,给大脑供血的血液会相对减少。
晕厥有哪些危害?晕厥患者在失去意识的一瞬间,是最危险的,因无意识后人体会失去控制,导致摔倒、骨折,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健康,尤其是遇到心源性晕厥时,那可能不仅仅是晕厥了,还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
面对晕厥,我们能做些什么?预防晕厥有三法:一是当你感到头晕时,不妨蹲下或躺下,让血液重新分布流向大脑。二是让胳膊和大腿用力做挤压动作,促使血液回流,更多流向心、脑、肾这些重要器官。三是多饮一点淡盐水保持足够多的血容量。(门诊部  戴艳  宣传科)
膝盖外侧鼓了个包,啥情况? 35岁的孙女士是无锡本地人,一个月前突然出现右膝盖外侧疼痛,无法走动,尝试口服止痛药后,疼痛依旧反复发作,右膝盖外侧也逐渐鼓起一个小包。明明啥也没干,也没受过外伤,这是怎么回事?
孙女士慕名来到我院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的专家门诊,经详细问诊和检查,诊断为“半月板囊肿”。

顾主任介绍,这鼓起来的包就是半月板囊肿。所谓囊肿,其实就是一包积液,无需担心癌变,但这一良性疾病也需积极关注,否则囊肿长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疼痛或压迫周边神经血管等,产生相应症状。此外,半月板囊肿常合并有半月板撕裂,因此许多患者还会有半月板撕裂疼痛、活动障碍、关节肿胀积液、关节弹响和交锁等问题。对于有症状的半月板囊肿,建议尽早治疗,否则会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变,最终演变为骨关节炎。


患者术前X摄片
   听取顾主任的耐心介绍后,孙女士最终下定决心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希望彻底解决其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经入院后详细术前检查,顾主任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关节镜下囊肿切除联合半月板修整术,其优势在于微创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好。术中可见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外侧半月板外侧有隆起,于隆起处打开有黄色粘液涌出,发现是多囊性囊腔。术中清除囊腔,采取由外向内缝合术缝合外侧半月板,同时行半月板成形术,1个多小时的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检查患者外侧半月板稳固,囊腔闭合。为此,孙女士对手术疗效十分满意。


术中关节镜下修复情况
    小久科普:什么是半月板囊肿?半月板是膝盖内的C形软骨,它提供着缓冲的作用,还能降低骨关节炎的风险。有研究发现,半月板囊肿的形成90%是由于半月板的损伤或者退变。我们的膝关节里有一些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如果半月板发生了撕裂,部分润滑液可能通过撕裂口渗至半月板周围,鼓出一个囊泡;而就算半月板没有撕裂,退变的半月板细胞也有可能自己产生粘液性的物质,鼓成囊泡,这就是半月板囊肿了。随着囊肿越来越大,产生囊肿的地方会越来越鼓,张力也会越来越高,从而产生疼痛症状。
    半月板囊肿常见于20-40岁的人群,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外侧半月板囊肿比内侧半月板囊肿更多见,更容易引起症状;外侧半月板囊肿多发生于外侧前角或体部,更倾向于以可见的肿块形式出现,易被发现。
半月板囊肿的症状有哪些?囊肿可大可小,也可能发生变化,同时伴有关节疼痛,关节间隙能看到明显的包块,也可伴有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卡顿或交锁,打软腿或发出响声等症状。
半月板囊肿怎么治疗?1、保守治疗:没有明显症状的囊肿可不用特殊处理。有症状的囊肿可以服用止痛药以及针对性的锻炼,也可打封闭、囊肿穿刺抽吸,但保守治疗对半月板囊肿的效果难以保证,因为半月板撕裂不修复,积液还是会形成囊肿。2、手术治疗:最佳治疗方案是关节镜手术,做两个小切口,一个切口放入微型镜头,另一个伸入手术器械,对撕裂的半月板进行修复或移除,同时对相关的半月板囊肿进行减压和清理。
因此专家建议,出现半月板囊肿后不用过于焦虑,应及时就医。无症状可无需特殊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也是微创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关节外科  顾三军  宣传科)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园)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