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九院精术
当前位置: 九院精术 >> 九院精术
警惕!因为熬夜被送进ICU, 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很多人白天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找回点自己的时间,所以总是舍不得睡去,开启所谓的“报复性熬夜”。但是!!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希望你能认真看下去然后不要再熬夜了!
38岁的郭先生是个程序员,经常熬夜、久坐加班。5月9日凌晨5点左右,他被家人发现晕倒在家,心跳已经停止。家属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后由120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后20分钟,郭先生才恢复自主心跳,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治疗。
进入ICU后,重症医学科主任葛新团队经过系统的评估,严格按照指南要求给予患者镇痛镇静、预防癫痫、PICCO监测心功能、亚低温脑保护等抢救措施,以稳定呼吸循环等抢救治疗。但由于大脑缺氧时间长,如何进一步保护与恢复他的脑功能,是ICU团队救治的难点与重点。
尽管给予了预防癫痫治疗,在入院的几个小时后郭先生还是出现了缺血缺氧后顽固性癫痫大发作和尿崩。持续癫痫抽搐,可能会导致大脑严重损害,甚至永远醒不过来。重症医学团队经过反复讨论,给予了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方案,实行BIS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以指导治疗,最终有效控制了癫痫。
经过医护们寸步不离地守护,郭先生采用癫痫持续状态的持续镇静抗癫痫方案治疗了3天。在经过评估后,重症医学科团队采用了逐步撤药的策略。治疗6天后,郭先生逐渐清醒了过来,并且成功地拔出了气管插管,脱离一切辅助他生命的运转设备,患者及家属向九院伸出了赞叹的大拇指。状态好转后,葛主任团队还帮忙联系康复医院行高压氧治疗,目前郭先生已完全康复,行动自如。
“非常感谢九院ICU全体医护,要不是你们,我这条命就没了,家庭也破碎了!”6月13日,经历心跳骤停、癫痫持续状态的郭先生特地赶到我院送锦旗,以表真诚谢意。(通讯员姚浩、宣传科)

“脚趾”变“手指”?手外科团队“移花接木”让伤指巧修复... “把脚趾移植到手上,我恢复得也好,真了不起的技术!”患者小孙连连夸赞我院手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张志海团队的精湛医术。此前,张医生团队为从小不慎误伤手指、留有外形遗憾的小孙实施了踇甲瓣修复手术,把脚趾移植到手指,“移花接木”让手指外观“完整”再现。手术的成功也体现了我院在国内外再造技术领域内对高水平技术的不断探索、精进。
患者孙某,8岁时与同伴游玩不小心误伤左中指,情急之下在当地医院进行诊治,经过治疗后中指末节缺损,十多年来辗转各地医院要求重建手指外形。最后在扬州当地手外科医生的推荐下,同时也在刷抖音时看见有患者夸赞我院的手指再造修复技术,遂前往我院就诊。


患者左手中指留有外形遗憾




手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张志海接诊后为其设计了游离踇甲瓣+植骨重建左中指末节术,术后手指外观的良好恢复也弥补了小孙儿时留下的缺憾。
患者小孙刚到医院时心情尤为急切,也十分信任我院的诊治水平。而如何完美恢复该患者的中指长度和外形,同时减少供区损伤成为了摆在医生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科室讨论并与患者本人积极沟通后,张医生决定为其行踇甲瓣游离移植+髂骨植骨修复术。术式确定后,医生们立马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交代注意事项、术前谈话签字、设计手术切口……张医生细致负责的态度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则是让患者更添对手术的信心。





踇甲瓣就是取足部第一趾组织块,包括皮肤软组织、神经血管及甲床等,切取后游离移植到受区并与相应的组织吻合,重建血运,修复受区缺损以恢复手指的外形和感觉。移植成功后,经过塑形,重建后的手指外形与原手指相似,满足患者恢复手指外形和功能的需要;而切取足踇甲瓣后,不会影响足的负重功能。
此手术需要将血管、神经等精密缝合,因此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非常高,手术医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才能完成长时间的手术,代表着显微外科领域的最高水平。




术后十多天的时间里,小孙未有发生血管危象,皮瓣成活良好,他对自己的手指外观形态、功能恢复十分满意。出院时他欣喜不已,对张医生和他的团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手外二科  王子仪)





年轻胖姑娘饱受腰腿痛困扰,脊柱外科团队微创手术打响“...
    
        
            
            “我的腿终于不痛不麻了,恢复正常走路的感觉可让我舒了口气!太感谢你们了!”来自江阴的患者小薛即将出院,伴随着腰椎的日渐康复,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丈夫的陪伴下,小薛与我院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和其团队诉说着感谢。
            事情还得从半月前说起,我院脊柱外科孙主任在专家门诊上接诊了来自江阴的患者小薛。小薛身高165cm,体重170斤。近2年来,小薛饱受腰腿痛的困扰,即腰痛的同时,伴有右侧臀部及右大腿、右小腿后侧的麻木疼痛。发病初期疼痛还可忍受,小薛就选择了“硬挺”,可是近2个月来,症状越来越重,就连走路都变得愈发困难。小薛在江阴当地医院完善了腰椎MRI检查,提示腰5/骶1椎间盘右侧突出伴脱垂,随即接受了服药、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但症状仍无好转。
            本来不抱希望的小薛经人介绍,带着片子找到了孙主任,孙主任经过仔细地查体与阅片后告诉小薛:“这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概率与本身超标的体重相关,需要住院手术。”小薛没有迟疑,在丈夫的陪伴下迅速办理好了住院手续。
            在脊柱外科的病房里,副主任医师陈文锦快速、专业地对小薛进行了术前处理,力求尽早手术。哪知“好事多磨”,小薛虽年轻,但体检时发现其已有3年糖尿病史,平常也疏于对饮食的控制及血糖的监测,对自己的血糖情况也是一问三不知。入院后的血糖监测发现小薛的血糖波动于15mmol/L左右,对于血糖的正常范围(3.6-6.2mmol/L)来说,属实过高了,这种情况下无法满足手术的基本要求。此外,血液检查又发现了小薛的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皆不同程度地升高。考虑是因肥胖、脂肪肝导致的,医生立即给予小薛合理、有效的降糖治疗,并给予保肝降酶治疗。经过近1周的努力,小薛的血糖控制到了正常范围内,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下降,终于等到了成熟的手术时机!
            对于给小薛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孙主任带领脊柱外科医生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患者年轻,如果直接做椎间融合,创伤较大,远期还有“邻椎病”风险,考虑优选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椎间孔镜就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是椎间孔镜手术中,采用侧方入路还是后方入路也有讲究:结合患者的腰椎MRI来看,其椎间盘不仅突出,还伴有脱垂,若采用侧方入路,摘除脱垂椎间盘的困难大。而患者的腰椎X线上提示腰5/骶1的椎板间隙较大,是采用后方入路的一个优势条件,且采用后方入路也更有利于摘除脱垂的椎间盘。最终,团队统一意见:采用后方入路的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手术。
            6月2日,孙主任和团队对小薛进行了全麻下椎间孔镜下后方入路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术中在小薛的腰背部仅取1cm左右切口,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麻醉苏醒后,小薛明显地感觉到“右腿比手术前轻松多了”。术后第3天,小薛已能佩戴着腰部支具下地正常行走了。
            6月8日,在我院脊柱外科医护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顺利康复的小薛迎来了出院的日子,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所有人都为小薛的康复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近年来,我院脊柱外科在孙振中主任的带领下,在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的道路上不断精进。2016年,科室在无锡市内率先开展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治疗;此外,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孙主任带领九院脊柱外科也较早开展了微创术式: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这些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可治愈原本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弱患者。微创手术的开展,将极大有利于减少饱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的手术创伤,改善其生活质量,造福患者。(脊柱外科  陈文锦)
            
            
        
        
            
        
        
            
        
    
世纪老人手术成功!创伤骨科团队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人生百岁,本是一段奇迹,而成功为百岁老人手术,更是一段医疗续写生命传奇的佳话!
            端午前夕,我院创伤骨科接诊了一位99岁高龄的髋部骨折患者,在ERAS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创伤骨科、麻醉科、ICU  、影像科、功能科等科室密切配合,于入院当日完善各项检查,48小时内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平稳,如今已平安回家。
            99岁的黄老太在家不慎摔了一跤,随即感到浑身疼痛难忍,尤其是臀部根本动弹不得,家人见状十分焦急,赶紧将她送至我院治疗,经过详细检查,黄老太被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即俗称的“髋部骨折”。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而言,骨折本就难恢复,更何况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髋部骨折,这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老年“杀手”。
            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吴永伟耐心地和黄老太家属讲明病情和手术建议:“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弱化,如选择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骨折引起的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情绪、生活功能和护理等,且易引起压力性损伤、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手术,以期早日康复。”
            我院党委书记芮永军考虑到患者百岁高龄,手术风险高,在仔细阅片和详细了解黄老太身体基本情况后,迅速启动多科室联合会诊,联系麻醉、ICU、心内等相关科室医生进行会诊讨论,最终确定了精密的手术治疗方案。
            6月2日早8点,我院手术室里,一场百岁老人髋部骨折手术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百岁老人无论在生理结构或是功能上,各系统器官均“老化”明显,加上骨折部位疼痛难忍,老人配合麻醉所需的体位十分困难,对麻醉穿刺技术的要求极高。为此,麻醉团队实施了腰硬联合麻醉,这种麻醉方式虽然操作难度大,但安全性高,对病人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机体重要系统影响小,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其手术的安全和术后的恢复。
            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马运宏带领团队为老人进行了左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采用的是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且恢复快的微创治疗,有利于老人的早期康复及骨折愈合。术后为保证患者的安全,黄老太入住ICU观察了一晚,于次日返回病房。马医生团队密切关注老人的神志、呼吸和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医嘱;护士长张敏带领护理团队耐心协助病人时不时所需的翻身操作,并指导黄老太的术后功能锻炼。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呵护下,术后第三天老人便能坐起身子,在病床上稍作活动。目前,百岁老人黄老太伤口愈合良好,已经顺利出院。
            出院前,党委书记芮永军再三叮嘱黄老太家属:“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防滑防摔。居家时,家里人对其的照顾非常重要,有几条注意事项:一是老人如需经常起夜,则要常开夜灯;二是可在卫生间安装扶手,以免老人一低头出现低血压,易引发跌倒;三是老人尽量不去人多嘈杂之处,如发生意外易出现骨折等状况,危险系数高。”   
            “老年人一旦摔倒,出现髋部疼痛,千万不要强行扶起站立,更不能行走!应及时咨询骨科医生,或送医院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以防进一步加重损伤。”主任医师吴永伟对病例和手术进行介绍:“微创及快速康复理念对于高龄患者救治尤为重要,同时也可尽量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我院创伤骨科认真学习并汲取国内外脆性骨折最新治疗理念,提升手术效能,协同相关科室打造髋部骨折ERAS治疗快速通道,近5年来已救治90岁以上高龄患者10余人。今后,我们创伤骨科将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的同时,做好夕阳老人们的守护者,让患者再享‘夕阳红’!”(创伤骨科 王雯雯、张敏)
            
            
            
            
        
        
            
        
        
            
        
    
91岁老党员自编顺口溜,向治愈他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科团... “九院团队真真好,服务态度真周到,关心病人最最好!”“老先生身体素质真真好,不似91(岁),倒像29(岁)嘛!”
6月7日一大早,我院创面修复科的病房里传来阵阵愉悦的对话。91岁高龄的糖尿病足患者施爷爷正向前来查房的副院长、创面修复科主任薛明宇、副主任医师卜凡玉等医护人员竖大拇指。这位党龄78年、参加过多次战役的抗战“老红军”要用自己最喜爱的顺口溜创作表达对无锡九院创面修复团队的感谢。
事情还需从四个月前说起,91岁的施爷爷,患有糖尿病18年。原本坚毅、乐观,总是面带笑容的他却满脸愁容地求助到我院创面修复科。原来,今年年初施爷爷的右足有个裂开的小伤口,他未引起重视,以为只是普通皲裂,于是选择了一家小诊所外敷中药治疗。一周治疗后,伤口创面不但未愈合反而溃烂扩大,就又去了一家中医院做理疗,结果3天后,施爷爷右足伤口发炎,疼痛难忍。
几番折腾,经人介绍遂至我院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卜凡玉门诊就医。卜医生多番查体诊疗后,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判定其为下肢动脉闭塞,随即联系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进行动脉再通及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的伤口修复由我院创面修复科再行治疗。
入院后,在医院MDT合作模式(由多科室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下,经过医疗、护理、功能科、麻醉科的诊疗、评估、悉心照料,施爷爷于5月19日进行了第一次伤口骨病损切除及骨水泥填塞术,术后病区给予患者平稳血糖、伤口给与抗炎、止痛等处理,一周后,这位“老红军”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5月26日在一切评估就绪的情况下,病区主任薛明宇及骨干医师卜凡玉带领团队,为这名91岁的高龄患者进行了穿支皮瓣术,由于患者为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栓塞伴足跟处坏疽,加上创面绿脓杆菌感染,手术的重重困难都被这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团队一一克服。
由于施爷爷情况特殊,术后需每小时进行一次皮瓣观察及护理,因其伤在足跟特殊位置,皮瓣无法受压,护士需更勤快的去观察皮瓣的颜色以及为患者择定舒适体位,通过毛细管反应、测量皮温和自身经验去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及时汇报给医生。施爷爷是“老糖友”,术后还需严控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医护团队为其勤换药、超前镇痛、每2小时翻身、拍背及进行防栓知识宣教。
医护一体,联合处置。术后一周,患者伤口没有出现感染,皮瓣成活,不仅保住了脚,还缓解了他及家人的焦虑情绪,难怪施爷爷要即兴编出顺口溜表达自己的高兴和感激。
我院创面修复科将MDT合作模式实实在在用于患者。患者多一份信任,医生就多一份冒险的勇气。不管身在何处,尽心尽力为患者缓解病痛就是这个团队不变的宗旨。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题之一,它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据统计,我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15%-20%的糖尿病人会发生足溃疡或者坏疽,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20倍,每年因糖尿病截肢超百万人,严重危害着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创面修复科  周荔倩)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园)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